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1.11
糖尿病引起腎臟病變風險的性別差異
腎臟衰竭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合併症之一,近日一項於美國腎臟學學會會議中發表的美國研究表示,第二型糖尿病患進一步發展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女性病患比男性病患高,且通常罹患腎病之後的狀況都不甚樂觀。
研究主要作者Margaret
Yu表示,過去都認為女性不是慢性腎臟病的危險群,這樣的結論主要來自於那些非糖尿病所引起的腎臟病相關文獻,這些文獻中指出男性腎臟病的惡化速度比較快,然而在糖尿病腎臟病變(diabetic
kidney
disease)病患中卻未見相同情形,因此該研究團隊決定針對這項議題進行研究。
這項研究檢視西雅圖健康維護組織(Seattle
HMO)中4,839位第二型糖尿病患的資料,其中49%為女性,在參加研究之初已有三之一的病患有慢性腎臟病,目前研究結果為追蹤五年的資料分析,該研究也將儘速完成追蹤十年時間的資料分析,提供更深入資訊。
研究結果發現經過多項變異調整後,女性比男性得到慢性腎臟病的風險較高(OR
1.31, 95% CI 1.08 to 1.58)、壞膽固醇指數高(OR 1.69, 95% CI
1.39 to 2.04)、及多過重(OR 2.20, 95% CI 1.85 to
2.62)。這項發現放在所有年齡層都相符,不過以65歲以上女性的關連性最強。
研究另外表示,證據顯示女性並未得到與男性相同的照顧品質,像是她們比較少接受膽固醇測量、或服用降膽固醇statin類藥物,因此建議醫師應加強警覺女性糖尿病患的醫療照顧。
資料來源:美國腎臟學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 read more
2011.11.10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使用Yaz、Yasmin、Angeliq等含荷爾...
依據最近國外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服用含 drospirenone
避孕藥發生血栓靜脈炎的風險可能比使用含其他荷爾蒙避孕藥的風險高,衛生署曾於
98年
6月進行評估,並依據結果要求加註警語,現正彙整相關資料,針對此類藥品進行整體性評估,待有評估結果,將立即發布相關藥物安全資訊。在有評估結果以前,提醒醫師為病人處方時宜審慎評估病人之臨床效益與風險。病人服藥後如有任何未預期症狀出現時,應儘速回診原開立處方醫師。
經查,衛生署核准含 drospirenone 成分藥品許可證共
3張,包括「悅姿錠( Yaz)」
(核准適應症為:避孕及治療有避孕需求且選擇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之中度痤瘡。
)、「悅己膜衣錠( Yasmin)」
(核准適應症為:口服避孕藥 )、「安吉麗(
Angeliq)」
(核准適應症為:治療停經一年以上婦女之更年期症候群
)。且於該等藥品仿單中已刊載有關使用荷爾蒙類避孕藥,可能會增加栓塞疾病的風險,避孕中的婦女應經醫師診斷後,依個別病患情形處方給藥,用藥期間亦須詳細觀察等相關警語。另查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資料,有
2例疑似因使用含該成分藥品發生不良反應之通報案件,均為非嚴重之不良反應,尚無引起栓塞之通報案件。
為了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衛生署曾於 93 、 94 、 97
、 98 、
100年間陸續發布避孕藥品相關新聞,持續提醒女性朋友,使用荷爾蒙類藥品避孕需注意血栓之風險。食品藥物管理局再次提醒醫師,處方該類藥品前應謹慎評估用藥之臨床效益及風險,病人如有下列情形應更加小心,包括抽菸、有血栓栓塞症家族史、肥胖(
BMI超過
