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30
出生性別比失衡,衛生署將查察
在自然情況下,嬰兒出生時的男/女性別比例(以下簡稱「出生性別比」)約在105至106比100(也就是1.05至1.06),相當穩定。惟拜科技之賜,醫療可以透過性別篩檢或選擇性墮胎,主動或被動的使男嬰得以生下。臺灣曾在1980年代以絨毛膜取樣的技術提前診斷胎兒性別,進行墮胎,使出生性別比由106上升到110以上,其後,因發現該技術會傷及胚胎組織,造成產下的男嬰有斷手或斷足的畸形,經政府明令禁止,婦產科醫師也怕醫療糾紛而趨保守,使性比例下降至108。近十年來,又因以聚酶鏈反應抽血作胚胎性別基因檢測,使性比例居高不下,今年上半年男嬰與女嬰比達111。
針對近年國內出生性別比高居不下之現象,衛生署將以統計檢定其接生性別比例顯著大於1.06者之醫療機構(19家)及接生者(49人),以及於網路宣稱提供性別篩檢、鑑定之名單,會同地方衛生主管機關進行查察。
相關醫療機構或人員若違反相關規定及其罰則如下:
*
違法醫療廣告:依醫療法86條,對不正當醫療廣告,對醫療機構處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
有不當醫療行為者:
> *
> 依醫師法第25條,醫師執行業務違背醫學倫理,由醫師公會或主管機關移付懲戒;第25-1條懲戒方式,包括:警告、繼續教育或臨床進修、限制執業範圍或停業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廢止執業執照、廢止醫師證書。
>
> *
> 依醫師法第28-4條,醫師執行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不得執行之醫療行為者,可處10萬到50萬罰鍰,情節重大者,並得廢止其醫師證書。
>
> *
> 依醫療法第108條第3款,醫療機構執行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不得執行之醫療行為,可處5萬到50萬罰鍰,最重得廢止開業執照。
資料來源: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2010.08.26
產鉗生產的風險
產鉗生產在自然產中不算罕見,最近一份澳洲研究指出,產鉗生產(forceps
delivery)容易傷害肌肉,造成產後骨盆腔生殖器脫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研究人員分析了488位自然產的產婦,所有產婦在生產前都有做訪談,並進行4D
translabial超音波檢查;在產後3-4個月在進行另外一次超音波檢查。研究發現產鉗生產造成提肛肌(levator
ani
muscles)撕裂傷的風險比一般產婦高四倍;即使沒有造成撕裂傷,對肌肉所造成的微創傷(microtrauma)也可能導致骨盆腔生殖器脫垂;此外,造成提肛肌受傷的風險也和第二產程的時間長短有關;不過,研究卻發現硬膜外麻醉(epidurals,俗稱「無痛分娩」)有保護效果,可以降低提肛肌的傷害。
該期刊的總編輯Philip
Steer表示,這份研究的結果並非要排除使用產鉗生產,在某些情況下使用產鉗生產仍是適當的,只是醫事人員必須瞭解和告知風險。此外,這份研究也再次確認了硬膜外麻醉某種程度上有保護的作用,短時間內可以降低生產的疼痛;長期上也可降低肌肉受傷、導致脫垂的風險。
資料來源:英國婦產科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
+ read more
2010.08.23
「承認錯誤」降低醫糾訴訟
很多醫師和風險管理師都認為,如果承認自己在醫療行為上有錯誤,不但醫療糾紛的訴訟會增加,賠償的金額也就像開了一張空白支票一樣;但是,美國一項研究的結果卻和上述的認知完全相反。研究發現當醫師犯錯時,承認錯誤、表達歉意、合理補償可以大幅降低醫療糾紛訴訟。
美國密西根大學健康醫療體系(University of Michigan
Health
System)在2001年時曾推動一項計畫,鼓勵醫事人員回報醫療錯誤,這項計畫的內涵包括:告訴病人及其家屬該醫療錯誤;向他們說明發生錯誤的原因與負責人;以及為了避免再度發生類似的錯誤,院方所做出的改變及採取的措施;最後向病人及家屬致上真誠的歉意,並提供合理的補償。此外,研究人員並分析了從1995-2007年間總共1,131件發生醫療錯誤的案件,涵蓋了該計畫推動前和推動後的數據。
