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
  什麼是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指骨質流失,骨骼產生洞隙、變薄。遺傳因子、飲食失調、缺乏運動或服用藥物都可能會使骨質密度偏低,而每一個人,當年紀漸老時也都會發生骨質流失的現象,因此,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該被視為老化現象或是荷爾蒙缺乏的疾病,存有一些爭議。1994年WHO以年輕白人婦女(25-29歲)為基準,將骨質密度低了2.5個標準差的人定義為骨質疏鬆。   骨質密度與生命週期:        每一個人出生後,骨密度會隨著年齡增加,到25歲左右骨密度達到最高值, 30歲左右便開始漸漸減少,婦女在更年期間,骨質每年減少0.5-1.0%,停經後,每年減少1-3%,停經5年後骨質流失又漸趨緩。而男性可能因為生活習慣(如有運動習慣、曬較多太陽),骨質流失速度較慢,較晚才會面臨骨質疏鬆的現象。隨著季節不同,骨質密度會有變化,而不同身體部位的骨骼密度也不一樣。   影響骨質強度的因子: 1. 基因、種族:決定骨骼可達到的最高骨質密度。 2. 環境及生活形態:飲食不當、缺乏運動、吸煙、維生素D缺乏、飲酒過量等都會負面影響骨骼的強度。 3. 荷爾蒙:性荷爾蒙、副甲狀腺素、甲狀腺素等。 4. 性別:男性骨骼一般較女性強。 5. 年紀:隨著年歲漸長,骨質密度漸減。   骨質疏鬆會引起骨折嗎?        骨質疏鬆,不會痛,也看不見;除非骨折,不然也不會有症狀。它本身不一定會引起問題,但是疏鬆的骨骼比硬密的骨骼要容易折斷。脊椎骨會有自發性的折損,髖骨或腕骨會因摔倒而折斷。然而,骨折並不只是簡單的骨質疏鬆的問題,瘦子較沒有彈性,某些藥物會造成昏眩,都是導致骨折的因子。        對於老年人而言,滑溜的浴缸、崎嶇不平的路面、馬路上的溝蓋、視力不良、過度提重,都可能是比骨質疏鬆更大的骨折危險因子!因此,骨質疏鬆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骨折的一個危險因子,就如高膽固醇之於心臟病。預防骨質疏鬆是預防骨折的方法之一,而非藥商讓我們相信的,唯一方法。        因此要預防骨折造成的健康影響,光是預防骨質疏鬆並不足夠,而現行骨折防治政策著重於骨質疏鬆卻輕忽相關衛教及其他風險因子,有可能對婦女健康的保障沒有多大幫助。   骨密度測量篩檢的意義?可以預防骨折嗎?        大多數有關骨質疏鬆的資訊都會出現骨質密度檢測的字眼,因此很多婦女都認為骨質密度檢測是基本的健康保健,但骨密檢測有其限制,是婦女在接受骨密檢測時需審慎瞭解的。        骨質疏鬆不一定會骨折,因此,骨密度測量並不能預防骨折。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歐洲分部發佈的骨鬆文獻分析報告指出,目前沒有直接證據,顯示骨質疏鬆篩檢能減少骨折的發生。到2006年為止,國外的研究證據並不支持全面篩檢或健康更年期婦女普遍骨質密度篩檢,作為預測骨折的方法。         骨質密度測量可以用X光吸收儀(測量部位為脊椎、髖骨、大腿骨等部位)或超音波(測量部位為手腕、腳跟骨等部位)。儀器不同、測量的身體部位不同,都會使所測得的骨密度不同。X光吸收儀檢測結果較為準確,但由於費用較為高昂、儀器大型搬運不便、檢測需較長時間等,因此坊間骨質密度檢測通常使用超音波來測量腳跟骨。然而,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的骨質疏鬆標準只針對X光骨密檢測儀,是否適用於超音波骨質密度檢驗,目前尚無研究。2008年台北市「婦女骨質疏鬆症調查」指出,坊間超音波骨密篩檢測出骨質密度不正常的婦女,使用X光吸收儀複檢,只有七成結果一致,有三成婦女骨質密度正常,卻被驗為偏低甚至是骨質疏鬆。        一般而言,停經前的婦女沒有必要定期做骨質密度檢測,除非有下列狀況:卵巢切除、罹患會導致骨質密度下降的疾病(如庫欣氏症候群、甲狀腺亢進、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長期服用會損及骨質密度的藥物(如利尿劑、抗癲蕑藥、類固醇、甲狀腺素、四環素、肝素、化學療法、鋰鹽等),若有以上情況的人,需特別注意自己的骨質密度,提早做骨質密度檢測。   預防骨質疏鬆?年輕就要開始積存骨本!        骨質疏鬆的成因相當複雜,骨折的影響因素也十分多樣,因此,在預防上必然需要多方位進行。