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

中風的性別差異
2009.07.24
中風的性別差異
根據統計男性發生中風和因中風而死亡的人數較女性高出許多,但是由於女性發生中風時的年齡常較男性年長,因此,病狀通常較男性嚴重、預後也較差。此外,目前治療中風的方法對男性也較有利,例如: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這是美國FDA目前唯一通過治療中風的藥物,研究已經證實此藥物可引起腦部損壞組織的反應、改善中風的症狀,但是,藥效卻在男性身上較顯著,女性的反應程度較小。 造成中風的性別差異的原因至今仍不清楚,有不少學者將此歸因於雌激素的影響,認為雌激素可以預防中風,不少大型的動物實驗也發現雌激素有保護的作用,但是人體試驗的結果卻尚未有這樣的發現。事實上,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的研究結果反而顯示:服用雌激素的婦女中風的風險較高,因此,雌激素與中風的關係至今仍無結論。 過去15年來研究人員將重點放在雌激素,但是至今仍無較具體的研究結論;因此,有學者開始將研究中心轉向睪丸素,試圖瞭解中風的性別差異的原因。
+ read more
月經不規律是骨質健康的警訊
2009.06.26
月經不規律是骨質健康的警訊
如果女性過早出現更年期的現象,在醫學上稱為「原發性卵巢功能不足」(Primary Ovarian Insufficiency),一般指40歲以下婦女的卵巢無法正常排卵或分泌雌激素,而出現類似更年期的現象,主要出現的症狀為停經、月經不規律或是熱潮紅。 近日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佈一則新聞指出,有「原發性卵巢功能不足」的女性骨質流失的風險較高,亦即此族群的女性較可能要面對骨質疏鬆或骨折的問題。此外,女性若20歲以前月經不規律,很可能是骨質密度低的警訊,因為青少年時期是骨質生長的重要時期。 研究人員指出,月經是女性骨質健康的指標,如果女性過早出現停經或月經不規律,應該更注意自己的骨質健康,攝取足夠的鈣質、維他命D等,以預防骨質疏鬆與骨折。此外,女性在更年期時會經歷某種程度的骨質流失,因此,女性在年輕時儲存骨本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
心臟病風險知多少
2009.06.09
心臟病風險知多少
許多人都知道導致心臟衰竭的四大因子為體重過重、抽煙、高血壓及糖尿病,美國自1948年發展至今的心臟研究 (Framingham Heart Study) 在回顧過去16年的資料後,發表一項新的研究報告,發現前述四項危險因子與心臟左心室的增厚有非常大的關連,而左心室增厚則容易導致心臟衰竭。   研究人員表示,有越少危險因子的人,左心室的質量越不易隨年齡增加,相反的,如果本身心臟病的風險因子越多,則左心室的質量則容易隨著年齡的增加而遽增。研究也發現,相較於男性,女性左心室增厚的程度及速度相當大,也因此比男性有較高的心臟衰竭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同時也針對心臟衰竭高危險群發佈了兩項建議:                    一、針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協會建議每週至少兩個半小時中度至強度的運動,或一個半小時強度的由有氧運動,並加上重力訓練。               二、BMI值是被過度簡化的測量方式,BMI值並無法顯示身上的脂肪聚集在何處,量腰圍則較為有用。研究顯示,蘋果狀體型的人比西洋梨體型的人有較高風險。    
+ read more
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
2009.05.27
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
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2009/5/27 什麼是528婦女健康行動日?   在1987年於哥斯大黎加舉辦的第五屆世界婦女健康會議中,決議每年的5月28日為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為了使政府關注女性健康的處境,每到5月28日這天,全球的婦女團體及各種非政府組織都會以不同的形式和活動來喚起人們對女性健康的注重,並進一步要求政府以具體行動提昇女性健康權益。 為響應世界婦女健康行動日,台灣女人連線自1998年起,於每年的5月28日都會結合台灣各地的婦女團體,召開「528台灣婦女健康行動會議」。 2009年,台灣女人連線結合各地23個婦女團體假台大校友會館舉辦第十二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中除檢視歷屆行動宣言執行現況外,亦針對本屆之會議主題--「檢視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進行討論並提出行動宣言,下午婦女團體並連袂拜會衛生署長,提交行動宣言,以提供衛生署政策擬定之參考。   2009年主題--檢視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   骨質疏鬆是老年婦女健康的重要議題之一,若有骨質疏鬆將使婦女容易因意外跌倒而骨折,造成健康的負面影響,因此骨質疏鬆防治有其重要性。然報章雜誌不時出現片面誇大的骨鬆資訊、街頭巷尾到處進行骨質密度檢測,都造成婦女的焦慮及恐慌,令婦女團體深為憂心。為深入瞭解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台灣女人連線於2009年1-4月聯合各地婦女團體,進行台灣骨質疏鬆篩檢檢視行動,此外,為瞭解台灣骨質疏鬆嚴重程度,同時亦進行骨質疏鬆盛行率文獻分析整理。   婦女團體於此次行動中發現,現行骨質疏鬆篩檢著重於骨質密度檢測,但檢測過程、判讀及衛教說明卻問題重重,包括:           1.  操作儀器及說明結果者非合格醫療人員,例如有婦女遇到志工或藥廠工              作人員為她檢測骨密及說明檢測結果的情況。         