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應將COVID疫苗接種和乳房攝影的時間錯開6週
2021.04.28
女性應將COVID疫苗接種和乳房攝影的時間錯開6週
女性在準備接種COVID疫苗時要注意這點….   根據美國的研究顯示,接種COVID疫苗的有時會發生腋下淋巴結暫時性的腫脹,可能會干擾醫生對乳房攝影(mammograms)的判讀。 因此,建議女性先進行乳房攝影或將其推遲到疫苗接種後六週,以免造成混淆。   腫塊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人們在上臂接種疫苗時,那側的腋窩內的淋巴結通常會被活化並腫脹。這是您的身體正在準備保護性的免疫反應。 注射COVID後,有些人的腋窩腫脹比其他人嚴重。儘管估計數字各不相同,但只有大約十分之一的人在那兒感到腫塊,且不總是那麼疼痛。 要注意的是這些腫塊不是乳癌,並且無害。它們在接種疫苗後一到兩週內也會消失。 但是,淋巴結腫大會影響乳癌篩檢的成像,例如:乳房攝影或超聲檢查。這是因為它_看起來像是從_乳房擴散到淋巴結(淋巴結轉移)的乳癌。這可能會有嚴重的後果。   淋巴結腫大可能導致女性進行進一步檢查,以確認或排除乳癌。這可能導致進一步的檢查,如再次攝影、侵入性切片和患者焦慮。 因此,在推廣全民COVID疫苗接種之前,我們必須提醒民眾乳房攝影的潛在影響,尤其是在50歲以上婦女。   那麼,新建議的背後是什麼? COVID疫苗相關的淋巴結腫大的報告來自美國出現,其中超過9千萬人已接種輝瑞或Moderna的疫苗。 這導致淋巴結腫大出現在乳房X線攝影和超音波聲檢查中。 根據澳大利皇家紐西蘭放射學院的報導,阿斯利康(AZ)疫苗尚未有這種類型的腫脹報導。 但是,由於活化免疫系統是所有疫苗的工作。我們已經看到除COVID以外的其他疫苗也有類似的腫脹。因此,我們可能還會在其他COVID疫苗中看到它。但是,我們尚未看到來自英國和其他在使用阿斯利康疫苗方面有更多經驗的國家公佈的數據,以證實這一點。 儘管如此,該學院還是建議女性在未接種COVID疫苗之前或在接種疫苗後六週進行乳房攝影,但不指定任何特定的COVID疫苗。 有人提出了一種更實用的方法,即監測注射側腋下淋巴結腫大的任何疑似病例,並且僅在六週後腫脹仍沒有減輕的情況下,再進一步調查。   為什麼這個這麼重要? 對於沒有症狀的女性,繼續進行COVID疫苗接種和乳房攝影是不可或缺的。 雖然透過篩檢找出患有乳癌的婦女很重要,但不要對健康婦女進行過多檢查也很重要。因此,合理的做法是沒有症狀的健康女性在短時間內延遲乳癌篩檢,並且不要對沒有癌症的女性進行過多檢查。 根據最近的建議,女性就醫時,應向其醫師提及其COVID疫苗的接種狀況,以便他們在解讀X光影像時可以考慮到這一點。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04.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懷孕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2021.04.22
懷孕會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女人懷孕的風險又增一樁!   雖然研究早已知道懷孕時生理和身體結構的改變會造成腎結石,但缺少證據連結。現在梅約診所(Mayo Clinic)的研究專家認為他們有證據了。   一項觀察性研究回顧了1984年至2012年間近3,000名女性患者的病歷,發現懷孕增加了首次出現症狀性腎結石的風險。該風險在接近分娩時達到峰值,然後在分娩後一年內有所改善,儘管在分娩後一年以上仍有出現腎結石的中度風險。   研究顯示,有症狀的腎結石事件在每250-1,500例懷孕中發生1例。最常見於妊娠中期和後期。腎結石雖然不常見,但會引起嚴重的併發症,從子癇前症、尿道感染、早產及流產。   資深研究作者Dr. Rule說:「我們懷疑在懷孕期間發生腎結石事件的風險很高,但更令我們驚訝的是,分娩後長達一年的時間,風險仍然很高。」這一發現意味著,雖然大多數懷孕期間形成的腎結石是因為排出時疼痛而被早期發現,但有些腎結石可能在腎臟內長時間保持穩定,直到後來要排出時疼痛,才被發現。」   #懷孕導致腎結石的原因   幾種生理因素可能會導致懷孕導致腎結石形成。在懷孕期間,由於黃體激素升高引起的輸尿管壓縮及鬆弛會導致膀胱尿滯流。