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對攝護腺誤會大了!
2019.09.29
男人對攝護腺誤會大了!
最近一項橫跨英、德、法的調查發現,多數中年男性對攝護腺健康缺乏正確認識。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因為這群人是最容易有攝護腺相關症狀的人。   研究調查了3,010名50歲以上的男性對攝護腺健康及肥大的認知,發現 74%不知道攝護腺主要功能是產生攝護腺液以攜帶精子;83%誤以為出現攝護腺肥大相關症狀是衰老正常的過程;將近50%的50-60歲男性無法識別攝護腺肥大症狀,如:突然想要排尿、排尿時有緊縮或疼痛感、感覺膀胱沒有完全排空、晚上不止一次起床排尿等。   對調查進行評論的泌尿科專家表示,調查結果令人擔憂,因為調查對象是最可能罹患攝護腺相關疾病(如癌症或肥大)的男性。由於人口老化,這些疾病的發生率及其對臨床實務的影響只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必須確保男性有充分的認識才能在需要時快速諮詢和治療。若輕忽症狀,嚴重不僅會損害生活品質,還可能增加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男性出現症狀時傾向於直接找醫師 當男性出現攝護腺肥大症狀時,61%表示會找醫師獲得更多資訊,24%表示會搜尋Google、13%表示會跟伴侶或家人討論症狀。   過去研究指出,女人實際上比男人更了解男人的健康問題。因此,這份研究鼓勵男人與伴侶或家人討論他們的泌尿系統症狀和疾病,並諮詢泌尿科醫生等醫療專業人員。   攝護腺肥大有多種治療選擇,包括:藥物治療、經過尿道或小腹的手術、雷射治療、水蒸氣治療、飲食調理等。50%調查受訪者傾向於有不同的治療選項,38%希望由醫生推薦治療方法,12%沒有特別傾向。相較於70歲以上的老年人,50-55歲的男性較傾向與醫師共同決策接受哪一種治療。   每位患者的病情都不盡相同,但與泌尿科醫師一起討論應該能夠決定出最適合的治療方法。現在,針對攝護腺的治療選擇已經很多了,有困擾的人其實很容易得到幫助。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2019.09.18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有勃起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 問題的男性可能更有心臟病、中風及早逝的風險!   中國科學家檢視包含了154,000人以上的25份研究報告。他們發現有勃起困難或不能維持勃起的人比無勃起問題的人可能增加59%得心臟病、34%得中風及33%早逝的風險。   風險最高的是55歲以上有糖尿病且抽煙的陽痿患者 更令人意外的是,有勃起障礙問題不超過7年的人比更長時間的患者更具風險,但原因不詳。   事實上全球有約一億人有某種程度的勃起障礙問題,到2025年會增加到3億人。 統計顯示在美國及英國四分之一的死亡和心臟病有關。雖然心臟病及勃起障礙兩者早已被發現相關,但相關的程度不明。   心臟病和勃起障礙通常都因血管沉積灰白質(plaque)而引起,即所謂動脈粥樣硬化。而由於陰莖的血管比心臟窄,所以在發展成心血管疾病前,勃起障礙可能是前兆。   Dr. Ron Blankstein指出,輸送血液到陰莖的血管直徑很小,這些微血管會出現勃起障礙的前兆,如果勃起障礙的問題是持續狀態,那就更加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心臟病。   此外,有憂鬱症的勃起障礙病患比較不願意尋求醫師的治療,因此憂鬱症可能成了心臟病的催化劑。      科學家們敦促泌尿科專家和心臟科醫生對男性患者(平日檢查時)做性健康篩選以便預測其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2019.09.09
吃蘑菇可能會降低攝護腺癌的風險
一項新研究發現,在日本中老年人中,蘑菇食用與攝護腺癌的發生呈負相關的關係,也就是說經常吃蘑菇可能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   研究者對36,499名於1990年參加Miyagi世代研究和1994年Ohsaki世代研究的男性做了13.2年的追蹤。他們的年齡在40至79歲之間。在追蹤期間,有3.3%的參與者患有攝護腺癌。相較於每週食用蘑菇不到一次的人,食用一次或兩次的人攝護腺癌風險少8%,每週食用三次或更多次與風險少17%。   主要作者Shu Zhang博士表示,由於沒有收集關於蘑菇種類的資訊,很難知道是哪種特定的蘑菇對我們的研究結果有所貢獻。此外,蘑菇有助於預防攝護腺癌的機制也尚不確定。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0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2019.09.07
攝護腺癌患者常因缺乏風險意識而死亡!