2.  骨質疏鬆標準各地混亂不一,參考群體也不相同,光是台北市衛生所就有              兩套標準,且都與WHO不同,而參考群體有美國、白人或日本婦女,就是              沒有台灣的參考群體。         3.  超音波骨質密度檢測結果與較準確的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檢測結果相              比,多數不一致,很多婦女使用超音波骨密檢測,測出骨質不足或骨質疏              鬆,但DXA檢測卻是正常的,甚至有1位婦女量3次,3次結果都不同。         4.  衛教資訊片面、錯誤、甚至發生為特定廠商背書的情形,例如:暗示婦女              停經後避免骨折的唯一方式是吃藥,將骨質疏鬆醫療化;此外台北市衛生              所發放的衛教單張更直接指定推薦某一品牌藥品。        5.  政府單位放任廠商跟醫事團體醫療化骨質疏鬆卻無作為。   此外,我們亦發現台灣缺乏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也缺乏本土骨質狀況的研究資料。從現有的研究資料發現,使用不同參考族群作為骨鬆標準,骨鬆率結果也會不同,因此WHO針對白人婦女所訂的骨質疏鬆標準是否適用於台灣,應做進一步評估。再者,由於台灣骨鬆相關研究的研究方法各異,研究結果亦莫衷一是,使得台灣婦女骨質疏鬆的現況不明。綜此,在缺乏台灣整體骨質狀況的情形下,政府是否能訂定合乎婦女需求的骨鬆防治政策,令人質疑。   依據此次行動之調查結果,各地婦女團體提出以下的建議:           一、衛生署應建立本土骨質密度資料庫,包括:台灣骨鬆盛行率、骨鬆性骨折                 盛行率、台灣骨質疏鬆標準,並擬定符合台灣民眾需求的骨質疏鬆防治政                 策。         二、衛生署應建立骨質密度檢測規範,包括:檢測及轉介之標準作業流程、檢                 測人員、衛教方式,並加強管理坊間骨質密度檢測,以改善骨質檢測品                 質。         三、衛生署應提供民眾正確完整(含骨質疏鬆預防及已罹患骨質疏鬆者)的骨                 鬆衛教手冊,包括骨質密度意義、儀器誤差值、特殊用藥族群、正確之生                 活作息、飲食及運動習慣等。 四、衛生署應建立具公信力的骨質疏鬆臨床治療指引。         五、衛生署應結合其他部會,宣導從年輕存骨本之觀念,培養正確的運動及飲                 食習慣,以增進民眾之骨質健康。 六、政府應編列預算,弭平骨質疏鬆防治之城鄉差距。   下午台灣女人連線偕同各地婦女團體,與立法委員黃淑英一同拜會衛生署長葉金川,提出第十二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檢視台灣骨質疏鬆防治現況」行動宣言。署長指示衛生署各單位應積極辦理此次會議之建議,確保婦女的骨質健康。
+ read more
女性心臟病不易檢出
2009.05.15
女性心臟病不易檢出
妳可能也有過以下類似的經驗:妳因為覺得胸口悶悶痛痛的,所以跑去醫院檢查、做壓力測試(stress test),測試結果顯示妳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因此,醫護人員安排你進行冠狀動脈血管造影術,以確認妳的_血管_是否有阻塞的情形;檢查結果並沒有發現任何臨床上的異常現象,所以妳沒有接受任何治療就離開醫院了。 這樣的檢查程序在男性身上或許管用,但是在女性身上卻不一定適用。最近一篇研究便猜測女性不易透過檢測查出胸痛的原因在於女性胸痛有可能是微血管心絞痛(microvascular angina)或內皮細胞功能失調(endothelial dysfunction)造成的,與一般造成胸痛的原因不同,因此一般檢測不易測出。但內皮細胞功能失調很可能是冠狀動脈心臟病最初的症狀,因此,研究人員建議有胸痛症狀的女性進行一般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檢測,若檢測結果無異常,病人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進行內皮細胞功能失調的評估。 女性和男性經歷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不同,需要的治療方式也不同;女性不是「小版的男性」,因此,造成女性和男性胸口悶痛的原因可能也不同。唯有更瞭解女性心臟病,才能提供夠有效的治療方法。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女性中風常出現非典型症狀
2009.05.08
女性中風常出現非典型症狀
一般人都知道傳統典型的中風症狀,包括:突然感覺臉部或肢體麻痺、某側身體虛弱無力、無法講話、視力減退等,會出現這些症狀是因為血管堵塞或破裂,導致腦部的供血量缺乏。最近一篇在2009年國際中風研討會(International Stroke Conference)發表的研究指出,這些典型的中風症狀對女性病人來說可能不太管用,醫師和民眾應該要多注意其他的症狀表現。 美國密西根大學檢視了461位罹患缺血性中風和暫時性腦缺血(TIA)的男、女病人,並將其症狀分類為「典型症狀」和「非典型症狀」。結果發現女性中風出現的症狀多為所謂的「非典型症狀」,包括:意識狀態改變(Altered Mental Status, AMS)、缺乏方向感、失去意識、語言混淆不清等。 目前美國唯一通過治療中風的方法是使用血栓溶解劑(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PA),而患者必須在發病的三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因此,任何的延誤或耽擱都有可能嚴重影響治療效果;正因如此,民眾與醫師對於中風症狀的性別差異應該要有所認知,否則若判斷錯誤,很可能會延誤女性就醫。至於女性中風出現的症狀與男性不同的原因目前還不清楚 。   延伸閱讀 女性心臟病治療可能被延誤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