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更年期另類療法多未經核准
2009.04.24
更年期另類療法多未經核准
最近一份澳洲的研究發現,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人數越來越少,但是使用另類療法的人卻越來越多,而這些另類療法多是未經實驗與核准的療法。 研究人員使用South Australian Health Omnibus Study的資料,追蹤婦女使用荷爾蒙的情形17年。結果發現50歲以上的女性使用HRT的比例在2000年時達到顛峰,大約有22%的婦女服用HRT,但是後來陸陸續續有研究發現HRT會提高心血管疾病和乳癌的風險後,使用HRT的比例在2004年降至15.8%、2008年更下降至11.8%。而另類療法的使用在2004年是非常少的,但是2008年已經有4%的50歲以上婦女使用另類療法。若分析50-59歲的婦女族群,2008年有13.4%的婦女使用HRT,7.7%的婦女使用另類療法。 研究人員表示,提供女性適當的治療是很重要的,比讓女性嘗試其他沒有效果、甚至有害的方法重要的多。過去已經有大型的研究發現,植物性荷爾蒙療法是沒有效的,使用植物性荷爾蒙療法就像使用安慰劑一樣;而「生物荷爾蒙」(BHRT,Bio-identical Hormone)的長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是還沒有經過檢驗的。因此,女性若需要藉由藥物減緩嚴重的更年期現象,應該要小心的選擇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Climacteric
+ read more
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2009.04.23
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最近有三項針對非裔異性戀男性的研究結果證實,割包皮可降低50%感染愛滋的機率。但手術兩年後的影響目前還無法評估,此外,割包皮降低的是「女性」感染愛滋的風險還是「男男性行為」間的風險,目前也仍屬未知。 本次研究發表於The Cochrane Library,由合作研究機構(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出版,共回顧了三個於2002-2006年在南非、烏干達及肯亞的研究,總共有11,054名男性,年紀分別為18-24歲或15-49歲。經過後測分析發現,割包皮可讓男性在接受手術後一年間,降低50%感染愛滋的機率;在一年後(21-24個月)亦可降低54%的感染機率。而研究人員也發現,南非的研究顯示,男性接受割包皮後一年間性伴侶有略微增加的趨勢,平均從5.0上升至5.9。 研究者雖然還不清楚為何割包皮可預防愛滋,也不瞭解為何對於一些男人才有效果,但本研究已經可以證實,包皮使病毒更容易附著及侵入人體。 雖然訓練醫護人員幫嬰兒割包皮只需不到二十分鐘的時間,但要將割包皮列為防治方式之一,仍面臨非常大的阻礙。研究人員認為決策者應多方考慮能降低感染機率的預防措施,而本研究已證實割包皮的確有降低愛滋感染機率的效果。
+ read more
中國人口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2009.04.16
中國人口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衡
最近一篇研究發現由於中國重男輕女的觀念及一胎化政策的施行,中國國內20歲以下的男性人口數已經比女性人口數高三千兩百萬人,當這個世代的人口到達生育年齡的時候,男性的人數將遠遠超過女性人數,而現在似乎已經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現象。 這份研究的研究人員分析了2005年中國人口普查的資料,結果發現人口數有嚴重的性別差異,落差最大的年齡層為1-4歲,也就是說中國將來的人口數,性別失衡的情況會越來越嚴重。此外,中國政府規定:在以農村為主的省份或經濟困頓的家庭,若夫妻產下的第一胎為女嬰,可以再生第二胎;而研究發現第二胎嬰兒的性別失衡更嚴重:男女嬰兒的性別比為143:100(已開發國家男女嬰兒的性別比約為107:100)。 有專家學者擔心嚴重的性別失衡有可能會導致高犯罪率,因此,研究人員表示,中國政府應該坦然地面對這個問題:嚴重性別失衡的結果會影響社會的安全性和穩定性。中國政府應該要認真地考慮禁止性別篩選的人工流產。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紅斑性狼瘡風險
2009.04.14
避孕藥增加紅斑性狼瘡風險
