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主因是吃多少?還是吃什麼?
2021.09.22
肥胖的主因是吃多少?還是吃什麼?
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指出,肥胖流行的根本原因與我們吃的東西更有關,而不是吃了多少!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在過去5年內,全球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率有所增加。科學界一致認為,環境因素,尤其是高度加工食品的方便取得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導致肥胖率增加。然而,關於環境因素如何導致體重,仍增加存在很多觀點上的分歧。   問題是吃的多少?還是吃的東西? 美國農業部《2020-2025年美國人飲食指南》進一步告訴我們,成年人減重「需要減少從食物和飲料中攝取的卡路里,並增加透過運動、活動消耗熱量。」這種體重管理方法是基於具有百年歷史的「能量平衡模型」。   該模型指出,體重增加是由於攝取的能量多於消耗的能量。在當今世界,隨處都有美味可口、大量銷售、廉價的加工食品,人們很容易攝入超過身體所需的熱量,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不平衡。根據這種想法,過度飲食,加上身體活動不足,正在加速肥胖症的流行。   但根據最新發表的另一種觀點「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則指出,體重管理中起關鍵作用的是所食物的「質」,而不是總卡路里的攝入「量」。   肥胖流行病的生理學觀點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將當前的肥胖流行歸咎於現代飲食方式,其特徵是過度食用升糖負荷(glycemic load)高的食物:特別是加工過、可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   具體來說,當人們吃進這類碳水化合物時,會讓血糖快速升高,導致它們以脂肪形式儲存。因為脂肪堆積增加,肌肉和其他代謝活躍的組織能得到的熱量便減少了。這時,大腦認為身體沒有獲得足夠的能量,因此導致飢餓感。此外,在身體試圖節省燃料時,新陳代謝可能會減慢。因此,即使我們繼續獲得多餘的脂肪,身體也傾向於處於飢餓中。   要了解肥胖流行,不僅需要考慮吃了多少,更需要考慮吃的食物如何影響人體的荷爾蒙(如:胰島素、升糖素)和新陳代謝。能量平衡模型的思考邏輯假設了所有熱量對身體來說都是相似的,因此忽略了這個難題的關鍵部分。   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不是敦促人們少吃,因為這樣的策略長期來看通常不會奏效,而是提出了另一條途徑,聚焦在「吃的東西」。根據研究主要作者哈佛醫學院教授David Ludwig的說法:「減少攝取快速消化的碳水化合物,會減少儲存身體的脂肪。因此,人們可以在減少飢餓和掙扎的情況下減輕體重。」   超越爭議 雖然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並不新鮮,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0年代初,然而此次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肥胖流行病的生理學觀點》是迄今為止對模型最全面的表述,這篇研究由17位國際公認的科學家、臨床研究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所撰寫。   總的來說,專家們提出了許多支持碳水化合物-胰島素模型的科學證據,並確定了一系列可檢驗的假設以區分兩種模型,對未來的研究規劃出了方向。   作者們認為,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為這兩種模型下定論。也或許,另有新的模型來解釋會更適合。為此,他們呼籲和「具有不同觀點的科學家之間的合作」進行建設性的討論。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21.09.15)、Eurel Alert(2021.09.13)、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2021.09.13)    
+ read more
沒有所謂「健康肥胖」
2021.06.16
沒有所謂「健康肥胖」
所謂的「健康肥胖」是指雖然肥胖但是代謝狀況正常,沒有高血糖、高血壓、胰島素抵抗和其他與肥胖相關的代謝有害變化。   但是,日前蘇格蘭的一項研究指出,這並不意味著肥胖的人實際上是健康的,他們罹患糖尿病、心臟病、中風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仍然增加。因此,沒有所謂的「健康肥胖」。   研究者指出,體重管理可能對所有肥胖的人都有益,無論他們的代謝狀況如何。   不肥胖的代謝正常者 VS 肥胖的代謝正常者 與不肥胖的代謝正常者相比,代謝正常但肥胖的人患第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高4.3倍;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可能性增加18%;發生心力衰竭的可能性增加76%;患呼吸系統疾病的可能性增加28%;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可能性高19%。   