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女性心臟健康的照護
2010.02.02
女性心臟健康的照護
大部分人講到「女性健康」首先想到的不外乎是婦癌或生育健康,但是,其實台灣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婦女是婦癌的4-5倍,顯見女性的心血管健康也不容忽視。美國康乃爾醫學中心的Holly Andersen教授以及衛理心臟醫學中心(Methodist DeBakey Heart & Vascular Center)的Karla Kurrelmeyer教授提供以下幾點建議,讓女性瞭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與治療,更重要的是如何預防心臟疾病。 一、平時應維持健康的體位,養成規律運動、健康飲食、充足睡眠的習慣。 二、瞭解心臟病的預兆。典型的心臟病症狀是劇烈的胸痛,但是,女性不一定會經歷典型的症狀,許多女性的症狀是「非典型症狀」,包括:肩頸、腹部疼痛、噁心、嘔吐、暈眩、呼吸急促等。 三、不少女性在心臟病發時不會感覺到疼痛,這是所謂的「無症狀的心臟病」(silent heart attack);若不治療,有可能導致長期的心臟缺氧。因此,更年期婦女若有三項以上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可以和醫師溝通、討論是否需要進行心臟壓力測試(cardiac stress test)。 四、瞭解自己的風險因子。心臟疾病的風險會隨著一些因素而增加,包括:過重或肥胖、吸煙、膽固醇過高、罹患糖尿病、服用避孕藥等。對女性而言,抽煙又服用避孕藥會增加至少20倍的心臟病風險。 五、過去的研究發現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而C-反應蛋白的濃度可以透過簡單的抽血檢查得知。此外,美國心臟協會(AHA)指出高密度脂蛋白(_HDL_,好膽固醇)是65歲以下女性的心臟健康指標,也就是說女性的HDL濃度越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越高。年輕女性也應該隨時注意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的指數,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 六、女性要特別注意中風的風險,因為女性中風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而男性心臟病的風險是女性的兩倍。 七、懷孕時如果經歷較多併發症,也是母親將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指標,因此,婦女若有子癲前症(preeclampsia)、妊娠糖尿病、胎兒過輕的狀況時,應該要積極的注意自己的心臟健康。 八、心臟病發時應立刻撥119,急救人員可以爭取到更多寶貴的時間進行治療。由於部分醫護人員可能將女性的「非典型」心臟病症狀誤診為其他疾病,女性病患一旦送到急診室,應該立刻進行心電圖或是血液檢查(enzyme blood test)。   延伸閱讀 心臟血管疾病    
+ read more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2010.01.18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青少女的成長過程中,脂肪對於骨質密度的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研究發現如果女性在青春期發育時體內的脂肪不足的話,有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份研究測量了4,005位青少女與青少年的皮質骨量(cortical bone mass),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是15.5歲。研究結果發現脂肪重量對骨質密度有絕對性的影響,特別是在青少女的骨質健康上,脂肪對青少女骨質密度的影響比青少年高70%。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也發現脂肪對骨質的影響,在青少年和青少女身上是不一樣的。青少女的脂肪和皮質骨量成正比,也就是脂肪較高的青少女,皮質骨量也較高;但是,青少年的狀況卻是相反的,越精瘦的青少年,皮質骨量越高。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腦殼為何不會骨質疏鬆?!
2009.12.29
腦殼為何不會骨質疏鬆?!