30)、脂蛋白血障礙、高血壓、偏頭痛、心瓣膜疾病、心房纖維性顫動、長期不能活動、大手術、任何腿部的手術及重大創傷。醫療人員於病人服藥期間應注意可能發生栓塞、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之不良反應;病人服藥期間如有任何身體不適或疑問,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不可擅自停藥。此外,該類藥品應經合格婦產科醫師診斷後,依病患個別情形處方給藥,用藥期間亦須作詳細觀察,切勿自行購買使用。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食品藥物管理局將加強口服避孕藥品之安全監視,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網站: http://adr.doh.gov.tw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2011.11.08
憂鬱爸爸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行為狀況
過去研究已表示,母親一般來說比父親花較多時間在教養小孩上面,因此她們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小孩的身心發展,然根據近日一項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發現,父親的心理健康其實也同樣會影響小孩,爸爸有憂鬱症的小孩出現情緒或行為問題的風險,比一般小孩高出72%。
這項研究以病患健康問卷調查(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2)評估分析全美21,993位年紀在5-17歲、與雙親同住的孩童,結果顯示有3%的孩童父親、5%的孩童母親有憂鬱症狀,雙親皆有憂鬱症狀的孩童佔2%。
在13項評估項目中,出現行為與情緒障礙並同時擁有一位家長有憂鬱症狀的孩童,最常出現的問題是「無法與其他孩童相處」、「無法遠離麻煩」。在出現嚴重障礙的孩童部分,其中15.5%孩童的父親、19.9%孩童的母親有憂鬱症狀。調整後的風險值顯示,父親有憂鬱症的孩童出現問題的風險,比一般孩童高出約70%,母親有憂鬱症的孩童出現問題的風險,則為一般小孩的3.02倍。
此外,雖然過去文獻已指出家長心理健康問題會影響小孩,但這項研究則認為反向關係同樣亦可能成立。而這項研究主要針對雙親家庭為對象,因此結果並不適用於單親家庭,且研究使用的是憂鬱症狀篩檢評估的問卷而非確實診斷,這也是這項研究的限制性之一。
資料來源:兒科學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
2011.11.07
乳房手術術後 過重女性出現合併症風險較高
過重肥胖與疾病的關連性早已被確立,但針對過重對於短期手術術後的影響之研究數量卻不多,近日一項美國研究表示,應將過重納入作為衡量病人發生手術風險的指標之一,該研究發現,過重的女性進行某些乳房手術,如減胸手術或乳房重建手術,比正常體重範圍的女性面臨術後發生合併症的風險,高出將近12倍。
這項研究整理約8,000位進行乳房手術並申請保險給付的女性之資料,其中有近30%的女性過重,比較兩個群組女性的手術及術後合併症發生的情形。結果顯示,因乳房手術發生合併症而申請保險給付的人數比例,過重女性佔18%、非過重女性佔2%,在將可能影響因素皆列入考量後,過重女性發生術後合併症的風險為非過重女性的11.8倍。其中尤值得注意的是,過重女性於術後發生發炎、疼痛及血腫的風險是非過重女性的20倍。
研究最後表示,雖然研究樣本沒有包括健康保險所沒有涵蓋的手術,如隆乳手術或其他整形外科手術,但這項研究結果應該還是會對手術風險的評估產生影響。
資料來源:重建整形期刊(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 read more
2011.11.03
政府預算應做合理分配—呼籲地方政府暫緩施打HPV疫苗
HPV疫苗(或稱子宮頸癌疫苗)自1996年起陸續在台核准上市後,廠商便強力地對衛生署及中央民意代表遊說公費施打疫苗,不果,遂轉向地方政府及民意代表。在其遊說過程常提供片面、不完整的資訊,誤導政府官員或民意代表對於疫苗的認知及期待。由於疫苗昂貴,僅一個年齡層的公費施打,新北市就動用了全衛生局十分之一的預算!我們對於此種可能會排擠到其他重要公共衛生防治預算的現象感到極為憂心。
台灣女人連線自2006年HPV疫苗在台上市後便不斷追蹤疫苗之相關訊息,亦不斷重申反對公費全面接種之立場。我們至今仍反對公費施打HPV疫苗之理由如下:
1.
