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更多重要健康議題

早餐吃得飽 有助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問題
2013.08.15
早餐吃得飽 有助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問題
  一天三餐中早餐尤其重要,近日一項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不論是想要瘦身或者是維持健康,與吃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新陳代謝會受到身體的生理時鐘所影響,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間點會影響身體如何消化食物。該研究發現,一天之中早餐吃最多者 能減重最多,同時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較低。 這項研究將93位過重女性隨機分為每天攝取總熱量1,400大卡的兩組,一組三餐的個別攝取熱量為700/ 500/ 200大卡,另一組則為200/ 500/ 700大卡,700大卡的早餐及晚餐則包含了一樣的食物。 研究追蹤12週以後的結果顯示,早餐攝取較高熱量的組別,平均約減重8.07公斤、減少3吋腰圍;晚餐攝取較高熱量者,則減重3.31公斤、減少1.4吋腰圍。再者,早餐吃較豐盛者,一天之內的其餘時間會比較沒有再吃點心的慾望,而且她們的胰島素、葡萄糖及三酸甘油脂濃度都比較低,飯後也未出現血糖值達到高峰,顯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風險都比較低。 這項研究提醒人們不要在錯誤的時間吃對的食物,這樣反而會減慢減重的速度,更對身體有害,而且應戒掉吃宵夜的習慣,宵夜不只會增重,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肥胖期刊(Obesity)  
+ read more
太陽眼鏡愈黑愈好?
2013.08.09
太陽眼鏡愈黑愈好?
  多數一般人會認為太陽眼鏡若鏡片愈黑遮陽效果愈好,但近日一項國外報導指出,鏡片較黑的太陽眼鏡若沒有抵擋紫外線的功能,相反地反而會使高能量波進入瞳孔內,使瞳孔放大,造成眼睛傷害。   美國佛羅里達州戴德市的一名眼科醫師Edward Kondrot表示,黑影會使人不太眨眼睛,因而導致過多的陽光射入眼球,所以購買太陽眼鏡時,應選擇具有阻擋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功能,而非去選擇鏡片顏色的深淺。   在電磁波頻譜,紫外線的波長約在100-400nm之間。大部分能夠穿越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的是紫外線A(315-400nm),而幾乎是全部的紫外線C(100-280nm)與90%的紫外線B(280-315nm)都會被大氣層所吸收。紫外線A與B會改變皮膚分子的化學鍵,造成曬傷。   雖然多數研究都支持戴太陽眼鏡,但也有部分像是Kondrot醫師的眼科醫師,只建議動過白內障手術或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大太陽底下活動的民眾才戴太陽眼鏡,其他人則應盡量減少暴露在豔陽底下的時間。他認為,我們的身體有自然的防衛機制,我們會眨眼,壓縮眼球,自然會避開光線。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2013.06.25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在過去研究我們已看到醫療領域中醫事人員的待遇及研究產出被重視的程度都呈現性別不平等現象,且2011年也曾有研究指出,雖然心臟血管疾病的女醫師已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一倍,但仍有將近2/3的女醫師有被歧視經驗,這些經驗多數都與母職及家庭責任有關。   近日一項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研究再指出,女性科學家在六個歐洲演化生物學(ESEB)雙年會上受邀發表研究的出席情況,明顯與男性科學家有落差,在2001-2011年間,女性的受邀發表者僅佔9-23%,其背後可能原因也呼應並凸顯一直以來在家庭照顧責任的性別不平等問題。   這項研究指出,即便是那些研究已被刊登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與科學》(Nature and Science)的女科學家受邀出席會議的比例也仍比男科學家低,研究推測,通常在生物科學領域最須投注大量精力發展專業的階段,卻剛好也正是女科學家面臨進入生育及家庭的時期,而願意留在家庭的爸爸們又非常少,使得這些女科學家無法飛來飛去工作,也就愈容易放棄受邀發表研究的機會,根據2011年數據,婉拒出席的性別比例,男性佔26%、女性則有50%,高出將近一倍之多。   上述是目前研究猜測的原因之一還須進一步研究,而研究更擔心此情形會使未來可供女學生學習的女科學家典範將愈來愈少,進而影響女學生選擇成為科學家的意願與興趣。   研究認為,科學領域必須在所有不同的職業生命階段都支持女性科學家,不論其背景如何,盡可能吸引並留住好的科學人才,且應瞭解造成女性在科學研究職涯發展不利的種種因素並盡力排除。   資料來源: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 read more