最近英國男性癌症基金會「Orchid」警告,由於醫生對攝護腺癌的風險因子缺乏認識,有數千位男性被確診罹癌為時已晚。   直至癌細胞擴散後才診斷出攝護腺癌的患者比例已創歷史新高。在2012年有31%男性是在癌症第三、四期才被診斷出攝護腺癌,至今該數據已上升至42.5%。   當攝護腺癌在早期尚未擴散時被診斷出來很容易治療,但若已經擴散通常已是末期。在診斷時已是第四期癌症的男性僅有22%的機會存活十年,相比之下,如果他們在第一階段被診斷出來,則有98%的機會存活十年。   攝護腺癌重要的風險因子有家族史、種族、年齡、泌尿習慣改變等。家族史可能使男性的風險增加一倍,非洲黑人和加勒比海黑人男性的風險是其他男性的兩倍。而Orchid基金會的一項調查發現,不到一半的醫生了解家族史是一個重要的風險因子,而且只有5%的人認為種族是重要風險因子。   Orchid基金會執行長表示,每年有越來越多男性直到癌症末期才被診斷出有攝護腺癌。這個現象非常令人擔憂,因為在末期才確診罹癌會降低存活率、限制治療選擇、導致更多侵入性治療及讓男性及其家庭承受更大的壓力。   在台灣,攝護腺腫大是老年男性常見的問題,應提升攝護腺癌的風險意識,才不會延誤就醫,危害男性的生命。   更多相關閱讀 攝護腺肥大藥物恐延遲癌症診斷 年長男性該做攝護腺癌篩檢嗎?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解決全球蟲蟲危機,促進精子健康開始!
2019.08.10
解決全球蟲蟲危機,促進精子健康開始!
2017年全球男性精子數降了60%,引起人們擔憂有一天人類可能將不再能自然生育。不過,「精子危機」也刺激了科學家研發出在家就能了解精子品質的科技。有人認為這不僅能讓男性對自己的精子狀況更有警覺,也能翻轉人工生殖科技聚焦於女性生育能力的情形。   測試男性精子品質的新創科技 近幾年出現了一波測試男性精子品質的新創科技,如ExSeed、Yo、Trak和Legacy等,讓男性在家就可以做精子測試,甚至某些情況下可以在家凍精。   TRAK是在家檢視經精子濃度以了解生育力的技術。主要提供給想要生育的伴侶,但有三分之一使用了技術後並未嘗試懷孕。在這三分之一中有部分是因為受傷或服用類固醇而擔憂其精子品質,但其他則是基於好奇心而接受測試。研發者Sommer博士表示,過去男性認為生育就是女人的事,但現在男女都承認了男性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EXCEED是透過手機就可以分析出精子數量、濃度及能動性,還能提供個人化的訓練計畫來改善問題。透過短期訓練計畫改善問題是可能的,有些男性在專業指導下25周後精子濃度改善了25%、能動性改善了40%。   男性開始「凍精」為成家做準備 在台灣,對於想要晚生的男性可能面臨的風險並沒有認識,例如:當男性伴侶超過45歲時,即使女伴年輕很多,嘗試懷孕的時間不僅需要多五倍,流產的風險也高了一倍。並且孩子出生時患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也增加,如:自閉症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在美國越來越多企業將冷凍精子作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案。這在即將接受癌症治療、進行輸精管切除術或性別重置手術的男性中已經相當普遍,但是,直到最近才開始鼓勵男性這樣做以避免晚生所延伸的風險。   選擇凍精的人變多,說明了男性對健康的認識和積極程度日益提高。並且也顯示出男性開始會把生兒育女視為其人生目標之一而為之做準備。而男性凍精要比女性凍卵更容易,但事前會需要改善精子品質,就像男性要嘗試生育前要提升精子品質一樣。   選擇「凍精」前該思考的事情 英國生殖產業的人對「凍精」抱持較保留的態度。有人認為凍卵和凍精是極端的問題解決方案,一些高風險案例才值得考慮使用這個作法,例如:服用會影響清子數量的SSRI型抗抑鬱藥、抗癲癇藥和抗糖尿病藥的人;工作中需接觸殺蟲劑、塑料和重金屬的人;及經常久坐的計程車司機和長途貨車司機等。   生殖醫療專家Nargund醫師表示,我不希望男女在凍精或凍卵後就不再注意生殖能力。在你凍精的那一刻,你就開始在依賴其他形式的生殖科學,如體外受精。因此,你是在將自己的生育能力放到生殖診所/中心手中,這不僅是昂貴的,而且可能第一次不會成功。我也反對女性接受不必要的治療。   此外,藉由「凍精」來延後生子的時間還要考慮到孩子的福利。例如:男性30歲「凍精」並在50歲生子,當孩子15歲時他已經65歲。我們應該鼓勵男女在年輕時盡可能地開始家庭。即使這是女性多年來一直接收到的訊息,但這不是男人想要聽到的。   曾經為Lagacy提供技術建議的男性科學教授Pacey表示,他不了解為什麼我們不願意注意男性高齡生子的風險。過去20-30年已經累積很多關於男性年齡對兒童影響的證據,但是我們傾向於忽視它,因為它與社會晚育的需求背道而馳。大自然要我們在十幾歲和二十初的時候生孩子,而非希望我們在30多歲的中後期生孩子。這位教授也不認為凍精是很好的解決方案,因為雖然可以凍結品質好的精子,但是當取出時它的品質可能變很差。   男性改善生育能力從生活習慣開始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明明夫妻無法懷孕有一半與男性生殖能力有關,為什麼男性生育能力下降的問題未被政府及醫療單位重視,而仍然以生育是女人事的角度來看待生殖問題。   生殖健康與生活習慣密不可分,如飲酒、不良飲食和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都會帶來潛在問題。而由於男性約每三個月會產生新的精子,那些在生活方式上做出正確改變的男性往往會看到顯著的改善。我們希望這些新興科技能夠打破目前生殖醫療領域重女輕男的問題!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07)        
+ read more
翻轉割包皮文化!
