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不怕!天生容易心臟病,運動能改善!
2018.04.17
不怕!天生容易心臟病,運動能改善!
根據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即使出生時心臟疾病的遺傳風險很高,健身仍然可以讓人保持心臟健康。   一項關於健身和心臟病的最大觀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員檢視了英國生物銀行數據庫中近50萬人的數據。他們發現,有心臟疾病遺傳傾向的人,若握力強度、身體活躍程度和心肺健康水平較高,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就較低。   心血管醫學教授Erik Ingelsson表示,人們不應該因為屬於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就放棄運動。反之亦然,即使遺傳風險很低,仍然應該去鍛煉,因為健康同時受到基因和環境影響。   研究是怎樣做的? 為了瞭解參與者的體能和活動水平,研究人員檢視了英國生物銀行資料庫中482,702名參與者的數據。這些參與者做了握力測試且回答了關於身體活動水平的問題,並在手腕上戴上測量加速度的裝置七天,進行了飛輪運動(stationary-cycling)。其中468,095名參與者的遺傳數據也被使用於交叉分析。   研究人員發現,體能較好、身體活動水平較高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有關,包括: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和心房顫動。那些被認為具有高心臟疾病遺傳風險的患者中,心肺功能高的參與者,冠心病風險降低了49%,心房顫動風險降低60%。而被認為屬於中度心臟疾病遺傳風險者,握力最強的人冠心病風險降低了36%,心房顫動風險降低了46%。   研究團隊認為,由於目前對運動調節高遺傳疾病者之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效果所知有限,因此這些結果可能對公共健康產生重要影響。Ingelsson表示,這對醫師如何建議患者很重要,基本上研究結果表明了患者可以透過改變一些生活方式、鍛煉身體,來改善長期健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409)        
+ read more
懷孕時跑步是安全的!
2018.04.16
懷孕時跑步是安全的!
根據慈善機構Tommy's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大約三分之一的孕婦不確定繼續跑步是否安全。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在懷孕期間跑步是安全的。該研究是目前此主題最大型的研究。   研究是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1,293名每周會在公園慢跑的英國女性,透過線上問卷了解他們在前一次懷孕時是否有持續慢跑。表示有的女性會再被問每周約跑幾公里及在三個孕期間的身體活躍程度。另外,懷孕的結果,如孕期多長、新生兒的體重也同樣被記錄下來。   研究發現,新生兒的健康不受母親跑多遠或是否整個孕期都有跑步影響,在大多數情況下,婦女在懷孕期間繼續跑步,對母親和嬰兒都是安全的。此外,有持續慢跑的孕婦在分娩期間可能需要鑷子或真空裝置,這可能是由於他們的骨盆底肌張力較大。而那些在懷孕期間從未跑步的人比那些繼續這樣做的人平均重2.3kg。   鼓勵孕婦保持活躍  主要研究者Andrew Shennan教授表示,婦女可以在懷孕期間繼續孕前的運動,我們甚至鼓勵這一點,以確保她和寶寶的健康。此外,雖然過去一項研究指出,高強度運動會影響子宮頸,從而影響胎兒健康,但是科學家指出這項研究僅評估了六名懷孕的運動員,而不是普通慢跑者。   指南建議大多數孕婦每天進行30分鐘的中等運動,以減少體重增加、妊娠高血壓和妊娠糖尿病的風險。皇家婦產科學院Janice Rymer教授表示,建議所有女性在懷孕期間有規律的運動,因為這有助於減少疲勞、腰背痛、靜脈曲張、腳踝腫脹以及壓力、焦慮和抑鬱的感覺。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06)        
+ read more
試管嬰兒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2018.04.13
試管嬰兒未來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
