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刷牙預防胰臟癌
2007.01.26
刷牙預防胰臟癌
一月份國家癌症協會期刊(Journal of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刊登了一篇有關牙周病和惡性腫瘤的研究,發現即使是簡單的刷牙動作也是預防胰臟癌很有效的方法,證明了牙周病其實是會增加胰臟癌風險的。 研究人員分析的數據,是從一份叫做「健康學者研究」(Health Professionals Study)中擷取來的,這份研究從1986年就開始追蹤51,000位年齡介於40-75歲的男性健康學者,追蹤了16年,其中有216位男性被診斷出胰臟癌。經過資料分析後,研究發現男性若有牙周病或有掉牙的現象,得胰臟癌的風險比牙齒健康的男性高出64%;此外,抽菸是目前已知少數幾個胰臟癌的危險因子之一,但是,研究也發現即使是從不抽菸的男性,若有牙周病的話,得惡性腫瘤的風險也會提高66%。 研究人員表示,若是有牙周病或是口腔衛生不好,會增加口中的細菌數和致癌物質(亞硝胺)的形成,而研究人員相信亞硝胺可能再和胃酸反應,導致胰臟癌的發生。 此外,這份研究應該要注意的便是研究的對象都是男性,但是根據衛生署94年的衛生統計顯示,胰臟癌對女性來說也是一大健康殺手,因此,瞭解相同的預防方法在女性身上是否適用,或是導致女性胰臟癌的病因是否有性別差異也是很重要的。
+ read more
最有效的愛滋預防方式
2007.01.22
最有效的愛滋預防方式
   2006年12月,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發表了兩項研究報告,報告中皆肯定男性割包皮確實可以預防感染愛滋病毒。紐約時報雜誌指出,此種方式比任何愛滋疫苗都還有效,而割包皮與疫苗之間最大的不同在於:愛滋疫苗並不存在。   NIH兩項關於男性割包皮防愛滋的研究一是在肯亞、一在烏干達進行,兩樣研究皆顯示出男性割包皮可降低約50%異性戀性行為感染愛滋的風險。研究員針對肯亞2,784名年齡在18-24歲之間的男性,以及烏干達4,996名15-49歲的男性,隨機要求一半的男性割包皮。所有人都接受HIV防制教育,並教導使用保險套。由於成效異常顯著,因此NIH提早結束實驗,並要求所有參與實驗的人都接受割包皮手術。   研究也發現,沒有任何證據顯示男性割包皮後會從事較危險的性活動,例如多重性伴侶或不再使用保險套。紐約時報雜誌作者Tina Rosenberg建議,鼓勵男性走向診所很重要,同時心理諮商、醫療設備及人員的專業訓練也不可缺,但最重要的一項則是此手術必須完全免費。此外,目前正在進行的安全性教育也不可因此停止。    
+ read more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
2007.01.22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
過去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陸陸續續都發現對於心臟病的存活率、檢測工具、發生率、治療和症狀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由加拿大健康研究中心(Canadian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和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所資助的研究計畫-GENISIS project,將過去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新整合,並全面檢視性別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這樣研究計畫發現了以下幾項結果: 1. 青少年的血壓普遍比青少女高,成年男性的血壓也較高,女性通常要到了更年期之後血壓才會超過男性。 2. 過去一直認為心臟病的症狀就是胸口有壓迫感或是胸痛,但是後來發現女性心臟病的症狀卻不是如此,女性反而比較容易感到暈眩或是作嘔。 3. 通常用來檢查心血管疾病的造影術,在檢測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病患時,無法檢查出異狀。 4. 大部分用來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雖然對男性和女性都有效,但是發揮藥效的程度卻不一樣;例如,血管升壓素轉換媒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yme)對男性較有效,血管升壓素接受器拮抗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則對女性較有效。 