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防骨鬆,補鈣優先於吃藥!
2011.06.01
防骨鬆,補鈣優先於吃藥!
當民眾做骨質密度檢測測出骨質疏鬆時,醫師通常的處置方式是開予骨質疏鬆藥物。然而日前一份研究指出,測出骨質疏鬆後應採取的首要措施不是服藥,而是增加飲食中的鈣跟維他命D,或是服用營養補充劑。 這份研究檢視了近十年來219篇科學期刊研究,發現增加鈣質及維他命D攝取的成年人,骨密度明顯增加,骨折風險則顯著降低。這些研究對象的攝取來源通常是營養補充品,但是食物也是很好的來源。研究者認為,醫生測出病患有骨質疏鬆就直接開藥,可能是因為醫生不相信病患會改變飲食,但是骨鬆藥不但昂貴,也有很多副作用,甚至諷刺地增加骨折風險及顎骨壞死,因此應該在營養補充品無效後才考慮服用骨鬆藥物。 停經婦女一天需攝取鈣1200毫克,三杯脫脂牛奶就有900毫克鈣,剩下300毫克可以輕鬆地從食物中獲取,例如豆漿、柳橙汁、優格、鹹脆餅、早餐穀片、麵包、早餐營養棒、煎餅。  研究團隊也檢視了其他養分對骨質密度的影響,像是蛋白質、維他命K、鈉,發現低鈉飲食對骨質密度有幫助,加工食品像是培根因為有高含量的鈉,可能會破壞骨質,建議避免。起司雖然屬於高鈣食物,但因為含高鈉,不建議當作鈣質主要來源。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物期刊(Nutrients) 
+ read more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2011.05.31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之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在美國約有7%的女性在發生妊娠糖尿病以後會產生其他併發症,如:導致早產、必須進行剖腹產,並增加胎兒出生後糖尿病、肥胖以及新陳代謝疾病的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透過仔細監控追蹤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可以幫助及早瞭解懷孕時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該風險最早可在懷孕的前七年就預測知道。 研究檢視在1984-1996年間,參與北加州多項健康檢查計畫的580位不同族裔女性之資料,這些檢查項目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與癌症等等。研究者比較在懷孕期間有與沒有得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對照她們接受健康檢查與生產的年紀,兩項平均的歲數相隔7年(28歲/35歲)。 結果發現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與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成正向關係,這些風險因子包括過重、高血壓、高血糖、及懷孕前壞膽固醇的指數。數據顯示,女性如有三項以上前述的風險因子,將比沒有風險因子的女性,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高出3.6倍。 研究結論表示,醫生應注意病人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這可能會造成日後發生妊娠糖尿病,但藉由早期檢查、注意飲食與適度運動,將可達到預防的效果。     資料來源:美國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美藥廠將行銷觸角伸向醫學生
2011.05.30
美藥廠將行銷觸角伸向醫學生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藥廠將行銷目標瞄準醫學生的行為相當普遍,恐混淆學生們的倫理判斷,並可能影響往後他們在臨床上的決定與開立處方之行為。 波士頓哈佛醫學院的研究團隊評估過去與藥商向醫學生行銷相關的研究,並收集來自全美76間醫學院9,850位醫學生的調查資料。發現醫學生與藥商間有某些往來互動,這些接觸尤其在臨床實習階段會增加,約有90%的臨床醫學生曾接受來自藥廠的教育與行銷資料。 但有近2/3的醫學生認為,接受來自藥廠銷售人員贈送的藥物宣傳、禮物、或與他們互動,並不會影響自己對於藥物或藥廠判斷的公平性。因為大部分其他學生也都這麼做,再者可能有財務上的困難,所以醫學生多將這樣的行為正當合理化,覺得沒有什麼大礙。 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研究發現說明了我們須要教育醫學生瞭解藥廠的行銷手法與影響,同時透過學校制度的推動,限制縮減醫學生與藥廠銷售人員的接觸,培養醫學的專業倫理,並針對過去一些臨床醫學證據重新進行批判性的回顧分析。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    
+ read more
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風險
2011.05.26
心律不整可能增加女性死亡風險
