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8.20
每天喝超過4杯咖啡 恐增加死亡風險且女高於男
喝適量的咖啡對心血管健康有益,但如果飲用過量恐怕反而會對健康造成傷害,最近一項美國南加州大學研究就指出,每週喝28杯以上咖啡,相當於每天超過4杯以上的話,會提高55歲以下男女的全死因死亡風險,而且女性的風險比男性高。
這項研究對43,727位男女進行分析,以瞭解咖啡攝取量與全死因及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間的關連性,全體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43歲,研究平均追蹤時間為16年。研究定義1杯咖啡的容量大約是180至240毫升。
研究結果發現,20-54歲女性,每週喝28杯以上的咖啡,平均大約是每天超過4杯,其全死因死亡的比例,是喝適量咖啡的女性的2倍以上,男性部分同樣兩種狀況進行比較,前者的全死因死亡比例是後者的1.5倍。此外,有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參與者,研究發現他們咖啡也喝得比較多,這些重度咖啡上癮者通常也常抽菸喝酒且心肺功能較不佳。在研究中,咖啡攝取量愈高,總膽固醇及空腹血糖值都會隨著增高。
這項研究並非發現咖啡與高死亡率有直接的因果關係,但每天喝超過10杯以上咖啡的人,可能同時有容易成癮的性格或者生活壓力大,研究認為這或許才是導致這些人的死亡率比較高的原因。研究的限制則包括咖啡攝取量的測量只有一種、有關咖啡準備、沖泡方式、以及參與者婚姻、教育狀況與活動量都缺乏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梅約醫院學報(Mayo Clinic Proceedings)
+ read more

2013.08.19
疾病指引撰寫專家多數與藥廠有利益關係
2011年就曾有研究指出,有52%撰寫臨床指引的醫師與醫藥相關產品製造廠關係匪淺,有不單純的金錢利益往來,但卻未於指引中明確坦露他們的關係。近日一項澳洲研究再度發現,修改指引中疾病定義與診斷標準的專家小組成員,有將近3/4的比例曾經或正擔任藥廠的顧問或演講者。
研究將疾病種類限縮於在2000-2003年4月間內曾放寬疾病定義的14種疾病,包括過動症、阿茲罕默、氣喘、高血脂、憂鬱症、心肌梗塞、高血壓等等。再檢視這些參與討論與決定的專家,過去曾被揭露收取藥廠的演講費、研究補助經費及權利金之情形。
研究結果發現,2009年討論氣喘控制及嚴重程度重新定義的專家中,有20位與葛蘭素史克藥廠(GSK)有利益關係,而GSK的氣喘藥Advair去年為GSK賺進39億台幣;製造多發性硬化症藥物Avonex的藥商保爾健(Biogen),也與2010年13位放寬多發性硬化症疾病定義的專家有金錢利益往來;討論貧血與慢性腎臟病關連的17位專家,則與製造與慢性腎功能失調有關的貧血症狀之藥物使血紅昇注射劑(Aranesp)的藥廠安進(Amgen)有利益關連。這些有利益衝突的專家,約佔這三場會議出席專家總數的72%以上。
在所有改變疾病定義的專家會議中,只有1個討論第二型糖尿病的專家成員全數未被發現有利益衝突。所有15個專家會議裡,共有12位專家同時與多個藥廠有利益關係。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缺乏對照組以瞭解與藥廠的利益關係如何影響疾病定義的改變;研究僅仰賴被揭露的資訊,因此可能低估實際狀況;研究嚴格限縮疾病與藥品的種類,排除定義較廣的範疇(癌症、避孕藥、麻醉藥品等),可能因此忽略掉重要的例子。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
+ read more

2013.08.15
早餐吃得飽 有助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問題
一天三餐中早餐尤其重要,近日一項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不論是想要瘦身或者是維持健康,與吃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新陳代謝會受到身體的生理時鐘所影響,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間點會影響身體如何消化食物。該研究發現,一天之中早餐吃最多者
能減重最多,同時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較低。
這項研究將93位過重女性隨機分為每天攝取總熱量1,400大卡的兩組,一組三餐的個別攝取熱量為700/
500/ 200大卡,另一組則為200/ 500/
700大卡,700大卡的早餐及晚餐則包含了一樣的食物。
研究追蹤12週以後的結果顯示,早餐攝取較高熱量的組別,平均約減重8.07公斤、減少3吋腰圍;晚餐攝取較高熱量者,則減重3.31公斤、減少1.4吋腰圍。再者,早餐吃較豐盛者,一天之內的其餘時間會比較沒有再吃點心的慾望,而且她們的胰島素、葡萄糖及三酸甘油脂濃度都比較低,飯後也未出現血糖值達到高峰,顯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風險都比較低。
這項研究提醒人們不要在錯誤的時間吃對的食物,這樣反而會減慢減重的速度,更對身體有害,而且應戒掉吃宵夜的習慣,宵夜不只會增重,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肥胖期刊(Obesity)
+ read more

