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防治新冠狀病毒的新曙光—維生素D?!
2020.04.02
防治新冠狀病毒的新曙光—維生素D?!
武漢病毒大流行,有些人不太會受到影響,這是由於他們的免疫系統可以有效抵抗感染。在抗生素及有效疫苗問世之前,已經有廣泛的研究在了解能促成如此強大的免疫系統的「宿主因子」(host factors),這些研究應成為當今應對新冠狀病毒大流行的重要資訊。   一般會關注的宿主因子包括:維生素(例如A和C)、礦物質(例如鋅和鎂)和Omega-3脂肪酸。其中,影響新冠狀病毒患者存活率最重要、研究最多的宿主因子可能是維生素D,它是皮膚暴露於陽光中的紫外線B下而產生的。   預防新冠狀病毒方法露曙光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公共衛生專家J.C. Umhau概述了在冬季和初春皮膚產生較少維生素D如何導致嚴重急性呼吸道感染大流行(其中可能包括新冠狀病毒)。這份被引用了近一千次的評論認為,維生素D較低的人群(肥胖者、老年人以及皮膚黝黑的人群)每天可能需要5,000 IU 維生素D才能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維生素D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 2017年,一份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使用來自25個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做了系統性回顧分析。在這些研究中,研究人員提供參與者維生素D或安慰劑,再比較他們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發生率,共有超過11,000名參與者。研究指出,補充維生素D是安全的,並且可以預防急性呼吸道感染。每週或每天吃維生素D的受試者及缺乏維生素D的受試者受益最大。   該研究指出,治療4位維生素D不足的人即可預防1例急性感染。重症照護的研究也記錄了維生素D對急診室中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患者存活率的重要作用。維生素D活性對於免疫防禦至關重要,它透過幾種機制來影響免疫:維持細胞間的緊密連結、促進抗菌肽(如抗菌蛋白Cathelicidin和Defensins)的作用以及緩解發炎反應。   具實證基礎的預防方法 積極地辨識及治療患有維生素D缺乏症的人是降低感染新冠狀病毒風險的一種可能策略。正如英國醫學期刊的評論所述,定期服用維生素D3可減輕感染,儘管最佳口服劑量尚有爭議。以靜脈注射的劑量看似無法有效對抗感染,這可能是由於維生素D代謝失調所致。   一個簡單而有效的替代方法是曬太陽。由於將整個身體暴露在大陽光下可以長期有效地改善維生素D缺乏症,因此可以大大增強人的免疫防禦能力。   這篇文章沒有為維生素D補充品能預防或治療新冠狀病毒背書,旨在於刺激討論及提升人們關於容易感染新冠狀病毒可能因子的意識。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並未陳述對抗冠狀病毒的有效性,並且研究參與者有將近一半是來自印度及阿富汗的嬰兒。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0.03.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一天喝多少水是安全的?
2020.04.01
一天喝多少水是安全的?
你的腎臟每個小時可排除0.8至1公升的水,所以理論上你可以一天喝20公升的水。然而,這是假設喝水是按照均衡的速度。   有些水中毒的致命案例,患者在三小時或更短時間之內喝7公升的水。突然喝這麼多水增加了血液中的含水量,減少了血液中礦物質(電解質)的濃度,包括鈉、鉀和鎂。   當礦物質的濃度變得比身體細胞內的更少,水經由滲透進入細胞中,以平衡濃度,導致細胞膨脹起來。在腦部,這樣的膨脹特別危險,因為腦被頭蓋骨包圍在內,無法伸展。壓力的增加會造成腦部的傷害,甚至死亡。   編譯來源:Science Focus Magazine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精子是如何釋出DNA,以便與卵子DNA結合?
2020.03.31
精子是如何釋出DNA,以便與卵子DNA結合?
