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懷孕早期驗血可以辨識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2018.08.22
懷孕早期驗血可以辨識妊娠糖尿病的風險?
在懷孕第10週進行血液檢查可能有助於辨識有妊娠糖尿病風險的婦女,妊娠糖尿病是一種對母親和嬰兒有潛在嚴重健康風險的疾病。   妊娠糖尿病僅發生在妊娠期,當血糖過高時就會出現這種情況。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孕婦高血壓的風險、剖腹產的需要及往後患心血管疾病和第2型糖尿病的風險。對於嬰兒來說,妊娠糖尿病會增加出生時體重過重的風險。除非孕婦有已知的風險因子如肥胖,否則通常是在妊娠24至28週之間檢查妊娠糖尿病。   新研究評估了常用於診斷第2型糖尿病的HbA1c檢測是否可以在懷孕的前三個月發現妊娠糖尿病的跡象。HbA1c檢測是測量紅血球表面累積的葡萄糖量,來估計過去2或3個月的平均血糖。   作者表示,少有人研究HbA1c檢測是否可用於鑑別妊娠糖尿病的風險,有的話,研究的對象僅限於高風險女性。因此,目前不建議在懷孕的任何時候用HbA1c檢測來診斷妊娠糖尿病。   研究人員分析了NICHD胎兒生長研究的記錄,該研究是一項大型觀察性研究,在2009年至2013年期間從美國12個地點招募了2,000多名低風險孕婦。研究人員比較了後來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與沒有患病的人的HbA1c檢測的結果。大多數女性是在懷孕早期(8-13週)、中期(16-22和24-29週)和晚期(34-37週)進行HbA1c檢測的。   後來患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的HbA1c水平較高,平均為5.3%,而沒有妊娠糖尿病的人較低,平均HbA1c水平為5.1%。妊娠早期5.1%的HbA1c水平每再增加0.1%,就與妊娠糖尿病風險增加22%有關。   在妊娠中期,兩組的HbA1c水平均下降。不過,HbA1c水平在懷孕晚期增加,這與同期間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的現象一致。   研究結果顯示,HbA1C檢測可能有助於辨識妊娠早期有妊娠糖尿病風險的女性,在妊娠早期改變生活方式可能更有效地降低風險,如:運動和健康的飲食可能會降低懷孕期間的血糖。如果這些方法不成功,醫生可能會開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作者指出,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在妊娠早期測量HbA1c水平是否有助於判定妊娠糖尿病的風險。同樣地,需要進行研究以確定在妊娠早期或懷孕前透過改變生活方式來降低HbA1c水平是否可以降低患病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8.16)        
+ read more
電子菸的確會傷害你的肺!
2018.08.21
電子菸的確會傷害你的肺!
