女性等候如廁的時間還是長!

女性幾乎都有在公廁前等候多時的經驗,這種現象肇因於建築設計領域長年的性別成見,再加上許多偏見和禁忌使然。

 

研究指出,因為女性如廁時多使用有隔間的「坐/蹲式馬桶」,而男生使用的是開放式的「站式便斗」,因此所花的時間的男性的兩倍:女性90秒、男性40秒,這導致女性等候如廁的時間較男性長。最近一項調查就發現,59%女性表示經常要等候如廁,男性則有11%表示經常需要等候。

 

若考慮到女性的經驗,就能明白女性需等候多時不是因為女性上廁所比男性「沒效率」。其實,除了女性使用「坐/蹲式馬桶」的原因之外,女性有較多衣飾、常要幫忙小孩如廁、更換衛生用品,這些因素讓女性使用廁所的時間比男性長。

 

在台灣,1996年5月展開了女廁運動,包含了搶攻男廁、尿尿比賽、拒絕付費、彈性調撥等一系列行動。此次運動得到許多民意代表與政府官員的關注,5月底,立法委員召開一場女廁檢討公聽會。營建署也在三次的修法討論之後,於當年10月21日公佈修正後的《建築技術規則》,以「男一女二」的原則規範男女廁隔間數量。

 

2009年美國也發起Potty Parity運動,教育建築設計師在設計公廁要考量性別使用上的差異。當時此運動之所以成功,可能是因為參議院中的女性並未被提供離投票廳很近的廁所之故。在2011年離投票廳近的女廁完建之前,女性必須走一段很長的路才能抵達廁所。

 

然而,時至今日,女性還是需要等待多時才能上廁所。英國YouGov做了項網路調查,想了解下列哪一種情形被認為是公平的:(1)男女廁大小、人數容量是一樣的;(2)女廁大一些,能容納的人數比男廁多;(3)男廁大一些,能容納的人數比女廁多。

 

結果顯示,男性認為第一種情形較公平的是54%,第二種較公平的是25%;女性認為第二種較公平的是48%,第一種情形較公平40%。

 

有些人認為,若要減少女性等候的時間,女廁需要設計得比男廁再大三分之一。此外,「性別友善廁所(Unisex toilets)」也被認為是個解決方案。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YouGov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