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女生育可能提高往後發生肥胖機率
2013.05.14
青少女生育可能提高往後發生肥胖機率
  在工業化國家中,美國的青少女懷孕率是最高的,大約每11位產婦中,就有1位是青少女。過去,當討論到青少女媽媽時,我們多半只考慮到的是孩子照顧、母子安置、小媽媽的就學及經濟來源問題,卻忽略了女性在青少女時期懷孕對往後健康問題的影響。而在這份研究中,研究者發現青少女生育將造成日後肥胖的機率升高。   這份研究分析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驗調查的資料,發現女性在青少女期生育、及20歲以後才生育,中年肥胖比率分別為44%及35%。在控制了教育程度、種族等變項後,在青少女時期生育的母親比20歲以後生育的母親,中年肥胖的機率提高32%。   這個研究發現提醒了我們應該要開始關心青少女懷孕所可能產生的長期健康影響,以及短期的健康風險,並將其納入健康政策的討論中。然而,雖然這份研究發現了青少女生育與晚年肥胖間的關聯,但尚未證明兩著間的直接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子宮內避孕器安全性佳 美研究建議青少女使用
2013.04.15
子宮內避孕器安全性佳 美研究建議青少女使用
  去年11月曾有一項研究表示,裝設子宮內避孕器使骨盆腔因感染淋病或披衣菌而發炎的風險非常低,日前又有另一美國研究呼應子宮內避孕器為安全性佳的避孕方式,裝設後發生嚴重副作用的機率非常低。   美國1970年代的子宮內避孕器(The Dalkon Shield)被發現出現嚴重副作用包括細菌感染、敗血性流產、甚至死亡,因此大眾對避孕器有很強烈的排斥,但這項研究認為現今的避孕器已是改良過的,希望可以清除大家對避孕器過時的污名。   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州大學醫療部門所作,針對9萬名15-44歲子宮內避孕器使用者的資料進行分析,結果指出裝設後出現嚴重副作用如子宮外孕、骨盆腔發炎的機率小於1%,顯示風險是非常低的,而且青少女的風險與成年女性是一樣的。研究中早期放棄使用避孕器的比例,青少女與成年女性也是相同的,說明前者並沒有比後者較容易出現副作用。此外,在所有年齡層中,裝設荷爾蒙避孕器比銅避孕器,出現併發症以及中途拆除停止使用的比例都較低。   由於子宮內避孕器不像口服避孕藥需要記得服用的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不費心力的避孕方式,而且現今的子宮內避孕器也很安全,因此研究建議應增加青少女使用避孕器的可近性,這將有助於降低非預期懷孕機率。      資料來源:美國婦科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延伸閱讀 裝置子宮內避孕器引起骨盆腔發炎的風險低    
+ read more
青少女吸菸恐有害骨質生長
2012.12.26
青少女吸菸恐有害骨質生長
  青春期時所累積的骨質密度約佔總量的50%,以青少女來說,在初經來潮時間點左右的兩年間所累積的骨密度量,會在人生最後的四十年間慢慢流失掉。過去已有多項成人研究證實吸菸與骨質密度累積量降低存在關聯,最近一項特別針對青少女的研究發現,青少女吸菸將減少骨密度累積,恐提高晚年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項研究招募美國辛辛那提市的262位11-19歲青少女加入研究,想要瞭解吸菸、憂鬱、焦慮及酒精使用對青少女骨質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吸菸量多少,13歲的研究參與者的骨密度都一致,但隨著年齡增加,吸菸量愈大,會使青少女的髖骨與脊椎處的骨密度生長速率愈慢。且有憂鬱症狀者也有同樣情形,但酒精使用量並未發現會對骨密度產生影響。   研究者特別強調,未來研究應擴大地區與種族。同時這項研究中的女孩的鈣攝取量及活動量都低於美國國家指引的建議標準,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適用在那些符合指引標準的女孩身上。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
美國兒科醫學會:應教導青少年男女事後避孕藥知識
2012.12.05
美國兒科醫學會:應教導青少年男女事後避孕藥知識
