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人口最老國與最年輕國差距40年
2023.11.09
人口最老國與最年輕國差距40年
梵蒂岡,摩洛哥和日本是世界人口年齡中位數最高的國家。年齡中位數(median age)較低的國家,傾向較高的人口成長率。   梵蒂岡因教宗的家而出名,但也擁有世界上年齡最老的人口。年齡中位數是57.7。   而世界最年輕的國家尼日(Niger),年齡中位數14.5。   年齡中位數是人口年齡分佈的一個指標。先數每個人的年齡,然後指出最中間人的年齡。相反地,平均則是把每個人的年齡加起來成一個總數,再除以這些人。   全世界年齡中位數比一比   根據牛津大學所的平台「我們的數據世界(Our World in Data)」所匯編的統計,2021年全球年齡中位數是30。   梵蒂岡將近800位所有的居民是教士和修女,在天主教裡有影響力或有特殊貢獻,經由教宗或教宗喻旨給予公民的身分,促使人口年齡上升。   梵蒂岡之後的摩洛哥(54.5歲)、大西洋聖赫勒拿(50.9歲)、日本(48.4歲)、義大利(46.8歲)。   葡萄牙(45歲)、德國(44.9歲)和希臘(44.7歲)皆排名最老人口前20名。英國年齡中位數(39.6歲),排名53。美國有較年輕的人口,37.7歲,世界排名73。   在台灣,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2022年人口中位數為43.8歲,若以該統計排名約落在最老國家的17-18名。   英國和美國比起日本,義大利和希臘,有較高的生育率,所以有較年輕的人口,使得年齡中位數下降。   年齡中位數高低與出生率相關   數據指出,英國在2021年的出生率是 1,000人中10.1、美國11.1、義大利 6.9、 日本 6.6。   在測量中,相反的另一端,次於尼日的中非共和國(14.7歲)、查德(15歲)、馬利(15.1歲)有最年輕的人口。   根據聯合國,非洲的這些數字是由於全世界人口最快成長的大陸。現今和2025年之間,預測全球人口的成長一半以上會在非洲。   根據「人口參考局」,尼日是全世界最年輕的人口,有全世界最高的出生率,平均每個婦女有7.2小孩。統計上源於婦女早婚,延長了育兒的年限,且只有1/10使用避孕措施。   有些國家的年齡中位數較高,是因為出生率往下降。   例如日本的中間年齡是48.4,是全世界第四老的國家,在2022年時,人口降了80萬人。   這樣的傾向,被官員標註是危機,怪罪於晚婚和因經濟壓力選擇較少的小孩。   多年來,已開發國家的出生率一直在直線下降,到2020年,女性平均生育兩個半孩子,而50年前有五個。   較高水平的教育,節育和更多婦女投入職場,也是這個令人擔憂少子女傾向的因素。   專家擔心袓父母多於孩子的社會,將面對各種挑戰,如太少年輕人可以工作、付稅,和照顧老年人。   「我們的數據世界」研究人員指出,2018年世界各地64歲以上的人口首次超過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隨著全球64歲以上人口數量持續增長,我們顯然正在邁向老齡化世界。」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23.11.04)      
+ read more
男性比女性更不願意分享負面訊息
2023.11.07
男性比女性更不願意分享負面訊息
一項由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等三個大學進行的新研究發現,相較於女性,男性較不願意分享負面訊息,而在分享正面消息方面則差異不大。   這可能是因為男性更在乎他人如何看待他們,導致他們傾向於自我宣傳,分享有關自己的正面訊息,而不向他人透露他們的負面經歷。   研究的第一作者Dr Erin Carbone表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出一種一致的、但尚未被確定的微妙模式─即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傾向於披露更多的訊息,而這取決於所分享訊息的性質。這些發現有助於解釋現有文獻,並澄清關於性別在訊息披露方面的一些刻板印象。」   在數位時代的訊息分享 現有的大多數關於「訊息分享的性別差異」研究都是在互聯網出現之前做的。考慮到我們生活在一個人們每天都在各種平台上輕易發布訊息的世界,這項新研究提供了有關我們分享方式以及分享後果的見解。   為了探討不同類型訊息分享的性別差異,研究人員進行了三個不同的實驗,共有超過1,000人參與。   在第一項研究中,人們自行報告了他們何時感到「迫不及待」向他人披露訊息,然後指出他們是否實際分享了訊息。雖然男性和女性有類似數量想要分享正面信息的情況(例如晉升方面的訊息),但男性較少報告想要負面訊息的情況(例如未獲得晉升的失敗)。   另外兩項研究使團隊能夠量化披露的渴望以及參與者披露不同主題和經歷的積極或負面訊息的傾向。   披露模式 研究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滿意自我的披露。此外,大多數男性參與者更傾向於保留有關他們的思想和情感的訊息,即使在與他人分享可能更有益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Bayes Business School的IRENE SCOPELLITI教授表示:「在數位時代,披露越來越普遍且持久。社交媒體和數位通訊管道的出現使前所未有的訊息分享更為可能,這伴隨著各種社交和心理後果。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性別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分歧線。與女性相比,當涉及渴望和傾向披露負面訊息時,男性可能在訊息分享的後果方面具有不同的優勢或脆弱性。」   研究的第一作者Dr Erin Carbone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是社會與決策科學系的客座助理教授。該研究發表在《實驗社會心理學期刊》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3.11.03)      
+ read more
世人依戀狗多於貓?
