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產與尿失禁沒有關聯
2005.12.01
自然產與尿失禁沒有關聯
自然產與尿失禁沒有關聯   根據婦產醫學雜誌12月報導,自然產與尿失禁並沒有關聯,反而是家族遺傳的因素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 尿失禁與生產有無關聯,長久以來一直因為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爭議。紐約羅切斯特醫學中心的布希包醫師(Dr. Buchsbaum)以問卷的方式全面的評估143對姊妹骨盆底的問題。每對姊妹其中有一人為有自然產的經驗,另一人則未曾生育。結果顯示,生育婦女尿失禁的比率為50%,而未生育婦女為48%,在統計上沒有顯著的差異,且失禁的種類及嚴重性也沒有顯著的不同。然而,如其中一位姊妹有某一種尿失禁情況,也會發生在另一姊妹身上,顯示家族遺傳的可能。 國內的部分,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同時也是台北市立婦幼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謝卿宏,今年初在世界婦產醫學雜誌發表台灣婦女尿失禁的現況時也提出同樣的看法。因此,懷孕婦女其實大可放心,自然產是不會導致尿失禁的!
+ read more
使用避孕貼片小心血栓風險
2005.11.30
使用避孕貼片小心血栓風險
Ortho Evra避孕貼片自從2002年在美國開始販售,所賣出的量就比所有品牌的避孕藥都還要多,光是去年就有1千萬個銷售量。此種貼片在年輕女性中又特別受歡迎,因為使用方便且一個星期更換一次即可。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5年11月初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嬌生公司要加入新的警告標誌,表示使用避孕貼片會比避孕藥多60%的雌激素被人體吸收,因為荷爾蒙被新陳代謝方式不同的關係,避孕藥是透過胃部消化後才被吸收,而避孕貼片則是由血液直接吸收。而雌激素的提高則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國外已有血栓的案例發生。 自從FDA警告使用避孕貼片會增加體內荷爾蒙之後,醫師們就很謹慎地使用此貼片,美國許多大學的健康中心也已停止開此貼片給學生。在台灣,衛生署曾於2004年9月27日表示,核准嬌生的女性避孕貼片「以芙」(EVRA Transdermal Patches)上市,同時也有特殊警語注意血栓風險。在此再次呼籲民眾在選擇避孕方式時要特別注意,還是使用避孕機率高、副作用最低、且是唯一可避病的保險套為佳。
+ read more
使用避孕貼片小心血栓風險
2005.11.30
使用避孕貼片小心血栓風險
Ortho Evra避孕貼片自從2002年在美國開始販售,所賣出的量就比所有品牌的避孕藥都還要多,光是去年就有1千萬個銷售量。此種貼片在年輕女性中又特別受歡迎,因為使用方便且一個星期更換一次即可。然而,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在2005年11月初要求避孕貼片的製造商嬌生公司要加入新的警告標誌,表示使用避孕貼片會比避孕藥多60%的雌激素被人體吸收,因為荷爾蒙被新陳代謝方式不同的關係,避孕藥是透過胃部消化後才被吸收,而避孕貼片則是由血液直接吸收。而雌激素的提高則會增加血栓的風險,國外已有血栓的案例發生。 自從FDA警告使用避孕貼片會增加體內荷爾蒙之後,醫師們就很謹慎地使用此貼片,美國許多大學的健康中心也已停止開此貼片給學生。在台灣,衛生署曾於2004年9月27日表示,核准嬌生的女性避孕貼片「以芙」(EVRA Transdermal Patches)上市,同時也有特殊警語注意血栓風險。在此再次呼籲民眾在選擇避孕方式時要特別注意,還是使用避孕機率高、副作用最低、且是唯一可避病的保險套為佳。
+ read more
作試管嬰兒婦女的額外風險
2005.11.25
作試管嬰兒婦女的額外風險
妳知道嗎,每7位施行試管嬰兒手術(IVF)的女性,就有1位會因為嚴重的併發症而住院,機率比自然懷孕的婦女高出一倍! 芬蘭研究員在分析20,000名婦女的問卷調查後發現,施行IVF或是為了捐卵而 打排卵針的婦女,較容易出現一些如流產、大量出血、子宮外孕、或卵巢過 度刺激症候群(OHSS)的併發症。芬蘭國家福利健康研究發展中心的 Dr. Reija Klemetti為此研究的領導者,他表示,雖然個別的IVF手術風險低, 但如果重覆作此手術,其實會造成許多女性嚴重的併發症。   芬蘭這項發表於人類生產期刊(journal Human Reproduction)的研究只記錄手 術後120天內發生卵巢過度刺激症候群、發炎、潰爛、出血而住院,及240天 內發生流產及子宮外孕而住院的婦女。發現,在1996-1999年間做過IVF的9,175 名婦女中,因併發症而住院治療至少一次的有15%;而10,254名打排卵針捐卵 的女性中,則有8%因併發症而住院治療至少一次。   現在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環境及心理因素都有可能使人不孕,因此使用人工協 助生殖科技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不孕症在男女身上都有可能發生,但畢竟懷 孕的還是女人,所有侵入式的手術也都是在婦女身上施行,但是關於手術對婦 女身體健康風險的研究一直以來卻鮮少有人關心。我們希望這項芬蘭的研究, 能提醒國內各界的注意,並能從女性身體健康的立場,重新檢視人工協助生殖 科技。
+ read more
懷孕時期的併發症與心臟疾病的關連
2005.11.19
懷孕時期的併發症與心臟疾病的關連
 一項加拿大的大型研究證實,女性若在懷孕期間曾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maternal placental syndromes),在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相當高的風險。 這項由加拿大多倫多St. Michael醫院的Joel Ray醫師主導、發表於2005年11月19日的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是利用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對超過一百萬名的婦女進行回顧研究。這些婦女均在1990年4月至2004年3月間懷第一胎,平均年齡28歲,在懷孕之前及妊娠期間均無心血管疾病史。研究團隊將「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定義限制在:子癇前症、懷孕期高血壓、胎盤剝離與胎盤梗塞這四種疾病。