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美研究:每年一次卵巢癌篩檢無改善存活率 
2011.06.07
美研究:每年一次卵巢癌篩檢無改善存活率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病患每年一次接受卵巢癌CA-125抽血檢測及經陰道超音波檢查,比僅進行常規護理但未定期篩檢者,罹患卵巢癌的死亡率略高。 該項研究隨機取樣美國78,216位55-74歲的女性,其中包括每年接受卵巢癌篩檢、或只進行一般性照顧但無定期篩檢兩個群體,研究時間平均長達12.4年。 結果發現,最後被診斷得到卵巢癌者當中,有212位曾進行卵巢癌篩檢的女性、及176位未定期檢查的女性;死於卵巢癌者,有118位曾進行卵巢癌篩檢的女性、100位未定期檢查的女性。數據計算過後顯示,進行篩檢的群體,罹患卵巢癌的相對風險為1.21,死亡率的相對風險為1.18。 同時,接受篩檢的女性之中5%曾有偽陽性的結果,偽陽性中又有60%接受過經陰道超音波的檢查。接受侵入性檢查的女性中,15%曾因檢查而得到至少一種以上的併發症。 研究團隊表示,以目前篩檢技術仍難有效找出健康女性身上早期的癌症細胞,多數女性在癌症晚期才被診斷出得到卵巢癌,惡化速度相當快。另外,雖然卵巢癌篩檢與後續追蹤檢查的偽陽性機率,比進行乳房超音波檢查雖然來得低,但女性經常接受侵入性檢查的問題,仍須被認真看待。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    
+ read more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2011.06.02
高血壓藥物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關係
日前美國一初步性的研究指出,治療高血壓的藥物beta阻斷劑可降低女性乳癌復發的風險,近日有兩項研究再次證實這項結論。 第一項研究來自美國休士頓的研究團隊,檢視1,400位接受化療與手術的女性乳癌患者之資料,其中有7%剛好正在服用beta阻斷劑。發現在調整多種變項以後,在治療手術後的三年,使用beta阻斷劑的女性有87%仍存活且無乳癌復發,沒有使用beta阻斷劑的則有77%。 另一項來自愛爾蘭的研究則發現,與沒有使用的女性做比較,女性使用beta阻斷劑當中一種名為propranolol的種類,較不易被診斷出罹患末期乳癌。數據顯示,服用五年後的女性僅9%死於乳癌,但沒有服用者則有27%。 不過兩項研究皆表示,現階段只發現beta阻斷劑與乳癌復發的初步關連性,後續仍須有更多進一步的相關研究產出,也不建議患者將beta阻斷劑當作乳癌預防或治療性藥物來使用,同時應注意該藥物會有降低血壓、緩慢心跳的副作用。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國民黨不讓女性安心生產
2011.06.01
國民黨不讓女性安心生產
媒體報導蘆洲某女士於剖腹產時因前置性胎盤導致產後大量失血,雖已摘除子宮,但因她失血過久致腳跟壞死,恐將截肢;另一方面,該婦產科診所之醫護人員則出面控訴家屬的包圍抗爭,讓大家不敢上班,並表示截肢之說子虛烏有。上述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類似的情節其實這幾年來不斷地上演。 依據衛生署的資料,婦產科的醫療糾紛,佔歷年醫審會調查醫療糾紛案件的十五%,除了讓婦女及家人飽受長期訴訟之苦,亦使產科醫師面臨非理性的抗爭與報復,降低醫師從事產科的意願,嚴重影響產科之醫療品質。 為了讓女性能安心生產,改善醫病關係,台灣女人連線等婦女團體與立法委員黃淑英共同提出生產風險補償條例,卻於五月二十四日及三十一日的程序委員會,連續兩次遭國民黨退回! 少子女化已成為國安問題,建立女人生產時的保障機制議題,也廣為大家討論,二○○八年馬英九先生於競選總統期間承諾將「編列生育風險處理預算」,然衛生署直到今年才表示將於明年開始試辦,相關辦法至今仍尚未完成!令人不解的是,成立生產風險補償基金已有社會共識,「生產風險補償條例草案」亦經朝野委員共同連署,國民黨籍委員卻又於程序委員會退回該法案! 婦女團體自二○○一年開始推動生產風險補償機制,終於二○○七年研擬「生產風險補償基金」試辦計畫,然而在政黨輪替之後該計畫胎死腹中,延宕至今!我們呼籲國民黨不應基於政黨偏見,阻擋法案,朝野委員應儘速通過生產風險補償條例,營造一個友善的生產環境,讓台灣女性能安心生產!   ◎ 陳竹儀(作者為台灣女人連線成員) 資料來源:本篇刊於2011年6月1日自由時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jun/1/today-o2.htm