與代謝不正常且不肥胖的人相比,代謝正常且肥胖的人患心力衰竭的可能性也高28%。   該研究還發現,追蹤部分參與者的數據顯示,一開始代謝正常的肥胖者中有3分之1在3到5年內變得代謝不健康。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主持者Frederick Ho和他的同事分析了英國超過38萬人的數據,平均追蹤11.2年。   Ho博士表示,在臨床醫學中應該避免使用「代謝健康的肥胖」這個詞,因為它具有誤導性,並且應該探索不同策略來定義風險。   研究人員指出,代謝正持的肥胖者並不「健康」,因為與代謝狀況正常的非肥胖者相比,他們患心臟病、中風、心力衰竭和呼吸系統疾病的風險更高。   在全球,有超過3億人肥胖。如果按照目前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超過10億,佔世界成年人口的20%。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6.11)、Diabetologia(2021.06.10)      
+ read more
油包心發生心臟衰竭風險 女人比男人高
2021.05.29
油包心發生心臟衰竭風險 女人比男人高
心臟周圍過多的脂肪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特別如果是女人。   研究人員調查了美國近7,000名45至84歲的人(3,584名女性與3,201名男性),這些人在最初的電腦斷層掃描中均未發現心臟病的跡象。經過17年以上的追蹤,近400例發生了心臟衰竭。   根據研究結果,心臟周圍的大量脂肪(也就是一般俗稱的「油包心」),使女性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加倍,男性的風險增加50%。   「近20年來,我們已經知道,根據身高和體重的簡單測量,肥胖會使人患心衰竭的風險加倍。但是,現在我們更進一步透過成像技術證明心臟周圍的脂肪過多,這可能是由於肥胖造成的,增加了心臟衰竭的風險。」紐約市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的副教授Dr. S. Kenchaiah表示。   研究團隊排除了已知心臟衰竭的其他風險因素,例如年齡、吸煙和飲酒、缺乏活動、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和心臟病發作等,仍得到一樣的結論。   但是,無論是瘦弱、超重還是肥胖,心臟周圍多餘的脂肪都會增加心臟衰竭的風險。在所有種族和族裔群體中,包心脂肪與心臟衰竭之間的聯繫是相似的。   Kenchaiah說,這些發現是將患者分為高風險和低風險族群的重要工具,可能發展更好的預防和治療心臟病的方法。   「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證實我們的發現......未來研究還應集中在飲食方法上,例如有益於心臟飲食,以及保持身體活躍、達到和保持最佳體重,並減少和避免心臟周圍的脂肪沉積。」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1.05.25)、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2021.05.24)      
+ read more
肥胖會影響月經過多的解秘
2021.04.16
肥胖會影響月經過多的解秘
#為什麼肥胖女性的月經血量會比較多呢?   英國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指出,肥胖與月經過多有關,並且可能是由於這可能是由於子宮內膜發炎增加,而導致子宮內膜修復延遲引起的。   嚴重的月經出血會影響到三分之一的育齡婦女。儘管常見且使人衰弱,但其原因尚不明確。月經可能非常嚴重,以至於婦女因而無法外出工作或就學;或者在極端情況下可能需要輸血。購買更多的月經產品會增加經濟負擔,並且無法進行正常的日常活動。有問題的月經出血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深遠的負面影響。   #BMI如何影響女性在月經期間的子宮 在這項研究中,愛丁堡大學MRC生殖健康中心的Jacqueline Maybin博士團隊研究了體重指數(BMI)如何影響女性以及雌小鼠在月經期間的子宮功能。   研究人員測量了121位經月經週期正常的婦女的體重指數(BMI)和月經失血時,他們發現隨著BMI的增加,月經失血也隨之增加。這種關係雖然微弱,但在控制了可能影響月經期間失血的其他因素後,仍具有統計學意義。   該團隊在小鼠中進行了一項伴隨研究,以更好地了解為何較高的BMI可能導致月經過多。飼餵高脂飲食的小鼠體重明顯高於正常飲食的小鼠。在刮除子宮內膜(模擬月經來潮時子宮內膜剝落))後,高脂飲食的小鼠比正常飲食的小鼠表現出對內膜的修復延遲,並且有較高的發炎現象。   Maybin博士評論說:「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肥胖婦女可能會因局部發炎增加和子宮內膜修復延遲而經歷較嚴重的月經。」   #解套:減肥和消炎藥? 這些發現顯示:減肥和消炎藥可能是治療肥胖婦女月經過多的有效方法。但是,這項研究是針對少數有規律的婦女進行的,這些婦女正在婦科門診就診,可能無法代表一般人群。需要更多的更大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發現。 事實上,月經大量出血還有其他原因,包括出血,子宮肌瘤或其他異常生長。要解決肥胖者月經過量的問題,不能以單「體重減輕」取代其他可能原因的調查和治療。   而且,減肥通常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此,醫生通常會在排除其他潛在原因後,治療月經過多的症狀,例如:提含有雌激素和孕激素的口服避孕藥可以使子宮內膜變薄,從而減少出血。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10409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更年期腰圍快速變粗 心臟病風險增