研究負責人表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深入地瞭解心血管疾病中,包括發生率、症狀、檢測方式、治療方法等的性別差異,和這些差異究竟有多少、差異點在哪裡;未來甚至很有可能是根據病患的性別來選擇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診斷和治療方法,此外,研究人員也呼籲,應該要正視女性健康自覺的重要性,讓女性瞭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以免因為自己的症狀不是「典型的」心臟病症狀,而延誤就醫。 這項計畫目前持續在研究其他檢測心臟疾病的方法,讓女性病患檢測的準確度能和男性一樣,另外,也檢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高血壓和肥胖,是否也有性別差異。
+ read more
生長激素不能防老
2007.01.18
生長激素不能防老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生長激素以防老,在美國每年有近3萬人在服用生長激素,但最新的研究顯示,這種作法是沒有科學依據的,不但如此,還可能危害健康。 根據史丹佛大學發表在內科醫學年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生長激素可以減少脂肪量、增加瘦肉,但不影響體重、骨密度、膽固醇等。它對於一個健康的老人並沒有太大的作用,同時有負面的副作用,如關節腫痛、糖尿病風險等,因此,生長激素並非青春之泉 。 雖然當男女老化的時候,生長激素的分泌會漸漸減少,到了60、70歲的時候,約為20多歲時的一半或25%,有些老人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問題,他們可以補充激素,但是服用生長激素以防老的效益並沒有被證實。 目前,美國的食品衛生局並沒有核准生長激素為抗老用藥,因此,宣稱這樣的療效恐觸及違法。
+ read more
紐約時尚界也提出呼籲
2007.01.17
紐約時尚界也提出呼籲
時尚界中針對「過瘦」的議題已經有所討論,許多學者認為過瘦的模特兒在時裝伸展台上走秀,會鼓勵「瘦才是美」的觀念,等於是助長青少女和年輕女性飲食失調的現象,但是大部份的設計師和模特兒對此說法都不予置評。 美國紐約時尚秀的負責人,在上星期五針對模特兒過瘦的問題發表一份指導方針,期望透過這份準則教育社會大眾和模特兒、以喚起其健康意識,這份指導方針中建議,飲食失調的模特兒應該尋求協助與治療、年輕模特兒的工作時數應有所限制,此外,應提供模特兒有營養價值的食物,並禁止其抽菸和喝酒。 馬德里、米蘭等城市接續從去年底開始禁止過瘦(BMI值小於18.5)或過小(未滿16歲)的模特兒走上伸展台,但是,紐約並未仿效此作法,使米蘭成為世界四大時尚中心-紐約、倫敦、巴黎,唯一對過瘦的模特兒提出禁令的城市,但是英國政府文化部日前也呼籲倫敦時尚圈應該禁止過瘦模特兒走秀。 美國時尚設計會(The Council of Fashion Designers of America)的人員表示,飲食失調的原因有很多,因為飲食失調而導致的健康危害,可能經由心理、生理、社會行為等方面顯露出來,體重過瘦只是其中之一。設計師在時尚事業中,有責任要傳達「健康才是美」的訊息,雖然目前要求「瘦才是美」的現象並不只是飲食失調的問題,但是時尚界應該要開始提倡健康的意識,讓這些模特兒在健康的環境下工作。
+ read more
牙齒也能測骨鬆
2007.01.15
牙齒也能測骨鬆
隨著年齡漸長,骨質便會慢慢流失,對於更年期婦女來說,骨質疏鬆更是一大健康隱憂,許多有骨質疏鬆症的人要等到不小心骨折了,才會知道自己的骨質狀況;一份發表在網路期刊「骨骼」(Bone)的研究表示,英國有學者研發出一套電腦軟體,可以透過一般的牙齒X光片檢測出齒下顎部位的骨密度是否有流失,如此便可以偵測出是否有骨質疏鬆的前兆。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652位45-70歲的歐洲女性,研究分析是根據她們骨密度檢查和牙齒X光片的資料;結果發現,骨密度檢測檢驗出140位女性的髖骨和脊椎有骨質疏鬆,而牙齒X光片也檢測出超過一半的病例。 目前檢測骨密度都是使用骨密度測定儀(DXA),但是骨密度測定儀的費用較昂貴,而牙齒X光片卻是在做一般例行性的牙齒檢查時也常會用到的,因此,牙醫若能在病患檢查牙齒時,例行性的做齒下顎骨密度檢測,或許是較經濟又不失有效性的方法;雖然大部份牙醫病患的目的並不是要檢查骨質,但是,若這項檢查能檢測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便可以轉介病患做骨密度檢測,或提醒病患注意骨骼健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