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差異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Go Red for Women!
【緣起】 長久以來,醫學的發展存在性別盲的問題,以為男女的身體差異僅在於生殖與性健康,因此除了生育健康及婦癌防治外,醫學領域經常將男性的標準應用在婦女健康上。然而,近十幾年越來越多臨床試驗作了性別分析,讓醫學領域看到男女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有所不同。   為了提升國際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意識,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推動「Go Red for Women為女著紅」,敦促其會員國每年各自訂定日期舉行Go Red for Women行動。除了邀請民眾以「著紅」象徵重視女人心外,也舉辦各式活動或倡議行動,藉此充實國際社會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知識,並啟發他們為女性心/血管健康付出行動,讓國家政策、醫療及社會更關心女人「心」,至今已有超過50個國家每年都在響應此活動。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健康殺手。若持續忽視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將使台灣女性陷於健康風險。       為提高台灣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的關注,台灣女人連線自2016年開始響應國際社會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邀請民眾於當天穿著紅色衣飾及參與活動來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   -------------------------      每年「為女著紅日」主題不同喔!    點擊圖片了解更多!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 read more
為女著紅,為妳心「動」- 愛護妳的心,從運動開始!
為女著紅,為妳心「動」- 愛護妳的心,從運動開始!
  點我進入臉書活動專頁:為女著紅,為妳心「動」   運動是促進心/血管健康最容易且有效的方法,有助於維持體重、改善膽固醇、避免高血壓、紓解壓力或焦慮、降低糖尿病風險等,因此為了保護女性心/血管健康,今年為女著紅日以「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為主題,鼓勵女性保持活躍的生活,並提醒女性對心/血管疾病有所警覺,愛護妳的心!   * 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好處多多! 首先,在3/10星期五【為女著紅日】: 1. 穿上任何紅色衣飾,紅衣、紅指甲、口紅等,再拍照。 2. 上傳個人臉書,同時使用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表達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將此意識傳遞出去,還有機會抽獎: 1. 500元7-ELEVEN禮券(20名) 2. Curves可爾姿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30天免費優惠券(10名)。 ❤我們將從使用標籤 #Taiwan為女著紅 的臉書朋友抽出幸運得獎者,因此請記得將貼文設為【公開】,不然主辦單位無法看到貼文,貼文者便無法參加抽獎活動。     * 想了解運動如何有助於女性心/血管健康,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 ↓點選下方圖片進入衛教單張↓                                 ↓點選下方圖片進入衛教單張↓ [ ]               ↓5分鐘看懂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      [ ]         ❤注意事項 * 「著紅行動」臉書抽獎活動至2017年3月10日24:00截止,得獎名單3月15日公布於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粉絲專頁 * 得獎者請於3月17日前私訊回覆得獎人資料,逾時不補 * 贈品將於3月底前以郵局掛號寄出 * 贈品寄送僅限台灣地區,若因資料不全、有誤,而導致贈品郵件退回、冒領、遺失者,恕不另行補發 * 主辦單位台灣女人連線保留活動修改之權利     本活動部分經費由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菸品健康福利捐支應、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贊助            
+ read more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Q&A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Q&A
