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04.28
缺乏維生素D 可能並非造成停經症狀的禍首
有些婦女會服用維生素D補充品以防止更年期身體機能的衰退,過去也有多項研究指出維生素D有助於降低血清素的消耗,可達調解體溫功效,進而能改善更年期熱潮紅、情緒不穩等症狀,又或者認為一旦進入更年期後,體內雌激素下降,將使維生素D的活化發生問題,可能會引起諸多與維生素D缺乏相關的疾病。
不過,最近一項針對參加美國婦女健康行動計畫中530位女性所進行的新研究卻發現,雖然一開始體內維生素D的濃度與更年期症狀之間存在反向關連,但經過調整多重比較後,卻沒有任何一種更年期症狀(包括熱潮紅、夜間盜汗、睡眠干擾、注意力不集中及健忘)與維生素D之間的關聯性是顯著的。
但是研究也承認,由於具有完整資料的樣本數少;這些女性的平均年齡是66歲,大約已離開停經年紀有16年之久;僅27%的女性出現熱潮紅或夜間盜汗症狀,比例低,這些因素都限制研究結果能證明維生素D與更年期症狀之間無關聯性的效力。研究建議未來應著重觀察婦女在進入更年期階段時的體內維生素D濃度變化。
資料來源:更年期期刊(Menopause)、北美停經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
+ read more

2014.04.27
民主,不是裝飾品 醫療不是商品,自經區條例審查仍欠...
據悉明日(4月28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將排定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逐條審查,然自經區條例之審查,行政與立法部門仍未從服務貿易協議審查過程中,學到『民主必須傾聽並回應人民的聲音』這堂課,在行政部門未作出整體衝擊評估報告與回應民間質疑前,立法部門即進行逐條審查,仍是程序不正義!呼籲立院應先要求行政部門重做評估報告與衝擊配套之後,再進行條例審查。
自由經濟示範區對台灣之影響不亞於服務貿易協議,其政策決定過程與服貿卻如出一轍,一樣黑箱。立法院幾經民間團體要求,經朝野協商,承諾先辦理五場公聽會後,再進行條例的審查,公聽會辦了,然而卻是政令宣導,對於民間的質疑與擔憂,政府一律採『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自由化開放是台灣生存唯一的路』、『利大於弊』等說法予以回應,卻從未正式作出負面衝擊評估對外正式說明。自經區中最重要的推動業務之一為國際醫療,對於為何自由化與資本化是醫療仙丹,為何能加速引進先進醫療科技、增加醫師待遇與提升醫療品質的論述,更是欠缺具體證據,即使公聽會召開之前、後,至今都未能具體回應外界質疑聲浪,亦只有調查意欲營利的醫院經營者意見,卻從不蒐集消費者與基層醫事人員的看法。據新聞報導,日前行政院會江院長甚至進一步指示衛福部要加速推動國際醫療,在在顯示公聽會只是『表面工夫』,並非想要瞭解人民與各界意見,只是想聽支持者的聲音,卻對損害聽而不聞、視而不見!
自經區條例與經營項目中有過多不當的行政授權,有模糊至極的『假條例、真闖關』,有價值不明的營運項目,『民主不是裝飾品』,我們呼籲立法院不要做行政院的立法局,應先要求行政院補正衝擊評估報告並回應人民聲音,經各界檢視及廣泛討論後,再行審查,制訂一個符合全民利益的經濟條例。
+ read more

