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6
小心抗凝血劑與疾病、藥物交互作用
台大醫院內科 林信男醫師、張博淵醫師 編譯
最新一項研究指出,長期使用抗凝血劑沃法令(WARFARIN)的病人,當罹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合併使用抗生素,都有可能會造成過度抗凝血作用。
美國科羅拉多凱薩醫療機構(Kaiser Permanente
Colarado)的藥劑師納桑.克拉克(Nathan
Clark)在最近一期發表於美國醫學會內科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文章顯示:上呼吸道感染,或使用抗生素治療,皆有超過兩倍以上的機會,會使病人的凝血功能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
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增加到大於或等於5。這種過度抗凝血作用特別出現在同時使用某些會干擾沃法令代謝的抗生素,像是甲硝唑(METRONIDAZOLE)
和磺胺類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
克拉克和他的同事們檢視從2005年1月到2011年3月,共12006位服用沃法令病人的醫療記錄,分析INR大於5或INR大於3.5兩個族群。一般服用沃法令病患其INR會大5的機會只有1.2%;但若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則提高至2.6%,合併使用抗生素者更提升到3.2%,幾乎是二到三倍的增加!若以INR大於3.5來分析,一般病患有9.2%的機會,同時有上呼吸道感染增加為15.1%,合併使用抗生素者升高到13.5%,也幾乎是倍數增加!
不過研究團隊也注意到,雖然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使用抗生素的病患,其INR值確有增高的風險,然而大部分先前接受沃法令治療穩定的患者,即使在使用抗生素或是上呼吸道感染的情況下,其INR的變動也不會太大。同時,臨床上相關的出血、血栓栓塞所造成的併發症及死亡也並沒有顯著的增加,因此服用抗生素造成嚴重傷害的絕對風險其實不高。
這篇研究的結論是:原來已經接受沃法令治療的病患,在罹患呼吸道疾病或合併使用抗生素治療時,可能會有過度抗凝血作用的風險,須更密集監測其INR的變化,但卻不需要刻意預先降低沃法令的劑量。
重點整理:
1. 上呼吸道感染會增加過度抗凝血作用的風險。
2.
會干擾沃法令代謝的抗生素,例如:甲硝唑(metronidazole)
和磺胺類抗生素(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等,較可能造成國際標準化比值(INR)增加。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參考文章:
Clark N, et al 'Warfarin interactions with antibiotics in the
ambulatory care setting'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957.
Katz M 'Data for a common clinical dilemma' JAMA Intern Med 2014; DOI:
10.1001/jamainternmed.2013.13480.
+ read more
2014.04.15
女性每天喝牛奶 可延緩膝關節炎惡化
人的身體就像是機器,使用久了會老舊故障,退化性膝關節炎就是常見隨著年齡逐漸惡化的關節疾病。它的發生是由於關節過度使用而造成膝關節面的軟骨磨損,膝關節囊的潤滑液變少,導致膝關節疼痛、腫脹、無力、蹲距困難。
確切病因目前仍未知,而能夠舒緩症狀與改善膝關節功能的方式,包括物理治療、體重控制與藥物治療等。日前一項美國研究再指出,女性每天喝脫脂或低脂牛奶可延緩膝關節炎惡化,但吃起司卻反而會加速惡化。
我們都知道牛奶對維持骨骼健康扮演重要腳色,但對膝關節炎的影響卻仍未知,因此這項研究的團隊針對2,148位膝關節炎患者(1,260位女性、888位男性)收集飲食習慣資料,並以X光測量患者內側股骨與脛骨間的關節間隙。研究每年追蹤一次前述資料變化,追蹤長達四年,最後再將兩種資料進行整理分析。
結果發現,女性每週喝少於3杯至7杯之間的牛奶,隨著牛奶攝取量的增加,膝關節間隙寬度將會遞減(距離約0.38至0.26釐米),此現象只在女性身上可以觀察到,男性則無。此外,由於起司也被發現會提高膝關節炎的惡化程度,研究推測應該是起司含有高濃度不飽和脂肪酸,增加膝蓋骨髓損傷的發生才造成惡化,而肥胖則一直是膝關節炎的已知風險因子之一,在研究結果也同樣得到證實。
資料來源:關節炎的照護與研究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 read more
2014.04.10
年輕時多運動 可保老年骨骼強健有力
我們的骨骼是活組織,會對加諸在它們上面的外力產生反應,當我們運動時,骨骼因此會更加強健有力,所以多運動絕對是不必花錢就能維持骨骼健康的最佳方法,在年輕時就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為自己的骨頭存老本,更是不可輕忽的健康常識!