隨著年長,骨質會漸漸流失,身體機能也會逐漸退化,這是自然的現象。我們無法避免這必然的經歷,但,我們可以減緩骨質流失及身體機能老化的速度。年輕時就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可以積存骨本,並幫助減少骨質的流失,如:多作走路、跑步、舉重等運動,增加肌力及靈敏度,可降低跌倒的風險;養成攝取低脂、高鈣、高維他命D的飲食習慣;攝取足夠的陽光及減少飲酒及抽煙等。不當的瘦身、美白方式是骨骼強度最大的殺手。        荷爾蒙療法可以用來減緩更年期婦女骨質流失的速度,但是長期使用有罹患乳癌等風險。骨質疏鬆嚴重者,如果在評估荷爾蒙療法的風險與療效後,決定不使用荷爾蒙,可以使用一些非荷爾蒙藥物來防止骨質繼續流失,但是必須忍受它的副作用。如治療骨質疏鬆最常使用的雙磷酸鹽類(Bisphosphonate)藥品(國內核准藥物如福善美錠Fosamax、克骨鬆錠Tevanate、骨力強注射液Aclasta、卓骨祂乾粉注射劑Zometa),目前有多篇研究指出,此類藥物可能會提高嚴重心房纖顫的風險、造成顎骨壞死、大腿骨直向斷裂、肌肉及關節嚴重疼痛。雖然上述副作用發生的機率低,且FDA表示證據尚不充足,醫師與病患還不需要中止服用此類藥品,但婦女在服用這類藥物前仍應與醫師審慎討論自己的狀況。        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骨質疏鬆是嚴肅但並不嚴重的議題。為確認骨質強度測量骨質密度固然重要,但年老發現骨質密度嚴重流失才做補救為時已晚,因此從年輕開始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儲存骨本預防意外跌倒方為上策。    
+ read more
糖尿病
糖尿病
    糖尿病一直是台灣女性的前五大死因,自2011年起更躍升至第三大死因,死亡人數節節攀升,2012年的死亡人數為4682人,粗死亡率為40.3,比男性高(39.4)。同時,糖尿病是引起中風及心臟病的危險因子。    糖尿病是什麼?      我們吃下去的食物大部分會被轉換為葡萄糖,以供應我們身體所需的熱量;胰臟位在胃的旁邊,它會分泌一種名為胰島素的荷爾蒙,促使葡萄糖進入身體細胞之中以便利用。如果胰臟無法分泌足夠的胰島素,或所分泌的胰島素無法充分發揮功能,將使血液中葡萄糖濃度昇高,導致高血糖及糖尿病。女性血糖濃度常因月經週期而波動,在糖尿病的處置上需要更加注意。   糖尿病有哪些類型?又有哪些誘發因素?    第一型糖尿病,以往稱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IDDM) 或青少年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5~10%。它的誘發因素與自體免疫、基因及環境因素有關。     第二型糖尿病,以往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N IDDM)或成人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90~95%。它的誘發因素包括老化、肥胖、家族糖尿病史、妊娠糖尿病史、葡萄糖耐受性變差、運動量不足,以及種族因素。。     妊娠糖尿病,2~5%的懷孕會導致,但在懷孕結束後通常會自行痊癒。種族、肥胖也是誘發因素之一。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日後有較高機率得到第二型糖尿病,國外有幾項研究顯示,其機率接近40%。     其他特殊型的糖尿病則由各種遺傳基因併發症、手術、藥物、營養失調、疾病感染及其他疾病所引起,這些類型的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的1~2%。    什麼樣的女性比較容易得到糖尿病? * 月經周期超過40天,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機率為有正常周期女性的兩倍。   * 初經年齡來的比較早的女性   * 有多囊性卵巢症候群   * 「蘋果」身型的人—腰臀肥胖的人   * 高血壓的女性,得到糖尿病的機率是正常血壓女性的3倍   月經會影響我的血糖嗎?   由於雌激素與黃體素會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有些人在月經來的前幾天,血糖會變高;有些人在月經來時,血糖值會比較低,因此,建議要記錄血糖的變化,找出你自己的模式,告訴你的醫師,幫助你控制血糖。     