2023.11.06
世人依戀狗多於貓?
科學家調查三個國家寵物的主人,發現比起貓,他們依戀狗更多,但不同國家之間程度上有顯著的差異。   狗得到較多關愛嗎?有些研究認為寵物主人情緒上比較不依戀貓,也比較不願意花錢照顧牠,可能因為貓的行為:貓被認為比較不理睬人類,所以得到的關愛也較少。但通常這些研究樣本都沒有代表性,也不考慮對寵物的態度可能有文化的不同。哥本哈根大學由Peter Sandφe博士領導的一組科學家決定做進一步調查。   關心狗多於貓是文化因素?   科學家假設都市化較晚的國家,停留在鄉村較久,人群和動物接觸較久,這一個文化因素可能影響今日社會對寵物的態度,於是選擇三個西歐和中歐國家:丹麥、奧地利和英國做為代表性的樣本。這三個國家在很多方面類似,但在歷史上他們都市化的時間點並不相同:英國最早,丹麥最晚,奧地利介於之間。   科學家發現三個國家在所有測量中:人們看起來比較關心狗多於貓。他們對狗的依戀較高,較常買狗保險,一般期待有更多給狗的治療選項,也會願意花費更多在這些治療。   然而國家之間在態度上有很大的不同,英國對狗的偏愛只是些微,奧地利比較明確,而丹麥非常明確。   Sandφe說:「在所有的國家中,人們比較關愛狗多於貓,但程度上在國別之間有顯著不同。人們對貓的關愛程度遠低於對狗的關愛,這並非是一個普遍的現象。我們認為這些不同可能是文化因素之故,包括動物花很多時間和主人在家裏。」   這個模式也重覆在其他的測量。貓和狗主人之間情緒依戀的不同在丹麥比其他國家大:而和狗相比,丹麥的主人較沒有意願為他們的貓買保險或治療付費。   人們對狗照顧較多也有其他因素,例如:因為狗的治療比較貴,照顧較多,可以確保牠的不生病;狗在日常生活中協助人類,如運動、看門等。   研究共同作者也是德州農工大學教授Clare Palmer 提醒,或許事實上,也許有些國家對於貓的照顧和依戀比狗高,而此研究只檢視中西歐的三個國家。若和其他國家做比較研究,可能有新的發現。   此研究共招募2,117寵物主人:844位狗主人,872位貓主人,以及401位擁有狗和貓。這些參與者回答「Lexington 寵物依戀量表」的問題,針對了解照顧上的各個不同的範圍,包括在獸醫服務上的花費,和他們期待所能得到的照顧。目地在了解主人情緒上的依戀。   研究發表在《獸醫學前沿》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3.10.23)、Frontiers(2023.10.23)      
+ read more
日本人口:十分之一的人年齡在80歲或以上
2023.11.03
日本人口:十分之一的人年齡在80歲或以上
日本有史以來第一次年齡80歲或以上的人口超過十分之一。   全國數據顯示,1.25億人口中有 29.1% 的人口年齡在 65 歲或以上,創歷史新高。   日本是世界上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長期以來一直在努力解決如何應對人口老化問題。   聯合國表示,以 65 歲或以上人口的比例來衡量,它是世界上最老的國家。 義大利和芬蘭的比例分別為24.5%和23.6%,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   根據日本國家人口與社會安全研究所的數據,到2040年,日本65歲以上人口預計將佔總人口的34.8%。   該國的老年人就業率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65歲或以上的工人佔全國勞動力的13%以上。   但這並沒有緩解該國社會保障支出的負擔。   今年日本通過了創紀錄的下一年度的財政預算,部分原因是社會安全成本上升。   由於生活成本不斷上漲以及眾所周知的工作時間過長,提高出生率的努力也成效甚微。   包括日本在內的許多鄰國,其出生率都在下降,但這個問題在日本尤其嚴重。   據估計,該國去年的出生嬰兒數不到80萬,這是自19世紀有史以來的最低數字。在1970年代,這個數字超過了200萬。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一月表示,由於出生率下降,日本正處於社會無法正常運作的邊緣。然而,當局對於接受移工為解決生育率下降的解決方案仍然猶豫不決。   亞洲其他國家也面臨類似的人口挑戰。   去年,中國人口自1961年以來首次下降,而韓國的生育率是世界上最低的。       編譯來源:BBC(2023.09.19)      
+ read more
給乳癌防治加點不一樣的顏色!
