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哺育

當新生兒來臨時,使用母乳餵哺寶寶是一件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且可幫助建立照顧者與寶寶之間的親密連結,有助於寶寶身心發展。

 

母乳哺育對新生兒健康的益處

依據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導資料表示,在懷孕期間與剛生產結束的那幾天母體會分泌初乳(colostrums),初乳濃稠且顏色呈黃或橘色,當中脂肪與乳糖含量低,且蛋白質、抗體與維生素A等等成分高,對新生兒來說是最佳的食物。母乳除了讓寶寶易消化排便外,它能給予孩子健康發展最佳的養分,強化寶寶對各種非傳染性疾病的抵抗力與康復能力,如腹瀉與肺炎兩項佔全球兒童主要死因的疾病,有效降低他們在往後孩童時期罹病的風險以及死亡率,同時母乳哺育對孩子的智利與各方面表現也都有正面影響。

 

此外,美國衛生部以及其他健康單位的聲明亦指出,對於美國的新生兒以及兒童而言,母乳哺育對他們的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母乳能增強寶寶獨特且重要的免疫力,並幫助腦神經以及智力的發育,更含有荷爾蒙與營養素,呼應上述世衛之建議。因此世衛與英美皆強烈建議母親在產後一個小時內即可對寶寶餵哺母乳,且純母乳哺育應維持至產後六個月為止,我國衛生署的建議與世衛一致,但若餵純母乳到六個月有困難,包括母親奶水量明顯下降,或寶寶吃不飽、主動要求其他食物等等狀況發生時,則純母乳哺育至少四個月即可。

 

關於母乳哺育的不同聲音

 近年有研究開始出現不同的聲音,表示我們可能過度強調母乳對小孩健康的重要性。2009年加拿大長期追蹤的研究發現,單純哺餵母乳六個月對嬰兒的免疫系統與母親的體重或許有幫助,但是長期來看,不見得對小孩的健康風險有影響單純餵哺母乳時間較長並沒有降低孩童的肥胖、氣喘、過敏與蛀牙狀況的風險,孩童在智力表現、行為與血壓狀況也無差異。

 

母乳除了對小孩的健康幫助可能沒有想像中的大之外,如果嬰兒在出生六個月以前都只吃母乳可能也非完全健康無虞。2010年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發現,嬰兒若在六個月前沒有接觸固體食物的話(此處並非指嬰兒牛奶),貧血、缺鐵的風險會比較高,食物過敏、「乳糜瀉」(coeliac disease)的發生率也會比較高,研究內引用瑞士政策將純母乳哺育改為四個月後,嬰兒乳糜瀉狀況明顯得到改善。同時還表示,雖然純母乳哺育可以預防感染,這在開發中國家是非常重要的益處,但是對在公共衛生、環境衛生較好的已開發國家來說則影響較小。

 

關於喝母乳的嬰兒是否比一般嬰兒較健康的問題,2010年挪威的一項研究認為並不是母乳所造成的差異,而是嬰兒的健康狀況早在出生時就已經決定,有與沒有餵母乳所造成的健康差異是非常微小的。

 

母乳哺育的選擇

雖然哺育母乳是一個自然的行為,但這並不意謂所有母親必須一定要母乳哺育,提倡母乳的益處也不在於為了強迫母親不可以配方奶餵養孩子,應讓母親可依個別需求與狀況來做決定。

 

當妳懷孕的時候,可以與醫療人員溝通並詢問他們的意見。雖然妳會發現大家都會建議妳哺育母乳,可是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說,妳「一定」要餵母乳。當妳在做任何決定之前,請先瞭解足夠的資訊,妳或許可以在寶寶出生前後、或是嘗試過後再做出最後的決定。但是如果寶寶已經習慣配方奶的餵食方式,就很難再以母乳哺育(雖然有時候還是可以,但是媽媽與寶寶就要加倍辛苦),所以如果妳一開始就選擇餵食配方奶,那麼妳幾乎就沒有其他的選擇方案了,建議如果妳還不確定要如何餵食寶寶,那麼先試試哺育母乳。

 

有些婦女可能因某些因素不適合(包含生理因素造成)、不能或不喜歡哺育母乳,或是經過嘗試之後發現困難卻沒有獲得適切的協助,而放棄母乳哺育。她們會感到生氣、失望或是遺憾,但是沒有任何人應該為這件事產生罪惡感,如果妳也有相似的經驗,請將妳的感受說出來,並告訴自己,妳是一位好母親,與其他任何母親一樣。

 

當妳已經決定餵食配方奶時,妳不需要覺得自己是次等母親,也不需要因為有罪惡感而選擇母乳哺育,因為母乳哺育並不是唯一展現母愛的方式,沒有證據顯示喝配方奶的寶寶比喝母乳的寶寶接受到較少的愛與關懷。同時,真正能對一個人的健康有長遠影響的,母乳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先天的遺傳以及後天環境的影響,例如飲食、運動的習慣及衛生保健,才是真正決定人們健康的關鍵,所以如果因為任何因素而無法哺育母乳,無需給自己任何壓力。

 

母乳哺育的迷思

一、母乳哺育是媽媽一人的工作?

