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美國FDA下修非處方籤購得事後避孕藥年齡至15歲
2013.05.07
美國FDA下修非處方籤購得事後避孕藥年齡至15歲
  4月5日美國紐約法院判決要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將事後避孕藥Plan B及與其相同成分的學名藥,改為所有年齡的女性都可以非處方方式購買到的藥品。而如今還未到判決生效時間,美國FDA在同月30日首先有動作,將Plan B可以非處方方式購得的年齡下降至15歲,此決議主要原因是由於製造廠商所提出的申請,非針對日前美國紐約法院的判決。   美國FDA委員Margaret A. Hamburg表示,研究已顯示在美國事後避孕藥可降低非預期懷孕機率,而資料也顯示15歲以上女性知道Plan B的正確使用方式以及其無法預防性傳染病,因此才決定將可以非處方籤購得Plan B的年齡下修至15歲。另外,產品會特別標示不可販售給15歲以下民眾,同時購買時店員也須對顧客進行身分年齡的確認。   #台灣女人連線對事後避孕藥的立場請見紐約法院:事後避孕藥應改為無年齡限制的非處方藥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美國兒科醫學會提供在家生產的指引
2013.05.06
美國兒科醫學會提供在家生產的指引
  根據美國疾病預防及控制中心的資料,在2004至2008年間,美國在家生產的比例提升20%,女性選擇在家生產的原因包含較便宜、較少的醫療介入,以及一個熟悉的居家環境。去年九月也曾有研究呼應指出,如果相關的醫療資源在必要時能夠立即提供協助,低風險孕婦由專業助產士協助在家生產基本上是安全的。   近日美國兒科醫學會(AAP)也發表一份有關計畫在家生產的聲明,針對照顧在家出生的新生兒提供一些新建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生產時必須至少一位助產士在旁協助照顧新生兒。   醫療專業人士一般並不鼓勵在家生產,因為當有緊急狀況發生時,醫療資源的取得時間通常較長。根據一項刊登於美國婦產科期刊的研究,在醫院模擬在家生產的環境,比真正在家生產,更具經濟性、安全、且滿意度較高。   而美國兒科醫學會過去也曾表示,最安全的生育環境仍是醫院或待產中心,不過會也了解有些女性希望能夠讓孩子在家裡出生,但無論是在什麼環境中生產,都應該遵照醫學會的健康照顧準則。因此,美國兒科協會建議選擇在家生產的孕婦應注意以下事項:   1. 產婦須是過去沒有醫療狀況。   2. 妊娠期至少37週,但未超過41週。   3. 應可就近取得健康專業的諮詢。   4. 確認有專業人士照顧新生兒,且足以因應緊急狀況。   5. 確認至最近一家醫院的交通工具及路線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 read more
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提高乳癌風險
2013.04.30
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提高乳癌風險
  一項研究分析婦女健康倡導計畫(WHI)資料的發現指出,更年期後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女性擁有較高的乳癌風險。在同樣平均追蹤了11.3年後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的使用者罹患乳癌的機率為0.6%,高於未使用者的0.42%。   研究從WHI資料中的一份觀察研究裡選取41,449位在兩年內乳房攝影檢查結果為陰性的女性進行分析,其中有16,121位為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之使用者、25,328位未使用此療法。使用者的特徵包括年輕、低風險可能、BMI值低於25以及有飲酒習慣。   研究追縱後發現有2,236人罹患侵入性乳癌,持續正在使用荷爾蒙療法者的年罹癌率(0.75%),高於參與者的整體數據(0.41%);BMI小於25的使用者罹患乳癌之風險(1.70; 95%CI 1.48 to 1.95)高於BMI值高於30的使用者(1.34; 95% CI 1.11 to 1.62)。   研究還發現,荷爾蒙療法使用者的腫瘤多可能為分化良好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但是較少三陰性乳癌。然而,荷爾蒙使用者死於乳癌的機率較高,雖未達統計上的顯著,但全死因死亡率的確是較高的。   研究之後的挑戰是,如何將這些訊息傳遞給臨床工作者及其病患了解,告訴他們說「實質的乳癌死亡率風險」與使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是有關聯的,並應對那些將此療法用在更年期症狀不明顯的女性身上之行為多加注意。研究者並建議未來的研究應納入被此研究所排除的對象-那些沒有近期陰性的乳房攝影檢查結果之女性。另一項研究限制在於無法取得乳癌治療的相關資訊。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組織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美研究:食物標示消耗熱量所需的運動量將可助民眾降低熱量攝取
2013.04.29
美研究:食物標示消耗熱量所需的運動量將可助民眾降低...