此外,懷孕期間尿鈣排泄增加和尿液pH升高都會導致磷酸鈣結石的形成。   Dr. Rule指出,懷孕期間診斷腎結石有困難,擔心胎兒的輻射暴露限制了診斷影像的選擇。而治療也會因產婦的考量增加複雜性。     #預防的方法   腎臟科專家Thongprayoon博士說:「在懷孕期間,腎結石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這項研究的結果顯示,可能需要對腎結石進行產前諮詢,尤其是對於那些有其他腎結石危險因素(例如肥胖)的女性。」   預防腎結石疾病的一般飲食建議包括攝入大量液體和低鹽飲食。梅約診所專家還建議孕婦在懷孕期間每天至少攝取1000毫克適當的鈣,最好從飲食來源(如乳製品)而不是鈣補充劑中攝取。     #研究方法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腎臟病雜誌》上,研究對象包括945名經歷過首次有症狀的腎結石的女性和1,890名年齡相相當的女性對照者。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確定首次出現症狀性腎結石的風險是否隨懷孕而增加,以及該風險在懷孕之前、期間和之後是否有所不同。   意識到懷孕和產後腎結石的風險較高,可以幫助醫療保健提供者為女性提供診斷和預防策略。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1.04.15) -------------------------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接種Covid疫苗 應該繼續服用避孕藥嗎?
2021.04.21
接種Covid疫苗 應該繼續服用避孕藥嗎?
英國衛生官員在捍衛牛津-阿斯利康(AZ)疫苗的安全性時說,避孕藥有更高的血栓危險。他們鼓勵民眾接種AZ疫苗,也不要因為要等其他疫苗而延遲。   在此同時,他們也敦促女性不要怕因接種AZ疫苗引發血栓而停止服用避孕藥。   一些女性聲稱家庭醫生沒有告知她們避孕藥有此風險,呼籲提供更好的避孕服務。   女人沒有被告知風險 七年前,英國的 Lara Hill開始服用這種藥,以緩解大量且痛苦的月經。一直到對Covid-19疫苗的討論時才知道使用避孕藥有血栓的風險。在台灣,許多女性也不知道。   「服用荷爾蒙避孕藥發生血栓的風險相對較低。」性與生殖保健學院副院長Dr. Dickson這樣說。「如果一個女人沒有服用這種藥,她發生血栓的風險是萬分之二,如果服用的話,風險是萬分之五至十。」她補充。   我們不知道「相對較低」是怎樣評估的,但是服藥的人得血栓的風險顯然是未服用者的2.5至5倍。這難道不驚人嗎?   事實上,人們會擔心新冠病毒的疫苗,顯然是因為新疫苗都會有未知的風險。但是,給如此多的年輕女性使用的藥丸,醫療和媒體並不曾關心其副作用。當遇到疫苗,儘管風險較低,卻更為嚴肅地重視,這對女人是不公平的!   要不要停止服用避孕藥? 接種AZ疫苗有血栓的風險,服用避孕藥也有血栓的風險,接種加上服藥風險不一定加成,但顯然會增加。   但是,在英國,他們說,不要停止避孕藥。在台灣,第一批接種的是醫護人員,他們說,服用避孕藥的女性醫護應延緩接種。   雖然作法不一樣,但終究是服避孕藥比較重要!只是,這樣的立場,所為究竟為何?或為誰?!   血栓:避孕藥V.S. AZ疫苗/嬌生疫苗 截至2021年3月底,英國接種AZ疫苗的人中有79人患有罕見血栓,其中19人死亡。英國藥品和保健產品監管局(MHRA)根據2000萬劑施打得出結論:每100萬人中約有25%有血栓風險,而100萬人中有1人死亡的風險。   包括威爾士疫苗推廣負責人在內的健康專家都堅稱,疫苗是安全的,同時還解釋了避孕藥等其他藥物可能會引起血栓的風險。   此外,在美國嬌生疫苗也引起的嚴重血栓,目前約為100萬分之1,且全為女性。   在罕見的血栓報導後,南非和歐盟也暫時中止了嬌生疫苗的接種。歐洲藥品管理局今日宣布嬌生疫苗利大於弊,核可使用。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1.04.18) -------------------------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COVID的變種改變了遊戲規則,我們需要全球的「全方位制止」
2021.04.17
COVID的變種改變了遊戲規則,我們需要全球的「全方位...