依據20108月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公佈的一項調查指出,雖然是否餵哺母乳的主要決定者是媽媽(74.0%),但仍有部分女性表示,爸爸在決定餵哺母乳的角色上也很重要(18.1%)。爸爸贊成母乳哺育者,媽媽於產後一個月轉為以配方奶餵養小孩的比例較低,教導爸爸母乳哺育的相關知識、以及哺乳期間可能出現問題與處理,不僅可以提升媽媽在6個月內持續母乳哺育率,媽媽在哺乳過程中得到爸爸協助的比例也明顯較高(91%34%)。因此,使用母乳哺育寶寶絕非媽媽自己一個人的事,媽媽在哺育母乳遭遇到困難時,爸爸從旁協助與鼓勵都是對媽媽最大的支持。

 

再者,哺育母乳除了可由媽媽親自餵乳之外,也可以將乳汁擠出,由爸爸以奶瓶餵乳,共同分享養育寶寶的親職責任,當媽媽、爸爸與寶寶一同學會了哺乳的技巧,而且哺乳的過程也進行得很順利,哺育母乳將會是一個溫馨美好的經驗,而非僅是媽媽一個人的照顧工作。

 

二、母乳哺育與環境污染

另有研究發現人類的胚胎環境(亦即母體)以及乳汁中出現有毒物質,母乳哺乳的孩子體內確實也出現有較高濃度的某些化學物質。但事實上,這些有毒化學物質主要是由於環境污染所造成,且根據現有的科學證據顯示,寶寶在子宮內與污染物的接觸才是最危險的,並非母乳本身,因此減低整個社區與污染物質的接觸才是當務之急,放棄哺乳並沒有處理到核心問題社區(包含母親與胎兒)污染。

 

也有人覺得,雖然母乳中帶有有毒化學物質,但這並不會使母乳的益處全然消逝,如果不哺育母乳的話,寶寶須承擔更多罹患許多急性與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認為母乳對於健康促進的益處,是遠超過於接觸母乳中一些可能的有害物質所帶來的傷害。

 

母乳受環境污染的問題真正的解決方案應該是藉由政策法律的規範,來保護胎兒在子宮內的環境,讓媽媽能夠安心的哺育母乳而非因恐懼而放棄。目前國內主管機關並未對各地區母乳中有害物質的含量做有效的監測,希望相關單位能夠啟動相關機制,才能在推動母乳哺育的同時,讓台灣婦女能夠安心哺乳。

 

母乳哺育對女性健康的影響

而當大家鼓勵母親餵哺母乳,強調其對寶寶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其實提供母乳的母體也一樣會受到影響,以下整理母乳哺育與女性癌症相關的研究,讓母親能瞭解母乳哺育與自身健康的關連。

 

與乳癌的關係

根據2002年的英國文獻,在回顧47篇來自世界各地的研究後發現,哺育母乳的時間愈長、罹患乳癌的機率也就愈低(Lancet. 2002 Jul 20;360 (9328): 187-95.)。2008年美國回顧分析過去7,000個針對癌症風險的大型研究,再次證實母乳哺育可有效降低女性停經前與停經後的乳癌罹患風險。2009年的美國研究指出,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若哺育母乳,不論哺乳時間長短,或者有無同時餵食其他副食品,都會降低大約59%罹患乳癌的風險。

 

2010年瑞典有一項觀察約14,000位女性的研究發現,在懷孕期間罹患乳癌之女性,若使用母乳哺育小孩超過6個月,可能加速腫瘤的惡化,使其發展成第三級乳癌的風險將增加2倍。不過研究亦表示,此結果尚屬初步性,後續仍須更多相關研究釐清母乳哺育與乳癌惡化的關係。

 

與卵巢癌的關係

世界衛生組織的合作研究計畫小組從19791988年間,收集並比較來自7個國家罹患卵巢癌病患資料發現,與曾經生產但是從未哺乳的婦女相比,每次生產後至少哺乳2個月以上的婦女,罹患卵巢癌的機率減低了20-25%(Int J Epidemiol. 1993 Apr;22(2):192-7.

 

與骨質疏鬆的關係

由於許多婦女擔心懷孕後哺育母乳是否會有骨質疏鬆的問題,義大利學者曾比較308個在哺育母乳6個月後添加副食品的媽媽,與一群生產後不餵母乳的媽媽,結果發現在哺乳時期媽媽體內的骨質密度會逐漸下降,但是在生產18個月後,骨質密度則會高於基礎值(Obstet Gynecol. 1999 Jul; 94(1) :52-6.)。

 

與風濕性關節炎的關係

2008年一項英國研究指出,長期以母乳哺餵嬰兒的婦女,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會明顯的降低,且哺餵母乳的時間越久,風險降低的機率越大。和從未哺餵母乳的婦女相較之下,曾經哺餵母乳12個月內的婦女發生風濕性關節炎的風險會降低約25%,哺餵母乳超過13個月的婦女,風險會降低將近一半。

 

 

 

 

看完這則文章你覺得?
實用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