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醫藥研究者與藥廠關係不單純
2010.01.22
醫藥研究者與藥廠關係不單純
在癌症研究裡,設計臨床試驗、分析、解釋數據資料、提供研究報告草稿等屬於重要的研究工作,因為這些工作都足以影響研究結果的解讀和呈現,而招募參與者、蒐集數據資料等則屬於次要的研究工作。最近有一篇研究發現,負責這些重要工作的研究人員和藥廠有金錢利益關係的比率較高。 研究人員蒐集了2006年1月到2007年6月間所發表的235篇藥物試驗報告,這些研究都刊登於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所發行的期刊中。研究結果發現,64%的作者表示從事至少一項的重要研究工作,而有29%的作者表示至少與一家廠商有金錢利益關係。此外,研究也發現負責重要工作的研究人員和藥廠有金錢利益關係的比率比一般研究者高出4.3倍,而且此現象在非藥廠資助的研究中也有發現,雖然在藥廠資助的研究中仍較嚴重。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並非各式的研究者和藥廠有利益關係的比率都一樣高,藥廠通常傾向與涉入較深的研究者建立關係,如此才能對研究的設計、執行與詮釋有一定的影響力。因此,醫藥研究裡客觀性與中立性的問題可能比預期的嚴重。 美國醫療協會(Institute of Medicine)在去年就發佈了一份報告,闡明有關利益迴避的原則,例如:醫師應該自動拒絕或迴避藥廠邀請的飯局或贈送的試藥,也應該完全公開研究經費的來源。但是,儘管如此,醫師與藥廠間的財務利害關係仍舊非常普遍。 美國加州大學專攻醫學倫理的Bernard Lo教授表示,醫師或研究者與藥廠的利益關係有多種不同的形式。其中一種特別為人詬病的就是擔任藥廠的諮詢講師,通常這些講師的演講內容、投影片等都是由藥廠所提供,而非由講師獨立作業。此外,利益關係中最值得注意的關鍵就是「金額的高低」,若一位醫師每年可以從特定藥廠獲利幾千元,其客觀性或許還可以討論;但若是獲利幾萬元,其客觀性就令人非常質疑,但是這些資訊通常卻不會公開。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2010.01.18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青少女的成長過程中,脂肪對於骨質密度的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研究發現如果女性在青春期發育時體內的脂肪不足的話,有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份研究測量了4,005位青少女與青少年的皮質骨量(cortical bone mass),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是15.5歲。研究結果發現脂肪重量對骨質密度有絕對性的影響,特別是在青少女的骨質健康上,脂肪對青少女骨質密度的影響比青少年高70%。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也發現脂肪對骨質的影響,在青少年和青少女身上是不一樣的。青少女的脂肪和皮質骨量成正比,也就是脂肪較高的青少女,皮質骨量也較高;但是,青少年的狀況卻是相反的,越精瘦的青少年,皮質骨量越高。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2010.01.18
脂肪可能促進青少女骨質健康
青少女的成長過程中,脂肪對於骨質密度的發展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研究發現如果女性在青春期發育時體內的脂肪不足的話,有可能會增加日後罹患骨質疏鬆的風險。 這份研究測量了4,005位青少女與青少年的皮質骨量(cortical bone mass),參與者的平均年齡是15.5歲。研究結果發現脂肪重量對骨質密度有絕對性的影響,特別是在青少女的骨質健康上,脂肪對青少女骨質密度的影響比青少年高70%。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也發現脂肪對骨質的影響,在青少年和青少女身上是不一樣的。青少女的脂肪和皮質骨量成正比,也就是脂肪較高的青少女,皮質骨量也較高;但是,青少年的狀況卻是相反的,越精瘦的青少年,皮質骨量越高。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與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憂鬱症吃藥不見得比較好
2010.01.07
憂鬱症吃藥不見得比較好