其中,有超過75,000名(7%)的婦女曾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研究團隊回溯了這些婦女在安大略省醫療保險中的紀錄,結果發現,其中有305名婦女在九年內曾心臟病發、或罹患不穩定型心絞痛、中風、周邊動脈症等疾病,甚至需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術的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為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要高:500/100萬[人-年](person-years) vs.200/100萬[人-年],整體危險比[hazard ratio, HR]=2.0;95%信賴區間=1.7-2.2。若婦女於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且發生胎兒生長不全或子宮內胎兒死亡的情形時,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更高。(胎兒生長不全:HR=3.1, 95%信賴區間=2.2-4.5;子宮內胎兒死亡:HR=4.4, 95%信賴區間=2.4-7.9)  Ray表示,這個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是母體胎盤症候群造成這些女性在懷孕之後罹患心臟疾病或中風,而是表示這些女性的體質使她容易在懷孕期間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同時在未來亦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這些女性懷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是28歲、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是38歲(懷孕期間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齡是60歲),顯示曾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若後續有心血管疾病發生,都屬於年輕時即發作的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建議,母體胎盤症候群應列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醫師應於產婦生產六個月後,測量這些女性的體重、腰圍、血壓、血漿中的葡萄糖及脂質,特別對於那些有年輕時即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家族病史者,更應提醒他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 read more
懷孕時期的併發症與心臟疾病的關連
2005.11.19
懷孕時期的併發症與心臟疾病的關連
一項加拿大的大型研究證實,女性若在懷孕期間曾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maternal placental syndromes),在未來罹患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相當高的風險。 這項由加拿大多倫多St. Michael醫院的Joel Ray醫師主導、發表於2005年11月19日的刺胳針(Lancet)醫學期刊的研究,是利用臨床評估科學研究所的資料庫進行分析,對超過一百萬名的婦女進行回顧研究。這些婦女均在1990年4月至2004年3月間懷第一胎,平均年齡28歲,在懷孕之前及妊娠期間均無心血管疾病史。研究團隊將「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定義限制在:子癇前症、懷孕期高血壓、胎盤剝離與胎盤梗塞這四種疾病。其中,有超過75,000名(7%)的婦女曾在懷孕期間被診斷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研究團隊回溯了這些婦女在安大略省醫療保險中的紀錄,結果發現,其中有305名婦女在九年內曾心臟病發、或罹患不穩定型心絞痛、中風、周邊動脈症等疾病,甚至需要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或血管擴張術的治療。 研究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比為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婦女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要高:500/100萬[人-年](person-years) vs.200/100萬[人-年],整體危險比[hazard ratio, HR]=2.0;95%信賴區間=1.7-2.2。若婦女於懷孕期間曾患母體胎盤症候群且發生胎兒生長不全或子宮內胎兒死亡的情形時,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的比率更高。(胎兒生長不全:HR=3.1, 95%信賴區間=2.2-4.5;子宮內胎兒死亡:HR=4.4, 95%信賴區間=2.4-7.9)  Ray表示,這個研究結果並不代表是母體胎盤症候群造成這些女性在懷孕之後罹患心臟疾病或中風,而是表示這些女性的體質使她容易在懷孕期間發生母體胎盤症候群,同時在未來亦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這些女性懷第一胎的平均年齡是28歲、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平均年齡是38歲(懷孕期間未罹患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第一次發生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平均年齡是60歲),顯示曾有母體胎盤症候群的女性,若後續有心血管疾病發生,都屬於年輕時即發作的心血管疾病。 研究團隊建議,母體胎盤症候群應列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醫師應於產婦生產六個月後,測量這些女性的體重、腰圍、血壓、血漿中的葡萄糖及脂質,特別對於那些有年輕時即心血管疾病發作的家族病史者,更應提醒他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