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 疫苗會影響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嗎?
2022.10.03
COVID 疫苗會影響女性的月經和生育力嗎?
世界各地的婦女在接種 COVID 疫苗後都報告說經期更重、更早、更長或更痛苦。許多人擔心這可能會影響他們的生育能力。究竟COVID 疫苗會和女性的月經和生育有關聯嗎?   自推出 COVID-19 疫苗以來,已有許多關於潛在副作用的報導。雖然大多數已通過各種研究被排除在外,但最持久的說法之一在網上和家裡引發了很多爭論。   許多女性在接種 COVID-19 疫苗後觀察到月經週期不規律。觀察到的變化範圍從較重或較輕的、較早或較晚的、到更長或更痛苦的經期。有些人甚至說他們跳過了整個週期。   與許多其他在研發中的疫苗一樣,COVID-19 疫苗對月經週期的影響並未被列為 2020 年臨床試驗期間參與者的可能副作用。美國疫苗接種不良事件通報系統(VAERS) 是一個美國數據庫,讓疫苗接受者自己輸入發生的不良反應,這個系統並沒有主動追踪月經的不良反應。到 2021 年 5 月,只有少數人 (少於 200 人) 自我報告了與月經有關的問題。   新研究顯示 COVID疫苗對月經的副作用 2022年初發表在婦產科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證實了一些女性在接種冠狀病毒疫苗後觀察到的一個現象:月經出血長度的變化。   這項研究收集了近 4,000 名使用智能手機的月經追蹤APP數據,結果發現,接種 COVID-19 疫苗與月經週期長度的微小和暫時變化有關。主要發現是,與未接種疫苗對照組的女性相比,在接種疫苗後,月經來潮會晚約一天。   如果女性在一個月經​​週期內接種兩劑疫苗,則平均觀察到兩天的變化。這種變化被歸類為最小的,最重要的是,只是暫時的。根據這項研究,評估的 COVID-19 疫苗接種對這段時期沒有任何進一步的影響。   不同的研究顯示不同的結果 挪威公共衛生研究所 (FHI) 的一項研究顯示一些女性月經週期的變化和 COVID-19 疫苗接種之間存在關聯。   此研究調查了近 6,000 名 18-30 歲的女性,了解她們在接種疫苗前後的月經週期和出血模式。各種月經紊亂的發生率普遍較高:第一次給藥後,39.4% 的人報告至少有一次變化,第二次給藥後,40.9% 的人報告了至少一次變化。   兩種 mRNA 疫苗後的通報都有相同程度的月經變化。   在檢視了現有證據後,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的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 (PRAC) 表示已決定要求對所有可用數據進行評估。   2021 年底歐洲藥品管理局 (EMA) 表示,沒有證據可建立他們之間的關聯。2022年6月年歐洲藥品管理局再度確認此觀點。   月經變化很常見 根據 EMA 的說法,月經失調可能是由於一系列潛在的醫療條件、感染、藥物、激素、避孕以及子宮和子宮頸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   根據這兩項研究,壓力和疲勞是育齡人群月經變化的其他常見原因,並且可能有各種觸發因素。   更多證據表明 COVID 疫苗接種可導致月經週期暫時變化 2022年9月一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資助研究發現,女性在接受 COVID 疫苗注射後,其月經週期可能​​會出現短暫,但暫時的延遲。   延遲平均不到一天,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在接種疫苗後的第一個週期後就解決了。結果反映了上述美國之前研究的結果。   該研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 20,000 名女性。   美國醫學博士Jennifer Lincoln解釋道:「也許您周期中的短暫變化或稍微不同的出血模式,實際上與您的身體對疫苗產生的免疫反應有關,這正是我們在您生病時所看到的。」   