  根據最近一項美國研究顯示,如果菜單上能標註需要運動多久,才會消耗掉吃該餐點的熱量,將可以幫助民眾攝取少一點熱量!   這項研究由美國德州基督教大學所做,將300位18-30歲參與者分為拿到不同型式菜單的三組人,包括不標示熱量資訊、有標示熱量、以及標示熱量與消耗熱量所需的運動量。這些菜單上的食物都相同,有漢堡、三明治、沙拉、馬鈴薯片、飲料及水。   研究結果發現,菜單上有註明需快步走(brisk walking)多久才可消耗掉餐點熱量的那一組,比沒有被提供熱量資訊的組別,吃得比較少,平均約少攝取100卡路里。參與者也非常驚訝,一位女性若吃掉一份雙層起司漢堡,需要快走兩小時才能完全消耗掉熱量。   研究表示這個研究結果還無法廣泛適用在30歲以上族群,所以未來將會調查年紀稍長群體的情形。英國心臟協會營養師Victoria Taylor對此表示,提供健康的選項及營養成分可幫助人們在點餐前了解自己的選擇,不過未來應有更多針對心臟有益的飲食,而不是只針對熱量計算,且餐廳應多提供適當份量並減少鹽分的健康餐點。      資料來源:實驗生物學2013會議(Experimental Biology 2013 meeting in Boston)    
+ read more
美國乳癌篩檢率未因指引爭議改變 
2013.04.25
美國乳癌篩檢率未因指引爭議改變 
  乳癌篩檢一向是衛生署視為重要的癌症防治政策,但其實國外對於乳篩是否真的可降低癌症死亡率?何時該開始做乳房攝影檢查?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是否真的利大於弊?一直爭論不休。   美國在2009年之前對於乳癌篩檢政策的建議是40歲以上婦女每1-2年至少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然而,2009年一群專家所組成的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the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USPSTF) 發表了新的乳篩指引建議,表示40-49歲的婦女不需要每年例行檢查,可先和醫師討論是否要乳房攝影、了解其好處及壞處(例如誤診的問題)之後再做決定即可,而50-70的婦女則每2年一次乳房攝影檢查。這個工作小組的建議點燃了許多爭議及討論,例如延後篩檢是否會增加癌症死亡率等。而許多專業團體之間的立場也不一樣,例如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就很堅持40歲以上婦女應該要每年一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為了瞭解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2009年新指引所造成的影響,一項發表在網路版的癌症期刊﹤Cancer ﹥的調查比較了28000名婦女在2005、2008年及2011年這六年間對於乳房攝影檢查態度的轉變,發現乳癌篩檢率並沒有因為指引的更新而減少、甚至有些微的增加 (40-40歲婦女2008年篩檢率為46.1%,2011年47.5%),但無統計上顯著差異。   專家學者對於出現此結果的因素認為有幾種可能,包括:醫師們仍需要時間改變習慣;有些醫師不認同新的指引;有些醫師怕被告;醫師及民眾被專業團體之間不同的立場搞得很混亂;及保險公司不理會新的指引內容等。對於此調查研究結果,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發言人表示,小組原本就預定每五年會對於各醫療主題進行回顧審查,討論指引內容是否需要更新或修改,而下一次的時間將會是在2014年。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英研究:懷孕少量飲酒對孩童發展無害
2013.04.24
英研究:懷孕少量飲酒對孩童發展無害
  過去研究已發現懷孕期間飲酒過量會對孩子的健康及發展造成傷害,不過近日一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進一步認為,少量飲酒對孩童發展其實沒有壞處,甚至對孩子某些行為能力的發展是有益。   研究將10,534位七歲孩童的母親依飲酒量分為四組,但只使用在懷孕期間少量飲酒、以及懷孕期間完全不喝酒兩組人的資料。少量飲酒的定義為每週飲酒量兩單位,約一品脫啤酒、兩個玻璃杯的紅酒、兩杯標準容量的烈酒。   研究要求這些母親及孩童的老師填寫評估孩子閱讀、數學及空間能力的問卷,再分析母親飲酒量與孩子各項行為能力的關係。結果顯示,在調整變項後,母親如果懷孕期間停止喝酒,男孩出現行為能力困難可能性變高;懷孕母親如果小酌,男孩的閱讀及空間能力較好、女孩則空間能力較佳。   研究的限制包括調查懷孕期間的飲酒習慣可能出現回憶偏差、以及沒有確切飲酒的時間點及飲酒型態資料。       資料來源:國際婦產科期刊(BJO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