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26
青少女吸菸恐有害骨質生長
青春期時所累積的骨質密度約佔總量的50%,以青少女來說,在初經來潮時間點左右的兩年間所累積的骨密度量,會在人生最後的四十年間慢慢流失掉。過去已有多項成人研究證實吸菸與骨質密度累積量降低存在關聯,最近一項特別針對青少女的研究發現,青少女吸菸將減少骨密度累積,恐提高晚年發生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項研究招募美國辛辛那提市的262位11-19歲青少女加入研究,想要瞭解吸菸、憂鬱、焦慮及酒精使用對青少女骨質生長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吸菸量多少,13歲的研究參與者的骨密度都一致,但隨著年齡增加,吸菸量愈大,會使青少女的髖骨與脊椎處的骨密度生長速率愈慢。且有憂鬱症狀者也有同樣情形,但酒精使用量並未發現會對骨密度產生影響。
研究者特別強調,未來研究應擴大地區與種族。同時這項研究中的女孩的鈣攝取量及活動量都低於美國國家指引的建議標準,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適用在那些符合指引標準的女孩身上。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
2012.12.25
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恐傷眼睛
老化性黃斑病變(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是一種眼睛退化疾病,隨著年紀增長發生眼部的沉積物會逐漸堆積,血管也會開始增生,嚴重可能導致失明。去年曾有一項研究指出,女性若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可降低老化性黃斑病變提早發生的風險;最近一篇由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進行的研究則表示,長時間定期服用阿斯匹靈恐提高該眼疾發生風險。
這個研究針對4,926位43-86歲成年人進行阿斯匹靈使用調查(調查每週服用至少兩次、並超過三個月以上者)、以及最後檢查罹患老化性黃斑病變的狀況。研究追蹤十五年後發現,使用阿斯匹靈長達10年以上者,晚期老化性黃斑病變的發生率為1.76%;未使用者,該病變發生率為1.03%。另外,研究並未發現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或抗凝血劑Warfarin與老化性黃斑病變之間的關聯性。
研究表示,阿斯匹靈與晚期老化性黃斑病變之間的致病機轉,可能與阿斯匹靈對血栓的效果不同,目前推測可能是服用阿斯匹靈促使異常性血管增生所致,但這都還須進一步研究才能釐清。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2.12.19
美研究:女性血液中化學汙染物質濃度過高對胎兒與嬰兒...
一項美國布朗大學研究表示,多數美國女性的血液中含有環境汙染物質鉛、汞及多氯聯苯,將對胎兒與嬰兒的腦部發展有害。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1999-2004年間參與美國疾病防治局的健康與營養調查中,3,173位16-49歲女性資料,這些資料調查包括衛生行為、社經與人口特性統計資訊。結果發現有23%的孕齡女性血液中同時含有鉛、汞及多氯聯苯的濃度是在中位數以上,同時含兩種的則佔55.8%。另有17.3%的16-49歲女性則透過胎盤及餵哺母乳,將這些化學汙染物質傳遞給胎兒及嬰兒。
研究分析顯示,有多項重要的風險因子,但其中以年紀最為顯著,女性隨著年紀增長,血液濃度中含有兩種以上化學汙染物質超過中位數的風險,就會呈倍數增加。除了是因為化學物質在體內持續累積之外,40-49歲女性所出生的1950-60年代當時美國多數環境保護立法都尚未完成。
此外,研究還發現攝取魚類(尤其劍魚及長鰭鮪魚)及重度酒精消費也都會提高血液中含化學物質的濃度。劍魚及長鰭鮪魚體內都含有高濃度的汞與多氯聯苯,而重度飲酒為何提高血液中化學汙染物質濃度則仍未清楚。研究亦指出,女性以母乳餵哺至少一名孩子或至少一個月,該風險將會減半,但壞消息是母親會透過母乳將自己體內的化學物質傳遞給孩子。
研究認為,未來應再針對血液濃度中同時含有三種化學物質是否比暴露於單一一種將提高對女性健康傷害的問題進行研究。而30-40歲女性如果計畫懷孕,也應注意自己血液中含三項化學物質的濃度高低。
資料來源:環境研究期刊(Environmental Research)
+ read more
2012.12.18
