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8.14
使用標靶藥物應有成本效益的考量
最近不少學者開始針對標靶藥物的藥費與其效益進行研究。加拿大多倫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的研究人員蒐集了加拿大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資料,將大腸直腸癌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最佳支持性照護」(Best
Supportive Care,
BSC),另一組除了BSC之外,還接受cetuximab的治療。在追蹤18-19個月後發現,只給予BSC的病人的平均存活期為6.2個月,併用cetuximab的病人為7.7個月;而針對原生型K-ras基因的病人而言,只給予BSC的平均存活期為6.1個月,併用cetuximab的病人為9.1個月。
研究人員指出:以一般的情況而言,若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per
quality-adjusted life-year
gained)來計算,為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一年花費5-10萬元的加幣(約150-300萬元台幣)屬於合乎經濟效益的範圍,但是現在標靶藥物的藥價卻遠高出這樣的費用。以2007年Cetuximab在加拿大使用的數據為例,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一年必須花費近20萬元的加幣,而如果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的話,約需要30萬元的加幣;若病人屬於原生型K-ras基因需要花費12萬元加幣,「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的話,約需要19萬元加幣。
若將藥物花費作進一步分析的話,可以獲得以下數據:
1.
一年花費十萬加幣時,有0.1%的一般病人與9.3%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2.
一年花費二十萬加幣時,有43.3%的一般病人與96.6%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3.
若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一年花費二十萬加幣時,有3.4%的一般病人與61%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Cetuximab應該給予原生型K-ras基因的病人使用較有效益,以免將藥物使用在不適合的病人身上,花了大錢卻不見藥效。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09.08.12
母乳哺育與乳癌的關係
根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同樣是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有哺育母乳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女性低約一半;但是對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來說,是否哺育母乳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檢視了護士健康研究(Nurse’ Health
Study)的資料,總共包含十萬位參與者,其中有超過六萬人曾經懷孕,研究的追蹤期在1997-2005年,並紀錄母乳哺育與乳癌發生的相關數字與資料。
結果發現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若哺育母乳的話,大約會降低59%罹患乳癌的風險;而不論哺乳三個月或哺乳三年都不影響結果,亦即降低乳癌風險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哺育母乳」,而非「哺乳時間的長短」;因此,不論是完全哺餵母乳或是與其他副食品、營養補充品一起餵食也不影響研究結果。
對於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而言,是否有哺餵母乳則不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猜測這有可能是因為哺育母乳會影響引發乳癌的基因,或是因為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已經很低了,因此,在這份研究的模式下無法看出改變。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09.08.05
HRT能延緩肌膚老化?
許多女性相信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可以延緩肌膚老化,甚至有更年期女性在使用HRT後,認為自己的皮膚確實變的比較好,但是,皮膚科醫師表示:目前的科學研究尚未證實雌激素可以修復受損的肌膚,而且長期使用荷爾蒙的話,淺藏的風險一定大於益處。
美國加州大學的皮膚科醫師Margaret E.
Parsons回顧了過去的相關研究,試圖瞭解荷爾蒙是否可以促進肌膚的生長。結果發現不論是口服的雌激素或是荷爾蒙貼片都無法改善受損或是老化的肌膚。例如:一篇發表在美國皮膚科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的研究追蹤了485位停經婦女5年,結果發現補充低劑量的雌激素對受損的皮膚沒有任何益處。
另一篇研究的參與者與其他研究較不相同,因此,研究得到的結果也不相同。這篇研究的對象是剛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結果發現婦女在使用雌激素之後,膚質的確有改善。也因此這篇研究提出了另一個無解的問題:何時開始使用雌激素、使用多久才能對皮膚產生益處?換句話說,雌激素是否對皮膚有益目前尚未有定論。
Parsons表示: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雌激素對皮膚的影響,而在獲得解答之前,醫師在臨床上不應該為了促進病人的膚質而建議其使用雌激素,特別是現在的研究已經證實長期使用荷爾蒙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 read more

