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3
心臟病:女人和男人應給予不同劑量的處方!
最新的研究指出,男女心臟病藥物的處方應有不同的劑量,以減少女性發生嚴重的副作用。
男女因為身體的組成及生理現象(荷爾蒙等)不同,對於藥物的吸收、分佈、分解、排出、效力、副作用等呈現出性別差異。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女性服藥後,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是男性的1.5-1.7倍,並且程度上比男性還嚴重。
研究人員Juan
Tamargo博士認為這樣的性別差異可能肇因於醫師不論患者體重差異都給予一樣劑量的藥物,並且藥盒上也未說明不同性別適合的服藥劑量,導致女性服藥過量。例如:男女體內的生物催化劑-酶含量不同,女性服用阿斯匹靈會有較多成分進入血液中,又如女性對止痛藥較具抗藥性等。
此外,心/血管藥物的用藥建議所依據的臨床試驗是以中年男性為主要研究對象,因此用來治療女性時較沒有實證基礎,讓女性不僅無法獲得最理想的治療、容易有嚴重副作用,也較不被臨床試驗計畫所重視。
再者,女性比男性較不容易獲得預防心/血管疾病的藥物,且在診斷時較不會被給予積極治療。2016年研究指出女性心臟疾病患者在初次診斷時被誤診的風險
比男性患者高出50%,另外還有研究發現當發生嚴重心臟疾病時女性較不容易獲得立即的醫療照護。
女性服用心/血管藥物較男性容易有副作用,且副作用嚴重程度比男性高。研究建議,應有更多女性被納入心/血管疾病藥物的臨床試驗,並且要有依據性別差異撰寫的心臟疾病藥物指引。
研究團隊建議,降低女性服藥之不良反應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有更多女性被納入藥物臨床試驗中、訂定心/血藥物性別差異的指引,並且提供醫師用藥性別差異的教育訓練。
資料來源:European Heart Journal Cardiovascular
Pharmacotherapy、The Daily Mail、UPI
+ read more
2017.06.23
說到吃,男女真的來自不同星球
男女因為荷爾蒙、生殖功能、消化及身體組成不同,飲食上的需求也有性別差異。最新飲食指引,根據近來諸多飲食研究做出已性別量身訂做的建議。
-------------------------
女性應 —
少吃麵食
2014年哈佛大學衛生研究院歷時12年的研究指出,攝取很多精緻穀物的女性,如白義大利麵,情緒低落的風險高出三分之一。2015年又有一篇涵蓋7萬多名更年期女性的研究,支持了上述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精緻澱粉攝取越多,血糖就越高,憂鬱風險也跟著增加。婦產科醫師Nitu
Bajekal說明這可能與血糖會影響雌激素有關,因為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會影響其情緒起伏。
應多吃起士
女性骨質密度天生比男性低,並且隨著年紀增長流失速度也較快,當進入更年期,因為失去雌激素的保護,更加影響女性的骨頭健康。雖然英國國民健康署建議不論男女每日攝取700毫克的鈣,但是一些組織包括美國Linus
Pauling 研究院建議女性在停經後增加到每日1200毫克。
要吃早餐
女性的消化較男性緩慢,原因可能在於女性性荷爾蒙會減緩腸胃的蠕動,因此較容易出現便秘問題。緩解這個問題,女性宜每天吃早餐,當早晨進食後,胃會傳信號給大腸,使大腸收縮,促使排泄物向直腸運送,此為胃結腸反射(gastrocolic
response)。
宜少飲酒
男性身體能產生5倍於女性的酒精分解物–酒精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可以避免太多酒精進入血液中,減緩酒醉的感受。此外,2013年的研究指出,女性每周喝7-13份酒可能增加酒精相關的肝疾病的風險,而這樣的酒精份量是男性達到相同風險程度的一半。因此,相對於男性,女性的身體對酒精的承受能力較低,女性宜適量飲酒。
男性應 —
多吃巧克力
不論男女都能受益於黑巧克力來改善血管健康,不過2012年研究指出,70%的黑巧克力讓男性的血小板流動較女性沒有阻礙,可以降低中風風險。但英國飲食協會的發言人Helen
Bond提醒,巧克力含有脂肪與熱量,不宜過度食用巧克力。
多吃淡菜
淡菜含有豐富的「鋅」,是人體細胞分裂、生長、修復與維持健康免疫系統的重要元素,而男性因為製造精子因此比女性需要更多的「鋅」。男性每日需要9.5毫克,女性則須7毫克,因此男性宜多吃淡菜、核桃、貝類、蛤蜊等來補充。
少量多餐
男性的消化較女性快速,且在飢餓時消化更有效率,因此男性宜少量多餐,讓腸胃能充分地消化所攝取的食物又能避免經常感到飢餓。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6.22
人類的生殖可能比過去想的還要有效率
懷孕有多困難呢?據一般普遍看法,,3個胚胎只有一個存活。而劍橋大學最新研究顯示,人類的胚胎並不像以前大家認為的在受精後第一星期內容易死亡。
劍橋的生理發展神精科學系的Dr. Gavin
Jarvis重新審視了追溯到1940年代的資料數據,結論是先前關於自然胚胎死亡率的數據是被誇大了。
Dr.