女性曾罹患乳癌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顯示,與健康女性相比,女性乳癌倖存者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會比較高,這個風險是從被診斷出罹癌後的第2年開始上升。
這項研究從加國安大略省的健康照護資料庫中,挑選在1996-2008年間的24,976位55歲以上的早期乳癌倖存者、及124,880位的無乳癌女性為控制組。追蹤10年,兩組女性糖尿病的累積發生率為每年每一萬人中有18.3人比16.5人。
研究發現,兩組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隨時間一直在變化,但數值(1.07)在診斷出乳癌的兩年後開始具統計意義。其中18%有接受輔助性化療的乳癌患者,其糖尿病風險與控制組的風險比在第二年為1.24,第十年下降至1.08。
研究推測有可能是化療造成的體重增加及使用類固醇,使得糖尿病變成是治療乳癌後的晚期副作用,也或者是其他環境因素才促成這兩個疾病的發展,如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目前仍無法清楚釐清這背後的機制,有待未來的研究處理。
針對研究的限制,作者表示,接受化療的病患會受到較密集的疾病追蹤監控,因此,也連帶提高進行糖尿病篩檢的可能性,增加發現糖尿病的機會。其他限制則包括缺少糖尿病風險因子如BMI值、家族病史、醣皮質素或荷爾蒙使用等資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2012.12.18
女性曾罹患乳癌恐提高糖尿病風險
最近一項加拿大研究顯示,與健康女性相比,女性乳癌倖存者得到糖尿病的風險會比較高,這個風險是從被診斷出罹癌後的第2年開始上升。
這項研究從加國安大略省的健康照護資料庫中,挑選在1996-2008年間的24,976位55歲以上的早期乳癌倖存者、及124,880位的無乳癌女性為控制組。追蹤10年,兩組女性糖尿病的累積發生率為每年每一萬人中有18.3人比16.5人。
研究發現,兩組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比隨時間一直在變化,但數值(1.07)在診斷出乳癌的兩年後開始具統計意義。其中18%有接受輔助性化療的乳癌患者,其糖尿病風險與控制組的風險比在第二年為1.24,第十年下降至1.08。
研究推測有可能是化療造成的體重增加及使用類固醇,使得糖尿病變成是治療乳癌後的晚期副作用,也或者是其他環境因素才促成這兩個疾病的發展,如久坐不動的生活型態,目前仍無法清楚釐清這背後的機制,有待未來的研究處理。
針對研究的限制,作者表示,接受化療的病患會受到較密集的疾病追蹤監控,因此,也連帶提高進行糖尿病篩檢的可能性,增加發現糖尿病的機會。其他限制則包括缺少糖尿病風險因子如BMI值、家族病史、醣皮質素或荷爾蒙使用等資訊。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2012.12.17
降低鹽份攝取有益心血管健康 缺乏足夠證據
最近一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表示,減少鹽分攝取是否對健康有益持續存在爭議未有定論,且隱匿科學的不確定性是個錯誤。
2011年這個主題受到熱烈的討論,當年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曾發表一個研究發現鹽量與血壓之間的些微相連,但該研究隨即遭到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Lancet)評論為「令人失望的薄弱」,且可能誤導大眾以為鹽份是高血壓、心臟病及中風的重要風險因子。同樣在之後考科藍系統文獻回顧資料庫(Cochrane
Review)有兩篇研究,指出減少攝取鹽分與全死因死亡率存在些微或沒有關連性,都被刺胳針醫學期刊批評有誤導之嫌。
這項研究指出過去有多個研究事實上並未發現鹽分攝取與血壓升高有關連,若有,之間的關連性也非常低,但政府相關單位卻相當積極欲規定鹽分攝取量標準,如:2011年美國FDA希望各界提供資料與建議,協助其針對食物中的鹽含量進行規範。此外,支持降低鹽分攝取的一方質疑那些與他們意見相左的研究證據,還責怪食品工業加入這場戰爭中,讓爭論一直無法休止,但最有趣的是,支持與反對降低鹽分攝取的正反兩方都各有學術的支持。
研究強調,應該讓科學保持其開放性,對相關研究未處理的干擾因子及選樣偏差的問題提出質疑,如果過度簡化研究證據的複雜性及不確定性,而直接進入政策制定,將有礙民眾瞭解政策制定的過程。
資料來源:衛生事務期刊(Health Affair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