英國公共衛生部為電子菸背書,將電子菸作為對抗吸菸的武器。但是,科學家警告,電子菸可能沒有使用者所相信的那樣安全。研究指出電子菸液體的蒸氣會在呼吸道引起有害的發炎化學反應。   研究的結果不僅會讓民眾對電子菸感到困惑,就連政府內部也早已出現分歧。英國公共衛生部自從2015年公布了指標性的報告後就一直為電子菸背書,該報告指出電子菸的危害比傳統菸少了95%。更於2017年10月的年度戒菸行動「Stoptober」中推廣電子菸。英國公共衛生部長Martin Dockrell堅定地表示,電子菸不是百分之百安全,但確實比吸菸草的危害來得低。   不過,另一個官方機構—臨床指引的守門員NICE,告訴家庭醫師不要建議病患使用電子菸,因為缺乏證據證明其安全性。他們建議醫師們提供患者尼古丁貼片及諮商。而英國健康部門(The Health Department)則持中間立場,表示將嚴格檢視關於電子菸的證據。   在台灣…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台灣以吸食紙菸為大宗,電子煙比例約佔0.5 %(約為18萬人)。不過,由於廠商多以年輕人為行銷對象,青少年使用人數逐漸攀升。2017年衛生福利部提案將電子菸納入《菸害防制法》管理,目前已通過立院一讀。一旦修法通過,將禁止製造、輸入、販賣和廣告電子煙。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認為,吸電子菸的蒸氣可能會增加電子菸液體的細胞毒性(cytotoxic effects),為了探究是否真的是這樣,他們比較了未蒸汽化的電子菸液體及電子菸液體蒸汽化後的冷凝物對「肺泡巨噬細胞(cytotoxic effects)」的影響。   有三分之一的檢體暴露在單純的電子菸液體;三分之一暴露在不同劑量的電子菸液體的蒸汽冷凝物中,冷凝物分成含與不含尼古丁;三分之一則沒有暴露於任何物質中長達24小時。   研究結果 研究發現,電子菸液體的蒸汽冷凝物對細胞的影響,比單純的電子菸液體來得有害,並且冷凝物的有害影響隨著劑量增加越嚴重。暴露於電子菸液體的蒸汽冷凝物的細胞,吞噬細菌的能力顯著的受損。   這份研究指出,長時間使用電子菸可能導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這種疾病常見於吸菸草的人。   研究主要作者David Thickett教授指出,將電子菸描述成是安全的,背後一定有其判定標準。他強調吸菸草仍然比吸電子菸來得危險,但是他補充,人們應該對使他們相信電子菸是安全的論述抱持謹慎的懷疑態度。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18.08.14) * Scott A, Lugg ST, Aldridge K, et al Pro-inflammatory effects of e-cigarette vapour condensate on human alveolar macrophages Thorax Published Online First: 13 August 2018. doi: 10.1136/thoraxjnl-2018-211663        
+ read more
挑戰傳統智慧:低鹽不利健康?
2018.08.20
挑戰傳統智慧:低鹽不利健康?
新的研究指出,對絕大多數人來說每天攝取超過5公克鈉 (相當12.5公克的鹽),並不會增加健康風險,而攝取鈉的健康風險,可以透過提高蔬果、乳製品及番茄等鉀含量高的食物來抵銷。   城市/郊區流行病學前瞻性研究(PURE)發現:每天平均鈉攝取量大於5公克的社區中,鈉攝取量和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成正比;每天攝取少於5公克的社區中,情況正好相反,鈉攝取量與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或總死亡率成反比,且和中風無關。   研究作者Andrew Mente表示,新的研究支持了日漸累積的證據—中度的鈉攝取量可能有益於心血管健康,但是當攝取量很高或很低時就會變得有害。人體需要鈉,但問題在於需要多少。每日鈉攝取量低於2公克的建議,是建基於鈉攝取量與血壓關係的短期臨床試驗及降低血壓就會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假設。雖然低鈉確實能降低血壓,但是低於某個程度就會產生其他影響,如特定荷爾蒙升高,這種荷爾蒙與死亡跟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城市/郊區流行病學前瞻性研究(PURE) 研究追蹤了來自18個國家[1]95,767名年齡在35-70歲之間的人。他們蒐集早晨空腹時的尿液,用來預估24小時中尿液中的鈉及鉀含量。此外,PURE研究也記錄了人口資訊如生活型態、健康史、用藥情形、身高、體重與血壓等。   