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飲食

男女運動情形有別
2011.01.19
男女運動情形有別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進行之「民國98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發現,過去兩個禮拜有做運動者,已由94年52.73%,(男性53.19%;女性52.25%),增加為53.53%(男性56.48%;女性50.58%),整體上升0.8%,女性略減1.67%,但屬誤差範圍內,惟男性增加3.29%具統計上意義;該數據也顯示仍有46.47%的國人,過去兩個禮拜沒有做運動。 該調查係以民國97年底台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抽樣母群體,運用隨機抽樣方法抽選出具全台灣地區代表性樣本為調查對象,18歲以上樣本數共24,174人,利用面訪問卷收集民眾過去兩個禮拜之運動行為相關資料,有效回收問卷20,036份,回收率為83%。 從調查結果顯示男性運動人口仍維持上升趨勢增加3.29%,但女性則略減1.67%。進一步檢視94年與98年男性各年齡層運動人口發現,除65歲以上略微減少,其餘各年齡層均較94年調查結果增加,整體增加3.29%;94年與98年女性各年齡層運動人口發現,除45-54歲該組略微增加3.84%,其餘各年齡層均較94年調查結果降低。 從98年男女運動人口年齡層比較上發現,國人自離開校園進入家庭與社會職場後,男性運動人口呈現逐年增加,於55-64歲到達最高峰,再逐漸下降;女性運動人口亦呈現逐年增加,於45-54歲到達最高峰,再逐漸下降。 以身體質量指數(BMI)分組比較發現,男性BMI值屬「過重」範圍者,過去兩週有運動之勝算比為BMI值正常範圍者的1.17倍,這項結果可能是因為BMI值過重之男性,選擇以「運動」的方式從事健康生活型態,屬於較積極從事運動之人口族群。女性BMI值屬「肥胖」範圍者,有運動之勝算比為BMI值正常範圍者的0.75倍。值得注意的是,男女BMI值屬「過輕」者,有運動之勝算比均較BMI值正常範圍運動者明顯偏低;顯示國內有一群又瘦又不運動的族群,健康狀況令人憂心。 從這次的研究結果與發現,有幾個值得重視的課題: * 根據調查目前18歲以上國人約有421萬人以散步、健走為主要運動;因此,提供國人適宜的用路環境與運動休閒步道十分重要。 *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女性在健康體能活動比率低於男性,衛生署於99年委託辦理相關研究,希望透過研究計畫與介入措施,瞭解女性身體活動不足之原因及解決方案。 * 仍有46.47%的國人沒有做運動的習慣,衛生署建議國人應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成人運動每週五次,每次累積30分鐘以上,每週150分鐘的中等費力活動(有點喘但是還可以交談的活動)。 資料來源: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太愛乾淨對健康也不好
2011.01.14
太愛乾淨對健康也不好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在抗菌的肥皂或用品裡的化學物質會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造成過敏,也就是說如果妳太愛乾淨反而可能對妳的健康有害,不過這個影響的程度會因年齡而有差異。 研究人員分析了2003-2006年美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的資料,其中5歲以上的參與者,三分之一有尿液分析的資料。 結果發現:對18歲以下的人來說,尿液中含有高濃度的三氯沙(triclosan)與過敏和花粉症有相關性;對18歲以上的人來說,尿液中若含有高濃度的雙酚A(bisphenol A, BPA),巨細胞病毒(cytomegalovirus)抗體的濃度較低,亦即免疫系統較差。上述兩種化學物質都屬於「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ors,俗稱環境荷爾蒙),因此,即便是低濃度的存量,是否會引發健康危害都是一項非常大的爭議。 研究人員表示,三氯沙和雙酚A等內分泌干擾物質會危害人體的免疫系統、干擾內分泌和生殖功能。例如:暴露在過度乾淨的環境中,或是暴露在三氯沙等抗菌物質中,人體會減少分泌用來塑成免疫系統的共生微生物群(commensal microbiota),因而影響免疫系統的發展。 資料來源:環境衛生觀點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2010.10.19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許多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不喝牛奶,加上不運動,造成日後的骨質疏鬆。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有3成青少女不運動,5成青少女在過去3天內喝飲料,骨骼健康相當堪虞。 跟據國民健康局分別於民國96年與97年辦理的高中(職)、五專學生與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分析6,533位高中(職)、五專學生與4,856位國中學生資料發現,在含糖飲料與奶類製品的飲食習慣上,國中學生過去一週幾乎天天有喝含糖飲料的比例為22.7%、天天有吃奶(乳)類製品只有為18.6%,都沒有吃奶類製品的比例為16.9%。 高中(職)、五專學生喝含糖飲料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佔36.9%、吃奶類製品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只佔16.7%,都沒有吃奶類製品或只有1次的比例將近3成5,顯示國高中生攝取含糖飲料情形比攝取奶類製品多。 女學生平均一周3天內喝含糖飲料的比例高達49.6%,一周內3天沒吃乳製品的比例更高達45.9%,較男學生高出許多。 調查也發現,國中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或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的比例為7.5%,高中(職)、五專學生則增加到23.2%,尤以女生都不運動者高達31.1%。國中生及高中生運動項目以球類運動為主,分別佔43.4%、33.9%,跑步或健走的比例也不少,這些都是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所謂負重式運動,是指對抗地心引力或有阻力的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 國民健康局表示,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 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會增加中老年人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機會,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風險。 