2020年底,人們強烈希望大量的疫苗接種能夠使人類最終勝過COVID-19的病毒。在理想情況下,病毒將被侷限在非常低的水平,就不會造成進一步的社會破壞或大量死亡。   但是, 新的令人「擔心的變種」出現並在全球傳播,而這些變種可以凌越過疫苗接種或先前感染所獲得的免疫力,這使當前的大流行防治工作(包括疫苗接種)面臨脫軌的風險。   簡而言之,遊戲規則已經改變,僅憑目前在全球推廣疫苗已不再是勝算的保證。沒有人是真正地從COVID-19安全地出來,除非每個人都安全。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降低全球傳播速率到足以防止新感染變體的出現。   而且,許多國家/地區缺乏基因組監測來追踪新興變異的能力。這意味著情況可能比看起來更嚴重。   因此,應採取緊急行動以「全方位制止」應對新變化。這些新變種意味著我們不能僅依靠疫苗來提供保護,而必須保持強有力的公共衛生措施以減少這些變種帶來的風險。同時,我們需要公平地加速所有國家的疫苗計劃。 什麼是令人「擔心的變種」? 像SARS-CoV-2這樣的病毒的基因突變經常出現,但是有些變體被標記為「擔心的變種」,因為它們可以重新感染以前感染或接種過疫苗的人、或者更易傳播或者導致更嚴重的疾病。   當前至少有三個已記載的SARS-CoV-2令人「擔心的變種」: * 1.351,於2020年12月在南非首次報導 * 1.1.7,於2020年12月在英國首次報導 * 1,於2021年1月在日本的巴西旅行者中首次發現。 同時在不同國家也發生類似的突變。如果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很高的傳染率,將不可避免地出現更多令人擔心的變種,而更具感染性的變體將占主導地位。隨著國際流動性的發展,這些變種將會廣大地傳播。 巴西已經為數百萬人接種了疫苗,但它也是當前令人擔心的主要變種之一的發源地。    南非的經驗顯示,過去感染過SARS-CoV-2的免疫力僅能部分抵禦B.1.351變種,並且B.1.351變種的傳播性增加了約50%。截至2021年3月,至少在48個國家/地區中已經檢測到B.1.351變體。   新變種對疫苗效力的影響尚不清楚。最近英國的實際的證據顯示,輝瑞和AZ疫苗可以顯著地防禦B.1.1.7變種引起的嚴重的疾病和住院。   另一方面,B.1.351變體似乎降低了AZ疫苗針對輕度至中度疾病的效力。我們還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它是否還會降低抵抗嚴重疾病的效力。   由於這些原因,減少社區傳播至關重要。沒有任何單獨的措施足以阻止病毒的傳播。我們每一個國家必須保持強有力防疫措施,並結合疫苗接種計劃。   我們需要全球「全方位制止」   1、公平獲得疫苗 全球獲得疫苗的公平性也至關重要。高收入國家應支持COVAX設施等多邊機制,向中、低收入國家捐贈多餘的疫苗,並支持增加疫苗生產。 但是,為了防止出現所擔心的病毒變種,可能有必要對疾病流行和傳播水平最高的國家或地區進行優先排序,在這些國家或地區出現此類變種的風險最大。 2、公共衛生領導者應著力於最大程度地抑制病毒感染率的努力,從而有助於防止出現可能成為人們擔心的新突變。制止的工作包括:    ─ 快速的「第二代」疫苗計劃,增加的生產能力,以支持疫苗分配的公平性    ─ 調整公共防疫措施(例如雙重口罩)並重新致力於衛生系統安排(例如確保為衛生人員提供個人防護設備)    ─ 有基因組監測計劃,以識別並快速表徵新出現的變種    ─ 行為,環境,社會和系統干預,例如:完備通風,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以及有效的追蹤、檢測、尋查、隔離和支持系統。   編譯來源:The Conversation(2021.4.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阿斯匹靈如何幫助預防大腸癌
2021.04.12
阿斯匹靈如何幫助預防大腸癌
如果你有大腸癌的家族史,你一定要讀這篇。   低劑量的阿斯匹靈可以預防大腸癌,但是其原因並不清楚。   最新研究提供了為什麼長期規律地服用低劑量阿斯匹靈可以減少結腸癌和直腸癌致死的風險。   研究者發現,阿斯匹靈可阻止血小板產生一種讓它們凝聚在一起的酵素。腫瘤細胞可以附著在凝聚的團塊上,在全身中擴散。阿斯匹靈抑制血小板活化,這可能抑制轉移。   使用非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如:布洛芬,普拿疼和等並不會改善預後。   有無效力,服用時間可能是關鍵 對於這項研究,Figueiredo的團隊分析了來自美國2500多名結腸癌和直腸癌患者的數據。   根據這項研究,阿斯匹靈的使用時間似乎是關鍵。