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母職的神話

 

        成為一個母親,是否是一個女人的天職?

        即使我選擇成為一個母親,又是怎樣的母親才是「好母親」?

 

父職?母職?

         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母職」似乎是一個相當理所當然的概念:只要有家庭,就有父親和母親,有母親便有母職。但這樣的推論是否正確?為何我們總是只談「母職」,卻鮮少聽人談及「父職」?而「母職」的概念是始於何時、發展的過程為何?真的是打從人一有家庭組織便有「母職」這樣的概念嗎?「母職」,是否真的是如此「自然」的事情?

 

        隨著社會文化的改變,女人在社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愈來愈多元化,很多女性同時扮演了工作者、母親、妻子的角色。但是,社會上對於「母親」的概念,仍是建立在「孩子—母親」這樣的想像,從孩子的需求去思考母親「應該要有」的行動。雖然,女性所面臨的壓力來源除了家庭之外,職場上的壓力也不比男性少,但成為母親的女性,多多少少仍會焦慮自己是不是個「好母親」,擔心自己的工作擠壓到照顧孩子的時間。這種莫名的罪惡感,追根究底,是因為沒有一個女人有辦法成為今日社會所要求的「好母親」。

 

神話的母職

        對於「母職」的想像,有大部分起於對母性的讚揚,認為母性是神聖而理想的,女人可以就業,也必須當母親、當好母親。當女性面對孩子,就必須無私而溫柔,女性也多認同自己的孩子、竭力滿足孩子的每個需求,卻在認同這點的同時,與自身的需求越來越疏離,即使面臨了現實的層層壓力和挫敗,也多半會認為,是自己不夠好。

       母職的神話,除了掩蓋了社會結構面性別的不平等,也給現實中的女性巨大的壓力。女性被要求要具有母性,不只是對自己的孩子,甚至在外,也被要求要有母親似的關懷和溫柔。甚至,一個能照顧好公婆,為人稱道的「好媳婦」,也包括在「好母親」的角色之中。而「所有的女性都具備有母性溫柔」這樣的預設,更將生育、節育、養育小孩的責任看似理所當然地歸咎在女性身上,這亦是不孕婦女所面臨到的壓力根源之一。晚婚、少子化等社會現象,也是因為「女人理所當然地要成為母親」而且還是「好母親」這種推論,變成是女性的責任。

 

走出母職禁錮

       在這種看似「尊崇母性」,實際上限制女性的社會潮流始終不褪的狀況下,女性又該如何自處?

      

其實,愛的表現方式是相當多的,不是只有鉅細靡遺的生活照顧才能代表母親「愛」孩子。同時,在為孩子的教養問題大傷腦筋的同時,也別忘了在孩子的生命當中,除了母親之外,父親的角色亦是不可或缺。不要相信媒體所塑造的「理想的母親」,在努力為孩子、為家庭著想的同時,也要停下來想一想自己的需求。在面臨挫折的時候,不要只責備自己不夠好、不夠努力,因為,會遇到這些困難,也許是因為一直以來都是女人自己一個人單打獨鬥的關係。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