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10.20
擔心尿道感染?多喝水!
由於女性尿道較男性短,病菌較容易由直腸、肛門或陰道到達膀胱,因此尿道感染的問題較常發生在女性。為了預防尿道感染,醫師常建議女性多喝水,但是這個建議是否有效從未被前瞻性、雙盲的研究檢驗過。最近有研究針對這項建議進行檢驗,指出多喝水確實有助於降低風險!
邁阿密大學醫學院追蹤140名的停經女性,他們在過去一年中至少有過3次尿道感染且每日飲水量低。研究將他們分成兩組,一組被要求每日比平常多喝1500毫升的水,另一組為控制組則沒有多喝。。
一年後,研究團隊發現控制組平均有3.1人尿道感染,喝水組則平均只有1.6人,尿道感染率降低了48%。由於喝水組尿道感染率下降,使用抗生素的人也較控制組少:喝水組1.8人、控制組3.5人,少了47%,有助於降低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的問題。
預防尿道感染,通常會建議女性在性行為前、後小便及性行為時戴保險套以防直腸病菌的感染。研究作者Thomas
M.
Hooton表示,此研究驗證了一個簡單又有效的預防方法:多喝水。多喝水會多排尿,增加膀胱及尿道中病菌被排出的機會,也會降低病菌的濃度,減少感染的可能,對於常被尿道感染困擾的女性而言,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6)
+ read more

2017.10.19
男人陰莖勃起長度平均大於17公分嗎?
美國聯邦食品藥物管理局(USFDA)支持量身訂做的保險套,因為最小尺寸的6.69英吋(約17公分)的規定,對美國男性太大了,套不緊,容易脫落。
直到最近,USFDA規範保險套製造標準 是長度在6.7─8.3英吋,寬度為3.9-4.5英吋。然而,根據印第安那大學研究團隊對於1,661位男性所做的調查,發現這些男性平均長度是5.57英吋,比標準保險套的尺寸少了1英吋(2.5公分)!只有17%的男性用得上標準尺寸。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對保險套使用最近的調查發現,只有1/3的單身男子使用,他們常常抱怨保險套不合身、不舒服或觸感降低,而不用保險套最普通的原因之一,就是容易脫落。
此外,研究也指出陽具勃起的尺寸,依照引發勃起情境而有所不同。囗交比手淫或性想像的刺激性更強。
USFDA已經承認需要有較小的保險套,最近改變政策,允許製造業者製作不同尺寸的保險套,減少性病和意外懷孕的迫切需要。
一間保險套公司Global Protection Corp 已以品名:myONE
Perfect
Fit製造60種不同尺寸的保險套,長度從4.9英吋到9.4英吋,寬度由3.5英吋到5英吋。幾小時產品上市後,60種尺寸的保險套全都有顧客購買。
雖然訂做的保險套賣得很熱門,但並非所有人相信這樣可以增加它的使用。但是研發保險套的專家則以為,即使沒有真正的好處,訂做的保險套可以提升自信,就可能增加男性的使用。
在台灣,一般選購保險套的建議在「選擇寬度才是首要注意的」。然而,一般市面上銷售的保險套長度大約多在17CM-19CM之間,台灣男性會不會也有保險套過長的困擾?
延伸閱讀:https://www.nytimes.com/2017/10/12/health/condoms-penis-size.html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12)
+ read more

