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應被告知乳房攝影的資訊
2007.04.13
女性應被告知乳房攝影的資訊
美國最大的醫學專業學會「美國醫師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Physicians)針對乳房攝影,在「內科醫學年度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發佈了一份新的報告並提出建議,這份研究的目的是要讓醫師和40-49歲的女性,更瞭解在這個年齡層做乳房攝影的風險和益處,鼓勵女性多和醫師討論乳房攝影的成效,也鼓勵女性參與乳房攝影的決策。 乳房攝影最主要的好處就是能降低乳癌的死亡率,但是,相對的也有偽陽性、暴露於X光輻射線之風險,或是增加不必要檢查的可能性。美國醫師學會的代表表示,40-49歲的婦女需不需要做乳房攝影檢查,必須要考量每位婦女個別的狀況,因此,透過婦女和醫師的溝通來做決定是很重要的。 這份研究分析了過去117份有關乳房攝影的研究,並提出了四點建議: 1. 醫師應該要針對每位婦女做個別的風險評估,以幫助40-49歲的婦女釐清是否需要做乳房攝影檢查。 2. 醫師應該要充分告知婦女乳房攝影的風險和益處,特別是針對40-49歲婦女的特殊性。 3. 醫師在考量建不建議做乳房攝影時,除了其風險和益處之外,也應該要考量到婦女本身的意願和其罹患乳癌的風險。 4. 針對這個年齡層的婦女,應該要有更多研究來釐清乳房攝影的必要性與否。
+ read more
電腦輔助乳房攝影不見得比較準?
2007.04.10
電腦輔助乳房攝影不見得比較準?
最近一份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電腦輔助檢測系統(Computer-Aided Detection)對於乳房攝影檢查的準確度並沒有助益,甚至更容易發生「偽陽性」的狀況,因此,女性在做乳房攝影時,一位閱片經驗豐富的醫師可能比電腦輔助檢測系統來的有幫助。 電腦輔助檢測系統被視為徵詢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的輔助工具,這項新的科技是在1998年經美國FDA核准進入市場的,並在短時間內被醫事人員廣泛使用。這項系統的功用是檢視乳房攝影的資料,並從中分辨出較可疑的區域。一般來說,婦女做完乳房攝影時,放射科醫師便會檢閱X光片,並判斷這名婦女是否需要做進一步的篩檢,現在由於有電腦輔助檢測系統,醫師便可以藉由此系統再次確認自己的判斷有沒有錯誤。 這份歷時五年的研究是由美國中央政府和美國癌症協會所贊助(American Cancer Society),這份研究分析的資料包括222,135位女性、429,345筆乳房攝影的資料,其中包括2,351筆診斷出為乳癌的病例。研究發現,若增加使用電腦輔助系統,婦女被要求做進一步檢查的比例高出33%、被要求做切片的比率高出20%,但是,並沒有增加乳房攝影的準確度,也就是說經由電腦輔助系統,每確定一個乳癌病例,就會有156位婦女被要求做進一步的檢查、有14位婦女被要求做切片,但是這些大多屬於原位癌或是良性腫瘤,就算不檢查或治療也無妨;此外,有可能衍生的問題便是醫療資源的浪費和婦女不必要的焦慮。 研究人員表示,電腦輔助檢測系統雖然沒有明顯增加乳房攝影的準確度,但是研究人員並不建議停止使用電腦輔助檢測系統,而是應該研究如何使用這項工具,才能使它發揮最大的效益。
+ read more
高血糖增加癌症罹患率
2007.03.26
高血糖增加癌症罹患率
一份發表在「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期刊的瑞典研究發現,女性空腹時的血糖濃度過高,罹患癌症的風險也越高,但是對男性而言卻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追蹤了2,478位40-69歲的癌症病患長達13年,其間紀錄了病患空腹和注射葡萄糖後的血糖濃度,發現若按照女性空腹時的血糖濃度高低來排序,血糖濃度於前四分之一的女性比後四分之一的女性,罹患癌症的風險高出26%;此外,女性空腹血糖濃度過高和胰臟癌、乳癌、子宮內膜癌的相關性特別高。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結果不會受到BMI值的影響,因此,每個人都應該注意隨時注意自己的血糖濃度,若血糖濃度未在標準範圍內,可以藉由生活方式來降低血糖濃度和癌症的罹患率。
+ read more
放射治療增加心臟風險?
2007.03.13
放射治療增加心臟風險?