但對 COVID-19 疫苗與不規則月經週期之間可能存在關聯的擔憂可能會導致疫苗接種的猶豫。   錯誤和缺乏信息可能導致疫苗猶豫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疫苗會導致生育問題。   此外,最近一份使用疫苗接種後健康追踪器 v-safe 的報告顯示,4,800 人在接受第一劑 mRNA COVID-19 後成功地懷孕,不論是BioNTech-Pfizer 或 Moderna   另一份使用來自八個美國醫療保健系統的數據的報告記錄了1000 多人完成了 COVID-19 疫苗接種 (包括 mRNA 和其他 COVID 疫苗) 後懷孕了。       編譯來源:DW (2022.10.03)、 Health Day (2022.09.28)                 
+ read more
mRNA 疫苗不會使月事中斷
2022.06.20
mRNA 疫苗不會使月事中斷
在接受一劑、兩劑莫德納或輝瑞疫苗接種後,國際間有許多月事失調發生的通報。   而另一個挪威尚未發表的6000名女性研究指出,疫苗接種後,大量經血的案例上升,突顯了潛在的擔憂,因經血流量的增加,或延續的時間會干擾生活品質。   這促使了歐盟藥品管制局 (EMA) 檢視這個事件。   歐盟藥品管制局 (EMA):未發現月經變化與 COVID 疫苗之間存在聯繫。   歐盟衛生管制人員結論:現有數據顯示,mRNA新冠疫苗不會導致月經失調,也不會導致所謂「繼發性閉經」(90天或更長時間沒有月經)。   月事失調有一些原因,包括潛在的醫療狀況、壓力和疲勞。衞生監管機構強調新冠感染後有這些案例的報導。   PRAC說它已檢視可能風險的所有數據,但同時也要求疫苗製造廠商,提供最新的案例累積審核。       編譯來源:Reuters News (2022.06.10)、Reuters News (2021.12.21)      
+ read more
擺脫大流行,群體免疫是不可期待的!
2022.06.10
擺脫大流行,群體免疫是不可期待的!
在大流行初期,「群體免疫」一詞成為熱點新聞,因為它承諾回歸到一個沒有 COVID 的世界。   關於如何實現這一「群體免疫」的目標有兩極化的討論。   有些人主張「佛系防疫」,即讓危險的病毒在人群中肆虐,以達到減少傳播所需的群體免疫門檻。這個方式在英國、巴西已經被評擊並證實不可行。   有人則認為應通過疫苗接種獲得群體免疫。這種想法是說,如果有疫苗且施打足夠的人口,達到群體免疫門檻,就可以抑制病毒傳播,恢復正常生活。   達到的門檻的施打率是多少?70% 或80% ? 這取決於兩個主要因素 — 病毒的傳染性和疫苗的有效性。   簡而言之,病毒的傳染性越強,疫苗的效果越差,你需要接種的人就越多,才能實現群體免疫。   但實際上,這可能一直是個白日夢。隨著時間的演變,在歐美國家,即使我們今天看到疫苗接種率很高,群體免疫變得越來越難以實現。   越來越遙不可及 — 病毒的傳染性增加   隨著大流行的發展,通過疫苗接種的群體免疫越來越遙不可及。事實上,根據我們對目前流行的病毒變體的了解,今天,通過疫苗接種達到群體免疫在估算上是不可能的。   早在 2020 年初,原始病毒株的估計 R0 (基本繁殖數) 為2 到 3。也就是說,感染該病毒的人平均會將其傳播給另外兩到三個人。   如果我們假設我們正在使用一種有效性為 80% 的疫苗,那麼當病毒的原始毒株流行時,我們需要為 60-80% 的人口接種疫苗才能看到流行病的減少。至少在估算上,這並非遙不可及。   然而,在大流行期間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最初的 SARS-CoV-2 病毒被更具傳染性的變種所取代。   目前估計 Delta 的繁殖數量約為 5,而 Omicron 的繁殖數量可能在 20 左右。群體免疫的疫苗施打率門檻估計高達 100-118%。   由於您無法為超過 100% 的人口接種疫苗,您可以看到隨著大流行的發展,依靠疫苗接種來實現群體免疫變得越來越不可能。   那不是全部 - 疫苗的有效性降低   ─ 疫苗不會阻止所有傳播 儘管疫苗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傳播,但它們並不能完全預防。