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團體支持醫美廣告規範
2016.10.06
婦女團體支持醫美廣告規範
  婦女團體台灣女人連線(下稱台女連)針對衛福部新增禁止的醫療廣告行為,引起醫美醫師及藝人們反彈爭議,提出三點看法。   首先,針對整型醫師表示台灣醫美整型技術優於南韓,只因不擅「包裝」才輸給韓國。台女連認為,「包裝」是行銷的概念,而醫療是有科學驗證的行為,怎能「包裝」?為何需要「包裝」?若認為醫美需包裝行銷,就是將醫美使用視為消費行為。如此一來,便同時落到醫療法與消基法的管轄範圍,並會被課徵營業稅,相信這並非醫美界所樂見。並且,醫美廣告的對象是健康的人,為避免使用者承受不必要的風險,嚴格管理是必要的。   其次,就禁止刊播術前/術後比較及藝人影像部分,台女連強調影像是否呈現真正的改變才是關鍵。影像是可操弄的,透過髮妝效果、攝影技巧與修片技術,術前/術後差異很可能不是真正的手術成果。因此,無論在廣告、諮詢或衛教時,術前/術後影像應以同樣的方式拍攝受術者「素顏」樣態,並且不得修片誤導!如果能做好規範讓「改變」真實呈現,就不必在禁與不禁或代言者身份上糾結了。   最後,對於衛福部研擬將醫美廣告列為事前審查,台女連指出近年來醫美使用有年輕化的趨勢,為了不讓兒童及青少年暴露於不真實及不健康的身體意像中,可參考他國作法,禁止在中/小學附近、大眾交通系統等處刊登醫美廣告,讓正在建立性別與自我意識的青少年避開各種扭曲身體意向的資訊。   台女連認為,衛福部為保障使用者權益,正視醫美廣告亂象,應給予肯定,但在思考相關規範時,還需要更多討論。     台灣女人連線意見全文刊登於2016年10月6日自由時報-自由廣場《台灣女人支持醫美廣告規範》    
+ read more
幹細胞、PRP:治療女性掉髮新希望?
2016.09.21
幹細胞、PRP:治療女性掉髮新希望?
Embed from Getty Images   頭髮對許多女性來說是表現女性氣質的外顯特徵之一,因此,掉髮往往會造成焦慮,而生髮產業面對民眾的問題及其背後龐大的商機深感興趣,吸引許多生技公司致力於研發治療掉髮的新途徑,包括:幹細胞技術、仿單適應症外使用及俗稱自體生長因子的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latelet rich plasma, PRP)等。   幹細胞技術的原理論在於幹細胞能轉換成任何形式的身體細胞,運用在生髮上即希望可以能利用患者本身的幹細胞轉換成毛髮細胞再移植到患病處。長久以來這項技術仍受限於難以將頭皮幹細胞轉換成頭髮毛囊,而只能將它們變成產生一般結締組織的纖維母細胞。不過,最近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教授Angela Christiano透過老鼠實驗發現可以在3D立體結構的組織上培養出真實的老鼠毛髮,並認為可將此技術運用在人類生髮上。   Christiano教授除了用幹細胞技術生髮外,她還成立了公司Vixen Pharmaceuticals致力於發展治療掉髮的藥物–JAK抑制劑,其適應症乃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疾病,換言之Christiano教授試圖以仿單適應症外使用的方式治療掉髮。   身為Greco Medical Group家族企業的領導者之一Joseph Greco博士認為,Christiano教授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Joseph Greco博士本身也致力於生髮產業,他們運用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來刺激毛囊生長-將患者血液放入離心器萃取出血漿中的生長因子,最後將生長因子注射到患者的頭皮刺激毛囊生長。   然而,面對這些新興的生髮技術,科學家也表示了他們的擔憂;過去曾發生原本認為可用於治療掉髮的基因被發現會導致皮膚癌,科學家們擔心同樣的悲劇會再度上演。   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目前台灣醫學美容產業正流行運用新興技術生髮,並以「回春」的行銷話術吸引民眾購買療程。但是醫美以仿單適應症外使用的方式生髮無合法基礎,運用自體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來刺激毛囊生長也無正式的隨機臨床試驗證實其效果及安全性。雖然這些新興技術可能是醫學技術進步的契機,但是在未確定之前民眾應謹慎,避免淪為生醫技術的白老鼠。   資料來源:State News      
+ read more
肉毒桿菌會亂跑!?醫美使用者當心中毒!