全文下載     我們為什麼要重視女人的心/血管疾病? * 因為心/血管疾病一直都被認為是男人的疾病 * 女人都很擔心會罹患婦癌,但不知心/血管疾病是女人健康主要的殺手 * 一般人不知道男、女在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和臨床表現上很不同,常以看待男性病患的方式來看待女性病患,易造成女性病患的誤診或延誤就診,危害女性生命。   Q1:心/血管疾病是男人的疾病嗎? A:除了癌症,心/血管疾病是女性最主要的死因。雖然女性心/血管疾病平均晚男性7-10年發生,但是女性壽命平均比男性多6-7年,因此,女性承受疾病的風險或罹病的期間其實與男性是一樣的。所以,女性也應重視心/血管疾病。   Q2:婦癌是女性健康最大的殺手? A:每年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死於婦癌的4倍左右,以103年為例:死於婦癌(包含乳癌、卵巢癌、子宮頸癌)的女性有3,259名,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是12,670名。因此,心/血管疾病其實是女性健康主要的殺手。   Q3:男性及女性在心/血管疾病上有何不同? A:女性因為其特殊的生命經驗如:更年期、懷孕,或是因為某些女性居多的疾病,如:紅斑性狼瘡等,和男性有不同的疾病風險。此外,因為生理結構的差異,男女的心/血管疾病在臨床上的表現也不一樣,例如症狀、藥物反應等。而社會文化因素造成的心理壓力也是不可忽視的風險。   Q4:更年期會讓女性承受哪些心/血管疾病風險? A:進入更年期的女性由於生理、心理及生活等方面都經歷著相當大的改變,往往面臨多重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在生理方面,由於雌激素濃度降低,導致血管硬化、血壓上升[1];此外,更年期也是女性罹患糖尿病的好發年齡,而女性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男性患者的7倍。在心理方面,因為生活中各種變化,如離開職場、照顧年邁雙親或空巢的問題等,無形中加重了心理壓力,容易使動脈變硬而血壓上升,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2]。    Q5:懷孕會讓女性面臨哪些心/血管疾病風險? A:懷孕時女性可能會罹患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或妊娠糖尿病,使其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大幅提升。文獻指出,有妊娠高血壓的女性未來罹患高血壓及早發性心臟病的風險會增加;有妊娠毒血症的婦女罹患冠心病的風險是妊娠中血壓正常者的2倍[3]。   Q6:女性居多的疾病會影響其心/血管疾病風險? A:乳癌及自體免疫疾病(如紅斑性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幾乎是以女性患者為主,而這些疾病往往與心/血管疾病有關。依據文獻,紅斑性狼瘡患者的主要死因多是心/血管疾病[4],類風溼性關節炎患者罹患心臟疾病與心臟衰竭的風險是一般人的2倍[5],乳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因心臟位居其照射部位之後方,也會增加心臟病風險,如:動脈硬化、心包膜疾病或心衰竭等[6]。   Q7:男女在心/血管疾病的診斷上有何差異? A:因為生理及結構的性別差異,男女的心/血管疾病在症狀及檢測上會有差異。以冠狀動脈心臟病為例,一般出現的「典型」症狀為:呼吸急促、盜汗、左手臂或左下巴的痠痛、胸口悶痛等;而女性則常出現「非典型」症狀,如:噁心嘔吐、氣喘、背痛、視力改變、牙痛等[7]。在檢測心臟病時,通常會使用「跑步機」測試,但是女性檢測結果的偽陽性(40-60%)遠高於男性(20-30%),因此對女性來說並非很好的檢測工具。   Q8:男女在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上有何不同? A:研究顯示,男女對於心/血管疾病藥物的反應或效果會有差異,例如:阿斯匹靈可以預防男性心臟病,不能預防女性心臟病而能預防老年女性的中風[8];用來降低膽固醇的斯達丁(statin)類藥物可能增加中老年女性罹患糖尿病的風險[9];用來治療心臟衰竭的毛地黃製劑,女性服藥後,血中濃度較男性高,因此藥物副作用也較容易發生[10];而治療血管阻塞的支架,因為女性的血管相較於男性較為纖細,因此手術過程的風險比男性高[11]。   Q9:女性可以做些什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A:當然,對於有高血壓、高血脂的人應該使用藥物預防,一般而言,改變生活的方式才是根本之道。飲食注意少鹽少糖、有規律地運動、不要吸菸以及不要工作過勞。更重要的是要對心/血管疾病有所警覺。許多文獻指出,女性缺乏警覺心就是最大的風險因素,因此不要忽視來自身體的警訊,並且應主動向醫療專業人士詢問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以及女性特殊的疾病風險。   Q10:如何提升社會對於女性心/血管健康意識? A: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心/血管疾病的性別的差異,但這些資訊尚未被廣泛地知道,不利於女性健康。因此,世界心臟聯盟推動「GO RED FOR WOMEN」的行動,每年訂定一個日子,大家身著紅色衣飾,以提醒社會重視並關心女性的心/血管健康,目前已有超過50多個國家的團體響應。我們也呼應這個行動,訂定每年3月的第2個禮拜五為「為女著紅日」,邀請大家穿戴紅色衣飾,藉以提升台灣對於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認知與警覺。       [1]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2015, Aug14)._Menopause and Heart Disease_ [News].Dallas, TX . Retrieved Sep 21,2015 from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http://www.heart.org/HEARTORG/Conditions/More/MyHeartandStrokeNews/Menopause-and-Heart-Disease_UCM_448432_Article.jsp#.Vjmh5bcrIdU [2]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2014, Apr21)._Who is at risk for heart disease?