在平均8.1年的追蹤過程中,有3,695名過世、3,543名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1,372名、中風1,965名、心臟衰竭343名、死於心血管是件914名)。分析是以發生或死於心血管事件的人數為基礎,並且是以社區為分析單位,255個社區用於分析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369個社區用於分析血壓。   研究指出,中國有80%的社區每日平均鈉攝取量為5公克,而在其他國家有84%的社區每日平均鈉攝取量為3-5公克(相當於1.5至2.5茶匙的鹽)。沒有任何社區的每日平均鈉攝取量低於3公克。而研究發現,只有每天平均鈉攝取大於5公克的社區中時,鈉攝取量才會與心臟病發作或中風成正比。在每天攝取少於5公克鈉的社區中,情況正好相反,鈉攝取量與心肌梗塞或心臟病發作和總死亡率成反比,且和中風無關。   研究還發現,在攝取許多蔬果、乳製品、土豆、堅果和豆類等鉀含量高食物的社區和國家,所有主要的心血管問題或死亡都較少。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食用少於2公克的鈉 - 即5公克的鹽 – 以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沒有任何國家達到這個標準。研究團隊表示,減鈉政策應該針對那些鈉攝取量高的社區(每日鈉攝取量超過5公克)。   對個人或社區都是同一個結論 這份新的研究是繼2016年發表於The Lancet的研究,2016年的研究也分析了同樣的群體,差別在於2016年的研究分析單位是個人而非社區。2016年的研究發現,相較於鈉攝取量是中度的人,每日鈉攝取量高於7公克與高血壓族群的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而低鈉攝取(每日低於3公克)則不論個體有沒有高血壓都與心血管事件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透過加入以社區為分析單位的研究結果及延續的追蹤,新的研究提供了更多在社區層次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證據及方法。     [1] PURE研究包括來自3個高收入國家(加拿大、瑞典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1個中等收入國家(阿根廷、巴西、智利、中國、哥倫比亞、伊朗、馬來西亞、巴勒斯坦佔領地、波蘭、南非和土耳其)和4個低收入國家(孟加拉國,印度,巴基斯坦和津巴布韋)。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8.08.09) * Eurekalert(2018.08.09) * _Urinary sodium excretion, blood pressure,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a community-level prospective epidemiological cohort study. The Lancet Vol. 392, ISSUE 10146, P.496-506, AUG 11, 2018_        
+ read more
使用冷凍胚胎技術比較容易生女孩
2018.08.17
使用冷凍胚胎技術比較容易生女孩
一位在布拉格從事人生生殖的不孕症醫師Dr Renata Huttelova表示:使用冷凍胚胎技術比較容易生下女孩。   如果從人口出生統計來看,51%為男性,女性則為49%,但如果是利用冷凍胚胎技術所生下的嬰兒,性別比例則剛好相反,看起來比率只是稍微改變,但確實可以看到生下女嬰的比例是稍微偏高。   在美國,育齡人口中約有11%的女性及9%的男性有不孕的問題;而在英國,每七對的夫妻就有一對有懷孕的困擾。   女性胚胎可能比較強壯 Dr Huttelova解釋:胚胎在冷凍及解凍過程中會失去一些細胞,而大部分會由其他細胞來接替。但男性胚胎對溫度的變化會比較敏感,這也是為什麼女性胚胎的存活率會比男性高的原因。   Dr Huttelova表示:我想其他的胚胎學家也會同意統計學上的差異,但我們要瞭解的是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對我來說,這個統計學上的性別差異雖然細微但是應該被注意,我們需要多個生殖中心的統計數字來確認這個事實。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8.03)            
+ read more
【活動宣傳】國家健康政策下的女性自主一從母乳哺育談起
2018.08.16
【活動宣傳】國家健康政策下的女性自主一從母乳哺育談...
