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8.13
澳洲研究:部分醫師未事先告知風險資訊
病人意識日益抬頭,醫師應提供病患有關治療及手術的全面資訊,使病患增能並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醫療決定,但最近一項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卻指出,有些醫師,特別是外科手術醫師,並未向病患解釋這些臨床風險。
在2001-2008年間,澳洲近一萬位病患申訴與過失賠償的案件中,該研究發現有481件爭議與沒有取得術前知情同意(informed
consent)有關。
當中45個案件內容主要對於哪些特定風險應於手術或治療前先行告知病患出現歧見,且其中的三分之二案件都包含手術的進行,這些手術有可能造成病患出現長期病痛以及須再度手術的狀況。其餘爭議案件則大多數在爭論誰在何時曾說了什麼,研究作者認為要避免出現這類各說各話的爭執,最好還是在手術前應詳細記錄醫病溝通的內容。
而研究發現醫師未告知病患某些特定風險,一部分的原因是醫師認為這些風險的發生機率太小,以致於他們認為沒有必要與病患討論,又或者普遍常見風險的討論掩蓋過了其他。不過研究作者也表示,並不是要醫師將所有可能風險列出一長串的清單,而是在手術或治療之前,醫師應向病患詳細說明對他們會有最大影響的風險為何。
資料來源: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8.09
果蠅基因研究可能發現為何女性比男性活得久
近日一項澳洲與英國的共同研究指出,雄性果蠅的粒線體DNA突變會影響老化死亡的速度,這將可提供線索以解釋為何在動物界雌性多半比雄性長壽的現象。
研究團隊使用果蠅進行基因與老化的研究,主要由於果蠅的生物程序與其他動物類似,人類也包括在內,而果蠅的生命週期約一個月,若要研究世代影響所需花費的時間不長。
研究結果發現,粒線體DNA突變使雄性老化,同樣的突變對雌性老化卻沒有影響,且粒線體DNA是透過卵子傳給後代,導致物競天擇的過程也無法篩選出那些不利於雄性的粒線體DNA突變,代代遺傳後這些只傷害雄性的突變便會持續累積。再者,突變並不是只存在於一處,而是散佈在粒線體基因組的各處。
主要作者Damian
Dowling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也發現粒線體DNA突變與雄性不孕之間有關連性,顯示在基因突變對男性健康的影響上,粒線體扮演重要角色。研究現階段的任務將進一步瞭解雄性是否有哪些基因機制能產生自我保護的作用,以抵抗這些具有傷害性的基因突變。
資料來源: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
+ read more
2012.08.07
美國乳癌慈善組織誇大乳房攝影檢查的效益
近日一篇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乳癌慈善組織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在2011年乳癌意識覺醒月的宣傳刊物中,誇大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且刻意忽略篩檢檢查帶來的傷害。
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在去年的文宣中提到,如果及早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乳癌細胞,五年的存活率將高達98%,發現得晚則存活率只剩下23%,並暗示未接受檢查的女性是不負責任的。
然而,評論文章的作者Steve Woloshin教授及Lisa M.
Schwartz教授表示,雖然不斷有證據顯示篩檢檢查可小幅降低女性乳癌的死亡率,約每一萬名女性接受篩檢可減少7個死亡數,但篩檢同時也會對女性帶來傷害風險。在因篩檢檢查而存活下來的女性中,約2-10個女性會被過度診斷;每年接受一次篩檢的女性中,十年內有近半數女性至少會出現一次偽陽性結果,必須再接受進一步的切片,並焦慮自己罹患乳癌的可能性。
而有關存活率的問題,作者表示五年存活率是指診斷確定之後的存活狀況,而篩檢檢查本來就會提早發現乳癌的時間,造成即使患者死亡的時間點相同,接受篩檢的乳癌患者之存活率,仍比未接受篩檢的患者高,所以比較有無接受篩檢是有偏差的。
作者認為,女性需要的是從醫師及其他管道獲取有關乳房攝影檢查可靠的資訊,包括效益及風險,而非僅僅是對篩檢的行銷語言,才能使女性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2.08.07
廣告中理想男性氣概形象 恐對男性造成負面影響
過去許多研究曾指出廣告內容對女性及兒童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但對於男性的影響卻鮮少關注,近日一項美國伊利諾大學的研究指出,對於廣告傳達的男性氣概影像與內容,多數男性會產生負面的感受。
研究發現,在廣告中常呈現聚會狂歡或性生活活躍的情境與暗示,部分男性認為這是對於他們性別角色的負面展示,因此會產生負面的反應,包括懷疑、迴避及冷漠,而部分偏正面的反應則有增強、努力及追逐,傾向視廣告為增強某部分自我的刺激工具。
研究作者Cele
Otnes教授表示,當人們在觀看廣告時會產生某些攻擊及防衛機制,如果感到受威脅,就會無法對廣告中的人物或產品產生認同,Otnes教授認為廣告中的男性形象過於刻板及狹隘,應擴展這個光譜,讓在真實生活男性所扮演的其他角色也多出現在廣告當中,如:父親、丈夫等等。且現今美國有32%家戶的主要購物者為男性,廣告行銷應找出比較有效且適切的方式來吸引男性消費族群。
資料來源:性別、文化及消費行為(Gender, Culture, and
Consumer Behavior)
+ read more
2012.08.06
戒菸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指出,不論年紀的男女在戒菸成功與否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小,這項研究結果迥異於過去的研究發現。
該研究作者表示,過去都指出,在五十歲以下,女性比男性較有可能成功戒菸,但在更年長的群體中,男性成功的機率反比女性高。不過這次研究團隊檢視加拿大、美國及英國國內主要的國家調查,卻沒有發現年長女性戒菸比較不易成功的證據,並認為過去研究的論點對男女戒菸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女性可能因此輕易就放棄戒菸,男性則可能因覺得戒菸並不那麼困難而不願積極行動。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戒菸行為存在性別差異也不可忽視,例如:女性比男性不易戒菸成功、戒斷症狀更不舒服,且尼古丁替代治療對女性來說效果不如男性,增加女性戒菸的難度。而女性吸菸行為復發的原因也與男性不同,女性較多因為壓力、體重控制與負面情緒而又開始吸菸,研究作者認為戒菸相關計畫與政策應將這部分的性別差異列入考量。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2.07.20
瑞典研究:乳房攝影檢查對降低乳癌死亡率效果有限
一項瑞典的乳癌死亡率統計報告顯示,40-69歲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對乳癌死亡率下降的影響有限,甚至是沒有。
自1974年起,瑞典開始提供40-69歲的瑞典女人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篩檢涵蓋率在1997年達到高峰,且過去瑞典數個乳房攝影檢查的試驗與觀察性研究都指出,乳房攝影檢查降低乳癌死亡率,因此研究團隊想要瞭解死亡率趨勢是否真正反映篩檢情形。
研究檢視1960-2009年瑞典衛生福利委員會(Swedish Board of
Health and
Welfare)4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結果發現,在1972年瑞典的乳癌死亡率已開始下降,時間早於乳房攝影檢查的引入,之後持續下降的速度與開始推行篩檢之前的差異不大,研究認為這相當弔詭,彷彿篩檢的存在並無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而該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出現一些限制,像是未能考慮其他潛在可能影響的乳癌因子,如肥胖可能掩蓋乳房攝影檢查對乳癌死亡率的作用,還有人口移動也會影響研究結果,且其他評論認為,觀察性研究的結論難以真正能反駁其他具實際死亡率下降證據的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機構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