美國的國家癌症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在三月份的報告指出,乳癌的放射治療可能會提高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實早在1970年就有研究發現這個現象,但是隨著科技進步,近日的儀器是否還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則尚未有研究結論。 研究人員檢視了4,414位在1970至1986年曾接受放射性治療的乳癌患者,且這些女性後來的存活期都超過十年,研究人員持續追蹤了18年,總共有94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相當於每一萬個病人就有超過62.9人罹患心血管疾病。 研究結果發現,如果放射線治療僅限於乳房部分的話,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是若治療擴及乳房周圍的組織的話,則會增加其風險。根據1970年代的統計數據,發現後者會使心肌梗塞的風險增加2.55倍、心臟衰竭增加1.72倍;但是,1980年代的資料卻顯示,心肌梗塞的風險已經降低了,但是心臟衰竭的風險卻增加為2.66倍、心瓣膜疾病的風險增加3.17倍;若放射性治療和化學治療一併進行的話,則會增加1.85倍心臟衰竭的風險;此外,研究也發現抽菸是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習慣的病患罹患心肌梗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三倍。 由於研究對象的存活期都超過十年,因此,醫師應該要特別注意長期乳癌病患,在進行放射性治療後,伴隨而來的潛在風險;此外,由於目前所使用的儀器和1970、1980年代所使用儀器不盡相同,因此,其對心血管疾病的影響還有待觀察,不過研究人員表示,相信其風險是逐漸降低的,且使用放射性治療的益處應該會大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醫事人員在進行診療時,還是必須將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納入考量。
+ read more
子宮頸癌疫苗安全嗎?
2007.03.06
子宮頸癌疫苗安全嗎?
   由多位醫師學者所催生的「台灣婦女健康學會」於三日舉行成立大會,會中積極推動子宮頸癌疫苗政策,並向民眾鼓吹應施打疫苗,但此會議竟然是由製造疫苗的Merck藥廠所協辦。日前也曾有新聞報導發現,要求注射子宮頸癌疫苗的女性當中,有八成誤以為疫苗可以預防所有性病。這些報導看來似乎無關緊要,畢竟一般民眾都會認為「疫苗」多是有益無害,且一直以來不斷有醫師透過新聞的方式,替這個新上市的疫苗強力背書。但令人擔憂的,是這個消息所透露出的台灣長期醫病關係的不平等,民眾「知」的權益被漠視,且若更進一步探討,更質疑民眾權益與藥廠利益的拔河中,國家對於照顧民眾健康的輕率。 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6年6月8日通過Merck藥廠所研發的子宮頸癌疫苗--「Gardasil」,台灣也在同年12月准許上市,此後便不斷有醫師透過各種方式向民眾大力傳播此疫苗的好處、呼籲將子宮頸癌疫苗列入常規接種,甚至有立委出面要求將此疫苗納入公費施打項目。在種種權威的加持之下,一般民眾對此疫苗的效用完全沒有質疑的餘地。 2006年,台灣女人連線曾偕同民進黨立委黃淑英召開記者會,針對此疫苗提出疑問,例如:國人常見的HPV究竟是何類型?有無正式統計?Gardasil在台灣是否與在美國一樣有70%的保護力?以及在本土的臨床實驗結果是否有其特殊性等問題,希望衛生單位出面向國人說明。尤其在美國相繼傳出接種疫苗的少女傳出暫時性失明甚至癲癇昏迷等狀況後,疫苗副作用等問題都是我們希望瞭解的。 由於這幾年來美國接二連三的新藥下架事件,FDA核准新藥的信用其實早被質疑。但FDA已於2004年委託醫學研究所(IOM)對於藥物安全系統作一個評估,IOM也提出報告,建議FDA需做出重大變革,其中包括了任何處方藥在核准上市後的兩年內,其包裝要有符號標示,告知病人用藥安全的整體性並未完全確立;新的處方藥在上市的兩年內,不得對消費者做直接廣告;在新藥核准後的5年內必須再評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等。這是美國為民眾健康把關所做的努力,我們的衛生署呢? 我們肯定並感激Merck研發疫苗成功,造福婦女健康,但我們也堅持民眾有知的權利,而衛生單位有告知的義務。我們更要呼籲政府,在核准子宮頸癌疫苗之後,請充分告知民眾正確及完整的資訊,讓民眾能做出最符合自身利益的決定,而不是只聽到藥廠的聲音。 本文刊載於自由時報自由廣場        
+ read more
刷牙預防胰臟癌
2007.01.26
刷牙預防胰臟癌
一月份國家癌症協會期刊(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刊登了一篇有關牙周病和惡性腫瘤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簡單的刷牙動作也是預防胰臟癌很有效的方法,證明了牙周病其實是會增加胰臟癌風險的。 研究人員分析的數據,是從一份叫做「健康學者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Study)中擷取來的,這份研究從1986年就開始追蹤51,000位年齡介於40-75歲的男性健康學者,追蹤了16年,其中有216位男性被診斷出胰臟癌。經過資料分析後,研究發現男性若有牙周病或有掉牙的現象,得胰臟癌的風險比牙齒健康的男性高出64%;此外,抽菸是目前已知少數幾個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是,研究也發現即使是從不抽菸的男性,若有牙周病的話,得惡性腫瘤的風險也會提高66%。 研究人員表示,若是有牙周病或是口腔衛生不好,會增加口中的細菌數和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而研究人員相信亞硝胺可能再和胃酸反應,導致胰臟癌的發生。 此外,這份研究應該要注意的便是研究的對象都是男性,但是根據衛生署94年的衛生統計顯示,胰臟癌對女性來說也是一大健康殺手,因此,瞭解相同的預防方法在女性身上是否適用,或是導致女性胰臟癌的病因是否有性別差異也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