2014.04.24
特定基因變異造成女性失智人口多於男性
醫學界對失智症的基因變異,比較有共識的部分就是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ApoE4),2012就曾有研究指出該基因變異將會影響女性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近日又出現另一美國研究再次呼應這個性別差異的論點。
這次美國史丹佛大學的研究者分析美國30個阿茲海默症中心的資料,資料中這8,000名病患大多數年齡在60歲以上。整體而言,有ApoE4基因變異者,得到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會增加。在影響女性阿茲海默症的因素中,ApoE4基因變異會讓風險提高一倍,但男性擁有該基因變異卻只些微提高阿茲海默症風險。
女性比男性較易得到阿茲海默症,一直以來認為部分原因是女性的平均壽命比男性長的關係,不過這項研究在調整年紀之後,仍然發現女性的風險還是比較高。
研究最後認為,當帶有ApoE4基因變異者詢問醫師他們應該要怎麼辦時,醫師現在就應針對不同性別給予不同的醫療建議。
資料來源:神經學年鑑(Annals of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4.04.23
墨西哥女子 以自體細胞成功培育陰道重回正常生活
女性患有「苗勒氏管不發育症候群」(Mayer Rokitansky
Kuster Hauser
syndrome,簡稱MRKH),是因為胚胎發育異常,導致沒有子宮或沒有完整的陰道。
在過去,這樣的病患須透過外科手術再造一個陰道,但最近墨西哥出現一項突破性的研究,科學家利用一名女子自己的活組織細胞在實驗室成功培養出陰道器官,並植入該名女子體內!
這名女子是四位參與研究的MRKH患者之一,在受訪中,她表示自己在18歲時發現自己的狀況開始尋求治療,能進行這項手術對她來說實在太幸運了,因為她因此可以過正常人的生活。同時,讓其它有同樣問題的女孩了解有這項技術,知道她們可以擁有正常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在手術之後的八年時間內,研究者發現這些參與者都回報她們的性功能回復正常,而且人造陰道在構造與功能上也保持正常狀態。
根據美國國間衛生研究院調查,約每4,500名女性中會有一位患有這種先天性疾病,而雖然患者沒有子宮或完整陰道,但外部生殖器並不受影響,所以通常早期不易發現罹病,直到青春期晚期階段才會察覺到。
資料來源:Yahoo News
+ read more

2014.04.22
別抽電子菸了!對戒煙無效更對健康有害
電子菸積極被推廣為戒菸的輔助工具,公衛專家也支持其作為降低菸害的策略,但實際效益仍然有許多爭議,過去曾有一項研究就指出透過電子菸達成戒菸效果的比率非常低,只有6-7%。近日陸續出現兩則有關電子菸的最新訊息,也指出電子菸不僅對於戒菸沒有幫助,甚至會對健康造成傷害!
第一項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結果來自2011-2012年間949位吸菸者的資料,發現自我呈報吸電子菸者在一年後並沒有比較可能戒菸(勝算比0.71
,P=0.35)。
另一則美國疾病藥物管制局(CDC)的報告則指出,在打進美國毒物控制中心反應與香菸相關的通報中毒電話中,過去四年與電子菸有關的共有2405通,而目前數據來看電子菸已佔比例達42%,且其中的58%都跟電子菸造成負面健康影響有關,包括出現嘔吐、暈眩及眼睛刺痛,更有一例是注射尼古丁液自殺死亡。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曾在2010年欲將電子菸列為藥品或儀器以規範,但遭美國高等法院駁回,不過,美FDA仍持續在其他地方將對於菸品的限制規範也同樣放在電子菸上,同時,也表達其立場認為,雖然電子菸並不一定含有菸草所帶有的所有致癌物質,但這並不代表它是完全安全的。
美國尚未禁止未成年購買電子菸,目前購買族群約半數為年輕人,因此電子菸廠商會特別吸引年輕族群設計有各種糖果和水果口味,但這些產品與尼古丁補充液都沒有受到嚴格規範。CDC報告建議應發展監控的策略,避免未來再度發生中毒事件。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死亡率與發病率周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 read more

2014.04.21
孕婦增重過多或不足 都可能生出過重孩子
懷孕期間進行有效的體重控制相當重要,因為我們都知道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體重暴增,將會提高產生併發症的危險,去年曾有一項研究就指出,BMI值在30以上的過重女性,出現極早早產的風險會增加,是正常體重孕婦的2~3倍,顯示孕期過重問題對孕婦本身及寶寶的健康都有負面影響。
日前一項美國大型研究更指出,孕婦增重過多或者不足,都可能使孩子在2-5歲間體重會過重。研究分析4,145位不同種族女性的電子健康資料,這些女性在2007-2009年間接受健康調查並於之後懷孕生產。
結果顯示,BMI值正常的女性懷孕期間增重不足者,比依照指引建議增重者,孩子是過重的機率,高出63%;BMI值正常的女性懷孕期間增重超過指引建議者,其機率更多出80%。研究表示,懷孕期間不正常增重將可能永久影響孩子的能量平衡與新陳代謝的管理機制,如:胃口控制與能量消耗,這是對孩子接下來成長與體重有長期影響的潛在原因。研究在BMI值正常女性的身上發現這兩者之間關聯性密切,可能說明孕婦增重對孩童的影響是獨立於基因因素之外。
而根據美國國家研究院醫學研究所(IOM)所建議婦女孕期的增重建議,BMI值30以上者,建議懷孕期間增重控制在5-9.1公斤;BMI值25-29值,6.8-11.4公斤;BMI值18.5-25,11.4-15.9公斤;BMI值小於18.5,12.7-18.2公斤。
資料來源:美國婦產科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