+ read more
骨鬆藥物大幅提高罕見腿骨骨折的機率
2011.06.01
骨鬆藥物大幅提高罕見腿骨骨折的機率
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治療骨質疏鬆最為常見的藥物,但近來一份瑞典的大型世代研究指出,雙磷酸鹽類藥物會提高罕見腿骨骨折機率高達33倍,但整體而言機率仍然算低,因此醫師建議服藥中的病患不應停藥。 這份研究分析了瑞典2005-2008年間12,777位腿骨骨折的婦女,這些婦女年紀都在55歲以上。研究者從這1 2,777位婦女當中,檢視特定腿骨部位骨折的婦女,同時比對她們的用藥紀錄跟病史,整理出59位罕見腿骨骨折婦女,以及263位對照組。 結果發現,這59位罕見腿骨骨折的婦女有78%服用骨鬆藥物(bisphosphonates);263位對照組當中,有10%服用骨鬆藥物。在經過多重變項校正後,算出服用骨鬆藥物的婦女比沒有服用的婦女,發生罕見腿骨骨折的機率高了33.3倍。 研究者也發現,婦女服用骨鬆藥物5年後可先停藥5年,這段時間內罕見腿骨骨折的風險會下降,但是藥物對骨骼的保護仍然持續有效,因此建議骨質疏鬆的婦女在5年後可以先休息一陣子。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防骨鬆,補鈣優先於吃藥!
2011.06.01
防骨鬆,補鈣優先於吃藥!
當民眾做骨質密度檢測測出骨質疏鬆時,醫師通常的處置方式是開予骨質疏鬆藥物。然而日前一份研究指出,測出骨質疏鬆後應採取的首要措施不是服藥,而是增加飲食中的鈣跟維他命D,或是服用營養補充劑。 這份研究檢視了近十年來219篇科學期刊研究,發現增加鈣質及維他命D攝取的成年人,骨密度明顯增加,骨折風險則顯著降低。這些研究對象的攝取來源通常是營養補充品,但是食物也是很好的來源。研究者認為,醫生測出病患有骨質疏鬆就直接開藥,可能是因為醫生不相信病患會改變飲食,但是骨鬆藥不但昂貴,也有很多副作用,甚至諷刺地增加骨折風險及顎骨壞死,因此應該在營養補充品無效後才考慮服用骨鬆藥物。 停經婦女一天需攝取鈣1200毫克,三杯脫脂牛奶就有900毫克鈣,剩下300毫克可以輕鬆地從食物中獲取,例如豆漿、柳橙汁、優格、鹹脆餅、早餐穀片、麵包、早餐營養棒、煎餅。  研究團隊也檢視了其他養分對骨質密度的影響,像是蛋白質、維他命K、鈉,發現低鈉飲食對骨質密度有幫助,加工食品像是培根因為有高含量的鈉,可能會破壞骨質,建議避免。起司雖然屬於高鈣食物,但因為含高鈉,不建議當作鈣質主要來源。     資料來源:美國營養物期刊(Nutrients) 
+ read more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2011.05.31
心臟病風險因子可助預測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
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之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在美國約有7%的女性在發生妊娠糖尿病以後會產生其他併發症,如:導致早產、必須進行剖腹產,並增加胎兒出生後糖尿病、肥胖以及新陳代謝疾病的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研究指出,透過仔細監控追蹤糖尿病與心臟病風險因子,可以幫助及早瞭解懷孕時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該風險最早可在懷孕的前七年就預測知道。 研究檢視在1984-1996年間,參與北加州多項健康檢查計畫的580位不同族裔女性之資料,這些檢查項目包括心臟疾病、糖尿病與癌症等等。研究者比較在懷孕期間有與沒有得到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對照她們接受健康檢查與生產的年紀,兩項平均的歲數相隔7年(28歲/35歲)。 結果發現妊娠糖尿病的罹患風險,與糖尿病、心臟病的風險因子成正向關係,這些風險因子包括過重、高血壓、高血糖、及懷孕前壞膽固醇的指數。數據顯示,女性如有三項以上前述的風險因子,將比沒有風險因子的女性,得到妊娠糖尿病的風險,高出3.6倍。 研究結論表示,醫生應注意病人有哪些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這可能會造成日後發生妊娠糖尿病,但藉由早期檢查、注意飲食與適度運動,將可達到預防的效果。     資料來源:美國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