_[Informations].Bethesda, MD. Retrieved Sep 21,2015 from 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 http://www.nhlbi.nih.gov/health/health-topics/topics/hdw/atrisk [3]A.H.E.M. Maas and Y.E.A. Appelman._Genderdifference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_.Netherlands Heart Journal. 2010;18(12):598-602. [4]The Johns Hopkins Lupus Center.(2009, Jun30)._Cardiovascular System_ [Information]. Baltimore: Michelle Petri. Retrieved Sep 16,2015 from the The Johns Hopkins Lupus Center: http://www.hopkinslupus.org/lupus-info/lupus-affects-body/lupus-cardiovascular-system/ [5]Arthritis Foundation._RA and Your Heart: Clinical Evidence shows a direct link betwee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heart disease_ [Information]. Atlanta,GA:Dorothy Foltz-Gray and Kelli Miller. Retrieved Nov 10,2015 from Arthritis Foundation: http://www.arthritis.org/living-with-arthritis/comorbidities/heart-disease/ra-and-your-heart.php [6]The Economist explains. (2013, July31)._How can radiation therapy cause heart disease?_[News].Seattle: G.F. Retrieved Sep 22,2015 from The Economist explains: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economist-explains/2013/07/economist-explains-22 [7]Deborah, et al._Presentation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Men and Women_.J Gen Intern Med. 1997;12:79–87 [8]Jeffrey S. Berger, et al._Aspirin for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Events in Women and Men: A Sex-Specific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_.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_.2006;_ 295 (3): 249-348 [9]WebMD Health News (2012, Jan09)_Statins May Raise Diabetes Risk in Older Women._[News]:Salynn Boyles.Retrieved Feb 2,2016 from WebMD Health News: http://www.webmd.com/cholesterol-management/news/20120109/statins-may-raise-diabetes-risk-in-older-women [10]Tekoa L. King, Mary C. Brucker. Pharmacology for Women's Health. Jo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2010:427 [11]Monique L. Anderson, etal.S_hort- and Long-Term Outcomes of Coronary Stenting in Women Versus Men_.Circulation.2012; 126: 2190-2199.      
+ read more
【政策】醫療領域的性別主流化
【政策】醫療領域的性別主流化