為了促進母乳哺育,政府跟進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將嬰兒奶粉的廣告立法加以管制、啟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並提供母乳哺育資訊,鼓勵「醫病共享決定」(SDM)。   母乳哺育是養育嬰兒最自然的方式,但,是不是最好方式?最適合的方式?應該由誰來決定?這是近年在英美各國浮現出的爭議議題。   在台灣,政府將WHO推動的「『嬰兒』友善醫院」,更名為「『母嬰』親善醫院」。許多醫院在攸關補助的誘因下,強力推動嬰兒友善相關措施,如:強迫母嬰同室、只給母奶哺餵的資訊等,讓疲憊的女性飽受壓力,失其「母」嬰親善的美意。   女性在決定嬰兒哺育方式時,常因為資訊不對等而感到混亂與挫折,例如:配方奶是否營養成分不足?是不健康的食物嗎?等。政府應提供女性完整的、非誘導的、有科學證據的嬰兒哺育資訊,而非為了達到政策的目標值,偏重母乳哺育的資訊,忽視難以或不願母乳哺育的女性的需求。   WHO的準則通常是全球性的,而各國的經濟背景、社會條件、環境資源不一,且人權觀念亦迥異。在採用普遍性的準則時,應有「因地/因人制宜」的考量。在母乳哺育的推動上,政府是否考量國情,尊重女性自主的選擇,並予以支持,社會應該一起來檢視!   【時間】2018年8月31日 (五) 19:30–21:30 【地點】Café Philo 慕哲咖啡館 地下沙龍 【地址】台北市紹興北街 3 號 B1(捷運板南線,善導寺站 6 號出口) 【主持】孫友聯│台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台灣健康人權行動協會理事長 【主講】黃淑英│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 【與談】詹佩蓉│護理師 【報名】https://goo.gl/forms/AMPtZywiCBUgfEUo1        
+ read more
精子健康藏在內褲裡!
2018.08.16
精子健康藏在內褲裡!
不孕症影響全世界8-12%的夫妻,其中40-50%原因出在男性。目前已知吸煙、基因、性病史及大量飲酒會影響男性的生育能力,而最近新研究探討了不同類型的內褲對男性精子質量的影響。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是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LidiaMínguez-Alarcón博士。Mínguez-Alarcón博士及其同事召募了656名18-56歲的男性,他們沒有輸精管切除史,並希望接受不孕症治療。   四角褲可以提高精子品質 研究人員請這群男性提供了精液和血液樣本,並用問卷的方式了解他們過去三個月內習慣穿的內褲類型,包括:四角褲(boxer shorts)、三角褲(briefs)、比基尼等其他類型的緊身內褲。   53%的男性表示他們通常穿著四角褲。相較於穿其他類型內褲的男性,穿四角褲的男性精子濃度高出25%、精子總數多出17%、活躍的精子多出33%。   此外,經常穿四角褲的男性血清中促卵泡激素(FSH)濃度較低(少14%)。FSH促進精子的製造。穿其他類型內褲者其FSH濃度較高,可能是因為試圖彌補內褲造成睾丸的損傷,所以努力刺激較多的FSH的分泌。除了FSH,其他性激素及精子的DNA損傷方面沒有顯著差異。這個結果顯示,可能是與穿緊身內褲有關的精子濃度及數量上的損傷導致FSH水平改變。   即使考量了其他影響因子如BMI、運動量、泡溫泉的頻率、吸菸習慣等,這些差異依然成立。     選擇四角褲可以提高生育能力 Mínguez-Alarcón博士表示這項研究的一個重要優勢,在於能夠研究所穿內褲類型與睾丸功能指標(如性激素濃度和DNA損傷)之間的潛在關係。所有先前關於該主題的研究都缺少這些。   他們找到一種潛在的補償機制,當內褲類型使精子生成減少,身體會向下視丘發出信號,增加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促性腺激素是一種作用於睾丸的激素,可以通過增加FSH水平反映出來。 這表明身體正試圖增加精子。   然而,研究團隊提醒這個假設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研究來確認。此外,正如作者所提到的,結果不能推及到所有男性,因為研究參與者已經在尋求治療不孕症。最後,該研究發現了緊身內褲與FSH水平之間存在相關性,並非因果關係。即便如此,該研究仍然指出內褲類型是不孕症潛在的可改變的風險因子。Mínguez-Alarcón博士表示,由於男性可以改變他們穿的內衣類型,這些結果可能有助於改善男性的睾丸功能。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8.08.09)、Eurekalert(2018.08.08)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