試管嬰兒技術與日精進,但是,對於受術婦女及試管嬰兒的健康一直都還是大家關注的議題。最近研究指出,試管嬰兒技術會增加小孩早產、體重輕的風險,而早產及體重輕的嬰兒未來罹患心臟疾病、糖尿病的風險高於自然產的小孩。   這個問題正被激烈的爭論中,主要是在爭論試管嬰兒的健康問題有多少是出自於父母的不孕,又有多少是因為生殖治療。目前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女性為了懷孕而經歷的生殖治療–如用高劑量的促卵泡激素(FSH)刺激卵巢釋放更多卵子,是導致問題的部分原因。   生殖專家表示,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用來刺激卵子數量的高劑量藥物可能會導致新生兒有較高的血壓。研究指出,這種治療方法往往產生低品質的卵子及造成子宮有過多的荷爾蒙,這可能影響新生兒的長期健康。   在眾多研究中特別被注意的是一篇瑞士的研究,該研究比較65位經由試管嬰兒出生的學齡前小孩及57位自然產的同年齡的小孩,看他們的心臟及血管健康。該研究發現,經由試管嬰兒出生的小孩有較硬的血管及較厚的頸動脈。   哥本哈根大學教授Anja Pinborg表示,這些小孩成年後是否會罹患心臟疾病目前還言之過早,不論研究結果是真是假都有待討論。   另一項研究則檢視所有英國試管嬰兒出生的小孩,並發現一次獲取18顆卵子以上的生殖治療所出生的小孩,他們的健康狀況稍弱。試管嬰兒技術的專家Sherman Silber醫師表示,雖然為了懷孕會需要20顆以上的卵子,但是正常情況–即不需要特別刺激卵巢的情況,只需要4顆就能懷孕。過度刺激卵巢的結果是獲得一堆低品質的卵子。   此議題將在這周的倫敦國際協助生殖協會(ISMAAR)年會上討論,該協會的理事長Geeta Nargund呼籲生殖診所留意這個問題,並表示生殖診所有義務創造健康的小孩。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07)          
+ read more
乳癌治療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2018.04.12
乳癌治療不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
近十幾年來,癌症患者因為治療而增加罹患及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已成為大家重視的議題。醫療體系紛紛成立癌/心血管跨學科的醫療中心,以提升此意識及因應的醫療處置。不過,最近來自德國的的回溯性研究指出,乳癌患者不論是做放射治療或是化療都不會增加心臟疾病死亡風險,這是目前此主題最大型的研究。   研究分析了近350,000名在2000-2011年被診斷罹患乳癌並接受放射或化學治療的婦女的資料。研究團隊將他們的心臟疾病死亡率與未罹患乳癌的女性做比較,發現長期而言,接受這兩種治療的乳癌婦女,其心臟疾病死亡率都沒有比較高。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Philippa Hobson表示,過去有些治療乳癌的高劑量化療藥物與一種跟心臟衰竭有關的酶之增加有關,並且乳癌患者被診斷罹癌前可能就有未被診斷出來的冠心病,增加了其心臟病及心臟衰竭的風險。雖然過去的研究顯示乳癌治療與心臟疾病有關,但這項研究證實事情並非如此。   研究主要作者Janick Weberpals表示,研究團隊一開始對結果也感到驚訝,但是團隊認為研究結果呈現出比臨床試驗更貼近真實的樣貌,因為臨床試驗的對象是依照特定標準所組成的,但這份研究檢視了所有乳癌患者。   台大醫院心臟科張博淵醫師表示,過去研究的結論與此次的結論不同,部分原因可能在於現在醫院良好的風險管理,例如心臟腫瘤跨科門診。透過這種方式,乳癌患者接受治療的心臟疾病風險早在選擇治療方式時就已經被納入考量。此外,治療期間對風險的控制也能及時辨識出治療對心臟造成的副作用並盡快對腫瘤治療做適當的調整。他認為: * 過去這幾年推動的「乳癌治療需注意心血管併發症」的理念顯然出現成效。 無論醫病雙方都會很自然的把這個議題列入乳癌治療的整體考量。 * 增加心臟病,或減少心臟病,其實只是一些臨床統計數據的爭辯。對病人來說,這些都不重要,因為她得到心臟病的比率就是1/2,會跟不會。現在正推動所謂「個人化醫療」,就是希望能為病患量身訂做一套屬於個人的治療方式。 * 我們以後如何宣導?不用去陷入誰對誰錯的泥沼,仍要提醒大家:乳癌的治療還是有心臟病的風險,不過近年來科技的進步已經逐漸克服這個障礙。那些說心臟病會增加的報告,是要大家提高警覺;而那些說心臟病不會增加者,是要病患別因此放棄治療。站在民眾教育的立場,我覺得兩種論述都有價值。...如果硬要去爭辯統計數字有沒有達到p值,而沒有往這些層面深思,我覺得醫學就未勉太狹隘了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09)、Eurekalert(20180409)  
+ read more
經痛?有比吃止痛藥更好的選擇嗎?
2018.04.11
經痛?有比吃止痛藥更好的選擇嗎?