  背景 一般而言,女性的社經地位較低,加上文化對女體的歧視,女性的健康需求較不被重視,在健康照護體系中,她們雖多半扮演主要的消費者和照護提供者的角色,卻往往是最無聲的一群;事實上,做為家庭的照顧者、生命的孕育者,她們的健康是不容忽略的。   醫療體系一直以來皆由男性思維主導,以男性的身體作為「標準」的人類身體來介紹人體特徵,並將之類推至女性身體,明顯缺乏女性的觀點與論述,使得女性生命中的經驗遭到扭曲或誤解,例如:月經、生產、更年期等自然的生命歷程,在醫學診斷上卻容易被疾病化,使許多醫療資源被用來醫療化女性的身體經驗。例如鼓吹更年期婦女服用荷爾蒙,即反應出醫療體系缺乏對於女性生命經驗的了解與尊重。這種種現象都顯示醫療領域裡的男性思維模式,此種模式忽略了女性的生命經驗及需求,並將女性的健康過度醫療化。   再者,女性因為生育的角色,健康議題一直被侷限在「三點式的照顧」,卻忽略其他更致命的健康殺手,例如: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威脅,致使醫學研究資源分配不均。且許多的醫療行為與健康政策也會受到社會期待下的性別角色所影響,2008年就有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性別偏見」與「性別刻板印象」會影響醫事人員的醫療決策與行為。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2002年就宣布「性別政策」(Gender Policy),並於2004年成立「性別、女性與健康部」(The Department of Gender, Women and Health),強調醫事專業人員都必須瞭解生理及社會性別會影響人民的健康及權益,女性因為身體結構、生理運作與生命經驗與男性的不同,她們的醫療照護、衛生保健的需求亦有所差異,醫療體系應有積極的作法以達到健康的性別平等。   現行醫療體系的問題:   一、醫藥研究忽略性別差異 醫學研究都以男性為主,完全忽略疾病、藥品、醫療儀器等對不同性別可能產生的不同影響。早期醫藥研發的臨床實驗,女性因為月經、懷孕等特殊的生育生理狀況,一直被排除在人體實驗之外,導致在用藥時將男性個案的研究結果直接放在女性的身上使用,研發之藥物是否適合女性顯然不在考量之內。甚至某些研究會使用不正確的理論根據將女性排除,或低估女性患者的比例,更有的聲稱它們的性別比例與過去研究相同,卻無察覺過去研究裡納入過少的女性參與者。   美國在1993年出版一份藥物臨床試驗的指引,要求藥物試驗應納入女性受試者,並於研究中作性別分析,以瞭解藥物的作用與效益是否有性別差異。更於1996年通過一項婦女健康法案,推動婦女健康研究與照護。   但是,雖然美國藥物臨床試驗指引與許多其他研究都已證實性別差異存在的重要性,我們卻發現分別於2007、2008、2010年來自英國、澳洲與美國的三篇研究皆指出,在臨床實驗中,參與者的性別比例達到平衡,且有做性別統計與分析的研究依舊甚少。   台灣方面,衛生單位和醫學研究單位仍缺乏性別差異的認知,也沒有積極的作為,至今在招募受試者時,許多研究仍舊將女性排除在外,顯示現今醫療領域中,研究人員與醫事人員的性別意識仍有待加強。   二、臨床診斷缺乏性別差異概念 近十幾年來,已有許多的研究指出,雖然女性和男性的生理構造類似,但是在疾病的症狀、診斷、藥物反應等卻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挑戰著「一體適用,無關性別」的傳統醫學觀念。例如: 1.心血管疾病的「典型」症狀其實是男性症狀; 2.女性和男性所需的麻醉藥劑量不同; 3.阿斯匹林在心臟病的預防上僅對男性有效; 4.愛滋的感染力男女有別; 5.女性對盤尼西林產生過敏機率為男性的2.6倍; 6.女性較男性易罹患骨關節炎,而且症狀會比男性來的嚴重等等。   這些發現都一再印證「男女大不同」的現象,若醫事人員不具備性別概念、瞭解男女差異,容易錯失病人的治療時機或是浪費醫療資源。   三、醫療領域的性別不平等 至於醫療領域中學術著作與專業人員的性別概況,早至1968年,就有一位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如果把一篇論文的作者改成女性的話,閱讀者對這篇論文的學術評價便會因此降低。2006年英國研究也證實,即使過去四十年來,有許多女性進入醫界成為研究員,但是她們的研究被刊在重要醫學期刊的比率仍比男性研究者低。   依據2007年一美國調查研究顯示,不論是實務上或是學術上,醫學領域的性別比例依舊是差距很大的,例如,在美國的125間醫學院中,每間學校約有188位男性專任教授,女性專任教授卻只有35位,此外,只有8%的臨床科學系主任由女性擔任。另有一2011年的美國研究調查則發現,1999年新進男女醫生的起薪落差為12.5%,在2008年則擴大至將近17%。   此外,女性因在傳統性別角色中被認為較適合擔負照顧責任,因此目前醫療領域中的護理人員仍多數為女性,且薪資普遍偏低。台灣現今護理人員的勞動條件惡劣,在醫院不當追求降低成本的趨勢下,其專業被邊緣化,出現工時過長、工作負荷量過大,且大量被以約聘工或計時工雇用,工作權全無保障。   上述現象皆突顯女性在學術文化與醫療機構中面臨的艱難處境—在男性為多數的醫學領域中,她們的專業較難被肯定,不易爬升到高階位置或參與決策主導的過程,且即便與男性擁有同樣的專業、同樣的工時,仍受到同工不同酬的不平等薪資待遇。   現況 自2000年起,婦女團體與衛生署、地方衛生主管機關、醫療院所代表,透過舉辦婦女健康行動會議、衛生署病人安全委員會、「病人安全會議-婦女前驅會議」與多次分區座談會等方式,就醫療環境中的性別問題進行對話,深化國人健康/醫療中性別敏感度。 為打破醫療體系的性別盲,經過多年的推動與溝通, 2008年醫事人員繼續教育辦法,明訂醫事人員執業後所接受之繼續教育應包含性別/健康議題之課程; 2010年起,台灣女人連線、國防大學及許多醫學相關團體都相繼舉辦「性別、健康與醫療研討會」,會中除深入探討性別如何影響醫病關係、疾病的認定、診斷與治療等各個層面,同時討論如何將性別意識納入醫學教育與政策方向,以深化台灣健康與醫療領域中的性別意識,這是推動醫學與性別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我們的立場: 1. 重視醫療研究中女性經驗與性別差異的分析 應正視在疾病的症狀、診斷、藥物反應等有明顯性別差異的事實,並反對將女性的生命經驗病醫療化。   2. 落實性別友善的就醫環境,堅持將性別課程融入醫學教育 「尊重病人」是所有醫事人員都應該學會的第一課,在醫學院養成教育與繼續教育中,皆應接受含性別議題的教育訓練課程,以提升性別意識,讓婦女的健康權益能受到重視,讓不同性別的病人得到合適的醫療服務。   3. 保障醫學領域中女性專業人員的權益 改變醫學學術領域與醫療機構內的性別不友善結構,使女性專業人員升遷、進入決策位置等機會與權益能獲得保障,建立一個性別平等的醫學專業文化與醫療工作環境。      
+ read more
[記者會] 健保給付不合理,婦女健康被排擠。二代健保應檢討!