2023.11.01
給乳癌防治加點不一樣的顏色!
在許多國際組織與婦女團體的努力下,粉紅絲帶象徵乳癌房治深植人心。每年10月的乳癌防治月,到處可見粉紅絲帶,提醒社會關心並支持乳癌患者/倖存者。   雖然帶些性別刻板印象,但粉紅絲帶的顏色與女性密切相關,幾乎所有乳癌防治宣傳活動也都針對女性。這可能營造了一種錯誤的印象:只有女人才會罹患乳癌。   然而,即使數量較少,男人也可能罹患乳癌。根據台灣癌症登記資料,2020年初次診斷為乳癌者女性15,259人、男性55人;2020年因乳癌去世者女性2,655人、男性5人。而根據美國疾管署的數據,美國近1%的乳癌患者是男性。   男性不認為自己會罹患乳癌 美國癌症協會2023年的統計數據顯示,罹患乳癌的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死於乳癌。這可能是因為缺乏意識導致較少篩檢、無法早期發現和延遲治療。   男性乳癌的臨床研究也較少。《美國醫學會雜誌:腫瘤學》(JAMA Oncology)2019年的一項研究指出,男性和女性乳癌患者之間的存活差異已有資料,但相關的潛在因素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今年4月的一項研究發現,61.1%參與者不知道男性有罹患乳癌的可能。疾病意識與性別之間的關聯評估顯示,對於乳癌,女性比男性更有知識。此外,教育程度對疾病意識也有顯著影響。   男性被排除在乳癌的衛教活動之外,使男性對乳癌的篩檢、早期症狀、診斷等情況一無所知。   乳癌防治需要一些改變 為了讓男性認識乳癌,可以從改變粉紅絲帶的顏色開始,表達對所有性別的支持和連結。也許可以設計新的絲帶,主要仍然是粉紅色,但有藍色或黃色或其他顏色的滾邊或色塊。   透過重新設計粉紅絲帶來提高社會對此問題的認識,讓男性能夠在罹病的早期階段得到診斷,進而得到更好的治療。這種細膩的設計變化同時也傳達,儘管男性可能罹患乳癌,但女性的乳癌發生率仍然高出許多。   在國外,已有機構為男性乳癌患者/倖存者提供衛教與支持,這些支持系統可以給予乳癌防治宣導新的面貌,但還需要更多的努力。   乳癌醫生Jose Pablo Leone博士表示,儘管男性只佔乳癌患者和倖存者的一小部分,但他們的數量並不為零,應該鼓勵將男性患者納入乳癌試驗。     更多關於乳癌 粉紅絲帶30歲!粉紅10月繫住女人健康 新發現!更多與乳癌有關的基因       編譯來源:STAT(2023.10.27)      
+ read more
馬克宏誓言2024年將婦女人工流產權寫入法國憲法
2023.10.31
馬克宏誓言2024年將婦女人工流產權寫入法國憲法
10月29日總統馬克宏承諾,到明年,將把婦女的人工流產權寫入法國憲法。   總統在社群平台X(以前稱為Twitter)上表示,將在今年年底前向內閣提交一項使這成為可能的法案,以便「到 2024年,婦女人工流產的自由將不可逆轉。」   在法國,根據1975年的一項法律,人工流產合法化,但憲法中沒有任何內容可以保障人工流產權。   正當去年美國最高法院推翻了一項長達50年的裁決並剝奪了婦女對人工流產的憲法保護後,美國人工流產權的倒退,推動法國走上了無條件保障人工流產權的道路。   馬克宏在三月紀念女權主義者Gisele Halimi時表示,他希望修改憲法,以「保障婦女人工流產的自由,莊嚴確保沒有任何事情可以阻止或逆轉不可逆轉的事情。」   修改憲法是一個艱苦的過程,需進行全民公投。但政府想出了一條捷徑。通過提出自己的法案,而不是立法者提出的法案,馬克宏可以召集兩院特別「代表大會」,如有以五分之三的多數支持,即可通過修正案。這似乎是可行的。此類代表大會在凡爾賽宮舉行。   協調各方的法案文本已經醞釀了數月。總統表示,該文件將於下週提交給法國最高行政機構國務委員會,這是必要的一步。然後在年底前將交給內閣。   馬克宏辦公室表示,憲法第34條將進行修改,加入「法律確定婦女行使人工流產自由的條件,這是受到保障的」。   男女平等部長Berengere Couillard預計這一進程即將結束,他在X上表示,「這是所有婦女的勝利,也是向全球人工流產權利正在節節敗退的其他國家發出的強烈象徵。」       編譯來源:abcnews (2023.10.29)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