  11月底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提出一項政策,建議小兒科醫師應教育美國青少年男女與其家長,有關事後緊急避孕藥的使用、取得管道、禁忌症及副作用等資訊,同時,也強調任何事後避孕方法都無法預防性傳染病。   在該政策中,除了告知病患緊急避孕藥的使用,小兒科醫師也應鼓勵男女病患接受性傳染病篩檢與治療,且與病患討論在使用緊急避孕藥之後還有哪些其他的避孕方法。另希望小兒科醫師持續提倡不論青少年男女年紀大小,都應增加他/她們能以非處方籤方式取得事後避孕藥的機會,並以保險給付降低取得的困難度。   針對美國兒科醫學會所提出的該項政策,台灣女人連線表示,美國對於使用保險套及避孕藥的教育比台灣更為健全完整,才進一步開始討論向青少年男女傳遞事後避孕藥的使用與注意事項資訊。但以目前台灣民眾進行安全性行為的習慣,仍不宜馬上提倡使用事後緊急避孕藥,忽視保險套才是避孕及防止性傳染病的最佳方式。再者,事後緊急避孕藥的作用在於干擾女性體內的荷爾蒙,幫助女性避免發生意外懷孕,長期使用此方式避孕是否可能會對正在發育中的青少女造成健康傷害,也是為何我們會對於大力推行事後避孕藥仍存有疑慮的原因。      資料來源:兒科醫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2010.10.19
少女三成不運動,骨鬆危險群
許多青少年經常飲用含糖飲料不喝牛奶,加上不運動,造成日後的骨質疏鬆。根據國民健康局調查,有3成青少女不運動,5成青少女在過去3天內喝飲料,骨骼健康相當堪虞。 跟據國民健康局分別於民國96年與97年辦理的高中(職)、五專學生與國中學生健康行為調查,分析6,533位高中(職)、五專學生與4,856位國中學生資料發現,在含糖飲料與奶類製品的飲食習慣上,國中學生過去一週幾乎天天有喝含糖飲料的比例為22.7%、天天有吃奶(乳)類製品只有為18.6%,都沒有吃奶類製品的比例為16.9%。 高中(職)、五專學生喝含糖飲料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佔36.9%、吃奶類製品平均每天1次或以上只佔16.7%,都沒有吃奶類製品或只有1次的比例將近3成5,顯示國高中生攝取含糖飲料情形比攝取奶類製品多。 女學生平均一周3天內喝含糖飲料的比例高達49.6%,一周內3天沒吃乳製品的比例更高達45.9%,較男學生高出許多。 調查也發現,國中學生過去一週都沒有運動、或運動時間不到10分鐘的比例為7.5%,高中(職)、五專學生則增加到23.2%,尤以女生都不運動者高達31.1%。國中生及高中生運動項目以球類運動為主,分別佔43.4%、33.9%,跑步或健走的比例也不少,這些都是可促進骨質密度增加的負重式運動。所謂負重式運動,是指對抗地心引力或有阻力的運動,如跑步、健走、球類運動、健康操、爬樓梯等。 國民健康局表示,人體骨骼的骨質自出生後,會隨著年紀而增加,大約在20至30歲達到最高峰,之後骨質逐漸減少。而女性在停經後,骨質減少的速度會加快。 如果骨質流失過多,使得原本緻密的骨骼形成許多孔隙,呈現中空疏鬆的現象,就是所謂的骨質疏鬆症。骨質疏鬆會增加中老年人發生骨鬆性骨折的機會,造成失能,甚至死亡的風險。 10月20日為世界骨質疏鬆日,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指出,青少年時期是骨骼大小與密度不斷增長的關鍵時期。在青少年時期多運動、多吃富含鈣質之食物,如奶類製品、小魚乾等,就可增加骨骼最大量的1成,更降低成人時期以後發生骨鬆性骨折風險的5成。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也表示,兒童或青少年鈣質攝取不足是全球普遍的現象,主要是因為含糖飲料對牛奶的替代效應,造成鈣質攝取減少。基金會呼籲家長,多鼓勵青少年子女運動以及攝取含鈣質的食物,才能為青少年存下日後的骨本。 資料來源:台灣立報    
+ read more
國民胖瘦 政府不管?
2010.08.06
國民胖瘦 政府不管?
不少人從學生時代起就會在學校做健康檢查、量身高體重,但是,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國中、小學校每年都在進行的例行性檢查,教育部卻在九十二學年度才建置健康資訊管理系統,此後,才有我國學童生長發育的資料;高中職的管理系統甚至是在近幾年才建置的,由此便可看出我國教育主管機關對學童的健康管理並不重視。再者,事關掌握我國全民健康狀況的「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以經費不足為由,有一年沒一年的進行,且研究對象一變再變,完全無法呈現全民健康狀況的圖像,顯見我國衛生主管機關也沒有扛起該負的責任。 婦女團體長期關心青少女健康,並蒐集許多數據以瞭解現況。從教育部九十三學年度的統計資料來看,國中小女學生體重過輕(約十三%)的問題早已比肥胖(約十%)問題嚴重,九十四學年度國中小女學生體重過輕的比率甚至直接飆升到約二十%。由此可知,青少女過輕的現象早已存在,只是政府看不見。 年輕女性認為「瘦才是美」的價值觀多少是受到流行文化的影響,但是政府不願意編列預算、研擬法案與政策來促進民眾的健康狀況與正確的概念,才是造成民眾體重管理不當最重要的原因,只將矛頭指向特定的名模,對她來說,這恐怕是不能承受之重吧! 本文刊登於自由廣場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