心房纖維性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是一種心律不整的類型,發作時左心房間歇性的顫動,無法完全排空血液,殘留的血液形成血凝塊,而後凝塊再流出至腦部,將可能導致中風。一般來說,心房纖維性顫動不會有任何明顯症狀,常讓人覺得只是發生心悸。近日有一項美國研究指出,被新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比無該症狀的女性,不論原因所引起死亡的風險,高出超過三倍(10.8人/每1萬人:3.1人/每1萬人)。 該研究取樣1993-2010年間,參與美國女性健康研究(U.S. Women’s Health Study)的34,722位女性,年齡都在45歲以上,95%為白人,研究追蹤時間為15.4年。在研究開始之初,所有女性皆無任何心臟病症狀或心房纖維性顫動。 結果顯示,研究結束時有1,011位女性得到心房纖維性顫動,其中3/4同時有高血壓,63位在研究進行期間過世。調整其他變項後,在研究期間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比無心房纖維性顫動的女性,因不論原因致死的風險,高出2.14倍;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高出4.18倍。然研究作者也表示,直接因患心房纖維性顫動而致死的絕對風險相當低,約為2.2%。 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心血管研究主任Tsang針對此研究表示,過去有研究已顯示心房纖維性顫動與死亡風險增高的關連性,此研究再次證實心房纖維性顫動並非好的現象。若女性被診斷出有心房纖維性顫動,應做其他相關檢查,如超聲心動圖(echocardiography),以及早發現是否有心血管疾病。 此研究的主要作者Conen最後表示,心房纖維性顫動的風險因子包括年齡、肥胖與高血壓,因此透過減重與高血壓治療,可幫助降低心房纖維性顫動的惡化。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2011.05.25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會發生在懷孕期間,可能導致婦女在懷孕最後數週與生產過後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孕婦及其胎兒皆得到糖尿病。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婦女在一次的懷孕生產過程中若曾得到妊娠糖尿病,則下次懷孕生產該病症復發的機率很高,再加上在懷孕前與過程中,增加過多的體重也會使該機率大幅提高。 這項來自北加州的研究採樣22,351位女性,追蹤時間長達十年之久。結果發現,在懷頭兩胎之間,體重增加達12-17磅(5.4-7.7公斤)的女性,與體重無太大變化的婦女相比,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將高出兩倍以上;超過18磅(8.2公斤)以上者,該風險將高出三倍以上。 此外,如果在生產後減重達6磅(2.7公斤)以上,可降低50%以上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但這個風險數據的改變主要在過重女性減重的這個群體中可發現,因此建議有妊娠糖尿病史的過重女性,可透過生活形態的改變健康減重。 研究最後特別表示,若一般正常體重的女性被診斷出有妊娠糖尿病,有可能是基因本身就易罹患該病症,如想要透過減重以降低下次懷孕再次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效果將可能並不顯著。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2011.05.25
在第一與第二胎間過度增重 將增加妊娠糖尿病風險
  妊娠糖尿病會發生在懷孕期間,可能導致婦女在懷孕最後數週與生產過後發生嚴重併發症,如孕婦及其胎兒皆得到糖尿病。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婦女在一次的懷孕生產過程中若曾得到妊娠糖尿病,則下次懷孕生產該病症復發的機率很高,再加上在懷孕前與過程中,增加過多的體重也會使該機率大幅提高。 這項來自北加州的研究採樣22,351位女性,追蹤時間長達十年之久。結果發現,在懷頭兩胎之間,體重增加達12-17磅(5.4-7.7公斤)的女性,與體重無太大變化的婦女相比,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將高出兩倍以上;超過18磅(8.2公斤)以上者,該風險將高出三倍以上。 此外,如果在生產後減重達6磅(2.7公斤)以上,可降低50%以上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但這個風險數據的改變主要在過重女性減重後身上可發現,因此建議有妊娠糖尿病史的過重女性,可透過生活形態的改變健康減重。 研究最後特別表示,若一般正常體重的女性被診斷出有妊娠糖尿病,有可能是基因本身就易罹患該病症,如想要透過減重以降低下次懷孕再次罹患妊娠糖尿病的機率,效果將可能並不顯著。     資料來源: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