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 恐增加死亡風險且女高於男
2013.08.20
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 恐增加死亡風險且女高於男
  喝適量的咖啡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如果飲用過量恐怕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傷害,最近一項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就指出,每週喝28杯以上咖啡,相當於每天超過4杯以上的話,會提高55歲以下男女的全死因死亡風險,而且女性的風險比男性高。   這項研究對43,727位男女進行分析,以瞭解咖啡攝取量與全死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間的關連性,全體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3歲,研究平均追蹤時間為16年。研究定義1杯咖啡的容量大約是180至240毫升。 研究結果發現,20-54歲女性,每週喝28杯以上的咖啡,平均大約是每天超過4杯,其全死因死亡的比例,是喝適量咖啡的女性的2倍以上,男性部分同樣兩種狀況進行比較,前者的全死因死亡比例是後者的1.5倍。此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參與者,研究發現他們咖啡也喝得比較多,這些重度咖啡上癮者通常也常抽菸喝酒且心肺功能較不佳。在研究中,咖啡攝取量愈高,總膽固醇及空腹血糖值都會隨著增高。   這項研究並非發現咖啡與高死亡率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每天喝超過10杯以上咖啡的人,可能同時有容易成癮的性格或者生活壓力大,研究認為這或許才是導致這些人的死亡率比較高的原因。研究的限制則包括咖啡攝取量的測量只有一種、有關咖啡準備、沖泡方式、以及參與者婚姻、教育狀況與活動量都缺乏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梅約醫院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              
+ read more
早餐吃得飽 有助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問題
2013.08.15
早餐吃得飽 有助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問題
一天三餐中早餐尤其重要,近日一項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不論是想要瘦身或者是維持健康,與吃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新陳代謝會受到身體的生理時鐘所影響,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間點會影響身體如何消化食物。該研究發現,一天之中早餐吃最多者 能減重最多,同時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較低。   這項研究將93位過重女性隨機分為每天攝取總熱量1,400大卡的兩組,一組三餐的個別攝取熱量為700/ 500/ 200大卡,另一組則為200/ 500/ 700大卡,700大卡的早餐及晚餐則包含了一樣的食物。   研究追蹤12週以後的結果顯示,早餐攝取較高熱量的組別,平均約減重8.07公斤、減少3吋腰圍;晚餐攝取較高熱量者,則減重3.31公斤、減少1.4吋腰圍。再者,早餐吃較豐盛者,一天之內的其餘時間會比較沒有再吃點心的慾望,而且她們的胰島素、葡萄糖及三酸甘油脂濃度都比較低,飯後也未出現血糖值達到高峰,顯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風險都比較低。   這項研究提醒人們不要在錯誤的時間吃對的食物,這樣反而會減慢減重的速度,更對身體有害,而且應戒掉吃宵夜的習慣,宵夜不只會增重,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肥胖期刊(Obesity)    
+ read more
多吃油性魚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2013.07.12
多吃油性魚有助降低乳癌風險
近日有一項中國研究回溯21個大型的世代研究後發現,多攝取魚類與海洋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乳癌的風險。   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對防止癌症發展與惡化扮演重要腳色,而乳癌又是最常見癌症中的其中一種,因此這項研究想要找出魚類、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乳癌風險之間的關係,所以就分析近80萬個參與者、超過2萬個乳癌案例資料。   結果發現,人們每週攝取至少1-2份油性魚,包括沙丁魚、鮭魚及鮪魚,可降低乳癌風險。這些魚類含有豐富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此研究中所指包括EPA、DPA、DHA),這些成分對於腦部化學訊號傳遞與血液調節有重要幫助。   研究顯示,高度攝取海洋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與乳癌風險降低14%,呈現正向關連性,而每天從魚類中攝取0.1公克的n-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乳癌風險同樣也會降低5%。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公鼠交配前攝取高脂肪飲食 後代體重與體脂增加