2019.08.02
翻轉割包皮文化!
在「身體正向運動」的鼓舞下,越來越多人正在翻轉一種普遍習俗—割包皮。   你不割很奇怪! 為什麼要割包皮?最常見的回應是:因為爸爸有做。許多人割包皮的原因是非宗教和非治療因素。如果你沒有割包皮,可能受到他人的嘲笑或排斥。   各國男性割包皮的比率不一,美國是西方國家男嬰割包皮比率最高的國家,高達54.5%,加拿大為31.9%,紐澳介於10-20%間,英國為8.5%。台灣男嬰割包皮比率低於1.4%,13歲時增加至8.7%。   割包皮可能造成創傷和痛苦 維多利亞時代有個迷思,即手淫是危險的,因為精液的流失會永久性使男孩衰弱,並威脅到道德秩序。有人認為割包皮能阻止手淫。不過1960年代的性革命打破了這個迷思。   反對男嬰常規割包皮的人表示,割包皮可能造成創傷、疼痛並帶來風險。它可能永久地改變孩子的身體、性功能及影響未來性行為中的感受。這是在浪費醫療資源。   此外,許多男性表示,對於有人未經自己的同意擅自切除身體的一部分感到莫名其妙。並且割包皮後剩下來的組織變得異常敏感。他們也點出,割包皮的手術並沒有統一,因此不同人所接受的程序可能不一樣。   一項5,552人參與的丹麥研究曾指出,割包皮與男性經常性高潮困難有關。   反對割包皮的兩大陣營 第一大陣營運用詞彙來說服人們。他們試圖將割包皮這個行為變成對「男性生殖器官的肉刑」。   第二大陣營透過慶祝的方式來重擁包皮。他們表示,「不需要對抗割包皮,就讓割包皮的支持者繼續擁護他們的價值及隨之而來的切除、流血、恐懼、痛苦和仇恨,我們則是慶祝包皮。」   雖然有越來越多人為重擁包皮和身體完整性發聲,但是多數人沒有。割過包皮的男性會告訴自己這對他們是好的,並認為否定割包皮涉及到承認自己幼時被最親近的人傷害。許多男性不想在心理層面上處理這個問題,因為這可能讓人難以承受。   來自宗教的反彈 冰島於2018年年初成為第一個禁止割包皮的歐洲國家,當時回教、猶太教便批評這違反了宗教自由。   自回教開始以來割包皮一直是宗教習俗,它象徵著上帝和猶太人之間的約定。他們也認為這可以保持陰莖清潔,因為尿液和其他物質不會被積塞在那裡。   加拿大猶太教與回教事務中心的執行長表示,反對割包皮更像是一種反宗教活動家的手段,而不是真的關心男性生殖器官。並且他認為,把割包皮與女性割禮相提並論是不合理的,因為它不是殘忍的虐待,也不構成重大健康風險。   醫界對是否應該割包皮意見不一 英國愛滋病信託基金會的人表示,割包皮可以降低HIV陰性男被HIV陽性女感染愛滋病毒的風險約50%,並且可以減少男同性戀者感染愛滋病毒。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澳大利亞皇家醫師學院和加拿大兒科部一致認為,關於割包皮減少性病感染的研究尚無定論,因為它們是在非洲國家如烏干達進行的,那裡性病傳播情形與西方國家是不能比較的。這些組織都沒有建議對男嬰常規割包皮。   澳大利亞皇家醫師學院認為,在衡量割包皮降低疾病風險的程度和割包皮引起的併發症後,結果並不足以支持男嬰割包皮成為常規。並且選擇性地讓男嬰割包皮已經被批評有道德和人權問題,因為包皮可能是有功能的,如包皮可能有許多神經末梢會影響性快感。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