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WHO指出各國應逐步淘汰Stavudine
2009.12.02
WHO指出各國應逐步淘汰Stavudine
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日指出,各國應逐步淘汰Stavudine(中文品名:滋利特)。Stavudine又稱d4T,因其便宜、容易使用,被開發中國家廣泛做為第一線用藥。雖然Stavudine為目前常用的愛滋治療藥物,但它會造成神經失調,導致四隻麻痺及灼熱疼痛等不可逆的副作用,並會造成感染者體能消耗,如體脂肪下降、失能、外型改變。 WHO建議各國應計畫逐步淘汰Stavudine,以毒性較小的Zidovudine(AZT)或Tenofovir(TDF)做為第一線愛滋治療藥物。 此外,WHO全面修改指引,其中建議愛滋感染者包括懷孕婦女,應盡早接受愛滋藥物治療,以活得更久、更健康。WHO並建議女性愛滋感染者於哺乳期間即可接受藥物治療,以預防母子垂直感染。 醫師多半害怕愛滋藥物的毒性及副作用,延緩給予愛滋病感染者藥物治療的時間,然而近來有越多的研究顯示,早點開始藥物治療更能讓感染者保持健康。WHO認為,越早讓成人及少年的感染者接受治療降低他們的病毒量,越能降低傳染的危險。    
+ read more
全球愛滋感染者持續減緩
2009.12.01
全球愛滋感染者持續減緩
根據聯合國愛滋病組織(UNAIDS)的最新資料顯示,愛滋感染者人數已達顛峰。根據11月24日的報告,自1996年來每年新增愛滋感染者持續下降,當時,全球新增感染者約有350萬人感染,2008年新增感染者為270萬人,與1996年相較減少30%。 該數據也顯示越來越多的存活愛滋感染者,以2008年來說,就有3340萬人,比2000年高出20%。UNAIDS表示,這同時反應了感染率仍然偏高,且雞尾酒療法確實有效。 雖然全球新增感染者人數持續穩定,然在東歐及中亞,新增感染者人數仍持續增加。UNAIDS執行長Michel Sidibé指出,愛滋病新增感染者人數下降,有一部份是因為愛滋預防政策奏效,然而,他們也發現有些地區預防政策目標有誤。副執行長Paul De Lay指出,在一些新增感染者數持續增加的地區,民眾面臨到新的風險,例如在亞洲,以往感染者主要集中在性工作者及施用毒癮者,但現在異性戀伴侶則有增高的趨勢。然而,國家的防治計畫仍集中在性工作者及施用毒癮者,這便是防治目標上的錯誤。    
+ read more
懷孕期間服藥可能影響胎兒
2009.11.30
懷孕期間服藥可能影響胎兒
  加拿大的一份研究報告發現,許多懷孕的婦女仍然在使用會造成胎兒缺陷的藥物。因此,提醒懷孕的婦女,如果有計畫要懷孕或是已經懷孕的話,應該在醫師的協助之下,詳細記錄自己服用的藥物,並且瞭解其副作用,尤其是慢性疾病的藥物。   研究人員在1998-2002年間分析懷孕婦女所填寫的藥物處方簽問卷,總共包含將近11萬份資料。結果發現約有56%的懷孕婦女使用至少一項的處方藥物,其中約6.3%的婦女所使用的藥物已知會對胎兒造成影響。更進一步分析發現,使用藥物的婦女中,約有47%中止懷孕,6%的婦女最後流產;相較於一般婦女的比例為36%與5%。而剷下的胎兒出現缺陷的比例為8.2%(服用藥物)與7.7%(一般),這樣的數據已達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有些藥物雖然已知可能對胚胎造成影響,但是對婦女來說卻又不得不服用,例如:癲癇藥物。而其他像是治療嚴重的痤瘡、抗憂鬱、抗生素、控制心臟疾病的藥物等,則應該盡量避免服用。這份研究無法直接證明藥物的使用導致胎兒的缺陷與懷孕的風險,不過仍然提醒醫師要特別注意懷孕的病人所服用的藥物;婦女也要留意自己服用的藥物、健康食品、營養補充品等。     資料來源:BJO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減肥藥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09.11.27