2013.06.24
公鼠交配前攝取高脂肪飲食 後代體重與體脂增加
  之前研究多只針對母親飲食對孩子肥胖風險的影響,最近一項美國俄亥俄大學的研究則在老鼠研究中發現,父親的飲食其實也會影響其後代健康,尤其是雄性後代。   這個研究將實驗用公鼠分為兩組餵食13週,實驗組為飲食總熱量的45%是從脂肪中攝取、控制組該比例則降為10%,但兩組總熱量皆相同,結果攝取高脂肪食物的公鼠變胖。研究再讓所有公鼠與攝取低脂肪飲食的母鼠交配繁殖,並讓所有後代小鼠都吃標準的實驗老鼠飼料,再分別在牠們出生後的20天、6週、6個月及12個月測量體重與體脂。   結果發現,與控制組相比較,實驗組的雄性後代在出生後6週大時體重已經比較重,且體重增加情形在第6個月及第12個月都持續不變,而體脂部分同樣也在出生後6個月,出現比控制組的雄性後代較高的狀況。研究解釋,兩組呈現差異有可能是表觀基因改變所致,也就是說內在與外在環境因素對基因產生影響。   活動情況的話,實驗組的雄性後代在第6週開始變得活躍,然雌性後代狀況在出生後第6個月及第12個月比雄性後代表現更佳,這可能有助於停止體脂的增加,並降低糖尿病及心臟病的風險,而研究也正在瞭解出現性別差異背後的原因。   研究表示,愈來愈多小孩及青少年、青少女受肥胖影響,如果我們能提早找出能偵測與預測肥胖與糖尿病的標記,將會有助於人們選擇健康的生活型態、及有效介入以延緩或避免相關疾病的發生。       資料來源:第95屆內分泌學會年會(The Endocrine Society's 95th Annual Meeting in San Francisco)      
+ read more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3.06.18
含糖加工食品與飲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女性每日喝兩瓶以上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最近又有一項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研究支持這個論點,該研究發現人們透過加工食品及飲料攝取過多的糖份,將使與心臟病相關的風險提高。   研究團隊一開始先在動物身上進行臨床前試驗,之後再在人類病患細胞上進行檢測,結果發現葡萄糖代謝產物G6P會對心臟產生傷害,研究主要作者Heinrich Taegtmeyer教授指出,高血壓或其他疾病本來就會對心臟造成壓力,如果病患又攝取過多的葡萄糖,將只會讓心臟的狀況更加嚴重。   研究解釋,當人體攝取太多的糖與澱粉,葡萄糖代謝產物G6P就會逐漸形成,進而對心臟造成壓力,而光是一分子的G6P就可以使心臟功能出現不正常。現階段醫師只能以給予病患利尿劑控制水份,以及beta阻斷劑、ACE抑制劑以降低心臟的壓力,使其能較正常運作,但在過去20年都一直沒有出現新的治療方式。       資料來源: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反對降低鹽分攝取量 各界仍有爭議
2013.05.23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反對降低鹽分攝取量 各界仍有爭議
  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在2005年曾建議每日鈉攝取量應控制在1,500~2,300毫克之間。這次IOM在5月13日表示,目前針對每日攝取鈉低於2,300毫克是否會使心血管疾病或全死因死亡率有所改善或更加惡化的相關證據仍不足,難以下定論,且部分證據顯示降低鈉攝取量會對特定疾病的病患造成副作用,因此不贊成建議這些人將每日鈉攝取量降低至1,500毫克以下。   IOM在分析報告中指出,足夠證據已可確定攝取過多的鈉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提高是有關連的,但每日低於2,300毫克的鈉攝取量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的關連卻沒有一致性的結論。此外,IOM還在多個研究中發現,每日攝取低於1,840毫克的鈉,可能會導致正接受積極性治療的充血性心臟病患發生副作用。   不過,IOM針對報告承認目前仍無法訂出適當的鈉攝取量,且研究屬觀察性質,可能無法排除潛在干擾因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因此進一步要求IOM召開專家會議評估現有證據有關每日2,300毫克的鈉攝取量之效益及風險,尤其是針對高血壓、前高血壓、糖尿病、慢性腎臟病或充血性心臟病患者,以及51歲以上老人、與黑人這些特定族群人口的資料。   美國心臟協會(AHA)對於IOM的報告則回應,由於該報告在方法論上有許多瑕疵,因此AHA並不會改變其每日不得攝取超過1,500毫克鈉的建議,其他包括美國飲食協會(USDA)、美國醫學會(AMA)、美國大眾健康協會(APHA)及世界醫學會(WMA)也都贊成降低每日飲食的鈉攝取量。   目前美國官方關於鈉攝取量的指引,建議51歲以上老人、黑人或糖尿病、高血壓及慢性腎臟病病患,每日不要攝取超過1,500毫克;14-50歲人口則每日應控制在2,300毫克,下一次指引更新時間為2015年。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