在月經來前可能會增加食慾,糖尿病患者要避免食用精緻型碳水化合物,像是白吐司、含糖的食物等會增加你血糖值的食物,同時應該維持原本的飲食量。     另外,要養成規律的運動習慣,除了可控制血糖外,還能減少經前不舒服現象,像是悶悶不樂、水腫、食慾增加等。     此外,糖尿病女性患者易有間隔過長或不規則的月經,尤其是在糖尿病控制不好的婦女身上。   糖尿病女性患者可以使用避孕藥嗎?   歐美對於是否可以使用避孕藥,沒有一定的定論,認為要看個人情況而定,但在台灣一般不建議使用避孕藥。     雖然許多女性使用避孕藥之後,會有短暫的血糖控制不穩情形,例如,含有雌激素的避孕藥會增加血糖,同時降低身體對於胰島素的反應,或是僅有黃體素的避孕藥可能會讓胰島素過度分泌,但大約會在服用一段時間後恢復正常。比較令人擔心的是,服用避孕藥超過一年所引起的副作用,會增加糖尿病併發症的風險,例如:會增加眼病變以及腎臟問題。     但是,若你是35歲以下,沒有吸菸且沒有糖尿病併發症的女性可以考慮使用避孕藥。   更年期會影響我的糖尿病嗎?   有糖尿病的女性會有提前停經,但因更年期某些症狀與低血醣類似,例如:潮紅、情緒低落及記憶力變差,如果沒有意識到是更年期現象,以為是低血糖,反而攝取不必要的卡路里,增加你的血糖值。     再者,由於更年期時,分泌的賀爾蒙會逐漸減少直到停經,因此,會有以下的影響:   * 血糖值會有不穩定的現象:由於雌激素與黃體素會影響細胞對胰島素的反應,因此,當你進入更年期時,荷爾蒙的改變也會讓你的血糖波動。因此,你需要更為頻繁地記錄你的血糖值,避免血糖失控及併發症。   * 睡眠問題:由於你的糖尿病,在夜晚,你可能會有更頻繁的的低血糖情形,若伴隨更年期所產生的潮紅、盜汗等現象,會使你的睡眠品質比一般人更糟,而不佳的睡眠又會造成你血糖的變動,讓你很難控制血糖。   * 其他:糖尿病患者本來就比較容易有生殖泌尿道感染、性慾減少及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更年期因為雌激素減少會讓你更容易感染、陰道乾燥,也會讓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提高。   服用藥物也有性別差異嗎?   目前糖尿病的治療可以選擇口服藥物或是注射胰島素,大部份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都是選擇口服藥物,尤其是以Thiazolidinediones(TZDs)類藥物使用最廣泛。TZDs類藥物有pioglitazone(如:Actos, 愛妥糖)以及rosiglitazone(如:Avandia,梵帝雅)兩類。     目前已經證實,TZDs的藥物會會增加女性的骨折率及糖尿病黃斑性水腫的風險,另外,愛妥糖之類的藥物會增加膀胱癌的風險,梵蒂雅之類的藥物,一直以來有爭議,認為可能會提高心臟病的風險,但根據美國FDA最新的評估結果,梵蒂雅之類的藥物不會增加心臟病的風險。     事實上除了使用藥物外,飲食的控制以及運動才是治療糖尿病的根本之道。   女性糖尿病患還要注意甚麼? * 容易有生殖泌尿道感染,包括外陰部搔癢以及陰道感染,尤其是白色念珠菌感染。   * 陰道會比較乾燥,讓性行為不適,影響性慾。   * 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   * 糖尿病患者女性失明的風險是男性的2倍。    
+ read more
紅斑性狼瘡
紅斑性狼瘡
  全身性紅斑狼瘡的病因       到目前為止,對造成全身性紅班狼瘡疾病的致病原因仍不清楚。但由臨床觀察與實驗室證據仍顯示它可能和下列幾種因素有關: 1. 遺傳基因:如人類組織配合抗原HLA-DR。 2. 女性荷爾蒙:所以生育年齡的女性較男性容易發病。 3. 環境因素:紫外線可激發病情之惡化。 4. 其他:如病毒感染、化學藥物、情緒壓力過大等。        全身性紅斑狼瘡的臨床表現十分多樣化,每個患者的病情並不一致,病程也有很大差異,最初可能只出現不易查覺的非特異症狀,漸漸地才有明顯症狀。        女性發病機率是男性的9-13倍,所以全身性紅斑狼瘡疾病有99.5%是侵襲年輕生育期的婦女。一般來說,病人發病的年齡層又以13-40歲佔最多。   臨床症狀 1. 一般徵象:如胃口不佳、倦怠、輕微發燒、肌肉酸痛、消瘦等。 2. 皮膚:可能有不同的皮膚疹出現,如兩頰蝴蝶斑,圓盤狀紅斑狼瘡、對光敏感等,尤其被炎陽曝曬過後,紅疹會更明顯,病情越活躍。