隨著年齡增長,四肢骨骼的骨質密度會流失而變得疏鬆,但為何腦殼的骨密度不會因老化而逐漸疏鬆?英國倫敦瑪莉皇后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四肢骨骼跟腦殼骨之間有重大差異,可能因此發展出骨質疏鬆新療法及預防骨質疏鬆的方式。 骨質疏鬆造成骨頭脆弱、容易骨折,在老年人身上比較常見,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5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1/2女性及1/5男性為骨質疏鬆所苦。隨著人口老化,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數也隨之增加。 骨頭並非大家記憶中,掛在高中生物教室角落、無生命的骸骨,而是活生生的物質。骨頭內部包含破骨細胞及造骨細胞,造骨細胞負責製造骨質,破骨細胞則將骨頭中的鈣質釋出以維持身體運作所需。骨頭內部隨時在進行製造與釋出與重建的活動,維持動態平衡。 研究團隊使用成鼠的腦殼骨細胞與四肢骨骼的骨細胞進行研究,發現腦殼骨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疏鬆,是因為腦殼骨質跟四肢骨骼的骨質細微結構不同,而此不同來自於破骨細胞的差異。此研究發現: 一、四肢骨骼中有較多的葡萄酸氨,骨細胞的密度也高於腦殼。 二、當使用雌激素時,四肢骨骼較容易受影響。 三、四肢與腦殼的骨細胞在基因的表現上不同。 四、此兩種骨細胞有高達1,236處的差異,亦即約4%的基因組出現不同的反應,而有一些出現不同反應的基因組已知會涉及健康骨頭的製造。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
骨折或顎骨壞死?!骨鬆用藥的兩難
2009.12.19
骨折或顎骨壞死?!骨鬆用藥的兩難
  昨日時報週刊披露,近兩年來口腔顎面外科臨床上發現,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治療骨質疏鬆或癌症骨轉移的患者,發生顎骨壞死的案例高達兩百多人。國外自2003年陸續有研究發現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顎骨壞死之關聯,2004年美國FDA針對此藥物不良反應提出警語,國內衛生署則是2007年底才第一次發佈警訊,然而國內醫界對於此現象卻未加以重視。 醫師發現顎骨壞死患者,有八成同時服用骨質疏鬆藥物 雙磷酸鹽類藥物為治療骨質疏鬆的常見藥物,據醫師估計國內有50萬名病患者服用該類藥物。長期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患者,可能在拔牙或牙周病後,發現傷口無法癒合並開始化膿潰爛,嚴重者齒骨會暴露於外,疼痛異常,需要做長期的治療以重建齒顎骨,此即為顎骨壞死。國外研究顯示此副作用多集中於以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癌症患者,口服該藥物的骨質疏鬆患者發生率極低,然而口腔顎面外科醫師李正喆發現,其所收治的81名顎骨壞死患者,竟然有65名為口服雙磷酸鹽類的骨質疏鬆病患,比率高於國外甚多!李醫師認為,此種差異原因為何尚屬未知,有必要做進一步研究。 李醫師提醒民眾,如有需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先至牙科診所檢查是否有牙周病或牙齒需修補等問題,待口腔問題解決後再開始服用藥物。已服用藥物超過三年以上之骨質疏鬆病患,應定期至牙科診所做檢查,若口腔發生病變可及早診療。台灣女人連線也提醒民眾,若民眾正在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應主動告知牙科醫師,以利牙科醫師注意相關問題。李醫師強調,顎骨壞死雖為嚴重疾病,然一旦因骨質疏鬆而骨折,對生命的威脅更大,因此不可因噎廢食,若發生骨質疏鬆仍需治療,與醫師討論並適當服用藥物。 婦女與醫界皆缺乏充份的藥物副作用資訊 雙磷酸鹽類藥物除有顎骨壞死之副作用,亦會提高大腿骨骨折的風險、提高嚴重心室纖顫的風險等副作用。然而這些資訊,服用骨質疏鬆藥物的婦女是否清楚,令人質疑。台灣女人連線於今年1至4月間與全國各地婦女團體合作,調查骨質疏鬆檢測的相關問題,結果發現不管是衛生主管單位、醫療院所、藥廠所發送的衛教單張,都沒有提供完整的骨質疏鬆藥物資訊,骨質疏鬆婦女只被告知需用藥,卻對藥物副作用一無所知。雖然藥物仿單已刊載顎骨壞死之警語,2007年衛生署也曾經發佈警訊,婦女卻未能獲得相關資訊,以及從週刊報導病人多次求醫卻找不出病因的情況顯示,醫療體系對於此一關聯現象似乎未予應有的重視。 雙磷酸鹽類藥物用於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是否恰當 台灣女人連線也於調查過程中發現,我國骨質疏鬆藥物的處方似有浮濫之現象。雙磷酸鹽類藥物的仿單,核准的適應症為停經後的骨質疏鬆婦女(T值<-2.5),而中華民國骨質疏鬆學會的骨質疏鬆治療指引中,建議停經後低骨量(T值介於-1到-2.5間)婦女要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以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台灣女人連線的調查過程中也發現,有停經前的骨質疏鬆婦女被醫師建議自費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卻未同時給予的充足資訊,以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判斷。