[記者會] 健保給付不合理,婦女健康被排擠。二代健保...
                      健保給付不合理,婦女健康被排擠。二代健保應檢討!   自健保開辦以來,因為給付標準的不公平,造成部分科別逐漸式微的現象,最明顯的例子莫過於婦產科。由於健保給付婦產科檢查與手術的點數和其他醫療服務相較之下是過低的,導致原本已受少子女化衝擊的婦產科更邊緣化,願意選擇進入婦產科的醫師人數逐年下滑,婦產科人力衰退的問題越來越明顯,未來將嚴重影響婦女的健康權益,不但婦科疾病無人照料,恐怕連要生產的孕婦都找不到醫師接生。     台灣婦產科醫師的年齡層不但偏高,且人數已經出現負成長的現象。根據醫師公會和婦產科醫學會的統計,2009年執業醫師的平均年齡為44.5歲,婦產科醫師的平均年齡卻高達52.5歲。再者,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內、外、兒科醫師年齡超過40歲的醫師約佔六成,但婦產科卻佔了八成,年齡層明顯偏高。此外,近十年我國婦產科醫師人數呈現負成長(表一)。這樣的現象突顯出的最大問題在於年輕醫師不願意進入婦產科領域,導致婦產科醫師人數出現斷層,將來婦女對醫療服務的可近性將大打折扣,有些地區更可能出現無醫師可看的情形。   (表一)   科別 2000年 專科醫師人數 2009年 專科醫師人數 2009年 醫師增加人數 2009年 醫師增加人數比例 內科 6,726 8,392 1,666 24.8% 小兒科 2,414 2,978 564 23.4% 外科* 3,120 3,433 313 10.0% 婦產科 2,180 2,180 -27 -1.2% *此處所指「外科」不包含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整形外科。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 製表:台灣女人連線     深究年輕醫師選擇其他科別,不願至婦產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在於健保給付的不公平。目前健保給付標準與給付項目與婦產科所耗用的資源、時間,及醫療的相對風險完全不成比例,和其他醫療項目相較下,風險較大、困難度較高的婦產科檢查與手術,卻給付相對低的點數;例如(參考表二): * 割盲腸比生小孩給付高:不論是剖腹產還是陰道產,醫師都必須考量母親與胎兒兩條生命,在每個手術環節做立即的判斷與處理。但以地區醫院給付標準為例,健保給付生產的點數(32,787點)卻比單純的闌尾切除手術(33,824點)還低。 * 照顧新生兒比照顧產婦及胎兒總給付高:目前健保給付新生兒腦部、四肢、腹部、心臟超音波的點數分別為719、940、1,411、1,920點;但產科超音波必須隔著母親肚皮進行胎兒腦部、四肢、腹部、心臟的全身檢查,不但困難度高,也相當耗時,但產婦超音波檢查加上胎兒全身的健保給付總點數竟然只有350~550點,明顯過低。 * 照顧男人比照顧女人給付高:男性生殖器(如睪丸、陰莖)是外露的,女性生殖器(如子宮、卵巢、陰道)則在骨盆內;照理,男性生殖器的檢查、手術應較容易進行,但健保卻給付較高的點值: * 男性外生殖器超音波697點,婦科超音波450點。男性較女性高約五成。 * 通常用來檢查男性攝護腺癌的經直腸超音波800點,用來檢查女性子宮內膜癌的經陰道超音波450點。男性較女性高約八成。(攝護腺近肛門,肛診即可觸及) * 男性睪丸雙側切片2,904點,女性卵巢切片術(需剖腹)2,840點。 * 陰莖部份切除術4,685,陰道部份切除4,325;陰莖全部切除術7,148,陰道全部切除(陰道式)5,998點。 * 婦產科給付就是比別人低: * 骨盆腔膿瘍經腹部引流8,234點(外科),闌尾膿瘍之引流7,015點(外科);卵巢膿瘍切開引流術5,493點(婦產科)。外科較婦產科高約五成。 * 同樣的骨盆腔膿瘍:經肛門引流4,030點(外科);經陰道引流2,253點(婦產科)。外科較婦產科高約八成。 (表二)健保給付差異列表 項目 點數 項目 點數 生產 32,787 闌尾切除 33,824 婦科超音波 (經陰道超音波) 450 男性外生殖器超音波 697 經尿道(直腸)超音波 800 女性卵巢切片術 2,840 男性睪丸雙側切片 2,904 陰道部份切除 4,325 陰莖部份切除術 4,685 陰道全部切除(陰道式) 5,998 陰莖全部切除術 7,148 產科超音波 550 新生兒腦部超音波 719 新生兒四肢超音波 940 新生兒腹部超音波 1,411 新生兒心臟超音波 1,920 卵巢膿瘍切開引流術 5,493 經腹部骨盆腔膿瘍引流 8,234 經陰道骨盆腔膿瘍引流 2,253 經肛門骨盆腔膿瘍引流 4,030     2009年我國婦產科醫師人數為2,180人,約相當於骨科(1,278人)、神經外科(382人)、泌尿科醫師(596人)人數之總和;而骨科、神經外科、泌尿科所申請之總點數佔健保總額的10.3%,但婦產科卻僅佔4.3%。另與內科相較:內科8,392人,不及婦產科的4倍,卻佔健保總額點數40.74%,約為婦產科的10倍。     日前衛生署用病例組合指標(Case Mix Index, CMI值)來評估醫學中心處理重症病患的能力,以97年的統計為例,醫學中心的婦產科平均CMI值為0.83,表示治療一個婦產科病患的花費為全國病患平均值的0.83倍。由於婦產科的給付低於平均值,不但使婦產科成為「沒有利潤」的科別而在醫院被排擠,若非教學醫院甚至不願設置婦產科;再者,由於女性精密的身體構造與特殊的生命歷程,婦產科醫師必須進行複雜且困難的檢查與手術,但因為健保給付的不公平,婦產科醫師並沒有獲得等值的報酬,這也使得新生代的婦產科醫師越來越少。     我國婦產科式微已是事實,主管機關若再不重視婦產科人力衰退的問題,最後犧牲的還是婦女健康的權益。台灣現在正在進行健保法修法的討論,健保改革不應僅在解決財務的窘境,也應檢討資源的合理分配。在這個重大民生議題的改革過程中,我們要求衛生署在修法之同時 ,更應檢討給付標準,從合理給付婦產科相關項目開始,改善婦產科執業的大環境,以保障婦女及胎兒一個安心的就醫環境及醫療品質!    