末梢血管可能有痙攣、發炎、遇冷天出現雷諾氏現象。 3. 毛髮:病情活躍時,有些病人頭髮有大量脫落現象,待病情控制好後數月即可再生長。 4. 肌肉骨骼及關節:有關節、肌肉疼痛甚而發炎、腫脹,常合併肌腱、韌帶發炎,但少見變形或軟骨侵蝕。 5. 心、肺臟:出現心包膜或肋膜發炎、積水,會發生心悸、肺出血、呼吸困難等症狀。 6. 腎臟:出現蛋白尿、細胞圓柱體,病情嚴重時會引發全身水腫,甚而腎衰竭。 7. 腦中樞神經:可發生抽搐、頭痛、神經麻痺、橫斷脊髓炎、腦中風或精神異常等症狀。          全身性紅斑狼瘡是個慢性發炎疾病。漫長的病程,交替著急性惡化與緩解,也充滿了患者、家屬與醫師的血淚汗水。它不像感冒或其他急性傳染病,短期可見痊癒。患者、家屬要勇於接受、認同這不幸的事實、定期地追蹤治療,有任何的狀況,隨時和醫師保持連繫、不迷信偏方以自己的肉身之軀作藥物實驗、不自暴自棄、不擅自停藥才是避免悲劇的不二法門。          近年來,由於免疫學及風濕病學的研究發展,對SLE的早期診斷、治療與追蹤都有很好的成效,預後也大為改善,只要病人能與醫護人員合作,耐心接受治療,仍可享有正常的生活。     中華民國思樂醫之友協會 提供  
+ read more
尿失禁
尿失禁
什麼是尿失禁?        婦女在大笑、咳嗽、運動、腹部用力等情況下會漏尿,就是尿失禁。調查顯示,二十到五十九歲的婦女中,18.7%有尿失禁問題。根據臨床統計,和尿失禁有關的因素有下列七種: 一、性別:女性尿失禁的機率是男性的二到三倍。 二、年齡:年紀越大,器官的退化會比較嚴重,尿失禁發生的可能性也越大;但並不是十來歲的女性就不會有漏尿的困擾,據統計十五到二十四歲的婦女也有4%的罹病率。 三、生產:自然產的產婦在生產過程中,骨盆底的神經、肌肉受傷的機率可達80%,雖然受到傷害不必然表示以後一定會有尿失禁等的功能障礙,但是骨盆底的受傷必定會增加尿失禁的罹病機會。至於剖腹產,雖然不會有骨盆底受傷的情形發生,但也並不是以後就不會有尿失禁。 四、停經:此時女性荷爾蒙的降低與缺乏可能是原因之一,缺乏女性荷爾蒙的尿道就會像變硬而且沒有彈性的水管一樣,所以會有漏尿的困擾。 五、抽煙:抽煙婦女尿失禁的可能性比不抽煙者高二到三倍,其原因可能是尼古丁會加速女性荷爾蒙的代謝。 六、肥胖:體重超過理想體重20%以上較易發生尿失禁,況且肥胖者的手術治療難度較高,術後尿失禁復發與有併發症的機會也較大。 七、種族:有些民族(如中國人、愛斯基摩人、非洲人)天生骨盆底肌肉的厚度與彈性比較強大,所以尿失禁的發生率就比較低。        尿失禁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手術與物理治療。有些婦女認為「束腹」可以治療尿失禁,這是錯誤的觀念,因為束腹會增加腹壓,更容易尿失禁。在物理治療的方法中,骨盆體操是最方便、省錢又省事的方法,而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就是就是一種常用的骨盆體操。尿失禁常是可以醫好的疾病,為免延誤病情,增加治療時的困難度,儘速就醫是最佳的處置方式。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        凱格爾運動(Kegel Exercise)是一種利用解一點點小便,然後把小便憋住來熟悉骨盆底肌肉收縮的骨盆體操;如果能夠在解小便時煞得住車,就代表收縮了肌肉,如此經由反覆的練習解尿、憋尿即可學習控制骨盆底肌肉的收縮。做凱格爾運動時有四點要特別注意: 一、尿意不宜太急,因為我們對骨盆底肌肉的收縮常不熟悉,所以在尿急時常無法控制自如的憋住尿。 二、宜在輕鬆、自然且沒有壓力的環境下練習,所以坐在家中的馬桶上,全身放鬆,且兩腿稍微張開是最佳的練習姿勢。 三、雙腿、腹部與臀部的肌肉都不可收縮用力,否則可能無法正確的收縮提肛肌。 四、每次解尿憋尿動作之後最好休息十秒鐘才再重複練習動作,可以避免肌肉痙攣而解不出小便;萬一解不出小便來,可以熱毛巾敷在小腹,就會解尿自如。                                                                                                                                                                             謝卿宏醫師  資料提供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