如果我們在計算考慮到這一點,實現群體免疫的挑戰將再次變得更加困難。   ─ 疫力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到群體免疫還必須是長期保持對 COVID 的免疫力。但我們現在知道接種疫苗 自然感染後免疫力會漸漸減弱。   因此,如果免疫力不能持續,即使理論上群體免疫是可能的,也只是暫時的。要維持它必須付出巨大的努力,需要定期為全體人口提供加強注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必須打第2劑、第3劑及第4劑的原因。   ─ 新的病毒變種 然後我們看到了具有躲過人們免疫反應能力的新變種Omicron。新變種免疫原性的任何變化都會使目標變得更遠,從而在更大程度上損害我們實現群體免疫的能力。   那麼,我們為什麼要費心接種疫苗呢?   雖然通過疫苗接種獲得群體免疫不再是一個實在的主張,但這還是需要加以考慮。   ─ 疫苗保護個人 儘管群體免疫具有吸引力,但 COVID 疫苗接種的主要目的始終是保護個人免受嚴重疾病和死亡,從而避免疾病對人群的影響。因此,儘管對感染的保護作用減弱,但疫苗似乎對嚴重疾病提供了更持久的保護。   ─ 疫苗與其他措施齊頭並進 最好將群體免疫視為不同程度 (gradient) 而不是二元概念。也就是說,即使我們沒有達到群體免疫門檻,接種疫苗的人口比例越大,病毒傳播的難度就越大。   同時,疫苗接種可以與其他行為和環境措施 (如保持身體距離、戴口罩和改善通風) 相結合,以顯著影響病毒在人群中傳播的能力。   因此,接種疫苗現在與以往一樣重要。現在,在冬季開始之際,幾乎沒有 COVID 限制,因此,確保您完全接種疫苗從未像現在這樣重要。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2.06.02)      
+ read more
Omicron 與其他 COVID 變種一樣嚴重
2022.05.13
Omicron 與其他 COVID 變種一樣嚴重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和麻州綜合醫院合作的大型研究,SARS-CoV2 病毒的 Omicron 變種本質上與以前的變種一樣嚴重,該研究反駁了先前其他研究中關於它更具傳播性但不那麼嚴重的假設。   報告指出,「在 Omicron的時代和過去兩年不同變種占主導地位的時代,住院和死亡的風險幾乎相同」。   這個評估Omicron嚴重程度的研究將「疫苗」的影響放進來考慮。與之前的變種相比,在Omicron激增期間,疫苗接種有助於將住院和死亡人數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這發現,應該會讓人們更瞭解疫苗接種和加強注射的重要性。   #專家的看法   Yale School of Medicine的 Dr. Arjun Venkatesh 指出,這項新研究基於麻州 130,000 名 COVID 患者的記錄,是獨一無二、並且相當有力的。它不像早期研究那樣只關注死亡人數和住院人數,而是考慮了患者的疫苗接種狀況和醫療風險因素,並比較了相似的人群。   Venkatesh 並指出,該研究沒有考慮患者可能接受的治療,例如「已知可以減少住院治療的單株抗體或抗病毒藥物。」如果我們今天沒有這些治療方法,Omicron 可能會更糟。   世界各國發現,即使在明顯致命的變種激增的情況下,仍有很大比例的公民不願意接種 COVID 疫苗。   當 Omicron 變種於 2021 年底首次被發現時,公共衛生官員表示,它在絕大多數感染者中引起的症狀要輕得多。這可能鼓勵了疫苗猶豫,他們不太需要注射。   但新的研究增加了證據,證明疫苗有助於使人們免受 Omicron 的最嚴重影響。   作者在他們的報告中引用了潛在的局限性,包括該分析可能低估了最近 COVID 浪潮中接種疫苗的患者人數和感染總數,因為它排除了在家進行快速檢測的患者。   這項研究由麻州綜合醫院、密涅瓦大學和哈佛醫學院共同執行,於 5 月 2 日發佈在 Research Square 上,目前正在 Nature Portfolio 接受同行評審。       編譯來源:REUTERS(2022.05.06)      
+ read more
接種哪種疫苗最不可能得COVID19的「突破性感染」?
