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27
BMI值有可能低估年輕女性的肥胖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將女性肥胖標準訂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大於30,男性則是大於25。世界衛生組織(WHO)則是將肥胖標準訂為女性體脂肪大於35%,男性體脂肪大於25%。最近美國一份研究發現,體脂肪大於35%的育齡婦女中,有將近一半的女性BMI值並未達到肥胖的標準。
這份前瞻性的研究包含555位20-33歲的婦女,研究人員使用雙能X光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測量身體脂肪組織量。結果發現有36.9%的婦女BMI值大於30,但是有63.1%的婦女體脂肪大於35%。
研究人員表示,BMI值是一項簡單、容易計算的體位標準,對促進公共健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這樣的計算方式有可能過於簡化了。BMI值最普遍的爭議就在於計算過程中無法分辦脂肪和肌肉,而脂肪與身體的比例因為族群、人種的不同,也會有所差異。
研究指出,整體來說BMI值作為肥胖標準的敏感度(sensitivity)為57.7%、特異度(specificity)為98.5%。研究人員並不建議將BMI值改為與WHO一樣用體脂肪作為基礎的標準,而是認為應該要針對族群、種族校正BMI的標準,以增加準確度。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備註:我國衛生署的成人肥胖定義:
過輕:BMI<18.5
正常:18.5≦BMI<24
過重:24≦BMI<27
肥胖:27≦BMI
若BMI值沒有超過標準,但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女性超過80公分,也稱之為「肥胖」。
+ read more
2010.04.21
為什麼女生不能像男生一樣喝酒?
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最近針對酒精攝取進行了一項計畫,其中的幾項結果可以提供給青少女作為飲酒的參考:
一、青少女體內脂肪與肌肉組織的比率較青少年高,且體內所含的水分也較少,因此,喝酒以後體內的酒精濃度會比較高,也就是說青少女即便喝較少的酒,也有可能比較容易喝醉。
二、醇脫氫酶(Alcohol dehydrogenases,
ADH)是人體內的一種消化酵素,大部分的酒精都是經由醇脫氫酶分解,但是,青少女體內的醇脫氫酶較少,因此,較不容易代謝酒精。
三、青少女的體型和體重通常較青少年小,若喝相同濃度的酒精,青少女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會上升的比較快;喝醉之後,酒精退去所需的時間也比較長。因此,青少女若酗酒,酒精中毒的風險也會比較高。
四、青少女通常偏好較甜或是和碳酸飲料混合喝的調酒,這類的酒精飲料會增加酒精滲入血管的速度。
+ read more
2010.04.16
研究發現飲食影響女性心臟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女性攝取比薩、果醬、麵包等高升糖指數的碳水化合物會增加冠狀動脈心臟病的風險,但是在男性身上則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所謂的「升糖指數」(glycemic
index)就是用來衡量某種碳水化合物對血液中血糖影響程度的指標。
這份研究使用的是歐洲癌症與營養調查(European
P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into Cancer and
Nutrition)的資料總共包括15,171位男性和32,578位女性,研究人員根據參與者作答的問卷計算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升糖指數和升糖負荷的平均值,研究平均追蹤7.9年,結束時有463位參與者(305位男性,158位女性)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
研究經分析後發現,攝取較多碳水化合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碳水化合物女性(後25%的族群)的2.24倍。當研究人員將碳水化合物分為高升糖和低升糖指數食物後發現,攝取越多高升糖碳水化合物的女性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越高:攝取較多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前25%的族群)罹患心臟疾病的風險是攝取較少高升糖指數食物的女性(後25%的族群)的1.68倍,亦即並非所有碳水化合物都與心臟疾病的風險有相關性。
碳水化合物會改變血液中血糖、三酸甘油脂、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HDL)的濃度,進而影響心臟疾病的風險;但是,並不是所有碳水化合物都會造成影響,攝取低升糖指數碳水化合物對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沒有顯著的影響。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主任Suzanne