2009.07.31
割包皮預防愛滋,只對男性有效
過去相關研究發現割包皮可以預防愛滋,但是由於其為觀察性研究,因此,所能提供的資料與數據有限。最近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Maria
Wawer教授在烏干達進行一項隨機試驗,結果發現已經感染愛滋病的男性割包皮也無法降低其女性伴侶感染愛滋的風險,也就是說割包皮預防愛滋的益處似乎只對男性有用。在發現該研究無法預防女性感染愛滋之後,研究提前終止。
這項研究以922名未割包皮且已感染愛滋的15-49歲男性為對象,其中474名男性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實驗組),448名男性則於兩年後接受割包皮手術(對照組)。研究人員針對這些男性的女性伴侶進行6個月、12個月及24個月的追蹤。研究發現,實驗組的男性,其女性伴侶有18%在追蹤過程中得到愛滋,對照組的男性,其女性伴侶則有8%的追蹤過程中得到愛滋;在十二個月後,對照組中有21.7%的女性感染愛滋,對照組則有13.4%。
研究人員推測,在實驗組中有這麼多女性感染,可能是因為男性割包皮後傷口尚未癒合即與女性發生性行為,反增加女性的感染機率。雖然本研究與以往研究的結論有所差異,然研究人員仍認為年輕男性應該儘速接受割包皮手術,割包皮計畫對於女性仍有助益,因為割包皮可降低男性的感染機率,就可減少女性接觸到感染愛滋男性的機率,而工作人員也可以藉由推展割包皮計畫,對民眾進行衛教,宣導男性在接受割包皮手術之後,仍應使用保險套。
資料來源:刺胳針期刊(The Lancet)
+ read more

2009.07.31
新流感疫苗,孕婦優先施打?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Denise
Jamieson教授針對美國剛爆發新流感(H1N1)疫情時,感染H1N1的懷孕婦女案例進行研究與分析。研究結果呼應日前CDC對懷孕婦女所做出建議:懷孕婦女若感染H1N1應該立即施打疫苗。
美國爆發H1N1疫情的第一個月(4/15-5/18),美國CDC總共接獲34例確診和極可能是感染H1N1的懷孕婦女病例。而在這34個病例中,有11位病例(32%)需要接受住院治療,亦即懷孕婦女感染H1N1的話,住院率為十萬分之0.32,而一般民眾的住院率為十萬分之0.076,懷孕婦女的住院率較一般民眾高出四倍。
到6月16日時,總計出現6個(13%)懷孕婦女死亡的案例,這些案例在感染H1N1前都沒有其他不適,其中5位病人接受剖腹產,順利生下健康的嬰兒。研究分析發現,懷孕婦女從出現H1N1的症狀到接受「克流感」(Tamiflu)治療大約經過6-15天。
Jamieson教授指出:部分醫師因為考量藥物對胎兒發展的影響而對用藥感到遲疑,且孕婦用藥產生副作用的風險也較大,但是,懷孕婦女若感染H1N1病況通常較緊急與嚴重,因此,仍然建議疑似感染H1N1的懷孕婦女應立即接受治療,而健康的懷孕婦女也應該在疫苗可取得時就先施打。
據了解「克流感」的人體試驗並未測試此疫苗對孕婦的安全性,因此,疫苗對婦女與胎兒的影響目前所知甚少。
美國聯邦疫苗諮詢小組預計將在下週召開會議,建議將懷孕婦女和醫護人員列為疫苗施打對象的優先名單。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報告也指出,懷孕婦女感染H1N1可能經歷較嚴重的症狀,特別是在懷孕3個月後。但是,WHO尚未建議懷孕婦女優先施打疫苗。
資料來源:刺胳針期刊(The Lancet)
+ read more

2009.07.29
切除卵巢可能增加肺癌風險
因為醫療介入而使女性提早進入更年期的現象稱為「誘發性更年期」。最近一篇加拿大的研究發現,誘發性更年期可能會增加年輕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特別是女性若需要切除兩側卵巢的話,增加的風險會更明顯。
這份研究包含422位罹患肺癌的女性和577位對照組的病人,參與者來自加拿大蒙特婁市區的18間醫院。研究人員分析了參與者的社經地位、居住地區、職業、醫療史、吸煙史、懷孕史與月經狀況。吸煙史在這份研究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因為吸煙與肺癌的相關性極高,且吸煙者的雌激素濃度通常較一般女性低,而這份研究的優勢即在於將病人的吸煙史做了很完整的紀錄。研究結果發現,經歷誘發性更年期的女性罹患肺癌的風險是一般女性的兩倍。
吸煙會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是還有其他因素也會有影響,雌激素便可能是風險因子之一。研究人員猜測:雌激素突然下降、過早停止分泌雌激素或是長期使用荷爾蒙療法都有可能提高肺癌的風險,但是這是目前的假設,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研究來源:國際癌症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