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5.05
默沙東藥廠前醫師預測 HPV疫苗嘉喜將是醫界最大醜聞
曾替美國默沙東藥廠(Merck &
Co.)服務的一位知名醫師—Dalbergue醫師近日接受法國雜誌Principes
de
Santé四月號專訪,談論該藥廠生產的HPV疫苗—嘉喜疫苗(Gardasil)將會是醫界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樁醜聞!
在受訪內容的節錄中,Dalbergue醫師表示,嘉喜疫苗在美國上市時早就已經知道它會被證實是無效的,而且會花上一大筆錢,各階層參與決策者實際上都曉得這些事!在美國,主要意見領導者Diane
Harper教授是揭發此弊案與騙局者之一。
Dalbergue醫師預言嘉喜疫苗將會是醫療史上最大的一樁醜聞!因為遲早在證據累積到達一定程度時,這支疫苗會被證實對子宮頸癌沒有任何效果,而且還會造成許多副作用,包括格林巴利氏綜合症、下肢癱瘓、多發性硬化症及腦炎等,甚至是死亡傷害。最終會知道這支疫苗只是藥廠為了製造更大利益而被創造出來的,也因為其中牽扯到的利益龐大,導致更不可能撤回疫苗。
HPV疫苗已成為全球爭議性話題之一,但在美國的主流媒體及醫界對疫苗仍然有很高的接受度,一旦任何主流媒體的記者報導任何有關疫苗的爭議,將引來嘲諷的攻擊,甚至有可能失去工作。
許多生產疫苗的藥廠在美國都受到免於法律訴訟的保護,使得藥廠如得到免費通行證,可以生產他們所想要的疫苗數量投入市場,此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也收取嘉喜疫苗的銷售權利金。因此,基本上不應期待美國主流媒體與醫師所提供的資訊會是客觀、真實的。
資料來源:Health Impact News Daily
+ read more

2013.07.04
HPV疫苗持續出現爭議
日本截至2012年12月為止共有829萬人接種HPV疫苗(俗稱子宮頸癌疫苗),然而根據2013年3月的通報資料,共有1968起不良反應通報,其中106起是出現嚴重疼痛、身體抽蓄、關節疼痛及行走困難等問題。HPV疫苗在日本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每100萬分之12.8,與流感疫苗的100萬分之0.9、或不活動性小兒麻痺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的100萬分之2.1相比,HPV疫苗明顯偏高許多。日本政府在上個月(6月14日)正式宣布,要求地方政府不再鼓勵民眾施打HPV疫苗,引發民眾軒然大波並感到無所適從。
其實不只在日本,加拿大也出現施打率大幅下降的情形,2012年約30-40%符合公費施打HPV疫苗的女孩拒絕接種此疫苗,而父母親反對女兒施打HPV疫苗主要原因包括擔心副作用及擔心鼓勵提早發生性行為態度改變目前並無實證,但副作用的問題卻是屢見不鮮。
台灣目前公費施打HPV疫苗的縣市包括新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嘉義縣及金門縣,此外,國民健康局亦補助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國中青少女、山地原住民地區、離島國中1年級青少女接種,其餘皆屬自費接種。台灣目前核准兩家HPV疫苗上市,至今不良事件通報共約55件,但因為非強制通報、因此實際數字應該會更高。民眾若需要進一步疫苗相關資訊可參考本會所製「婦女團體給父母的一封信」:http://www.twh.org.tw/download.asp
新聞出處: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06645
+ read more

2013.05.17
日本後遺症案例漸增 接種HPV疫苗 痛到不能走
日本因接種子宮頸癌疫苗而產生副作用,甚至罹患重病的受害者家屬們組成自救會,要求日本厚勞省徹底調查疫苗的危險性。一名中學三年級的女孩,在接種過兩次子宮頸癌疫苗之後,突然患慢性疼痛症候群,現在甚至必須依賴輪椅代步。
根據據《每日新聞》報導,住在東京都杉並區的四十六歲主婦松藤美香,相當後悔兩年前帶著十四歲的女兒去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依診所的指示,原本應該要接種三次疫苗,但女兒在二○一一年十月接種第二次之後,身體便開始出現症狀。
松藤的女兒在打針時就說,感到左臂很怪,隨後開始覺得痛,到了晚上手臂開始腫,腳和肩部也感到疼痛。隔天回診所求診時,診所表示無法治療,於是轉到綜合醫院求診,經過十天的住院檢查,被診斷為不名病因的「慢性疼痛症候群」。
松藤讓女兒邊服藥邊到各醫院求診,但病情仍不見好轉,嚴重時腳還會任意擺動,有時睡覺時還無意識地起床走路。原本經過治療症狀減輕許多,但到今年三月中旬又再度復發,還需要坐輪椅代步,只好休學在家養病。
松藤是「全國子宮頸癌疫苗受害者聯絡會」會長,她指出,目前日本沒有可以完全掌握副作用治療法的醫生,求助無門的患者只好四處亂投醫。這樣的受害者越來越多,希望日本政府能好好地檢驗疫苖的安全性。
厚生勞動省指出,從○九年十二月起開始銷售子宮頸癌疫苗,到三月底已接獲一千九百六十八件不明疼痛和痙攣等副作用報告,其中還有一百零六件留下運動障礙等嚴重後遺症的病例。其中GlaxoSmithKline藥廠製造的疫苖接到一千七百零五件投訴,MSD製造的接到近二百六十三件投訴,而醫院方面認為與疫苗接種有關的病例則達七百卅三件。
厚勞省表示,已成立專門部會來討論疫苗的安全性問題,今後還將進一步詳細調查,但因醫學報告不足,尚不考慮停止定期接種子宮頸癌疫苗的計畫。
資料來源:中時電子報
+ read more