醫師警告每個月月經來時的疼痛,服用止痛藥的習慣,對胃有風險,但仍有其他的選擇。   大部分的婦女,因為每個月一次的經痛而受苦。痛苦的強度不一,但五個人之間就有一個會痛得如心臓病突發。結果大多數人只好靠幾顆市面上的止痛藥來去除疼痛,有時要服用高達每個月7天,才能正常工作。   胃腸科醫師Sahil Khanna警告過分規律性的服用止痛藥,可能會導致將來有非常不舒服的健康問題,包括胃潰瘍、胃酸逆流和消化問題。   另一位婦科醫師Aparna Sridhar認為這個情況並非黑白分明,治理疼痛因人而異。當婦女有難以承受的經痛時,混合自然療法和止痛藥,通常也可能有效。   一般止痛藥的風險 Dr. Khanna指出胃腸科醫師都盡量避免如Advil類的藥物,每天最高劑量是4顆250毫克。任何超過兩個都有風險,特別是每天或每個月一直重複。服用太多,會有嚴重的胃腸副作用。特別是已經服用阿司匹靈、布落芬,抽煙或喝酒的病人。   普通副作用包括胃酸逆流、便秘和拉肚子、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知道是因為服用止痛藥的關係。最令人躭心的是胃腸潰瘍,可能十分的疼痛。胃潰瘍經年累月看不出來,如果自身無法復原,會流血經過腸子到糞便裏,令人擔心危險且疼痛。   此外,長期規律性地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如Advil, 可能降低血壓或血紅素到危險的程度,不可輕易忽視。因為這些病人會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快速失血,有時可能需要住院或進入加護病房。   Dr. Khanna指出每個病人需和其醫師衡量自身的風險,來決定如何處理狀況。有些醫師可能考慮平衡病人的胃酸,開如Omeprazole的處方,來治療胃酸逆流。不幸的是胃腸方面的選擇很少,只有戒煙戒酒和其他相關胃酸的。   Dr. Sridhar說她不會避免處方非類固醇消炎藥,但會看病人是否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通常病人來找醫師尋求治癒時,大多已經試過所有的方法了。她認為服藥越少越好,但若在推薦範圍內,應該可以的。   其他選擇 經痛影響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囗,令人驚訝的是,卻僅有非常少的研究和經費投入在探討。而一般止痛藥以外的任何自然療法,大多未經測試過。   Dr. Sridhar並不贊同給婦女放經期假。她以為需要幫助婦女先尋求更好的治療方法來解決經痛,而不是放假。   她指出雖然很多事情並未完全經由科學証明,但似乎仍有效果。如熱敷來溫暖骨盆地帶,可解輕疼痛。而飲食上增加維他命B1的吸收,只是傳聞,未有科學証據。   如果其他方法都無效,經痛仍然干擾每天的活動,可試服止痛藥,但一定以非藥品為優先選擇,然後最低劑量。如果無效,可以嘗試改變避孕藥。   最有效的治療選項且經臨床情境測試過的方法是運動,很多婦女做運動有助於減少止痛藥的劑量。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06)        
+ read more
懷孕前高血壓增加流產風險!
2018.04.10
懷孕前高血壓增加流產風險!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懷孕前有高血壓會使女性流產的風險提高近20%。   2017年7月,一份研究表示可能可以透過血液檢查預測流產的風險。這項研究在懷孕後15天中測量一種關鍵荷爾蒙,此荷爾蒙能維繫胚胎結構,且與一種對健康生產有重要影響的化學物質之釋放有關。這項測量能準確地預測胚胎是否能跨過8周的里程碑,並且主要是設計給做試管嬰兒的人,費用約40歐元(約1400元台幣),自然生產者可能也可以做。   而最新的研究則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礎進一步探討高血壓對流產風險的影響。研究團隊招募了1,228名年齡在18至40歲之間的女性,他們都至少發生一次流產,並正試圖再懷孕。研究者在這些女性懷孕前及懷孕後四周測量她們的血壓,並以舒張壓80 mmHg為標準來判定健康與否,在80 mmHg以下被認為是健康的。   研究發現,大約25%的參與者的舒張壓讀數高於80mmHg,並且每上升10 mmHg流產風險就增加18%。研究團隊表示,這個研究結果強調了透過飲食及運動維持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以降低女性的血壓及潛在的流產風險。過去研究指出,當懷孕期間發生高血壓,可能造成胎兒氧氣及營養不足。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40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