減肥藥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美國FDA於2009年11月20日發布藥品安全資訊指出,使用含有Sibutramine成分的減肥藥的病人,發生心臟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但是兩者是否有直接的相關性則須進一步釐清。不過目前核准的藥品仿單中已載明:研究發現含有Sibutramine成分的藥品與心跳、血壓增加有關,因此,在使用藥品期間應該定期監測血壓和脈搏,若血壓與脈搏持續增加,則應該減少劑量或是停止使用。此外,該類藥品也不應使用於有冠狀動脈病史、心律不整、鬱血性心衰竭或中風的病人。 目前我國衛生署核准含有Sibutramine成分的減肥藥包含:拜耳愛麗纖、美時瑞婷娑、諾妤、樂消脂、十全細體纖、亞培諾美婷、漾婷。這些藥品必須要有醫師的處方簽才可使用,適用的對象為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30的病人,或是BMI值大於27且有第二型糖尿病、高血脂等危險因子的病人。 衛生署呼籲醫師在為病人開立含有Sibutramine成分藥品的處方簽時,應審慎評估病人用藥的風險與效益,並追蹤監測病人的血壓與脈搏。若使用藥物後出現疑似因為服用藥品所導致的不良反應發生時,病人或醫事人員可透過02-2396-0100或http://adr.doh.gov.tw通報藥物不良反應。
+ read more
心血管疾病與阿斯匹靈的使用
2009.11.25
心血管疾病與阿斯匹靈的使用
最近有一份針對阿斯匹靈所做的隨機研究,初次發現任何劑量的阿斯匹靈在臨床使用時,都會增加血管壁釋放一氧化氮(nitric oxide)的濃度,進而減少血凝塊的形成、降低心臟病或中風發生的機率。這也解釋了阿斯匹靈在人體內作用的機制。 雖然研究發現阿斯匹靈對預防心血管疾病有益處,但是不久前「藥物與治療期刊」(Drug and Therapeutics Bulletin)才表示,不應該在還沒有出現任何心血管疾病的症狀之前,就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預防心血管疾病。 目前已有許多人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中風的復發,但是,對於一個沒有心血管疾病症狀的成人,即便其為高危險群,在尚未發病前,究竟該不該使用阿斯匹靈?「藥物與治療期刊」指出,現在還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這個族群的人使用阿斯匹靈,因為服用阿斯匹靈有腸胃道出血的潛在風險。 目前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建議:已發生過心肌梗塞、心絞痛、缺血性中風、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s,俗稱「小中風」)的病人使用阿斯匹靈;因為已有足夠的臨床證據顯示阿斯匹靈可以預防心臟病、心絞痛、中風的復發和住院率。   資料來源:Circulation(由美國心臟協會所發行之期刊)、藥物與治療期刊
+ read more
衛生署下修乳房攝影檢查的補助年齡
2009.11.18
衛生署下修乳房攝影檢查的補助年齡
衛生署過去補助50-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但是由於台灣的乳癌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癌症登記的數據顯示:45-49歲的婦女為乳癌發生率最高的族群。因此,衛生署將下修補助乳房攝影檢查的年齡至45歲,全面提供45-69歲婦女每2年1次的乳房攝影檢查。 但是,昨天美國預防醫學工作小組(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才針對乳癌的防治向美國政府提出建議,表示反對40-49歲的婦女全面地進行例行性的乳房攝影檢查,亦即該小組認為50歲以前要不要做乳房攝影檢查應該衡量個人的風險、狀況再做決定,而不應該全面地建議婦女進行。因為研究數據顯示,50歲以前進行乳房攝影檢查對婦女的益處不大,且乳房攝影檢查的風險也一樣存在。 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東方女性體質與西方女性不同,包括乳腺密度等,因此,國外的研究結果或政策建議是否適用於台灣,應做多方面的評估。此外,提醒隆乳的女性,在做乳房攝影或是其他的胸部檢查前,應先告知醫師自己曾接受隆乳手術,以免導致填充物破裂或誤診。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