Jarvis說,試圖決定人類胚胎在受精後幾天內是否能存活幾乎是不可能的。一個女人最早是在受精後兩星期,當她的月經沒來時,只能懷疑她是否懷孕了。利用實驗室的精密測試,可以偵測到胚胎在受精一星期植入子宮的情況,在此之前在自然環境下,沒人能說準發生了什麼狀況。〞
1938年波士頓的兩位醫生Dr. Arthur Hertig和Dr. John
Rock,當他們在手術中取下一個子宮去檢視而成為第一個看到人類胚胎的兩個人。他們倆估計人類胚胎有一半在受精後兩週內死去,
然而Dr.
Jarvis重新分析了這些數據,發現這些數字太不精準,所以並不具價值。
我想公正地說,他們的資料顯示胚胎在初期會失敗,但是很多也會活得好好的,甚至我們不看他們的資料也可以這麼說。〞
懷孕在最初兩週後,也可能失敗。目前所公布的估計所有胚胎從受精一直到出生損失的數字從50%到90%
胚胎死亡率。90%意味著只以10%的胚胎存活到出生,也意味人類的生殖是非常低效率的。
自從1988年以來有幾個對試圖懷懷孕的婦女所作的研究提供了一個較為一致的景象,受孕能被偵測到最早的時間點是受精一週後胚胎開始植入母親的子宮時,這個時間點荷爾蒙hCG(用來驗孕的荷爾蒙)才能被偵測到,在著床的胚胎中五個當中有一個很快會失敗,因此婦人還是在預期的時間左右後有月經,而從不會懷疑她曾受孕過。如果月經沒來,確認受孕後,10-15%會在生育前失敗,多半在最初幾個月內。總的來說,一旦著床開始約有三分之二的胚胎可以活到出生,胚胎在著床前的存活或死亡數字仍為未知數。
現代的生殖科技已經可以在實驗室直接觀察受精過程,體外人工胚胎的低存活率,可能是導致自然人類胚胎存活率悲觀看法的因素,Dr.
Jarvis說。
在實驗室中授精卵子培養成胚胎並不容易,很大比例的卵子在體外受精後甚至一星期都無法適當發育,而這些成功發育並植入母體經過IVF處置的多半也無法成為新生兒。〞
究竟體外胚胎的失敗可能反映了自然的狀況,或者是生殖治療的人工環境可能造成高失敗率,Dr.
Jarvis重新分析資料顯示應該是後者的緣故。
決定第一周胚胎的存活率數字幾乎是不可能,然而在一般正常健康的婦女應該是在60-90%,大範圍的數字反應了相關數據的缺乏。雖然我們無法給出精確數字,但可以避免誇大,重新檢視現有的研究後,顯然存活的比從前宣稱的多很多。
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_、_F1000Research, published 7 June 2017
+ read more
2017.06.22
最新研究發現史達汀不能預防帕金森症
近幾年來,不斷有研究指出史達汀(Statin)可能可以預防帕金森症、老人癡呆症。然而,日前美國賓州醫學院的研究發現,史達汀(statin)不能預防帕金森症,反而可能加速此症的發生!
史達汀一般用來降低血液中不好的膽固醇,給有較高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病人使用,以增進血液循環、恢復動脈的彈性。
賓州醫學院的研究分析保險公司申請單資料庫中2,322個新診斷有有帕金森症的病人及沒有此症的對照組。研究專家想知道,這些病人在帕金森症發生之前,服用史達汀的時間有多長。
專家發現剛開始服用史達汀的兩年半期間,和帕金森症發生的相關性最顯著,而脂溶性的史達汀關聯性更強。
大部分史達汀是脂溶性的,包括:atrovastatin、fluvastatin、lovastatin、cerivastatin、pitavastatin和smvastatin。脂溶性容易進入細胞,因此廣佈於身體各種組織中,也可以進入腦部。水溶性的史達丁則不能進入腦部。
過去很多研究認為史達汀可預防帕金森症,部分研究以為可降低得病的風險,部分沒發現有任何影響,部分則顯示增加了得病的風險。
賓州醫學院神經內科教授Xuemei
Huang指出,雖然先前研究發現史達汀和帕金森症發生的頻率較低相關,但因為高膽固醇是使用史達汀的主因,因此不易知道史達汀所謂的保護作用,是源於藥物本身,還是服藥之前膽固醇的情況。
Huang教授以為,雖然也有研究提出停止服用史達汀會導致帕金森症,但是新的研究發現,史達汀可能引起新的帕金森相關的症狀,促使病人停止服用。
雖然需要更進一步探討研究結果,專家們也並沒有説史達汀造成帕金森症,但是呼籲服用史達汀需謹慎,特別是對一些可能有帕金森症的病人,史達汀不應該用來預防帕金森症。
來源:Medical Neews Today、Journal Of Movement Disorders(201706)
+ read more
2017.06.21
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相信少鹽是健康飲食不可或缺的條件,藉此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近日,心血管科學家JAMES
DINICOLANTONIO博士用THE SALT
FIX一書告訴大家少鹽不僅無法避免心/血管疾病,還可能增加疾病風險。
事實是:
*
鹽分攝取不足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並且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鹽分會使血壓升高是錯誤的迷思
*
對健康成人來說,研究建議每日攝取3-6克的鈉,但目前指引建議每日攝取4克的鈉。