女性和男性罹患紅斑性狼瘡(Lupus)的比例大約是9:1,發病的年齡大多是在青春期之後,因此,許多專家學者相信荷爾蒙在紅斑性狼瘡的病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最近一份大型的觀察性研究發現,口服避孕藥會增加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風險。 這份研究包含超過一百七十萬位18-45歲的婦女,研究追蹤了八年。結果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平均會提高1.2倍紅斑性狼瘡的風險,這樣的數據未達統計學上顯著的意義。但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避孕藥因為含較高劑量的動情愫,服用的話平均會增加1.65倍的風險,尤其是第一代避孕藥(含有50微克以上的動情愫)會增加2.9倍的風險。若女性正在服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口服避孕藥且服用超過三個月的話,風險會明顯增加。而第三代口服避孕藥則沒有影響,研究人員猜測有可能是因為第三代口服避孕藥的荷爾蒙劑量較低。 過去有關口服避孕藥和紅斑性狼瘡的研究並未得到一致的結果,這份研究的結果則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資助的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的結果相似。 資料來源:關節炎照護與研究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延伸閱讀: 口服避孕藥的利與弊    
+ read more
藥廠涉入治療指引的編寫
2009.04.10
藥廠涉入治療指引的編寫
美國精神科醫學會(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要求編寫精神疾病臨床治療指引的醫師必須說明自己與藥廠的關係,但是2004、2005年出版憂鬱症、雙極症、精神分裂症治療指引時,尚未實行此規範,因此從這些治療指引,就可看出醫師在執行業務時是否有違反利益迴避原則。最近一份研究便針對此,檢視這些指引的作者與藥廠的關係,結果發現這些醫師幾乎都與藥廠有財務往來。 根據這份研究的結果顯示,負責編寫治療指引的20位作者中,有18位與藥廠有利益關係,其中的12位與藥廠的關係匪淺,不但擔任藥廠的顧問、接受藥廠的研究補助和演講費,還同時擁有藥廠的股份。雙極症與精神分裂症治療指引的作者全部與藥廠有利益關係,憂鬱症治療指引的作者有60%與藥廠有利益關係。整體來說,75%以上的作者都有接受藥廠的研究補助,三分之一的作者擔任藥廠的顧問或講師。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表示,這些治療指引幾乎都著重在藥物治療,鮮少著墨其他不以藥物作為治療的方式;此外,指引也未說明病人用藥時間的長短、何時可以停止用藥。由於治療指引為醫師的重要參考,因此,指引的內容必須以科學證據為基礎,而非藥廠利益。 資料來源:Psychotherapy and Psychosomatics
+ read more
乳房攝影的爭議
2009.04.07
乳房攝影的爭議
婦女常被告知要做乳房攝影,但是卻很少有人告訴婦女:到底做乳房攝影的效益有多少?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便深入分析乳房攝影的效益。研究人員分成三個層面來探討:重複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所降低的乳癌風險、篩檢多少位婦女可救一命、做乳房攝影及不做乳房攝影的存活率差異。結果發現: 一、癌症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大致來說,從55歲開始,有15年的時間癌症風險會每年增加1%,而乳房攝影的益處也與年齡成正相關。 二、若有1,000位婦女從50歲開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15年,可救1.8個生命。 三、每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為0.034%;也就是說每2,970位婦女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有一位婦女因此獲救。 四、不做乳房攝影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48%,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38%;也就是說40歲婦女做乳房攝影的話,死亡率較其他婦女低0.1%。 過去有不少專家學者批評,醫療衛生單位宣導時,只說乳房攝影的好處,卻不說明風險。最有名的研究為2006年丹麥哥本哈根的研究,這份研究發現每2,000位50-70歲的婦女進行乳房篩檢10年,就有一位免於死於乳癌,但是同時有十位婦女可能因此被「過度診斷」,也就是說這十位婦女的腫瘤發展緩慢,即使不接受治療,一生也不會有生命危險。此外,包括「偽陽性」的高發生率,因為「偽陽性」而使婦女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都是乳房攝影可能會有的風險。 資料來源: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延伸閱讀 女性應該被告知乳房攝影的資訊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