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鼠研究顯示未來可能出現男性避孕藥
2012.09.10
公鼠研究顯示未來可能出現男性避孕藥
  過去針對男性避孕藥討論已久,也有研究顯示若有男性避孕藥,有70%的男性表示有意願服用,但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尚未出現男性專用的避孕藥。近日一項美國德州研究發現,一種原為抗癌用藥的複合物名為JQ1,它可以抑制公鼠的精子活動力,研究認為未來將有可能研究出男性的避孕藥。   研究使用注射方式將JQ1注入公鼠體內,結果發現JQ1對公鼠精子製造的抑制能力效果非常顯著,而且沒有發現出現任何的副作用,一旦只要停止對公鼠注射JQ1後,生殖能力馬上又回復到正常狀態,現階段都沒有發現會影響交配行為或後代的健康。   女性避孕藥常影響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而這項研究的作者Qinglei Li表示,JQ1不會影響男性的睪固酮濃度,也不會有副作用,但未來還需要有更進一步的研究確認要在人類身上進行試驗的話,應該要使用的是哪一種特定的複合物。     資料來源:細胞期刊(Cell)    
+ read more
美兒科醫學會:割包皮整體益處高過風險
2012.08.31
美兒科醫學會:割包皮整體益處高過風險
  近日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發佈最新指引表示,男性割包皮有多項益處,整體而言,益處大過這項手術的風險,認為這些證據足以讓想給男嬰割包皮的家長放心做出要進行手術的決定。   此次AAP主要針對1999 年所公布的指引進行更新,在2007年AAP組成專案團隊,檢視評估男性割包皮的近期最新研究證據。結果發現,割包皮可預防愛滋、降低男嬰尿道感染、女性生殖器疱疹、人類乳突病毒及子宮頸癌、以及男性陰莖癌的發生風險。   而割包皮的男嬰術後併發症的真正發生率目前仍不清楚,但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相當低,例如每五百個割包皮的男嬰中僅有一人可能會出現嚴重出血。此外,男嬰割包皮出現併發症比男童或男人的比例低,而有男性擔心割包皮會影響性功能或性滿足,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這個問題存在。   不過AAP並未建議所有男嬰應例行性割包皮,而是認為家長應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衡量個人的偏好、文化與宗教信念及家庭傳統等,再做出最後的決定。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 read more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2012.08.27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過去一般認為遺傳疾病與母親有關,但近日一項冰島研究表示,男性年紀愈長,精蟲中的遺傳基因突變的數量將增加愈多,提高生出患有自閉症及精神分裂等遺傳疾病孩子的機率。   研究團隊蒐集冰島78個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孩子的家庭資料,將家庭成員的基因組進行定序比對,結果發現,父親的年齡對孩子發生前述疾病的基因風險有重大影響,且父親自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平均每增加一歲,後代就會增加兩個基因突變的發生。不過由於造成後代健康問題的因素眾多,研究認為很難去界定對男性來說在哪個年紀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研究強調,過去研究發現女性愈晚生小孩,寶寶罹患唐氏症及其他罕見染色體異常的病症風險將增加,但這項研究呈現的是,年長男性將會比女性傳遞更多突變的基因給小孩。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
廣告中理想男性氣概形象 恐對男性造成負面影響
2012.08.07
廣告中理想男性氣概形象 恐對男性造成負面影響
  過去許多研究曾指出廣告內容對女性及兒童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對於男性的影響卻鮮少關注,近日一項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指出,對於廣告傳達的男性氣概影像與內容,多數男性會產生負面的感受。   研究發現,在廣告中常呈現聚會狂歡或性生活活躍的情境與暗示,部分男性認為這是對於他們性別角色的負面展示,因此會產生負面的反應,包括懷疑、迴避及冷漠,而部分偏正面的反應則有增強、努力及追逐,傾向視廣告為增強某部分自我的刺激工具。   研究作者Cele Otnes教授表示,當人們在觀看廣告時會產生某些攻擊及防衛機制,如果感到受威脅,就會無法對廣告中的人物或產品產生認同,Otnes教授認為廣告中的男性形象過於刻板及狹隘,應擴展這個光譜,讓在真實生活男性所扮演的其他角色也多出現在廣告當中,如:父親、丈夫等等。且現今美國有32%家戶的主要購物者為男性,廣告行銷應找出比較有效且適切的方式來吸引男性消費族群。      資料來源:性別、文化及消費行為(Gender, Culture, and Consumer Behavior)    
+ read more
抽菸男性受損的DNA會遺傳後代
2012.07.03
抽菸男性受損的DNA會遺傳後代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孕婦在懷孕期間抽煙會影響孕婦自己與胎兒的健康,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男性如果在女方受孕前的階段抽菸,因抽菸而受損害的DNA將遺傳給胎兒,增加疾病與癌症的風險。   研究在39個希臘與英國家庭,使用DNA生物標記檢測在女方受孕前後期,男方的血液與精子的基因變化、及女方生產時血液與臍帶血的基因變化,同時為釐清導致DNA基因變化的原因,也以問卷方式調查男女雙方的生活型態、環境、職業等,最後將兩項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發現,抽菸會誘發生殖細胞發生突變,受損的基因遺傳給子女將可能提高血癌與其他基因性疾病。生殖力的精子細胞大約三個月時間才能成熟,因此研究建議,準備生小孩的男性應在讓女方受孕前的三個月開始戒菸,才能避免將受到傷害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且菸害防治政策通常多針對懷孕婦女,應該也要注意男性抽菸對胎兒健康的影響。     資料來源: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學會(FASEB)    
+ read more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健康男性不須進行攝護腺癌PSA檢查
2012.06.01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健康男性不須進行攝護腺癌PSA檢查
  近日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針對攝護腺癌檢查提出最終建議表示,健康男性不應接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查,而已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或正在接受治療者,則不在此建議之內。   USPSTF專家小組表示,已有足夠證據證實PSA檢查與提早治療只能避免每1,000位進行檢查的男性中0-1個攝護腺癌死亡數,顯見效益相當低。再者,PSA檢查會帶來潛在的傷害,包括心理焦慮、及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依據最近一項試驗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在PSA檢查之後進行切片檢查,出現疼痛、發燒、出血、感染、短暫性排尿障礙等問題,有1%的切片檢查導致發生不良反應而住院。   專家小組也認為,雖建議不須進行檢查,但依舊還是會有男性想要做這樣的檢查,部份醫生也會繼續提供,但是應讓男性在決定是否進行檢查前,先瞭解檢查可能的益處與傷害,並尊重病患的選擇。   USPSTF發佈建議後得到來自正反雙方的回應,支持進行檢查的一方認為USPSTF低估檢查的益處,且未調查沒有進行檢查之病患的狀況,忽視罹患癌症後其他可能的併發症等等;但美國癌症學會(ACS)則支持USPSTF的建議,表示現有證據已可確定檢查會帶來傷害,而好處卻非常薄弱。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