*
韓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4克的鈉,而他們是全世界高血壓及冠心病發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欲讀全文,請至: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全文)
+ read more
2017.06.21
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全文)
少吃鹽是許多人認為健康的飲食方法,依循這樣的建議被認為可以避免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身體發炎等風險。不過,多年致力於健康政策與醫學文獻的心血管科學家James
Dinicolantonio博士說明這樣的建議是錯誤的。他認為,傳統醫學在解釋高鹽份導致高血壓時邏輯過於簡單,並且這樣的邏輯是建立在錯誤基礎上,科學家又以不科學的方式進行研究,導致鹽分與高血壓的迷思越來越大。
Dinicolantonio博士所謂錯誤的基礎是指,傳統醫學認為當人吃鹽以後會變得口渴而喝更多水,而身體為了稀釋過量的鹽會將水分留在體內,所留住的水分使血液流量增加,進而導致血壓上升以及因高血壓而提高了心臟疾病、中風等嚴重疾病。Dinicolantonio博士說明,這樣的理論看似合理,但現實並不支持這樣的理論。
實證研究指出,當血壓正常的人(收縮壓120/舒張壓80)增加鹽分攝取量時,約80%的人並沒有血壓上升的現象。而對於血壓在120-139/80-89的人或在140/90的人,四分之三的人對鹽份不敏感,對於血壓超標的人,則有超過一半完全不受鹽份影響。
迷思的來源
鹽分會增加血壓的迷思可溯至100年前法國科學家Ambard及Beauchard的研究,其樣本只有6位患者。後來的研究者又誤解、誤用了此研究結果,逐漸建造出沒有實證基礎卻吸引了許多媒體關注的迷思。
而在1950年代,美國國家實驗室的Lewis
Dahl博士為了讓研究結果支持其假設—鹽分會影響血壓,挑選對鹽份敏感的老鼠近親繁殖,並以這些老鼠為實驗對象得出其希望的結論。Dahl博士還為了證明人類每日只需要600克的鹽就可以存活,引用醫學文獻來佐證,但仔細檢視這些文獻,竟有一份1945年的實驗結果指出少鹽飲食可能致死。在這個實驗中,一名患者依循嚴格的鹽份控制不久後便去世,還有一名患者則變成器官缺乏氧氣及營養而循環系統衰竭(鹽分缺乏的典型症狀)。
Dahl博士的實驗結果也影響了美國小兒科學會的論述,美國小兒科學會引用了Dahl博士的研究結果,並認為嬰兒攝取了太多鈉(鹽的成分),致使廠商開始降低各種食物中的鹽分含量,大眾也開始相信鹽份會影響血壓。
鹽份不足會發生什麼事?
Dinicolantonio博士說明,若鹽分攝取不足,身體會啟動許多機制來維持生理正常運作,其中最主要的機制就是分泌更多的胰島素
(因為胰島素抗性),才能控制血液中的血糖,身體因此難以分解儲藏的脂肪及蛋白質。而且抑制鹽分攝取量會刺激一些會促進脂肪吸收的激素如腎素、醛固酮等。透過這些機制,抑制鹽份不僅會強迫身體累積脂肪,也會阻止脂肪燃燒。
再者,鹽是碘的重要來源。鹽份不夠會使人體缺乏碘–一種使甲狀腺能正常運作的物質,進而降低代謝率而導致脂肪累積,而這又進一步促進胰島素阻抗的惡性循環。此外,缺乏鹽份容易使人脫水,這會讓人感到虛脫進而促使人攝取更多熱量,並且也會抑制的運動量來保存體力。
綜合而言,鹽分攝取不足會讓人看似體重不斷增加,但體內實質上正經歷類似全面飢荒的狀態。而且還可能發生以下副作用,包括:糖尿病風險增加、性慾降低、勃起障礙的風險增加、影響女性發育等。
到底應該要攝取多少鹽份呢?
Dinicolantonio博士的研究建議每日攝取3000-6000毫克的鈉,相當於1又1/3到2又2/3茶匙之間的鹽量。他以韓國、日本及法國為例,說明這些國家的飲食都超過美國政府建議的每日2400毫克的鈉,但是韓國人的高血壓、冠心病發生率及冠心病死亡率是世界最低,日本及法國也同樣是世界冠心病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此外,被認為對心臟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飲食其實並非低鹽的食物,那些鯷魚、沙丁魚等其鈉含量就不低。
Dinicolantonio博士認為,低鹽飲食的指引內容可能無法如其所願地預防心臟疾病,反而會因此使人容易罹患糖尿病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其實,過去已有大型觀察性研究指出,鹽分攝取不足者的心臟病、中風及死亡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還有一份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鹽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每年都有研究提出質疑,並強調真正增加血壓、心/血管風險、慢性腎臟疾病等的原因可能是攝取過量的糖分。
資料來源:The Salt Fix、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