2013.04.11
美國更新子宮頸癌篩檢指引
在美國,目前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的建議是30-64歲女性每五年應同時做一次細胞學檢查(抹片)及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HPV
Testing)的雙重檢查。美國陰道鏡與子宮頸病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olposcopy and Cervical
Pathology)日前對於子宮頸癌篩檢發現異常的女性其後續追蹤指引做了一些更新,特別要注意的是對於篩檢結果為HPV陰性及最常見的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變
(ASC-US)者,應該從原本每五年做一次篩檢改為每三年一次。但如果篩檢結果為非典型鱗狀上皮細胞病變
(ASC-US)卻無人類乳突狀病毒檢查(HPV
Testing)者,再一次的抹片確認時間從原本的6-12個月改為12個月即可。
此外,新指引對於中度細胞病變(CIN2)
鼓勵較不具侵略性的治療,針對21-24歲些微細胞異常的年輕女性則不鼓勵密集的評估與治療。對此,評論者George
Sawaya解釋主要是由於中度細胞病變(CIN2)有很高的機率會自行復原,因此不需要太過治療;而21-24歲細胞異常的女性發生癌症的風險低、卻比較可能因治療而受到傷害,因此不鼓勵密集的評估與治療。
完整指引請參考
http://www.asccp.org/Portals/9/docs/ASCCP%20Updated%20Guidelines%20%20-%203.21.13.pdf
+ read more

2012.03.28
美荷兩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不同 死亡率卻相近
根據近日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荷蘭接受子宮頸癌篩檢的年齡限制在30-60歲之間,美國婦女則以30歲以下與60歲以上的篩檢率比較高,但兩國的子宮頸癌死亡率卻相似。
研究團隊認為篩檢政策在臨床實作層面是否真正能達到效益大於成本,須視預防性服務如何被落實以及產生的健康成效而定,因此研究先說明荷蘭與美國子宮頸癌篩檢政策的歷史,並比較1950-2007年間兩國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涵蓋率與子宮頸癌死亡率。
研究指出,荷蘭在1976年由一項前驅性研究開始子宮頸癌篩檢,當時涵蓋四分之一的荷蘭人口,1985年政府重新檢視該計畫結果,不久之後隨即啟動全國性篩檢,一開始目標為35-53歲的女性,到了1993年篩檢計畫涵蓋30-60歲女性,每五年進行一次篩檢。荷蘭篩檢計畫的演進,是依據不同階段篩檢檢查的成本效益而制定。
美國則根據臨床指引與實作訂定國家公衛目標,實際篩檢情形交由個別醫療照顧提供者與州或地區計畫、公部門或私人保險、以及醫療專業機構合作執行,而讓醫療照顧者能個別解讀篩檢指引的內容,通常會造成頻繁密集篩檢的結果。
分析結果顯示,子宮頸抹片檢查涵蓋率,美國在1950-2007年間為每年每一千名女性中有300-450名,荷蘭在1970年代至1990年代晚期為每年每一千名女性中有100-120名。子宮頸癌死亡率部份,兩國的數據在1950-1970年間有顯著差異,1950年美國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13名、荷蘭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8名,到了1970年代中期,兩國死亡率已相近並持續下降,2005年已降低為每年每十萬名女性中有2名。
研究認為,兩國在子宮頸癌篩檢政策上有非常大的不同,但死亡率數據卻沒有反映任何差別,此外兩個方式達到特定目標族群的五年篩檢涵蓋率也相似。
資料來源:《The Milbank Quarterly》
+ read more

2012.03.12
避孕藥增加乳癌及子宮頸癌風險
根據最近一項南非研究顯示,口服型及注射型的荷爾蒙避孕藥將會增加罹患乳癌與子宮頸癌的風險,但癌症風險會在婦女停用避孕藥10年後不再升高,且停用時間愈長風險下降幅度愈大。
研究檢視南非約翰尼斯堡癌症個案控制研究的黑人女性資料,一共找出5,702筆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及其他非婦癌相關之癌症病例。研究中所指口服型避孕藥為合成雌激素與黃體素類型、注射型避孕藥則為單獨黃體素成份。
結果發現,在過去10年內使用過任何形式的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之乳癌風險,是未曾使用過避孕藥女性的1.66倍(95%
CI 1.28 to 2.16,
P<0.001),其中尤以近期使用避孕藥者的風險稍高(OR
1.11, 95% CI 0.91 to 1.36,
P=0.3);子宮頸癌部份與乳癌狀況相似,近期使用者的風險明顯增加(OR
1.38, 95% CI 1.08 to 1.77,
P=0.01),停用10年後風險數據並不顯著(OR 1.01, 95% CI 0.84
to 1.22, P=0.9)。
雖然研究也發現使用避孕藥會降低卵巢癌與子宮內膜癌風險,然而研究特別提到這些樣本數很少。這項研究出現的研究限制則包括存在其他因素以及回憶偏差可能干擾研究的結果。
資料來源:美國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