2021.03.25
更年期腰圍快速變粗 心臟病風險增
什麼是女性心臟病風險指標? 腰圍或BMI值?   匹茲堡大學公共衛生研究院的一項分析顯示,女性更年期如果腹部脂肪快速增加,即使她們控制了體重仍然更有可能罹患心臟病。   該研究分析了在25年間收集到的數百名婦女的數據,發現在中年婦女測量腰圍可能比廣泛使用的BMI更是心臟病風險的早期指標。   研究發現,腹部脂肪每增加20%,頸動脈內膜的厚度就會增加2%,而與體重、BMI和其他心臟病傳統風險因素無關。   他們還發現,將近70%停經婦女有腰部肥胖。平均而言,在參與者最後一個經期的前兩年腹部脂肪開始快速增加。圍繞著器官的腹部脂肪以每年增加8%的速度增長,無論年齡多少。在進入停經期後,腹部脂肪繼續穩定地增加。   研究者Samar El Khoudary博士說:「我們需要改變看待婦女心臟病風險的方式,尤其是在她們更年期的前後。我們的研究不斷顯示,比起用體重跟BMI測量的脂肪量,女性脂肪分布於何處更重要。」。   Saad Samargandy博士解釋,圍繞著腹部器官的脂肪與可能危害心血管健康的有毒分子大量分泌有關。   如何監測腹部脂肪 通過CT掃描測量腹部脂肪非常昂貴、不方便,並且可能會使婦女不必要地受到放射線照射。因此El Khoudary建議,定期測量和追蹤腰圍將是監測腹部脂肪增長情形的好方法。她補充,僅通過測量體重和BMI可能會忽略了腹部脂肪的增長,因為兩個相同年齡的女性可能具有相同的BMI但體內脂肪分佈不同。   長久以來,人們太過注重BMI和心血管疾病之關係。通過這項長期的研究,我們發現腹脂的增長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如果透過捲尺發現處於高風險中的女性,可以幫助他們及早改變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以期降低風險。」。   研究如何進行 研究團隊分析了來自匹茲堡和芝加哥的362名婦女的數據,這些婦女參加了《全國婦女健康研究(SWAN)》心臟研究。這些婦女的平均年齡為51歲,她們在研究期間幾個時間點接受電腦掃描來看其圍繞在腹部器官周圍的脂肪,也透過超音波測量其頸動脈內膜的厚度。頸動脈內膜厚度是心臟病的早期指標。   去年下半年,El Khoudary帶領的研究團隊為美國心臟學會撰寫了新的科學聲明,呼籲促進人們了解停經過渡期特有的心血管和代謝變化,並建議提供女性早期干預措施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El Khoudary指出,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來確定某些飲食、運動或生活方式干預措施是否比其他方法更有效,以及腰圍增長引發心臟病是否有明確的時間點。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1.03.0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2021.02.27
減肥迷思(一):不吃早餐可以幫助減肥?
減少攝食來減肥比多運動來得有效,所以不吃早餐可以嗎?   俗話說早餐是一天當中最重要的一餐,這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是不吃早餐可能有助於減肥嗎?   這項策略背後的基本原理是,每天少吃一頓飯會使卡路里的總攝取量降低。但是,事情似乎並非那麼簡單。   一項於2010年發表的研究分析了2,184位9-15歲的人的食物攝取資訊。20年後,研究人員又再次要求他們提供相同的資訊。   他們將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與從未或僅在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人的數據進行了比較。   與其他組相比,在兒童和成年時期不吃早餐的參與者傾向於有較粗的腰圍、較高的空腹胰島素值,以及較高的總膽固醇含量。   有時候,不吃早餐的人在一天當中的剩餘時間裡會吃更多的東西,以彌補這一餐的不足。但是,201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不吃早餐並不會導致午餐時間吃得更多。研究作者們的結論是:「不吃早餐可能是減少某些成年人每日能量攝取的有效方法。」   但是,研究人員只有檢視參與者在午餐時(而非晚餐)的食物攝取量。而且該研究僅包含24名參與者,因此在從調查結果中得出可靠的結論方面,我們應該更加小心。   2007年有一項規模較大的研究(包含25,000多名青少年)試圖找出不吃早餐和超重之間的關聯。研究人員還評估了酒精攝取量和不活動程度的影響。   科學家發現,不吃早餐與超重的關係比飲酒或不運動程度還要大。   在_Obesity Research & Clinical Practice_期刊上發表的2020年系統綜述與統合分析也同意這個說法。在分析了先前的45項研究結果之後,作者們得出以下結論:   「不吃早餐與超重/肥胖有關聯,且不吃早餐會增加超重/肥胖的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2021.01.0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