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6.09
吸煙會提高女性罹患周邊動脈疾病風險
周邊動脈疾病是一種動脈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疾病,進而延伸影響腿部活動,症狀包括正常活動的腿部會出現疼痛、或腿部肌肉易疲累。近日一項美國哈佛醫學院團隊的研究指出,吸煙的女性比終身都沒有吸煙的女性,得到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高出10倍。
該研究的參與者為45歲以上的38,825位女性,追蹤時間平均達12.7年,並每年讓參與者填寫吸煙習慣的問卷調查。研究目的為了瞭解吸煙是否會增加周邊動脈疾病的罹患風險,而戒菸後又是否會降低風險以及降低程度的多寡。
結果發現,吸煙確實是系統性周邊動脈疾病的主要風險因子,有吸煙習慣的女性得到該疾病的風險,比沒有吸煙的女性,將提高10倍。雖然戒菸會大幅降低風險,但仍無法達到像沒有吸煙的女性那麼低。
研究團隊提醒,過去研究已指出吸煙對心臟病與肺癌會產生嚴重影響,這項研究再指出吸煙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關係,同時,該疾病不僅會造成行動時的疼痛,也會增加心臟病的罹患風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1.06.08
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表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growth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的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口高出2.5倍;但在男性身上卻無此現象。
過去曾有小型研究認為生長激素補充療法對改善新陳代謝系統具有療效,但針對長期效果與安全性的研究資料仍有限,而這項研究則是第一個檢視成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療效的全國性研究。該研究取樣在生長激素療法荷蘭國家註冊系統內2,229位成人的資料,研究追蹤6.1年,之後再與全國人口狀況作比較。
結果發現,共有135位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病患,於平均年齡62.1歲時過世。整體而言,男性的死亡率並無因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而增高;但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死亡率,卻比全國人口平均死亡率增加66%,其中主要原因乃由於這些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一般人口高出2.52倍。
此外,在排除其他疾病高風險的病患後,男女在癌症死亡的風險都沒有提高,研究解釋這可能由於進行癌症治療時,患者已停止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改進行其他治療,因此後續無法追蹤。
研究認為,受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影響,或者與其他荷爾蒙療法的交互作用,所以才使得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提高,但這仍屬初步性的推測。研究作者最後表示,性別差異是個重要的發現值得做進一步更細緻的研究。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
+ read more

2011.06.08
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表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growth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的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口高出2.5倍;但在男性身上卻無此現象。
過去曾有小型研究認為生長激素補充療法對改善新陳代謝系統具有療效,但針對長期效果與安全性的研究資料仍有限,而這項研究則是第一個檢視成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療效的全國性研究。該研究取樣在生長激素療法荷蘭國家註冊系統內2,229位成人的資料,研究追蹤6.1年,之後再與全國人口狀況作比較。
結果發現,共有135位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病患,於平均年齡62.1歲時過世。整體而言,男性的死亡率並無因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而增高;但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死亡率,卻比全國人口平均死亡率增加66%,其中主要原因乃由於這些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一般人口高出2.52倍。
此外,在排除其他疾病高風險的病患後,男女在癌症死亡的風險都沒有提高,研究解釋這可能由於進行癌症治療時,患者已停止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改進行其他治療,因此後續無法追蹤。
研究認為,受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影響,或者與其他荷爾蒙療法的交互作用,所以才使得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提高,但這仍屬初步性的推測。研究作者最後表示,性別差異是個重要的發現值得做進一步更細緻的研究。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
+ read more

2011.06.08
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表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growth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的女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一般人口高出2.5倍;但在男性身上卻無此現象。
過去曾有小型研究認為生長激素補充療法對改善新陳代謝系統具有療效,但針對長期效果與安全性的研究資料仍有限,而這項研究則是第一個檢視成人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療效的全國性研究。該研究取樣在生長激素療法荷蘭國家註冊系統內2,229位成人的資料,研究追蹤6.1年,之後再與全國人口狀況作比較。
結果發現,共有135位接受生長激素治療的病患,於平均年齡62.1歲時過世。整體而言,男性的死亡率並無因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而增高;但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死亡率,卻比全國人口平均死亡率增加66%,其中主要原因乃由於這些女性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比一般人口高出2.52倍。
此外,在排除其他疾病高風險的病患後,男女在癌症死亡的風險都沒有提高,研究解釋這可能由於進行癌症治療時,患者已停止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改進行其他治療,因此後續無法追蹤。
研究認為,受女性體內的雌激素濃度影響,或者與其他荷爾蒙療法的交互作用,所以才使得使用生長激素補充療法的女性,因心血管疾病而死亡的風險提高,但這仍屬初步性的推測。研究作者最後表示,性別差異是個重要的發現值得做進一步更細緻的研究。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會(The Endocrine Society)
+ read more

2011.06.07
美研究:每年一次卵巢癌篩檢無改善存活率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病患每年一次接受卵巢癌CA-125抽血檢測及經陰道超音波檢查,比僅進行常規護理但未定期篩檢者,罹患卵巢癌的死亡率略高。
該項研究隨機取樣美國78,216位55-74歲的女性,其中包括每年接受卵巢癌篩檢、或只進行一般性照顧但無定期篩檢兩個群體,研究時間平均長達12.4年。
結果發現,最後被診斷得到卵巢癌者當中,有212位曾進行卵巢癌篩檢的女性、及176位未定期檢查的女性;死於卵巢癌者,有118位曾進行卵巢癌篩檢的女性、100位未定期檢查的女性。數據計算過後顯示,進行篩檢的群體,罹患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21,死亡率的相對風險為1.18。
同時,接受篩檢的女性之中5%曾有偽陽性的結果,偽陽性中又有60%接受過經陰道超音波的檢查。接受侵入性檢查的女性中,15%曾因檢查而得到至少一種以上的併發症。
研究團隊表示,以目前篩檢技術仍難有效找出健康女性身上早期的癌症細胞,多數女性在癌症晚期才被診斷出得到卵巢癌,惡化速度相當快。另外,雖然卵巢癌篩檢與後續追蹤檢查的偽陽性機率,比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雖然來得低,但女性經常接受侵入性檢查的問題,仍須被認真看待。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 read more

2011.06.02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日前美國一初步性的研究指出,治療高血壓的藥物beta阻斷劑可降低女性乳癌復發的風險,近日有兩項研究再次證實這項結論。
第一項研究來自美國休士頓的研究團隊,檢視1,400位接受化療與手術的女性乳癌患者之資料,其中有7%剛好正在服用beta阻斷劑。發現在調整多種變項以後,在治療手術後的三年,使用beta阻斷劑的女性有87%仍存活且無乳癌復發,沒有使用beta阻斷劑的則有77%。
另一項來自愛爾蘭的研究則發現,與沒有使用的女性做比較,女性使用beta阻斷劑當中一種名為propranolol的種類,較不易被診斷出罹患末期乳癌。數據顯示,服用五年後的女性僅9%死於乳癌,但沒有服用者則有27%。
不過兩項研究皆表示,現階段只發現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的初步關連性,後續仍須有更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產出,也不建議患者將beta阻斷劑當作乳癌預防或治療性藥物來使用,同時應注意該藥物會有降低血壓、緩慢心跳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