Steinbaum指出,要注意飲食是否健康不光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還要注意單糖的含量;而要衡量食物的升糖指數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營養標示。營養標示通常會標示碳水化合物和糖的含量,糖的含量越高就表示妳越不該吃它。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0.04.12
某些化學物質影響青少女發育
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發現,青少女暴露在某些化學物質中會導致早熟或青春期延遲,也可能提高日後的健康風險。這些化學物質一般稱為「內分泌干擾物」(endocrine
disruptors),它會干擾內分泌或荷爾蒙,「酚」(phenols)、「鄰苯二甲酸」(phthalates)和「植物性荷爾蒙」(phytoestrogen)都屬於此類化學物質。市面上的指甲油、化妝品、香水、乳液、洗髮精等為了增加耐久性及香味都會添加這些化學物質;此外,也會出現在一些塑膠製品中,或是用來製成藥品和營養補充品的外層,以達到緩釋藥劑的效果。
這項研究總共包括1,151位6-8歲的青少女,而上述三種化學物質在所有參與者的尿液中都檢測出陽性反應。研究發現高濃度的「鄰苯二甲酸」和「植物性荷爾蒙」與青少女胸部提早發育有強烈的相關性,而在乳液、洗髮精等個人用品中所含的「鄰苯二甲酸」也與胸部、陰毛提早發育有關。此外,這份研究也發現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在青少女的發育上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
過去已經有研究顯示青少女早熟可能會有醫療上的負面影響,例如:日後糖尿病、癌症的風險;而這份研究則發現某些化學物質會影響青少女的發育。研究人員表示,乳腺在發育的過程中,某一個時期是特別敏感脆弱的階段,因此,暴露在這些化學物質中有可能會影響日後罹患乳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環境衛生觀點期刊(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
+ read more
2010.04.09
子宮頸疫苗可能損害子宮頸抹片檢查
英國倫敦聖喬治醫院婦產科顧問Mr. Paul
Carter日前對媒體表示,新的HPV疫苗(子宮頸癌疫苗)給女性錯誤的認知,以為只要接種疫苗就不用擔心罹患子宮頸癌,倫敦的子宮頸抹片篩檢率因而從原訂80%降為70%。Mr.
Paul
Carter重申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的重要性,並表示,英國每年透過子宮頸抹片篩檢而預防了4000-5000起子宮頸癌,子宮頸抹片篩檢仍是最不可或缺的癌症防治工具,特別是接種子宮頸癌疫苗也無法預防的細胞病變,都必須靠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在子宮頸癌疫苗上市之初,婦女團體便不斷強調政府應在核准此疫苗的同時也要著重抹片及安全性行為的重要性,如今在台灣,已有少數縣市開始針對國中少女公費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但部分地方政府卻沒有提供完整的健康資訊,例如台北縣政府給家長的子宮頸癌疫苗接種同意書中,就完全沒有提及接種疫苗後仍要定期子宮頸抹片篩檢等重要資訊!許多國中校護也因為沒有拿到衛教單張而來電索取,對此,台灣女人連線深感遺憾予以譴責,同時也希望台北縣政府能立即改善,避免英國的經驗在台灣發生。
資料來源:http://www.medicalnewstoday.com/articles/184085.php
延伸閱讀
子宮頸疫苗家長被隱瞞的事
+ read more
2010.04.08
女性和男性對麻醉劑的反應不同
最近在藥物動力學領域裡再度興起一股有關性別差異的討論,也就是女性和男性身體對各種藥物會產生怎樣不同的反應與作用,許多研究人員都已經提出相當多證據來支持性別差異的論點,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麻醉藥。
美國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在1999年時曾經對一份研究報告進行評估,結果發現以一般全身麻醉的狀況而言的話,相較於男性,女性較容易從麻醉中醒來,這表示在手術中女性需要的麻醉劑量應該要比男性多。另外也有研究發現在麻醉劑退去後,女性出現噁心、嘔吐等副作用的比例較男性高。
過去研發藥物的臨床試驗通常都以男性受試者為主,試驗結果則直接套用在女性身上;但是,過去的研究發現,即便控制體重的變因,麻醉效果從女性身上退去的時間較男性快兩倍,女性使用麻醉藥品所出現的副作用也較多。這樣的性別差異是藥物臨床研究者,甚至是藥品行銷人員都應該要注意的。
為了確保新藥研發也會注重女性用藥者的權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1993年推行了兩項重要政策:一、FDA研擬了一份正式的臨床試驗指引,其中強調臨床試驗應該要納入一定比例的女性受試者,且應有性別分析,以瞭解藥物的作用與效益是否有性別差異。二、FDA撤銷了1977年規定將女性排除在臨床試驗外的政策。
女性和男性的生理結構、機能不一樣,因此,在使用藥物時也可能出現不同的反應,除了女性體重較輕之外,研究人員也提出許多看法來解釋這些性別差異,包括:吸收藥物、代謝藥物的差異、肝臟酵素的影響、性荷爾蒙等。這些差異都有可能導致女性在服藥後出現較多副作用。此外,藥物臨床試驗的設計應該要能確保男性和女性用藥者的安全,但是,光是將女性納入臨床試驗是不夠的,在後續的資料使用、分析、應用時也應該要隨時注意性別所產生的影響。
資料來源:The World Anesthesia Drug Marke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