2013.08.15
早餐吃得飽 有助降低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問題
一天三餐中早餐尤其重要,近日一項由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所做的研究指出,不論是想要瘦身或者是維持健康,與吃什麼有很大的關係,因為新陳代謝會受到身體的生理時鐘所影響,所以我們吃東西的時間點會影響身體如何消化食物。該研究發現,一天之中早餐吃最多者
能減重最多,同時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較低。
這項研究將93位過重女性隨機分為每天攝取總熱量1,400大卡的兩組,一組三餐的個別攝取熱量為700/
500/ 200大卡,另一組則為200/ 500/
700大卡,700大卡的早餐及晚餐則包含了一樣的食物。
研究追蹤12週以後的結果顯示,早餐攝取較高熱量的組別,平均約減重8.07公斤、減少3吋腰圍;晚餐攝取較高熱量者,則減重3.31公斤、減少1.4吋腰圍。再者,早餐吃較豐盛者,一天之內的其餘時間會比較沒有再吃點心的慾望,而且她們的胰島素、葡萄糖及三酸甘油脂濃度都比較低,飯後也未出現血糖值達到高峰,顯示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膽固醇的風險都比較低。
這項研究提醒人們不要在錯誤的時間吃對的食物,這樣反而會減慢減重的速度,更對身體有害,而且應戒掉吃宵夜的習慣,宵夜不只會增重,也會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
資料來源:肥胖期刊(Obesity)
+ read more

2013.08.13
剖腹產寶寶 腸道好菌較少
最近一項瑞典研究發現,剖腹產生下的寶寶在出生後的頭兩年,體內腸道的好菌數,比自然產的寶寶少。
研究者以高通量DNA測序分析24名嬰兒在六個時間點的糞便微生物組成,以及取得血液樣本以瞭解免疫系統化學物質Th1及Th2相關趨化素的濃度。這24名嬰兒中有9名是剖腹產生下、15名為自然產。
結果顯示,剖腹產生下的寶寶體內某一類與腸道健康相關的腸道細菌-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
phylum),比自然產的寶寶數量要少,且細菌的總數前者也比後者少。再者,剖腹產的寶寶血液中Th1的循環濃度較低,造成Th1及Th2失衡,將使寶寶比較容易發生過敏。缺少好的腸道細菌,將使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可能導致過敏、糖尿病、及腸發炎。
研究表示,母親的腸道微生物會經由陰道生產方式傳遞給自然產的寶寶,剖腹產則會改變寶寶腸道細菌菌落的方式。過去曾有研究指出剖腹產與寶寶發生過敏之間的關連性,這項研究也顯示剖腹產會使腸道的細菌多樣性降低,可能因此才提高過敏機率。未來將針對剖腹產寶寶補充益生菌是否可以刺激免疫系統發展成熟,並避免產生過敏進行研究。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消化道(BMJ Journal Gut)
+ read more

2013.08.09
太陽眼鏡愈黑愈好?
多數一般人會認為太陽眼鏡若鏡片愈黑遮陽效果愈好,但近日一項國外報導指出,鏡片較黑的太陽眼鏡若沒有抵擋紫外線的功能,相反地反而會使高能量波進入瞳孔內,使瞳孔放大,造成眼睛傷害。
美國佛羅里達州戴德市的一名眼科醫師Edward
Kondrot表示,黑影會使人不太眨眼睛,因而導致過多的陽光射入眼球,所以購買太陽眼鏡時,應選擇具有阻擋紫外線A及紫外線B的功能,而非去選擇鏡片顏色的深淺。
在電磁波頻譜,紫外線的波長約在100-400nm之間。大部分能夠穿越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的是紫外線A(315-400nm),而幾乎是全部的紫外線C(100-280nm)與90%的紫外線B(280-315nm)都會被大氣層所吸收。紫外線A與B會改變皮膚分子的化學鍵,造成曬傷。
雖然多數研究都支持戴太陽眼鏡,但也有部分像是Kondrot醫師的眼科醫師,只建議動過白內障手術或需要長時間在戶外大太陽底下活動的民眾才戴太陽眼鏡,其他人則應盡量減少暴露在豔陽底下的時間。他認為,我們的身體有自然的防衛機制,我們會眨眼,壓縮眼球,自然會避開光線。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