過去有關抗憂鬱藥物的研究不少,但是研究結果分歧,使抗憂鬱藥物的爭議不斷。藥廠資助的試驗通常發現抗憂鬱藥物明顯的減緩症狀,但是,許多未經發表的研究卻發現抗憂鬱藥物的效益不比安慰劑好。最近有一份研究發現,抗憂鬱藥物只有在重度或是較嚴重的憂鬱症病人身上才能達到抒解的效果,對大部分的憂鬱症病人來說,抗憂鬱藥物的效果和安慰劑其實差不多。這份研究結果有可能使持續已久的爭議落幕。 這份研究是政府資助的研究案,研究人員利用文獻回顧的方法重新檢視六項大型的藥物試驗,總共包含728位男性和女性,其中重度和非重度憂鬱症的病人約各佔一半。研究人員使用漢氏憂鬱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 HDRS)來評估病人憂鬱症的程度。結果發現在重度憂鬱症(總分25分以上)病人身上,服藥可以明顯減緩症狀,但是對於總分25分以下的非重度憂鬱症病人,服藥則些微、甚至是沒有效益。 這項研究分析的兩項藥品是「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的藥物Paxil和三環抗憂鬱劑類藥物imipramine。雖然這份研究只針對這兩項藥品進行分析,但是研究人員認為其他亦常使用的SSRI憂鬱症藥物,例如:立普能(Lexapro)、百憂解(Prozac)也會發現相同的結果。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醫師對於量表總分在14分以上的憂鬱症患者,就會考慮讓病人服用藥物,而這份研究是第一次針對輕、中度憂鬱症與藥物效益做出分析與結論。這份研究的結果並不表示抗憂鬱藥物是無用的,不少重度的憂鬱症病人服藥仍有其效益,但是輕、中度的憂鬱症病人和醫師都應該多考慮使用運動、心理諮商等替代療法。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
美國乳房攝影檢查爭議不斷
2010.01.06
美國乳房攝影檢查爭議不斷
關於婦女是否該提早至40歲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爭議,在美國已討論多時,去年美國FDA表示反對40-49歲婦女進行例行的乳房攝影檢查時,也曾引起爭議。美國放射學會(American College of the Radiology)和乳房攝影醫學會(Society of Breast Imaging)近日公布了聯合治療指引,這份指引建議女性從40歲就開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高風險的女性則應從30歲開始,但是最早不應提前至25歲前。所謂「高風險」的女性包括有乳癌家族病史或是有BRCA1、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 此外,這份指引建議高風險的女性使用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進行檢查;若女性無法使用核磁共振,則建議用超音波取代。但是,該份指引並未提及例行性乳房攝影檢查的風險,例如:偽陽性等。 有鑑於台灣的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我國衛生署則於去年底將補助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下修至45歲,全面提供45-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延伸閱讀 乳房攝影的兩難    
+ read more
腦殼為何不會骨質疏鬆?!
2009.12.29
腦殼為何不會骨質疏鬆?!
隨著年齡增長,四肢骨骼的骨質密度會流失而變得疏鬆,但為何腦殼的骨密度不會因老化而逐漸疏鬆?英國倫敦瑪莉皇后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四肢骨骼跟腦殼骨之間有重大差異,可能因此發展出骨質疏鬆新療法及預防骨質疏鬆的方式。 骨質疏鬆造成骨頭脆弱、容易骨折,在老年人身上比較常見,特別是停經後的婦女。50歲以上的民眾,約有1/2女性及1/5男性為骨質疏鬆所苦。隨著人口老化,罹患骨質疏鬆症的人數也隨之增加。 骨頭並非大家記憶中,掛在高中生物教室角落、無生命的骸骨,而是活生生的物質。骨頭內部包含破骨細胞及造骨細胞,造骨細胞負責製造骨質,破骨細胞則將骨頭中的鈣質釋出以維持身體運作所需。骨頭內部隨時在進行製造與釋出與重建的活動,維持動態平衡。 研究團隊使用成鼠的腦殼骨細胞與四肢骨骼的骨細胞進行研究,發現腦殼骨不會因為年齡增長而疏鬆,是因為腦殼骨質跟四肢骨骼的骨質細微結構不同,而此不同來自於破骨細胞的差異。此研究發現: 一、四肢骨骼中有較多的葡萄酸氨,骨細胞的密度也高於腦殼。 二、當使用雌激素時,四肢骨骼較容易受影響。 三、四肢與腦殼的骨細胞在基因的表現上不同。 四、此兩種骨細胞有高達1,236處的差異,亦即約4%的基因組出現不同的反應,而有一些出現不同反應的基因組已知會涉及健康骨頭的製造。 資料來源:PLoS O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