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HPV疫苗持續出現爭議
2013.07.04
HPV疫苗持續出現爭議
  日本截至2012年12月為止共有829萬人接種HPV疫苗(俗稱子宮頸癌疫苗),然而根據2013年3月的通報資料,共有1968起不良反應通報,其中106起是出現嚴重疼痛、身體抽蓄、關節疼痛及行走困難等問題。HPV疫苗在日本出現嚴重不良事件的發生率是每100萬分之12.8,與流感疫苗的100萬分之0.9、或不活動性小兒麻痺疫苗(Inactivated polio vaccine, IPV)的100萬分之2.1相比,HPV疫苗明顯偏高許多。日本政府在上個月(6月14日)正式宣布,要求地方政府不再鼓勵民眾施打HPV疫苗,引發民眾軒然大波並感到無所適從。   其實不只在日本,加拿大也出現施打率大幅下降的情形,2012年約30-40%符合公費施打HPV疫苗的女孩拒絕接種此疫苗,而父母親反對女兒施打HPV疫苗主要原因包括擔心副作用及擔心鼓勵提早發生性行為態度改變目前並無實證,但副作用的問題卻是屢見不鮮。   台灣目前公費施打HPV疫苗的縣市包括新北市、新竹市、嘉義市、嘉義縣及金門縣,此外,國民健康局亦補助低收入、中低收入戶國中青少女、山地原住民地區、離島國中1年級青少女接種,其餘皆屬自費接種。台灣目前核准兩家HPV疫苗上市,至今不良事件通報共約55件,但因為非強制通報、因此實際數字應該會更高。民眾若需要進一步疫苗相關資訊可參考本會所製「婦女團體給父母的一封信」:http://www.twh.org.tw/download.asp      新聞出處:http://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806645      
+ read more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2013.07.02
美國醫學會將肥胖定義為一種疾病
上月17號美國醫學會決策代表大會以超過60%的投票數贊成將肥胖視為一種疾病,而非僅僅只是一種症狀而已,此決議否決了該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先前的建議。    美國醫學會表示,將肥胖視為疾病可以幫助改變醫界處理肥胖這個複雜議題的態度與方式,許多支持美國醫學會該決議的醫生皆表示,這將使醫生更加專注於肥胖此一問題,而且可幫助改善肥胖藥物、手術及諮商的相關健康保險給付。這項決議同時受到美國兒科醫學會、美國家庭醫師學會、美國臨床內分泌科學者協會、及美國減肥專科醫學會的支持,這些醫學會也一直在推行肥胖就是種多發性代謝及荷爾蒙疾病的概念,並可能引起第二型糖尿病及心臟病。    美國醫學會科學與公共衛生委員會原先的報告則認為,由於目前肥胖還缺乏明確清楚的定義,因此將肥胖定義為疾病是有問題的。委員會成員Robert Gilchick博士表示,如果只是體重增加但並無其他健康損害,事實上這並不符合疾病的定義。也有其他人認為只以BMI值來界定肥胖與否,並不能說明這些人就是真的不健康,像是有些人BMI值雖未超過標準,可是體脂肪卻過高並有新陳代謝問題,顯然只用BMI值來做為判斷標準是太過於簡化且有缺陷的。此外,將肥胖視為疾病還可能使重點偏離了改變生活型態以預防肥胖,而轉向更加倚賴藥物與手術。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New York Times              
+ read more
吸菸與非吸菸女性肺癌患者之差異
2013.07.01
吸菸與非吸菸女性肺癌患者之差異
   現今針對乳癌的治療男女大致類似,但過去已有不少研究指出女性乳癌患者有不同的特色。2011年曾有研究指出,在東亞地區,大多數被診斷出有肺癌的女性並沒有吸菸習慣,有三個基因區的特徵可以說明除了環境因素之外,何以亞洲從未吸菸的女性易患肺癌。最近這項法國研究則發現,在非吸菸女性身上出現某些基因變異特徵與雌激素受體過度表現情形,是與吸菸的女性乳癌患者不一樣的。   這項研究比較63位吸菸與77位非吸菸的女性肺癌患者在臨床上、病理學、生物學的不同特徵。結果發現,不曾吸菸的女性比吸菸的女性有較高比例出現EGFR基因變異(50.8%: 10.4%)、以及較低比例的K-Ras基因變異(33.8%: 9.5%),此外,不吸菸女性有較高比例的雌激素受體α表現。   這項研究結果強調未來對於不吸菸的女性肺癌患者,可發展針對荷爾蒙因素、基因異常或同時針對兩者的可能治療方法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胸腔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          
+ read more
女性夜間褪黑激素分泌不足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2013.06.27