精子進入卵子,形成受精卵,發育成胚胎,最終嬰兒出生。但是,母親的一半基因組(DNA)如何真正與父親的一半基因組合,並形成一個新個體的基因組?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名為SPRK1的酶引領著解開精子特殊的蛋白histone包裝,釋出基因組,然後,父系基因組與卵子內的基因組結合重組。所有事情發生在幾個小時內。   精子比體內的正常細胞小20倍。雖然精子攜帶的遺傳物質只有普通細胞的一半,但需要用特殊的方式折疊和包裝才能容納所有遺傳物質。大自然使用的其中一種方法,是藉由將DNA包裝在特殊蛋白histones裡。   Xiang-Dong Fu博士說:「在這項研究中,我們只有興趣回答一個關於生命開始的基本問題。但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發現了其中一個步驟,可能會使一些人出現機能失靈,並造成夫婦難以受孕。現在我們知道SPRK1在其中扮演角色,可以進一步探索其在不孕症中的潛在作用。」   Fu博士及其團隊接下來希望能確定下達精子與母體基因組同步化指令的信號為何。   這項研究發表在2020年3月12日「細胞」期刊(CELL) 。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女性更長壽的秘密是什麼?
2020.03.30
女性更長壽的秘密是什麼?
如今有研究破解了這個謎,指出:擁有一對相同性染色體與更長的壽命有關,亦即,​​性染色體第二個副本提供了保護作用。      相同性染色體的第二個副本具有保護作用的想法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在哺乳動物中,雌性性染色體XX,具有兩個相同的X,雄性則為XY只有一個X。因此雄性的壽命較雌性短;在鳥類中,雄性平均壽命較長,牠們具有兩個Z染色體,而雌鳥則具有一個Z和一個W染色體。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發現這種趨勢很普遍。他們收集了從昆蟲、魚類到哺乳動物的229種動物的性染色體和壽命的數據,不包括雌雄同體的物種以及其性別受環境條件影響的物種,例如綠海龜。   結果顯示,具有兩個相同性染色體的個體平均壽命比具有兩個不同性染色體或僅具有一個性染色體的個體長17.6%。   兩個相同染色體可以互相扶持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支持了被稱為「未受保護的X染色體假設」的理論。在人類細胞中,性染色體組合通常是XY(男性)或XX(女性)。女性的每個細胞中只有一個X染色體被隨機地活化。   結果是,女性其中一個X染色體出現有害突變不會影響所有細胞,因此可以掩蓋其影響。相比之下,由於雄性只有一個X染色體,因此這個染色體任何有害的突變都更容易暴露出來。   研究小組發現,在雄性有兩個相同性染色體的物種中,這些雄性的平均壽命比雌性長7.1%。在雌性擁有兩個相同性別染色體的物種中,例如人類,雌性的平均壽命比雄性長20.9%。   研究人員指出,壽命差距的程度也可能反映了其他因素,例如:爭取性伴侶男性傾向於承擔更大的風險,如:建立領土、長途跋涉以尋找伴侶及與同性競爭的壓力。   還有其他的因素可能解釋為什麼壽命差距的大小會有差異,包括雌激素似乎可以保護染色體的末端不被破壞,這與衰老有關。   研究作者Z. Xirocostas說:「我們的研究表明,未受保護的X染色體可能是影響壽命的潛在遺傳因素,但是許多外部因素也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壽命,例如掠食、危險行為、建立領土和獲得優質營養等。」。   沒有參與這項研究的S. Austad教授表示,具有兩個相同性染色體能延年益壽的理論頗具吸引力。它在理解長壽的性別差異方面起著一定作用,但這當然不是唯一的因素。冒險行為和父母角色似乎也很重要,例如:貓頭鷹猴的雄性比雌性更長壽,而這個物種的雄性是主要照顧幼兒的一方,不過該雄性有兩個不同的性染色體。」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0.03.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痛感的性別差異
2020.03.29
痛感的性別差異