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指出,青少年時期是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時期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之食物,如奶類製品、小魚乾等,就可增加骨骼最大量的1成,更降低成人時期以後發生骨鬆性骨折風險的5成。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表示,兒童或青少年鈣質攝取不足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含糖飲料對牛奶的替代效應,造成鈣質攝取減少。基金會呼籲家長,多鼓勵青少年子女運動以及攝取含鈣質的食物,才能為青少年存下日後的骨本。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    
+ read more
雙酚A影響男性精子品質與數量
2010.08.10
雙酚A影響男性精子品質與數量
雙酚A(Bisphenol A, BPA)是用來製造食品包裝與塑膠飲料罐的常見原料,人們主要接觸的方式是透過飲食和皮膚接觸,包括:手持收銀機打字收據也是進入人體的途徑之一。最近一份研究發現雙酚A可能與精子的濃度與品質下降有關。研究者認為雙酚A是類似人體荷爾蒙的物質,因此,可能影響內分泌、對健康產生負面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生育診所招募了190位男性,並取得了尿液與精子樣本。其中78人在之後的一個月又提供了一至兩個尿液樣本。研究人員測量了精子濃度、活力、形狀和精子細胞DNA的損傷。結果發現,89%的樣本內有雙酚A;且比較受到高、低程度暴露的結果之後發現,暴露在高濃度雙酚A的男性,精子濃度平均比低濃度的要少23%,DNA損傷的狀況也增加了10%。 研究報告的主要作者John Meeker,也是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助理教授認為,大部分雙酚A的研究都著重於在子宮內或是生命早期,這當然非常重要,不過本研究指出男性暴露在雙酚A的風險也值得關注。由於本研究的樣本數較少,因此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再次確認研究結果。 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生殖毒理學」(Reproductive Toxicology)期刊。 資料來源:完整新聞請參考「環境資訊中心」    
+ read more
為什麼女生不能像男生一樣喝酒?
2010.04.21
為什麼女生不能像男生一樣喝酒?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最近針對酒精攝取進行了一項計畫,其中的幾項結果可以提供給青少女作為飲酒的參考: 一、青少女體內脂肪與肌肉組織的比率較青少年高,且體內所含的水分也較少,因此,喝酒以後體內的酒精濃度會比較高,也就是說青少女即便喝較少的酒,也有可能比較容易喝醉。 二、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 ADH)是人體內的一種消化酵素,大部分的酒精都是經由醇脫氫酶分解,但是,青少女體內的醇脫氫酶較少,因此,較不容易代謝酒精。 三、青少女的體型和體重通常較青少年小,若喝相同濃度的酒精,青少女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上升的比較快;喝醉之後,酒精退去所需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青少女若酗酒,酒精中毒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四、青少女通常偏好較甜或是和碳酸飲料混合喝的調酒,這類的酒精飲料會增加酒精滲入血管的速度。      
+ read more
研究發現飲食影響女性心臟風險
2010.04.16
研究發現飲食影響女性心臟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女性攝取比薩、果醬、麵包等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但是在男性身上則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就是用來衡量某種碳水化合物對血液中血糖影響程度的指標。 這份研究使用的是歐洲癌症與營養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的資料總共包括15,171位男性和32,578位女性,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作答的問卷計算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升糖指數和升糖負荷的平均值,研究平均追蹤7.9年,結束時有463位參與者(305位男性,158位女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 研究經分析後發現,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碳水化合物女性(後25%的族群)的2.24倍。當研究人員將碳水化合物分為高升糖和低升糖指數食物後發現,攝取越多高升糖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越高:攝取較多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後25%的族群)的1.68倍,亦即並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 碳水化合物會改變血液中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HDL)的濃度,進而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造成影響,攝取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對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沒有顯著的影響。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主任Suzanne Steinbaum指出,要注意飲食是否健康不光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還要注意單糖的含量;而要衡量食物的升糖指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營養標示。營養標示通常會標示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糖的含量越高就表示妳越不該吃它。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