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女性希望瞭解乳房重建手術的選擇與術後狀況
2012.08.28
女性希望瞭解乳房重建手術的選擇與術後狀況
  過去有研究曾指出,70%的女性乳癌患者未曾被告知所有她們可選擇的乳房重建方式,最近一項由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SPS)所做的調查則顯示,有近九成的女性希望在接受治療前,先真正瞭解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這項調查的結果指出,多數女性希望不只是可以在乳房重建手術前先看術前術後差異的照片,她們想要真正看到不同重建手術過程的結果,並有機會與曾進行過這些手術的乳癌倖存者一同討論。調查的其它結果也顯示,只有23%的女性知道乳房重建可選擇的所有方式;22%的女性清楚術後可預期的品質;19%的女性知道接受治療、以及決定進行重建手術的時間點,將對她們可以擁有的治療選擇及結果有重大影響。   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將在今年10月17日乳房重建意識覺醒日舉辦一場會議,讓考慮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病患與已進行過手術的乳癌倖存者能針對這樣的議題進行討論,藉此提昇乳癌病患對乳房重建手術選擇的自主意識。     資料來源: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ASPS)    
+ read more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2012.08.27
父親生育年紀愈大恐增加孩子罹患心智疾病風險
  過去一般認為遺傳疾病與母親有關,但近日一項冰島研究表示,男性年紀愈長,精蟲中的遺傳基因突變的數量將增加愈多,提高生出患有自閉症及精神分裂等遺傳疾病孩子的機率。   研究團隊蒐集冰島78個有自閉症或精神分裂孩子的家庭資料,將家庭成員的基因組進行定序比對,結果發現,父親的年齡對孩子發生前述疾病的基因風險有重大影響,且父親自青春期開始的年齡平均每增加一歲,後代就會增加兩個基因突變的發生。不過由於造成後代健康問題的因素眾多,研究認為很難去界定對男性來說在哪個年紀這會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但研究強調,過去研究發現女性愈晚生小孩,寶寶罹患唐氏症及其他罕見染色體異常的病症風險將增加,但這項研究呈現的是,年長男性將會比女性傳遞更多突變的基因給小孩。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
攝護腺癌PSA檢查的整體效益仍未明確
2012.08.17
攝護腺癌PSA檢查的整體效益仍未明確
  今年5月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不建議健康男性定期接受攝護腺特定抗原檢(PSA)查,最近一項歐洲攝護腺癌篩檢研究呼應USPSTF的論點,指出受到檢查所帶來的嚴重副作用影響,事實上PSA檢查的益處並不如預期。 研究蒐集歐洲7個國家中162,000位男性的資料,評估PSA檢查對攝護腺癌死亡率的影響,研究結果預估55-69歲男性,每年進行一次PSA檢查,可降低每千位受篩檢男性中9個攝護腺癌的死亡數,但檢查所帶來的傷害卻會使益處降低約23%,傷害包括導致性功能障礙及尿失禁等等。 品質調整生命年數指標(quality-adjusted life year index)為評估醫療介入治療的價值,因此研究使用該指標計算PSA檢查的效益,結果顯示,在每1,000位接受篩檢的男性,總存活年數(total life-years)為73歲,但若扣除過度診斷及癌症治療所導致的其他副作用,真正可以稱做「有品質」的存活年數只有56歲。 研究認為,這個研究結果說明了針對目前PSA檢查的爭議仍無結論,但須強調的是,是否要接受這樣的檢查須視個別案例的差異性再進行評估,而非一體適用於所有男性。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2012.08.16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女性佔全球的愛滋病患人口將近一半,但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德州大學研究卻發現,在愛滋病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中,女性受試者所佔的比例相當低,且藥物的效益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這項研究檢視2000-2008年送至美國FDA資料庫的40個臨床試驗,但在這些研究中女性受試者僅佔所有受試者的20%。研究發現,男女愛滋病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48週後的病毒負荷量,在統計上或臨床上都沒有出現顯著差異,但在一些子群體分析中,發現該療法確實存在對男性比較有利的結果。   研究表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男女對某些藥物的代謝存在差異,且藥物在男女身上有不同的副作用產生,會影響不同性別患者對同一療法的服藥順從性,而對於發展新的HIV療法來說,這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面向。      資料來源:愛滋病患照護及性傳染病期刊(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 read more
阿斯匹靈對癌症的保護作用不如過去研究宣稱
2012.08.15
阿斯匹靈對癌症的保護作用不如過去研究宣稱
  2012年3月曾有研究指出,使用阿斯匹靈平均降低15%的癌症死亡率,且使用時間愈久風險降低愈多,服用五年以上死亡風險降低37%,此外,服用三年以上癌症發生率降低24%。然而,近日一項由美國癌症學會的流行病學專家團隊所做的研究卻表示,事實上,死亡風險降低並不如之前研究結果。   該研究分析100,139位開始參與研究時沒有癌症的年長者之資料,結果發現,不論每日使用阿斯匹靈超過或少於五年,都與整體癌症死亡率降低16%呈現正相關,但效果明顯比3月研究所宣稱可降低37%的癌症死亡率要低。   研究承認這是項回顧性研究,可能會低估或高估阿斯匹靈使用者或非使用者不同潛在風險因子的影響,但也強調研究參與者的樣本數量非常大,有足夠的代表性。且同時提醒,目前仍不宜建議民眾使用阿斯匹靈當作預防癌症的方式,因為即使是低劑量使用阿斯匹靈,也還是有可能會增加嚴重腸胃出血的風險。   研究編輯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教授John A Baron認為,我們還不瞭解阿斯匹靈降低癌症死亡的生物機制,尚須更長時間的研究才能得知,因此尤其是當藥物的效益是長時間之後才可見到,但風險傷害卻不是如此的時候,不應該建議民眾只為了預防癌症去使用阿斯匹靈。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機構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JNCI)                
+ read more
非適應症用藥及利益衝突揭露
2012.08.14
非適應症用藥及利益衝突揭露
  近日一項美國與澳洲的研究發現,醫師與科學家接受藥廠行銷非適應症用藥的金錢利益, 但多數卻未在醫學期刊文章中表明自己利益衝突的身分。   研究團隊調查26位舉報人申訴藥廠非法行銷非適應症用藥的案件,並指認91位醫師與科學家涉入其中。研究發現,43%的專家曾發表404篇爭議藥物的文章,但其中高達342篇(佔85%)文章並沒有確實揭露作者與藥廠的利益關係,包括完全未揭露、否認有利益衝突、未公布藥廠名稱,抑或是雖然提及藥廠名字,卻未確切表明作者與藥廠之間的關係。   研究表示,非適應症用藥在臨床上可能被認為是適當的治療照顧,且主管機關也沒有給予使用指引,因此具有權威的意見領袖透過發表期刊文章,將可能對臨床處方用藥的實踐發揮很大的影響力。作者認為,較適當的利益衝突揭發應讓讀者有機會去衡量用藥資訊偏頗的可能性。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