女人和男人對痛的經驗和表達各有不同,形成有效治療女人疼痛的挑戰。   增加人們對痛的性別差異的意識固然有幫助,但是許多婦女在得到適當治療方面依舊面臨著障礙。   當婦女表示她的擔心時,常被視為很情緒化,使得她和醫師無法建立治療關係,並影響了她為自己發聲的可能。   2015年美國麻醉師學會一份文獻回顧發現,即使有療效的選擇很廣泛,通常婦女還是在忍受不必要的疼痛,並傾向以可能不太有效、有害的藥物來治療。   2019年《健康婦女》對慢性疼痛的調查發現,有38%的婦女疼痛超過三個月,認為她們的醫師並不當回事;45%的婦女覺得醫師大致了解她們的慢性疼痛;17%則説醫師完全不了解。   生理性別差異和社會性別差異 生物學上的「性別」和心理建構上的「性別」都會影響對痛的認知和表達。   「生理性別」會影響會發生疼痛的身體狀況,例如:女人比男人更容易發生導致慢性疼痛的骨關節炎和類風濕關節炎。   「生理性別」也影響到脊髓和腦部對疼痛刺激的解讀。新生兒在接受必要治療中所產生的疼痛,也被指認出來有兩性的差異,這似乎表示天生就已經在腦子裡了。   脊髓和腦部處理疼痛信號也會隨時間改變,因素如年齡、疼痛的經驗、雌激素和其他荷爾蒙、或是其他病症如憂鬱、緊張或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正要出爐的研究裡顯示女人和男人對於鴉片類藥物的反應不同,因為Μ-型類鴉片受體不同。實驗室裡的動物,雄性比雌性痛得較快速,痛解除時間較長。   佛羅里達Gainesville大學研究的結果指出,對同樣的刺激,女人比男人覺得更痛。   在另一面,「社會性別」可影響一個人如何表達疼痛。有些文化比較能夠接受婦女抱怨疼痛,而男性表達疼痛則被視為弱者的表現。女性比男性多慢性疼痛讓她們更能清楚表達她們的親身體驗。   2019年「美國疼痛學會」的科學集會中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將近3/4的婦女在遭受性侵一星期之後,出現新的疼痛或更嚴重,大部分的案例中,疼痛持續了幾個星期。   治療的差距 男女在治療上有沒有差距是一個複雜的議題。治療受傷後急性的疼痛,無法等同於治療婦女因為其它身體狀況引起的慢性疼痛。   這個領域需要更多研究來了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痛的影響。我們應要瞭解憂鬱、焦慮和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影響疼痛,以及兩性對於鴉片類藥物、其他藥品和治療方式的反應有何不同。   我們也需要更多健康照護者的專業教育,讓他們更了解「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對痛的差異。   認識和支持「兩性的差異」是有效處理疼痛的重要部分。每個人疼痛的經驗皆有其獨特性,能夠認同生物、心理及社會之間的相互影響,是醫師處理疼痛的要件。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 (2020.03.18)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嚴重新冠狀病毒患者有六成肥胖
2020.03.28
嚴重新冠狀病毒患者有六成肥胖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的稽查指出,因為新冠狀病毒而出現嚴重症狀的患者中有63%是肥胖,37%是60歲以下。   英國重症照護國家稽查和研究中心分析了上周四以前住進加護病房194名新冠狀病毒患者。這份分析是首次對需要全天候照護的患者進行的深入研究,有助於提高醫生對新病毒的了解。    分析顯示,肥胖者有較高的風險出現新冠狀病毒嚴重併發症,這一發現將引起衛生單位的關注,因為英國有三分之二的成年人肥胖。   超過三分之一的重症患者在60歲以下,顯示不只有高齡者風險較高。   該報告還發現,需要重症照護的新冠狀病毒患者中有71%為男性,9%同時患有「嚴重合併症」如潛在的心臟病或肺部疾病,還有兩名患者懷孕。   許多研究顯示,肥胖的人更有可能遭受嚴重併發症或死於流感等感染。   為什麼肥胖者惡化風險高? 醫生表示,由於肥胖者的免疫系統一直試圖保護和修復發炎對細胞造成的損害,免疫系統利用其所有能量來抵禦發炎,這意味著身體的防禦系統幾乎沒有資源來防禦像新冠狀病毒這樣的感染。   肥胖者的飲食中也多缺乏纖維與抗氧化物質,這些營養可保持免疫系統健康。     體重過重使橫膈膜和肺部難以擴張和吸入氧氣。缺氧,會使器官將開始衰竭。   這些因素可以解釋為什麼與健康人相比,當新冠狀病毒來襲時,肥胖者的肺部往往會更快地惡化。   還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會增加肥胖者罹患嚴重的新冠狀病毒疾病的風險。研究指出,運動會增加某些免疫細胞的數量,從而有助於增強免疫力,但肥胖者多缺乏運動。動脈阻塞也使攜帶免疫細胞的血液難以循環至身體的各個部位以抵抗感染。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20.03.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