結果發現醫事人員主動回報醫療錯誤的作法可以有效降低醫療糾紛和請求賠償金的訴訟案件,也可以較快解決醫療爭議和降低醫療糾紛訴訟的花費。若從統計數字來看,每個月的索賠案件降低了36%,控告醫院醫療疏失的案件下降了65%,解決一個醫療疏失案件的時間約減少了7個月,醫療糾紛訴訟的花費減少了60%。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0.08.19
低血壓藥物將下架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6年採快速審查的方式核准含有midodrine成分的降血壓藥物(ProAmatine),因為該藥品屬於治療緊急病況或已危急生命狀況的藥品。但是,廠商在藥品上市後仍必須進行上市後追蹤研究,以證明藥品的效益。但截至目前為止,FDA表示,並未收到任何廠商提供的上市後追蹤研究報告,因此,建議將藥品下架,但仍保留讓廠商補件的機會。
不過廠商於其網站上卻堅稱已經執行並完成FDA所要求的上市後研究,是FDA認為其研究報告不夠完整,進一步要求廠商再做額外的研究。但是廠商認為ProAmatine的獲利僅佔去年總收益的0.1%以下,但上市後研究的支出卻高達2千5百萬每元,因此,廠商已經決定在9月30日將該藥品自動下架。
我國衛生署目前核准含有midodrine成分之藥物為「培力邁妥林錠」,衛生署表示,將函請該廠商提供相關試驗或研究資料,再進行評估作業。
+ read more
2010.08.17
美國通過新款事後避孕藥
目前市面上可得的事後緊急避孕藥只有一種-Plan
B,對17歲以上的女性來說,不需要處方簽就可購買,但必須在危險性行為的72小時之內服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今年8月13日通過了一款新的事後避孕藥,需在危險性行為的五天內服藥,將事後避孕藥的效期延長至120小時。這款新的避孕藥為處方簽藥物,各年齡層的女性都需要處方簽才可購買,商品名稱為Ella,是由法國HRA
Pharma藥廠所生產,這款事後避孕藥自2009年5月在歐洲就已合法通過。
Ella是一種「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器」(se1ective
progesterone receptor modulator,
SPRM),它的作用在於干擾女性重要的荷爾蒙-黃體素。整體來說,女性在性行為的三天內服用Ella的話,懷孕率為1.9%;若在3-5天內服用的話,懷孕率為2.2%。最常見的副作用為噁心、頭痛、腹痛、經期不適、暈眩。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表示:該避孕藥的兩個主要臨床實驗已經證實Ella是安全且有效的;但是,不應該被當作是一種例行性的避孕措施。此外,已經確認懷孕和哺乳中的女性不該使用此藥物。
美國家庭計畫協會(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的執行長Cecile
Richards表示,當女性的第一層避孕措施失敗時,後續應該提供更多層的避孕方式供女性選擇,最完善的狀態應該是建立起層層的安全避孕網,讓女性因為種種不可控制的風險而意外懷孕時,隨時都能有選擇的空間。
+ read more
2010.08.13
女用保險套,妳能接受嗎?
2009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通過最新一代的女用保險套,在芝加哥、紐約、華盛頓等城市也有活動來行銷這項產品,並教導女性如何使用。不少婦女團體希望這個產品和隨之而起的運動可以鼓勵婦女使用女用保險套,以保護自己、預防性病和避孕。
不少婦女團體認為女用保險套是婦女的另一種選擇,讓女性對於保險套的使用能有更多的掌控權,尤其是男性不願意使用保險套的時候。支持者認為,棉條一開始也非常不受歡迎。一般女性認為它很複雜,只是因為沒有人教她們如何使用。
儘管如此,也有不少專家質疑它的實用性。洛杉磯一位性健康中心的主任Alexandra
Katehakis就表示,和一般的保險套比較起來,女用保險套是非常不方便使用的,而且光是套入陰道就必須花費許多時間。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