女性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較男性低
2013.06.07
女性發生醫療照護相關感染的風險較男性低
  最近一項來自哥倫比亞大學護理學院的研究支持了過去愈來愈多的研究證據,顯示女性比男性較不易發生血流或手術部位的感染。   這項回溯性研究蒐集並分析來自美國紐約市3家醫院超過20萬筆的病患資料,結果發現,女性發生血流感染(BSI)或手術部位的感染(SSI)比男性低,男性在這兩部分的感染風險都比女性高出60%。不過,這樣的性別差異在12歲以下孩童及70歲以上老人的兩群人身上就比較不明顯。   研究推測這可能是由於男女皮膚上的生物性差異所致,過去也有一些研究發現在中央靜脈導管置放處的周圍皮膚上,男性出現細菌拓殖的情形比女性嚴重。研究表示,瞭解使病患可能提高感染風險的原因,將可以幫助設計更有效的預防及監控策略,以改善感染率。      資料來源:一般內科醫學期刊(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纖瘦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較高
2013.06.05
纖瘦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風險較高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BMI值在40以上的過胖女性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風險,比BMI值在8.5~22.4的纖瘦女性要低39%。   研究團隊蒐集美國第二次護士健康研究(NHS II)資料並進行分析,研究時間在1989~2011年,參與者加入研究時的年齡為25~42歲。研究請參與者填寫醫療經驗問卷,當中還包含紀錄參與者在18歲時的身高體重,並在之後的每兩年重新填寫一次問卷。在研究進行期間,共有5,504位女性確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   研究分析的結果發現,研究進行期間正處於過重狀態的女性,其子宮內膜異位風險比較低,同時回頭看參與者18歲時的狀況,該風險減少之數值達41%,這樣的關連性特別是在過去不曾懷孕的女性身上最高。這項研究呈現女性的BMI值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之間存在關連性,但直接因果關係因生理機制不明,所以仍未確立,未來應有進一步研究對此部分進行瞭解。   研究特別強調,這項結果並不是要說過重的女性會比纖細的女性較健康,而比較可能的解釋是肥胖女性通常較易有多囊性卵巢症侯群,或許是這種疾病影響,減少發生子宮內膜病變的機率,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罹患風險因此就降低。       資料來源:人類生殖期刊(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
香菸在電影中漸匿跡 卻被酒精取而代之
2013.06.04
香菸在電影中漸匿跡 卻被酒精取而代之
  鑒於電影人物使用酒精與菸草的形象將影響青少年之物質使用行為,本研究發現在1998年菸草公司與美國司法部長簽訂了總和解協議(Master Settlement Agreement, MSA)前後,從1996年至2009年間,吸菸的行為較少出現於電影情節中,但飲酒行為在以青少年為主要觀眾群的電影中出現的次數卻更為頻繁。   本研究蒐集在MSA通過前後,1996至2009年間每年前100大熱門電影中香菸與酒出現的品牌種類與時間長度,共1,400部,並以電影是否為R級,區分為成人或青少年為主要觀眾群。全部分為906部為青少年電影、494部為成人電影,總計出現500次的香菸品牌、2,433次的酒精品牌場景。   研究發現,從2000年開始至2006年,香菸品牌在熱門電影中出現的頻率每年降7%,在2006 年後每年出現次數在22次左右。香菸在電影中出現的時間長度,在過去14年間呈直線下降,1999至2000年間尤為明顯,在青少年電影與成人電影中分別下降42.3%及85.4%。   不過雖然香菸品牌出現的次數與時間長度都有下降,但酒精品牌在青少年電影的出現頻率卻是上升的,在研究期間大約每年提高5.2次;但在成人電影中酒精品牌出現次數則有些微下降。   研究者建議電影與酒精工業應有自我管制標準。電影工業方面,當電影情節出現的飲酒場景可能引起觀眾對酒精的好奇,或者因而接受不安全的飲酒行為,則應被列為R級;至於酒精工業方面,研究者認為青少年電影不應收取產品置入行銷費用,若有則應全面透明化。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小兒科(JAMA Pediatr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