2022.04.27
接種哪種疫苗最不可能得COVID19的「突破性感染」?
在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突破性的 COVID 感染最不可能發生在那些接受過 mRNA 疫苗並且在接種疫苗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人群中。   該研究包括比利時超過 800萬18歲及以上的成年人,他們在 2021 年 2 月 1 日至 12 月 5 日期間完全接種了疫苗。從第二劑接種後的 14 天起,他們平均被追蹤了150 天。   突破性感染:不同的疫苗比一比   突破性感染的發病率為每 100 人/年有11.2 人。這是說,如果 100 名參與者追蹤一年,預計有 11.2 人發生突破性感染。   接受病毒載體疫苗 (Oxford/AstraZeneca 或 Johnson & Johnson/Janssen) 的人比接受 mRNA 疫苗 (Pfizer/BNT或Moderna莫德納) 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更高。   研究結果顯示,與輝瑞/BNT疫苗相比,AZ疫苗的突破性感染風險高出 68%,強生疫苗的風險高出 54%。   該研究還發現,接種莫德納疫苗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風險比接種BNT疫苗的人低 32%。   此外,與從未感染過的人相比,那些在接種疫苗前感染了冠狀病毒的人,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要低 77%。   研究人員表示,18 至 64 歲人群的突破性感染率高於 65 歲及以上人群,這可能是由於社會行為的差異。   與非醫護人員相比,醫護人員發生突破性感染的可能性要低 40%,這可能是因為醫護人員在工作時的疫苗接種率高且廣泛使用個人防護設備。   感染症狀比一比   在近 217,000 例突破性感染中, 70% 有症狀,最常見的症狀是流鼻涕、咳嗽和頭痛。在接種疫苗前曾經感染的人出現突破性感染症狀的可能性比以前沒有感染的人低 62%。   先前感染、疫苗接種的混合免疫不僅降低了突破性感染的風險,而且還降低了突破性感染時出現症狀的風險,突出了其保護作用。   此研究中包括的大多數突破性感染發生在 Delta 變體占主導地位的時期,目前Omicron 變體引起的突破性感染是否也呈現類似模式,我們需要繼續監測。   此研究於 4 月 23 日至 26 日在葡萄牙里斯本舉行的歐洲臨床微生物學和傳染病大會上發表,並發表在Viruses雜誌上。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2.04.26)      
+ read more
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COVID-19長期併發症狀
2022.04.25
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COVID-19長期併發症狀
一項新研究發現,患有COVID-19長期併發症 (Long COVID-19) 的女性比男性症狀更多。女性出現吞嚥困難、疲勞、胸痛和心悸的可能性顯著增加。   COVID-19長期併發症被定義為在急性感染的初始症狀後超過 12 週的持續症狀。在這項由University of Parma的醫學博士 Giovanna Pelà 等人進行的研究中,91% 的患者在追蹤 (平均 5 個月) 時繼續出現 COVID-19 症狀。呼吸困難是COVID-19長期併發症最常見的症狀,其次是疲勞。女性又比男性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衰弱、胸痛及心悸等症狀 (97% 對 84%)。   研究人員總結:「我們需要進行長期的縱向研究,以充分了解與 COVID-19長期併發症在病理生理學以及藥物治療上的性別差異。這些研究對於了解 COVID-19長期併發症的自然軌跡以實施針對性別的治療策略,防止治療上的性別盲。   《女性健康雜誌》主編Susan G. Kornstein 醫學博士說,雖然在 COVID 的急性期,女性的死亡率低於男性,但這項研究顯示,女性患COVID-19長期併發症的可能性更大。   此項研究根據發表在同行評審的《女性健康雜誌》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2.04.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