根據衛生署11月的調查報導,我國50歲以上的婦女,任一部位骨質疏鬆的比例為41%,而腰椎低骨量有30%,對於這麼大量的可能使用者,考慮到藥物的副作用,使用藥物治療應有更嚴謹的討論,特別是在「預防骨質疏鬆、骨折」的使用上。 加強落實不良反應通報,善盡告知義務 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認為,政府及醫療體系應正視雙磷酸鹽類藥物造成的嚴重副作用,提供民眾及醫界充份的資訊,讓民眾於使用藥物的時候有其判斷依據。另外,截至2008年12月,台灣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中因雙磷酸鹽類導致顎骨壞死的案例,僅有9例,且皆為靜脈注射雙磷酸鹽類藥物之癌症患者,與臨床發現差異甚大,顯示醫師可能不清楚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顎骨壞死的關連,因此未予通報,或者不瞭解通報程序。因此台灣女人連線與立法委員黃淑英呼籲,政府應就已發出警訊之藥物加強落實不良反應通報,以確定雙磷酸鹽類藥物嚴重副作用之發生率,釐清藥物的安全性,並持續與醫界溝通,避免因資訊不足造成健康危害及資源浪費。     雙磷酸鹽類藥物於國內品牌包括「福善美」、「廣骼」、「益良骨」、「積骨康」、「骨維壯」、「骨得寧」、「雷狄亞」、「愛骨泰」、「卓骨祂」、「骨力強」    
+ read more
抗憂鬱藥物些微增加中風風險
2009.12.16
抗憂鬱藥物些微增加中風風險
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年長的女性服用抗憂鬱藥物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和死亡率,增加的幅度不大,但是已達統計上顯著的意義。 這份研究將5,500位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與130,000位沒有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做比較;服藥的女性是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的參與者,自WHI研究之初即開始用藥,平均約有六年的用藥紀錄,年齡則介於50-79歲。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服用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uptake inhibitors, SSRIs)抗憂鬱藥物會增加45%的中風風險與32%的中風死亡率;此外,三環類抗憂鬱藥物也發現相同的現象。而在其他的心臟疾病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該類藥物使中風的風險和死亡率增加,但若以個人風險為考量標準的話,中風發生和死亡的風險並不高。目前沒有使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中風的風險約是0.3%,而有使用抗憂鬱藥物女性的風險約是0.4-0.5%。治療憂鬱症的方式並不是只有藥物,另外還有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等精神治療的方式可參考,不過對重度憂鬱症的病患來說,藥物時常是治療的一部份,也因此醫師和病人評估使用藥物的風險和益處是很重要的。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抗憂鬱藥物些微增加中風風險
2009.12.16
抗憂鬱藥物些微增加中風風險
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年長的女性服用抗憂鬱藥物會增加中風的風險和死亡率,增加的幅度不大,但是已達統計上顯著的意義。 這份研究將5,500位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與130,000位沒有服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做比較;服藥的女性是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的參與者,自WHI研究之初即開始用藥,平均約有六年的用藥紀錄,年齡則介於50-79歲。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服用選擇性血清再吸收抑制劑(selective serotonin uptake inhibitors, SSRIs)抗憂鬱藥物會增加45%的中風風險與32%的中風死亡率;此外,三環類抗憂鬱藥物也發現相同的現象。而在其他的心臟疾病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該類藥物使中風的風險和死亡率增加,但若以個人風險為考量標準的話,中風發生和死亡的風險並不高。目前沒有使用抗憂鬱藥物的女性中風的風險約是0.3%,而有使用抗憂鬱藥物女性的風險約是0.4-0.5%。治療憂鬱症的方式並不是只有藥物,另外還有認知行為療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等精神治療的方式可參考,不過對重度憂鬱症的病患來說,藥物時常是治療的一部份,也因此醫師和病人評估使用藥物的風險和益處是很重要的。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