2016.08.16
肉毒桿菌會亂跑!?醫美使用者當心中毒!
醫美項目琳瑯滿目,其中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就是抗老產品-肉毒桿菌毒素。但是近日一份備受矚目的研究證實,肉毒桿菌毒素用於醫美可能沒有大家想像中得安全。   肉毒桿菌毒素作為抗老產品,其原理為藉由多點注射毒素於臉部,讓肌肉緊繃使皺紋暫時消失;換言之,即藉由癱瘓目標肌肉以撫平皺紋。而美國食藥署在2002年基於「毒素不會擴散至其他部位」的理由核准其被使用於醫美;確保毒素不會擴散之所以重要,乃因一旦毒素擴散不僅會使身體其他部位癱瘓,還可能導致肉毒桿菌毒素中毒,患者將無法控制臉部肌肉、吞嚥或呼吸。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的研究團隊證實了肉毒桿菌毒素會移動的疑慮。他們以老鼠的神經元作為實驗對象,發現注射毒素後,目標肌肉確實因為神經與肌肉的連結被打斷而癱瘓,但是當毒素的一部分在臉部的目標肌肉作用時,卻有另一部分的毒素在遠處作用,但目前無法確定其移動的距離,可能會因劑量等因素而有不同。而研究團隊也說明,雖然研究結果是發現於培養皿上,但是已排除會影響其代表性的變項。   不過,威斯康辛大學神經科學教授同時也是主要研究作者Edwin Chapman認為,研究結果顯示的問題或許可以利用一種會使肉毒桿菌毒素改變其結構的菌種-產氣莢膜俊菌(Clostridium bacteria),讓毒素不會與目標肌肉部位以外的神經接受器(receptor)連結,使之不會在身體其他部位產生作用。經過結構改變的肉毒桿菌毒素可能讓這項醫美項目更安全。   雖然學者能持續進行相關研究以確立或加強使用肉毒桿菌毒素的安全性,但這勢必還要花費一段時間,而在更明確的研究結果出現之前,所有接受肉毒桿菌療程的美容醫學使用者仍然暴露於未知的風險之中。台灣女人健康網提醒大家在接受美容醫學手術之前務必多方了解可能伴隨而來的副作用與風險;若真的決定要進行,也應於事前詳閱施術同意書並將之確實保存,以維護自己的權益。   資料來源:Cell Reports    
+ read more
行銷「好身材」?!倫敦地鐵禁止
2016.07.07
行銷「好身材」?!倫敦地鐵禁止
倫敦市長宣布禁止倫敦地鐵內出現會影響人對自身身體信心的廣告。從本月開始,倫敦交通運輸局(TfL)將不允許宣傳不切實際的或不健康的身體形象(特別是針對年輕人)的廣告。   今年5月新上任的倫敦市長Sadiq Khan對於這類可能會導致女性對自身身體感到慚愧的廣告感到擔心。他表示:作為兩個十幾歲的女兒的父親,我非常擔心這類廣告對人們造成的貶抑,特別是婦女,這會使她們對自己的身體感到羞愧。   這整件事的起因來自於去年Protein World為行銷減重產品所做的廣告。內容是一名穿著比基尼泳裝的纖瘦年輕女孩配上「你準備好海灘身材了嗎?(Are you Beach Body ready?)」的挑釁標語。當時就引起了極大爭議,許多人認為這則廣告不但物化女性,且行銷「海灘身材」(Beach Body)這種完美身體形象也會為青少年帶來心理壓力,產生不良影響。   不過,去年英國廣告標準管理局(Advertising Standards Authority, ASA)所提交的調查結果卻認為該廣告「沒有冒犯到任何人」。   Sadiq Khan市長說:沒有人應該在搭乘地鐵旅行或通勤的時候因為周遭對身體不切實際的期望而感到壓力。我想發出一個明確的信息,讓廣告業清楚明白這件事。   倫敦交通運輸局商業發展總監Graeme Crsig表示:我們(大眾交通運輸系統內)的廣告不像電視、網路和平面媒體;對民眾而言,在車站或車廂內如果看到一個冒犯或擾亂到他們的廣告,他們不能簡單地選擇關閉、打開或翻動到一個頁面。