HPV疫苗有效性到底有多久仍未知,且無法替代子宮頸抹片檢查
HPV疫苗自上市後,各界不斷樂觀看待其有效保護期及防癌效果,但事實上,目前兩家HPV疫苗的保護期就目前人體實驗結果來看,最長只有8.5年,也就是說,一位13歲的少女打了HPV疫苗,在她21.5歲之後可能就沒有保護力,之後是否要再加強注射亦未知。再者,某一疫苗的人體實驗顯示,在施打五年後,其預防18型病毒子宮頸癌的效力已經消失。
此外,施打HPV疫苗後,仍有30%-40%致癌的風險,因此,打了疫苗仍需做抹片。疫苗的經費支出並無法減少抹片的預算支出。在各縣市預算有限的情況之下,將龐大的資源放在無急迫性且仍在觀察中疫苗是否有其必要,需要審慎評估。
2. 施打疫苗並無急迫性
依據國民健康局99年統計,目前在台灣因子宮頸癌死亡的女性從2001年939人下降至2009年657人,反觀乳癌、子宮體癌及卵巢癌等其他女性癌症的死亡人數卻是逐年上升,尤其是乳癌從1149人上升到1588人,上升幅度高達38%,發生率上升幅度更高達50%。再者,子宮頸癌的發展極為緩慢,大約需要15-20年的時間,並不似流感等易爆發之傳染病,且預防子宮頸癌並非只有疫苗一途,亦可透過安全性行為、定期抹片篩檢早期發現癌前病變、加以治療。因此,在有限資源下,為了婦女健康考量,加強乳癌等其他婦癌防治更是負責任的政府的首要之務。
3. 台灣ACIP未建議公費施打HPV疫苗
根據台灣預防接種咨詢委員會(ACIP)之建議,目前在考量施打疫苗優先順序時,HPV疫苗仍被列為自費施打項目。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各地政府如果認為公費施打HPV疫苗有其必要性,應提出足夠評估,向民眾解釋為何施打HPV疫苗應優於其他更急迫之醫療需求,以符合公平正義之原則。
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之下,一個政策的規劃勢必會連帶影響到其他政策的資源。子宮頸癌防治非常重要,但婦女健康需求相當多元,包括年年上升的乳癌或心臟血管疾病等也需要政府相當的關注,如果政府未做全面性的評估就將預算以不合比例的數目分配給單一需求,且無法說出其優先性及必要性,那就只是打著「照顧婦女健康」的大旗陷女人於不義。我們呼籲各縣市政府及重視婦女健康之民意代表,暫緩公費施打HPV疫苗,並全盤考量婦女健康需求,將有限的政府預算做合理分配。
+ read more
2011.11.03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術後死亡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美國回顧性研究指出,女性因某些合併症與風險因子影響,進行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後30天至3年間的死亡率比男性高1%,且通常進行這項手術的女性年齡多比男性大。
研究表示,過去已指出PCI術後會出現性別差異現象的原因,包括男女身型及動脈直徑大小不同、荷爾蒙差異、非典型症狀呈現。這項研究則分析2003-2009間曾做過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13,752位病患資料,進一步找出造成女性出現術後預後不佳的相關合併症與特性。
結果發現,女性比男性較年長(69.0歲:
64.8歲);女性常表現不穩定冠狀動脈症候羣(39.6%:
34.4%);女性高血壓發生率高(91.7%:
85.9%);女性多有糖尿病(47.5%: 38.5%)、腎臟病(5.9%:
5.1%)及多周邊血管疾病(10.1%:
9.1%)等等。另外,女性較可能須要左前降枝介入治療;較常使用傳統支架,而非第一、第二代塗藥支架;在術後30天、1年及3年的死亡比率也比男性稍高。
研究團隊最後認為他們的結果具概括性,因為該研究囊括了多元人種,不過由於這僅是一項回顧分析的研究,因此研究本身對於其它會混淆研究結果的變項因素可能無法提出完整的說明解釋,這是研究的限制。
資料來源:導管及心臟血管介入期刊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