2017.10.18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無法準確預測生育力
為了評估女性生育能力還能維持多少年,最近逐漸流行「卵巢功能測試」。但最新研究發現,測試所使用的荷爾蒙分泌的程度,和懷孕機會低並無關聯。
過去的研究認為,有三個生物指標荷爾蒙,其分泌的程度和女性卵巢中卵子的數目相關,即:抗穆勒氏荷爾蒙AMH(Anti-Mullerian
Hormone)、濾泡激素 FSH(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及抑制素B( inhibit
B)。檢測這三個荷爾蒙的濃度即能瞭解「卵巢儲備功能」,其資料可用來預測女性體外人工受孕後的反應。近年來有許多女性延後懷孕的年齡,這個測試開始被用來測量未來的生育能力。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幾年來在診所和直銷公司都很流行,然而在沒有証據顯示其有效性。
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分析750位、年齡介於30到44之間的女性。她們沒有生育能力的問題,和男性伴侶同住,並在近三個月內嘗試著懷孕。發現這些女性在三個生物指標荷爾蒙較低的(卵巢功能減弱)和較高的比較起來,第一年懷孕的可能性類似。
換句話說,卵巢功能測試的風險是:給女性們將來生小孩的機會,產生了錯誤的印象。
研究專家說,卵巢功能測試數值低會給婦女性必要的焦慮;數值高的,卻可能提供了不正確的擔保。女性不應依賴測試來決定是否凍卵。
這個研究有它的意義,但必須注意的是,此研究的目的僅涉及懷孕與否,而非健康的完成生產,也僅只有一年的比較。同時,並未測驗女性配偶的生育能力。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專家指出,醫師和直銷製造商應就目前的証據坦承,三項指標荷爾蒙,在短期內預測生育能力,是有其限制的。
編譯來源:STAR(2017.10.1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7.10.18
母嬰同室沒得休息 國健署將檢討政策
親子同室政策可望調整。為提高母乳哺育率,衛福部國健署以增加產檢給付為誘因,鼓勵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促進產婦親子同室;但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近75%育齡女性主張應由產婦決定,或根本不需親子同室,剛生產完的媽媽坦言:「產後親子同室恐沒時間休息。」國健署回應,近期將開會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
國健署2001年起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迄今已187家醫療院所獲認證,其中一項認證指標為24小時親子同室率,獲認證醫院收治的孕婦每次產檢可多補助20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不少產婦都抱怨生產完很累,醫院為達認證強推親子同室,讓媽媽根本無法休息。
台女連今年四月針對近2千名20到40歲育齡女性,問卷調查產後住院期間每天適合的親子同室時間,結果71%認為應由產婦自行決定,另有3.1%主張根本不需要親子同室,顯示約四分之三不滿該政策,僅約25%贊同親子同室。
黃淑英指,不少推廣母乳哺育的國家,近年來已從積極促進改為支持,反觀國健署印製的「母乳哺育教戰手冊」,不僅「教戰」用詞太過強烈,一翻開就提到母乳是媽媽與寶寶愛的約定,暗示不餵母乳就是不愛小孩,且未教導產婦應如何讓嬰兒離乳等,對產婦造成太大壓力,甚至加劇產後憂鬱症,例如她曾聽聞有產婦因產後憂鬱症,且本身無法哺育母乳,承受太大壓力、身心俱疲而萌生輕生念頭,差點釀成悲劇,該手冊用字、內容早該調整。
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鄭博仁認為,哺育母乳好處多,但是否親子同室或餵母乳,應尊重女性自主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有些產婦本身就不宜餵母乳,若寶寶患乳糖不耐症也不適合喝母乳,鼓勵餵母乳政策應更友善。
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表示,親子同室對產婦是否友善可討論,此政策除促進母乳哺育,護理人員也可教導產婦如何觀察、照顧寶寶,仍有其必要。剛生完第二胎的產婦呂小姐坦言,產後真的很累,若體力不支還硬要親子同室,根本無法休息,應視情況彈性調整。
國健署簡任技正施靜儀回應,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該署規劃中的全新餵養寶寶衛教素材,內容會增加配方奶資訊,且不會刻意強調應餵母乳,母乳手冊內容也將一併檢討。(蔡明樺/台北報導)
報導轉載自2017年10月17日19:26《蘋果日報》
+ read more

2017.10.17
喝紅茶能減重?
過去研究顯示在不加牛奶的情況紅茶只能放鬆血管,讓血液流通順暢。最近一篇研究指出,紅茶跟綠茶一樣能幫助消化達到減重的效果。
美國加州大學(UCLA)研究團隊依據飲食內容將老鼠分為四組:高糖-低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高糖-高脂肪組加綠茶精粹、高糖-高脂肪組加紅茶精粹。四周後研究團隊檢視這些老鼠的體重、腸道中的細菌及肝臟組織周圍的脂肪分布。
研究發現,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體重都有下降,下降到與高糖-低脂肪組相似的體重。紅茶組及綠茶組的老鼠,腸道與肥胖有關的細菌較少,並且有較多與淨體重(lean
body mass)有關的微生物。
研究還發現,紅茶及綠茶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了老鼠肝臟的消化。研究作者Susanne
Henning教授指出,綠茶「多酚(polyphenols)」分子較小因此較容易被消化而能直接影響肝臟的能量代謝;紅茶則因分子較大不易被消化,滯留在腸道中促進了對腸胃有益的細菌生長,進一步影響了代謝過程。
Henning教授表示,過去認為綠茶比紅茶帶來較多健康的好處,不過這項研究顯示,綠茶及紅茶都能夠促進益生菌生長、有利腸胃消化與代謝及降低體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0.03)、Medical News
Today(2017.10.04)、European Journal of Nutrition(2017.09.30)
+ read more

2017.10.16
避孕?小心陰道炎!
如果女性感到陰道搔癢、外陰部灼熱或發現分泌物呈白色乾乳酪狀,可能是罹患了陰道炎。最常見的陰道炎為「念珠菌陰道炎(candidiasis)」,是由過多白假絲酵母菌所導致,故又稱「酵母菌感染(Yeast
Infection)」。
念珠菌是陰道正常菌株之一,但如果因生理環境的改變而大量滋長,就會引起陰道發炎:如高血糖、使用抗生素、低免疫力、懷孕等,而某些避孕方法可能因為改變陰道的環境也會增加疾病風險,包括:
荷爾蒙避孕藥
這種避孕法含有雌激素或黃體素,而雌激素被認為可能使陰道產生更多醣,有利已存在於陰道中的念珠菌滋長。
物理性避孕方法
殺精子軟膏或乳液(Spermicidal jellies and
creams)可能改變陰道裡的細菌平衡,又因為軟膏及乳液提供了潮濕的環境,加速念珠菌繁殖。此外,含有殺精成分的避孕海綿(Vaginal
sponges)、子宮帽(diaphragms)、子宮環(IUDs)及其他放置於陰道內的避孕裝置也可能會增加念珠菌生長或感染的風險。
若有疑似症狀,應就醫確診並了解致病原因,同時透過穿寬鬆且棉質的內褲、減少甜食、使用天然肥皂及洗衣劑、如廁後從前往後擦拭陰部等方法來預防疾病。如果醫師認為是避孕方法增加了感染風險,女性可選擇使用不含荷爾蒙或含低劑量荷爾蒙的避孕方法來降低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3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