我們有責任為此把關,確保我們所刊出的廣告在這樣的情境下是合宜的。   而在台灣,如今我們在車站或車廂內也常常可以看到醫學美容診所廣告販賣著相似的單一審美價值;但除了像英國的「海灘身材」會為人們帶來心理壓力之外,台灣的醫美廣告更隱藏了許多不實廣告的陷阱,不完整的資訊往往將人置身於極大的健康風險之中。目前雖然有相關的法令,但仍有漏洞或罰則過輕,導致這樣的廣告永遠檢舉不完也無法根除。台灣女人健康網在此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輕信廣告,別輕易被廣告販賣的單一審美價值給綁架了!若真的決定要嘗試,在接受任何醫療處置之前也應確實了解內容與相關風險,以維護自身權益。   資料來源:Huffpost  (本篇文章圖片截自Huffpost)    
+ read more
挨針比挨刀好?醫美風險無處不在!
2016.05.18
挨針比挨刀好?醫美風險無處不在!
瘋打玻尿酸,降鼻不成反而「印堂發黑」還得忍受「挖肉」之苦。一名30歲女性上班族嫌自己的鼻子不夠高挺,花了1萬5千元打玻尿酸隆鼻,沒想到下手的位置偏了,黏稠的玻尿酸阻塞動脈,眉心發黑、潰爛,趕緊到大醫院求助挽救,醫師不得已只能挖開壞死組織取出。食藥署提醒,類似注射手術得當心。   食藥署今(18)天召開記者會,提醒愛美民眾在進行玻尿酸注射處置之前,一定要慎選合格醫療院所,並認清玻尿酸皮下植入物是否為合法產品。 幫這名女性收拾爛攤子的台北長庚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楊志勛說,女子就醫時整個山根、眉心的皮膚已經因為動脈阻塞潰爛,還跑出黑色結痂,只好手術挖開壞死組織。   女子還算幸運,楊志勛指出,過去南部甚至有人因此損及視力、失明,而臨床觀察,玻尿酸阻塞血管最容易出事的部位前幾名就是:鼻尖、山根、額頭以及鼻翼。   楊志勛建議,民眾注射玻尿酸有自保之道,記得術後向醫師索取藥品包裝的外盒,拿回家後可先行上網查詢是否為合法產品之外,萬一出現後遺症,也有證據在手。一旦注射玻尿酸後出現視力模糊、口齒不清、臉部麻痺等異常,則需儘速就醫。   食藥署醫療器材及化粧品組科長吳亭瑤強調,在進行玻尿酸注射處置之前,民眾務必牢記「醫材安心三步驟,一認二看三諮詢」,「一認」認識玻尿酸皮下植入物為醫療器材;「二看」與醫師確認玻尿酸皮下植入物是否為合法產品,看清包裝上是否有衛福部核准的「醫療器材許可證字號」及完整標示內容;「三諮詢」慎選合格醫療院所,詳細地與醫師諮詢、討論,了解完整步驟、效益、術後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處理方法,以及復原期可能出現的問題等。 【以上內容轉自今日新聞】   在美容醫學日益盛行之際,我們不時在新聞上會看到醫美的不良事件,台灣女人連線至今亦不斷接獲發生醫美不良事件之個案來電尋求協助。從中我們發現民眾容易輕信施術者具施術資格,並且容易受到行銷話術影響而在短時間內便決定施術,對於手術同意書之內容、手術風險及術後副作用、併發症與術後效果與期望是否有落差等,往往未有充分了解。因此在食藥署提醒民眾應「一認二看三諮詢」外,我們更鼓勵大家好好思考施做醫美手術的必要性。若真的有需求,也千萬不要輕忽遭遇醫美不良事件的可能性;給予自己充分時間了解、思考手術之內容、風險、效果、副作用及術後照護等資訊。