近日一項針對退休棒球選球所進行的研究就指出,老年時我們骨骼中部分比例的大小及強度有多少,是取決於我們在年輕時運動量的多寡。
根據研究數據,已退休50年、目前年齡約85歲的棒球選手,他們的1/2骨骼大小及1/3骨骼強度是來自於從年少開始運動所慢慢累積下來的。不過研究也發現,雖然運動會從外部增加骨密度與骨骼強度,但隨年紀增長,骨密度會慢慢流失,所以年輕時若能靠運動長出愈大愈強健的骨骼,將能確保到老年的骨骼較健康。
此外,研究裡,在退休之後的20年間持續維持運動習慣者,雖然骨骼的大小並未有任何改變,但卻比退休後就不運動者能盡量避免骨質流失,也就是說,即使年輕時沒有多做運動,到了年長的時候才開始運動仍是有幫助的!
研究主要作者Warden教授建議孩童最好每天至少運動1小時,其中1/3的時間應做一些有重量負荷的運動,例如:跑步、跳繩、網球、足球、籃球、排球等,持續運動直到老年,可幫助維持骨骼與肌肉的強度與平衡感,並降低跌倒的機率。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 read more
2014.04.09
暴露於二手菸 有害婦女生育健康!
二手菸是被動或非自願吸入的環境菸煙,已經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頭號的致癌物質,日前有一項美國分析研究特別針對二手菸對婦女健康傷害進行瞭解,發現女性暴露於二手菸將對生育健康有極大傷害!
過去有關二手菸對產婦生育健康影響的相關研究結論不一,這項研究於是分析婦女健康行動計畫研究(WHI)資料重新探究此問題。研究資料總共包含77,805位懷孕一次以上的婦女,並依吸菸經驗與暴露於二手菸的時間地點類型進行分類。
最後發現,女性無論是吸菸或暴露於二手菸,都會提高發生流產、死產及子宮外孕的風險。但研究並未發現女性在兒童時期若暴露於二手菸會增加危險,風險顯著提高主要出現在那些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二手菸的女性身上,因此研究建議未來應全面將女性在任何時間點、經由各種管道的終身二手菸暴露量都納入考量。
雖然這是一項觀察性的研究,無法證實中的直接因果關係,而且也存在包括吸菸與暴露於二手菸低報情形、終身暴露量計算方式及資料蒐集時間點與次數的研究限制,但有其他評論專家認為這仍無損於其重要性與意義,再次強化許多醫師過往原本已持有菸害對懷孕不良影響的觀念。
資料來源:菸害防治期刊(Tobacco Control)
+ read more
2014.04.07
小心肥胖會增加卵巢癌風險!
家族病史、懷孕史、年齡及乳癌病史是一般為人所知比較常見的卵巢癌風險因子,但女性卻容易忽略體重過重或肥胖也是提高罹患卵巢癌機率的原因之一。
日前在一項由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與美國癌症研究(AICR)所共同完成的研究中又再度證實這個論點,研究並建議女性可透過改變飲食及運動等生活習慣,降低卵巢癌風險。
這個研究的結果是統整分析25個包含400萬女性參與者的研究後所發現的,研究指出,每增加5%的BMI值,女性的卵巢癌風險會提高6%,同時,BMI值超過28.4(kg/m2)者,卵巢癌風險也明顯比較高。研究表示,其他像是乳癌、大腸直腸癌及子宮癌,在過去的研究都已經證實過重與肥胖是這些癌症的風險因子之一,這次的研究更加確定應將卵巢癌並列其中。
世界癌症基金會提醒,女性平日應注意定期追蹤BMI值,並避免吃速食與喝含糖飲料,且每餐盡量控制選擇份量較小的餐點,同時,搭配運動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此將會有助於降低罹癌風險。
資料來源: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
+ read more
2014.04.02
女性出生體重過輕 長大容易不孕
隨著醫療進步,愈來愈多出生體重過輕的孩子能倖存下來並健康長大成人,但最近一項瑞典的研究卻指出,這可能也會代表不孕的情況也將慢慢增加,因為研究發現這些出生體重過輕的女孩,長大後發生不孕的機率將是一般女孩的兩倍。
研究分析1,293位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都是在1973年後於瑞典出生,並在2005-2010年間接受不孕治療。資料分析包括這些女性的不孕原因、她們出生時的大小、參與研究時的年齡與體重。根據資料顯示,不孕原因複雜,可歸因為女方不孕佔38.5%、男方佔27%、雙方皆不孕佔7%、其餘為不明原因。出生體重部分,約有10%的女性出生體重過輕或體型過小。
研究最後發現,不孕因素來自女性本身者,她們在出生時體重過輕的機率,是其他不孕女性的2.5倍以上;出生體型過小的機率,也大約是不明原因不孕女性的3倍。此外,這些女性成年後多數也過重,而過重是會造成不孕的已知風險因子之一。
過去已有研究將女性在胎兒時期成長受阻礙與排卵減少做連結,這項研究則是進一步再指出其與女性生殖器官如何發展也可能相關。不過研究樣本數太少、且僅針對瑞典所做,研究承認這個結果雖具重要意義,但可能無法適用於其他國家,未來應針對同樣的問題有更多研究去證實兩者間確切的關聯性。
資料來源:BMJ OPE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