在被診斷為局部結腸癌或直腸癌之前使用了至少15個月的患者,其腫瘤擴散的可能性較小。   同時,研究發現,儘管在癌症診斷後開始服用阿斯匹靈的患者比未服用阿斯匹靈的患者有更好的結局,但差異並不顯著。   Figueiredo主任指出:「我們需要更多的證據,但是嬰兒劑量的阿斯匹靈與較低死亡率之間的這種聯繫實在非常重要。」   Figueiredo主任說:「這些發現可能為尋求預防結直腸癌或改善其預後的人們提供一種便宜的生活方式選擇。」   她的團隊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想要瞭解在診斷出大腸癌之前或之後,阿斯匹靈的服用如何影響病人的存活。   Figueiredo主任說:「使用阿斯匹靈有潛在的危害。每日使用可能會增加過敏反應和內部出血的風險。」   菲格雷多說:「臨床醫生和患者之間確實需要就風險和效益進行對話。」 「這些研究和我們的結果確實增加了這種對話。」   這些發現最近發表在_《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上_。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1.3.3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預防流產的藥物恐增加後代罹癌風險
2021.03.31
預防流產的藥物恐增加後代罹癌風險
安胎藥物致癌歷史重演? 台灣仍核准此藥用於預防流產   如果您的母親在1950和1960年代曾服用廣泛用於預防流產的藥物,那麼您成年後罹患癌症的風險可能是一般人的2倍。   此處講的藥物是「己酸羥孕酮(hydroxyprogesterone caproate)」,也稱為OHPC或17-OHPC,是人造黃體素。目前已經不再用於減少流產的風險,在美國僅被用於預防早產(藥名Makena),但台灣仍核准此藥用於預防流產。   不過,2020年10月,美國食藥局藥品評估與研究中心發布聲明,要求將Makena從市場上撤除,因為它似乎沒有預防早產的效果,但至今未見政府採取正式行動。     「用於預防流產和避免早產的OHPC劑量是相同的,但治療目的不同給藥的時間點可能不同,用於預防流產可能在懷孕第0至20週給藥,用於避免早產則會從第16周至第20週開始給藥,一直持續到第37週。」。   研究發現,相較於胎兒時期沒有暴露於OHPC藥物的人,那些曾暴露於藥物的人成年後患結腸癌和直腸癌的風險幾乎是5倍,前列腺癌風險幾乎是4倍。   研究人員表示,OHPC是一種「內分泌干擾物」,在胎兒早期發育期間會干擾我們體內荷爾蒙的作用,並可能導致後代癌症風險增加。   這並不是第一個孕婦服藥後可能增加後代罹癌風險的荷爾蒙藥物。1970年代一些孕婦服用了預防流產的「己烯雌酚(DES)」,增加了其女兒成年後患某些癌症的風險。   當研究人員將母親在懷孕期間有無服用OHPC的風險進行比較時,他們發現181名在懷孕期間服用OHPC的婦女的孩子在成年期被診斷出患有各種癌症的可能性是2倍以上,其中65%的診斷發生在50歲以下的人群中。   這些結果來自於研究人員對凱撒基金會健康計劃的資料所進行的分析,這些資料來自於1959年6月至1967年6月接受過產前檢查的婦女,還分析了加州癌症登記處的資料,以追蹤她們的孩子直到2018年。   研究作者Caitlin Murphy說:「結腸癌和其他類型的癌症在年輕人中呈上升趨勢,這可能與她們的母親在懷孕期間使用這種藥物有關。生命早期的事件確實是罹癌的重要風險因子。我們的風險甚至可能在我們出生之前就已經開始。」。     這份研究結果發表在內分泌學會的視訊年會上。這類發表在醫學會議上的結果應該被視為是初步的,直到發表在同行評審的期刊上。   至少有一位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專家認為,這種藥物的風險遠大於其益處。   Heather Patisaul說:「這是發育中的胎兒容易受到內分泌干擾的另一個例子。鑑於沒有證據顯示有臨床益處,建議下架此藥,我將警告任何女性不要服用該藥。」。   但美國婦產科學院婦產科臨床專家Anjali Kaimal博士表示,目前尚無定論。   他說:「通過同行評審和發表研究的過程,我們將獲得更多關這份研究的研究對象、藥物劑量、方法和絕對風險的資訊,對其他人口群進行相同的分析也將提供我們更多訊息,這些都可以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任何潛在風險,有助於我們在效益與風險之間取得平衡。」。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3.2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