女性夜間褪黑激素分泌不足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2012年10月已經有美國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男女如果睡眠不足,將會提高他們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今年四月另一項同樣是來自美國的研究則特別針對女性發現,女性在夜間睡眠時褪黑激素的分泌量若過低,將使其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提高一倍。   褪黑激素是種幫助控制其他荷爾蒙及生理節奏的荷爾蒙,由腦內的松果腺分泌,通常在夜間應到達分泌量的高峰,然後進入血液之中,褪黑激素對好品質的睡眠來說相當重要,一旦受到干擾,睡眠品質也將變不好。近年來也開始有愈來愈多人使用取自其他生物的組織的褪黑激素來幫助睡眠,但適當的劑量是多少目前仍未知,曾出現的副作用包括嗜睡、頭痛、頭重腳輕、胃部不適、憂鬱等。   這項研究使用740位參加美國護士健康研究女性的資料,其中370位在2000年2012年間診斷有糖尿病、另370位則為健康的控制組,所有女性都在2000年接受檢測尿液與血液資料。   研究結果發現,在血液中測得夜間分泌最低量的褪黑激素之女性,其發展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同時間階段但分泌量最高者,高出超過一倍,研究比較兩組人的糖尿病發生率,前者為每年每千人中有9.27人、後者則是每年每千人中有4.27人。即使調整許多與第二型糖尿病有關的風險因子,如:BMI值、家族病史、運動、飲食、抽菸及睡眠時間,研究仍發現褪黑激素低分泌量高低與糖尿病相關。未來研究將針對全人口瞭解褪黑激素是否為糖尿病的可修正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      
+ read more
單獨雌激素療法對50-55歲停經女性認知功能退化無改善作用
2013.06.26
單獨雌激素療法對50-55歲停經女性認知功能退化無改善...
  去年美國服務工作小組(USPSTF)回顧多項大型研究後指出,使用荷爾蒙療法可能增加女性中風、失智症、深部靜脈血栓、膽囊疾病及尿失禁的發生風險,因此不應拿來作預防慢性疾病用途。   先前美國國家老化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所做婦女健康計劃記憶研究(WHIMS)也已指出,65歲以上年老女性服用單獨雌激素療法,將增加認知功能缺陷及失智症風險提高的危險。而這次該研究團隊則希望瞭解在較年輕的停經女性身上使用是否也會出現同樣的結果。   研究參與者為1,326位女性,自50-55歲開始使用荷爾蒙療法長達7年的時間,停止使用後再過7.2年研究以電話訪談1,168位女性,瞭解並評估她們的語文記憶、注意力、執行能力、語文流暢度及工作記憶的程度,兩次評估的時間點是在參與者平均67.2與68.1歲時。   結果發現,服用荷爾蒙療法與安慰劑的兩組在這些能力上的評分上並沒有出現顯著的差異,也就是說,年輕停經女性服用較短時間的雌激素療法,長期來看可能不會提高對她們認知功能的傷害,但研究同樣也並未發現有任何對退化改善的好處。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2013.06.25
國際科學會議出席發表研究者 女科學家明顯不足
  在過去研究我們已看到醫療領域中醫事人員的待遇及研究產出被重視的程度都呈現性別不平等現象,且2011年也曾有研究指出,雖然心臟血管疾病的女醫師已在過去十年間增加一倍,但仍有將近2/3的女醫師有被歧視經驗,這些經驗多數都與母職及家庭責任有關。   近日一項英國雪菲爾大學的研究再指出,女性科學家在六個歐洲演化生物學(ESEB)雙年會上受邀發表研究的出席情況,明顯與男性科學家有落差,在2001-2011年間,女性的受邀發表者僅佔9-23%,其背後可能原因也呼應並凸顯一直以來在家庭照顧責任的性別不平等問題。   這項研究指出,即便是那些研究已被刊登在頂尖科學期刊《自然與科學》(Nature and Science)的女科學家受邀出席會議的比例也仍比男科學家低,研究推測,通常在生物科學領域最須投注大量精力發展專業的階段,卻剛好也正是女科學家面臨進入生育及家庭的時期,而願意留在家庭的爸爸們又非常少,使得這些女科學家無法飛來飛去工作,也就愈容易放棄受邀發表研究的機會,根據2011年數據,婉拒出席的性別比例,男性佔26%、女性則有50%,高出將近一倍之多。   上述是目前研究猜測的原因之一還須進一步研究,而研究更擔心此情形會使未來可供女學生學習的女科學家典範將愈來愈少,進而影響女學生選擇成為科學家的意願與興趣。   研究認為,科學領域必須在所有不同的職業生命階段都支持女性科學家,不論其背景如何,盡可能吸引並留住好的科學人才,且應瞭解造成女性在科學研究職涯發展不利的種種因素並盡力排除。   資料來源:演化生物學期刊(Journal of Evolutionary Bi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