+ read more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2015.07.28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PRP盛行 政府擺爛 全民當白老鼠       台灣女人連線與林淑芬委員國會辦公室今天舉辦記者會,指出近幾年來在台灣,富含多種生長因子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PRP不斷出現在醫療廣告及媒體報導中,在醫美,宣稱讓皮膚再生、修補、撫平皺紋;在骨科,可以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或幫助運動傷害修復;甚至還可施打在陰莖讓性能力回春!PRP儼然成為醫學界的新興治療之星。其實,PRP療法的療效在目前仍在驗證中,我們擔心,民眾花了大錢,卻變成白老鼠,得到的可能是無效醫療,甚而可能徒增醫療風險。   PRP療效尚未證實  依法須申請人體試驗     對此,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表示,歐美國家將PRP視為血液製劑,若使用在非血液相關的治療,必須做人體試驗。根據國外的臨床及回顧研究,PRP療法不論用在醫美或關節都尚屬實驗階段,無法確定療效,仍屬發展階段的新醫療技術。   依據我國醫療法施行細則第2條及人體試驗管理辦法第2條規定,新醫療技術或藥物在列入常規醫療處置項目前,應施行人體試驗研究。因此,PRP療法應要進行人體試驗才能在台灣宣稱療效及廣泛使用。早在101年衛生福利部就已針對PRP的醫美療效發文給各地衛生局,表示目前尚無完整堅實之文獻證明PRP具有回春效果。今年5月,衛生福利部召開專家會議也認定,PRP療法效果尚無定論,不論醫美或其他科別若有對外宣稱療效者,一定要申請臨床試驗,進一步將原先對醫美的解釋擴大至所有的PRP治療行為。但是這個國內、外都尚未證實的PRP療法卻已在台灣各醫療院所廣泛的使用,甚而在廣告中宣稱PRP在醫學學術上及臨床上都已達到爐火純青的水準!      違法PRP盛行  廣告氾濫  政府卻擺爛視而不見    然而,醫美使用PRP之情況並沒有因為衛福部101年的宣示而改善,台灣女人連線秘書長蔡宛芬指出,該會雖多次檢舉,但地方衛生局行政效率緩慢、對PRP療法能否使用或廣告認知不足,無法遏止PRP的濫用。例如:桃園市政府針對PRP療法廣告竟僅要求不得使用高療效或高存活率等字眼宣傳,完全無視於衛福部已宣告PRP不得宣稱療效之規定。       而PRP注射在膝關節的治療上,可能因為已經行之有年,衛福部怕醫院反彈,竟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毫無管理,放任醫療院所不但公然違法廣告PRP,更明目張膽地向民眾收取昂貴的治療費用。根據台灣女人連線調查,至今年5月底,有近7成家醫學中心中(13/19家)、3成區域醫院(26/81家),宣傳該醫療機構有PRP注射治療,並收取昂貴的自費費用,其價格從15,000元至50,000元不等。一個未經人體試驗證實的違法醫療行為,竟然大辣辣的地在各大醫院施行,其中不乏隸屬於衛生福利部立的醫院!甚至有些醫療機構的自費標準還是經由當地衛生局核准!         對於政府的擺爛與無作為,讓人民不但當了冤大頭,又淪為白老鼠!為保障民眾安全及醫療權益,台灣女人連線要求衛福部應立即公告禁止在醫美或骨骼上任何宣稱療效的PRP使用,並訂定PRP使用之管理規範。任何PRP療法應經過人體試驗及主管機關核准,方可常規使用。同時加強取締並嚴處PRP療法之非法廣告,以避免民眾被誤導而受害。       對此,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商東福表示,PRP不得使用於非治療疾病的醫美行為;若要用於治療疾病,例如注射在膝關節,醫師必須明確告知病患,且不得對外宣稱療效,如果對外宣稱療效者,一定要申請臨床試驗,否則地方衛生局可依醫療法開罰新台幣5萬至25萬元罰鍰,一年內若受處罰3次者,可吊銷醫師證書1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