+ read more
男女同/不同
男女同/不同
  我的身體變了      當你進入青春期,漸漸發現自己的身體有了一些不同的變化時,第一個反應是什麼呢?是驚訝、是錯愕、是喜悅、還是不安,無論你有怎樣的情緒,你的身體已經在透露著”轉大人”的訊息。從這個時候開始,你可能會感受到自己的身體慢慢地成熟。這種轉變可能會讓你很不適應,甚至是很彆扭,但是這確實是一件很值得喜悅的事,因為這代表你的身體健康,發育功能正常。從這時候起你就要跟這個蛻變後的自己相處一輩子。因此,瞭解自己的身體在青春期會有什麼變化,以及促成這些變化背後的生理奧秘,不僅可以幫助自己在青春期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也能幫助你在未來成為一個瞭解自我、成熟有魅力的個體。   青春期的幕後推手      到底是什麼神奇的力量讓青春期的男生與女生在身體上產生這麼大的變化?這個神秘的化學物質就是性荷爾蒙。性荷爾蒙是人體所分泌的激素,在青春期時的男生與女生體內的賀爾蒙就像載滿油的卡車一樣全力發動,因此,男生與女生的身體會因為這樣強力的化學物質而產生巨變,這時影響女生主要是雌激素,影響男生的主要就是雄激素。這些荷爾蒙會讓生殖器官變得成熟,身體的第二性徵也會開始出現。   什麼時候開始進入青春期?      無論男生或女生一定都很想知道,自己從什麼時候開始會進入青春期?其實這是沒有一定答案的,一般來說,無論男生或女生進入青春期的年齡約從8-16歲不等;而青春期約在14-18歲左右結束。根據研究顯示,進入青春期的快慢可能與種族、遺傳等因素有關。平均來說,女生進入青春期的時間通常比男生要早一、二年,多數醫生認為,如果你已經超過16歲,身體還沒有出現青春期徵兆,此時就需要去做個身體檢查。   女生的青春期---先長陰毛,還是先來月經?      進入青春期的女生會開始發現自己的身體漸漸的不一樣了,多數人會以月經來潮做為女生發育完全的訊號。其實,在發覺自己的身體出現明顯的第二性徵與初潮之前,妳的身體內部就已經開始在為進入青春期而暖身了。大約在8-11歲左右,妳的體內將展開一連串奧妙的歷程。首先,率先啟動的就是你的腦下垂體,它會傳送訊號給卵巢,卵巢在接到訊號後開始分泌雌激素。        這時候妳的卵巢逐漸變大,陰道也變大,分泌物的狀態開始改變。漸漸地,妳會發現自己的乳房開始發育,乳頭突出且柔軟;身形快速改變,例如:臀部變寬、脂肪增加、體型較為圓潤;下陰部也開始長出一些平直、柔軟、稀疏的陰毛。當上述的生理發展都越來越成熟時,可能在某一天妳會突然發現自己的內褲有紅紅的血漬,不要緊張,這代表妳的月經來潮,妳的身體已發展為一個成熟女性的雛形了。一般而言,女生發育成熟的年齡約為12-17歲。   女生「與生俱來」的卵子      當女胎兒在母親肚子裡,卵巢中有6-7百萬個未成熟卵子,出生時剩下2-3百萬個,到了青春期約只剩40萬個,不過終其一生,女性排卵的總數約為400-450個。當女生開始有月經時,就表示身體已具備生育的基本條件,因為從這時候起你的卵巢會在每個月分泌一個成熟的卵子,如果此時剛好有一個精子”達陣”造成受孕的狀況,那麼這個受精卵便會落入有如溫暖床鋪的子宮,一個新生命便在此開始孕育茁壯。反之,在這個時候卵子如果沒有受孕,它就會和原本預備孕育新生命的子宮內膜一併剝落、排出體外,這就是月經。   男生的青春期----到底哪裡先長大?      男生進入青春期的年齡平均比女生晚1-2歲。大約在9-12歲時,男性體內負責內分泌的腺體會開始產生連鎖反應,刺激睪丸製造雄激素(以睪固酮為主)。在雄激素的影響下,男生的身體漸漸步入青春期並產生明顯的變化。 首先,你可能會發現自己的睪丸與陰囊開始變大,陰莖根部開始長出平直與細小的陰毛;接下來陰莖長度增加,睪丸與陰囊也持續成長;接著開始長出喉結,聲音也變的低沉;最後睪丸開始製造精子,射精的現象隨之產生。一般來說,男生發育完成的年齡約為14-18歲。   男生「後天加工」的精子      當男生進入了青春期,睪丸開始成熟並製造精子,這些精子貯藏在儲精囊、輸精管和副睪丸中。睪丸一天約可製造2億個精子,一個發育中或發育成熟的男性在性興奮時,可能就會射精。同樣的,當這些器官內充滿精子時,男性也會在睡覺時因為神經和肌肉的放鬆,而出現反射性的射精行為,將過多的精子排出,這種現象就是夢遺。平均來說,男性一次射精的精液量約為一茶匙,精液中除了精子以外,還包括了其他腺體的分泌物。這當中可能就包含了四億個精子,這四億個精子的體積甚至小到可以放在一個大頭針的針頭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