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0
不懷孕並不會增加子宮內膜異位婦女的罹癌風險
過去曾經有流行病學的研究發現,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婦女,或是從未生育過的婦女,罹患某些癌症的風險會比較高。但是,若兩者結合的話,會不會使風險提高兩倍,甚至更多?瑞典有一份研究首次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的婦女進行的調查,結果發現,子宮內膜異位的婦女罹患癌症的風險,並不會因為是否生產過而受影響。
這份研究在人類生育與胚胎學歐洲協會(European Society
of Human Reproduction and
Embryology)第23屆的年會上發表,負責人是瑞典卡羅琳醫學院(Karolinska
University Hospital)的婦產科醫師Anna-Sofia
Melin。參與者是63,630位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婦女,研究透過各個癌症登記機構追蹤這些婦女的健康狀況。
結果總共有3,822位婦女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以某些特定的癌症來說,其罹患率的確比較高,例如,罹患內分泌腫瘤的機率比一般婦女高38%、卵巢癌37%、腎臟癌36%、甲狀腺癌33%、腦瘤27%、惡性黑色素瘤23%、乳癌8%;但是,有趣的是,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低29%。整體而言,癌症罹患率並不比一般的平均值高。此外,也發現婦女是否生產過並不會影響研究結果,也就是說子宮內膜異位的婦女,並不會因為未曾生育而提高罹患癌症的風險。
針對子宮內膜異位的婦女罹患癌症的風險較高,研究人員提出以下的解釋,有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失調,也有可能因為子宮內膜異位的治療方式,影響癌症的發展,但是,這些都尚未成定論。
+ read more
2007.07.06
醫師犯錯應該告知嗎?
雖然許多醫生都宣稱,若自己醫療上有疏失或犯錯的話,不論錯誤是大是小,都會向病患坦承;然而當醫生真的犯錯時,他會選擇怎麼做,卻是另外一回事。
這份研究發表在一般醫學內科期刊(Journal of General
Internal Medicine),由愛荷華大學的Lauris
Kaldjian教授和其研究團隊所進行。研究人員針對醫師和醫學院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總共回收了538份問卷,填答率為77%。問卷內容為各種不同程度的假設情境,例如,若醫生的醫療疏失對病患造成重大傷害(殘疾或死亡等)、輕微傷害(治療期延長或起疹子等)及沒有受到傷害,醫生會如何回應與處理,然後再比對受訪者實際的執業經驗。結果發現,只有41%的醫師在實際生活中,會向病患承認自己所犯下的輕微錯誤,而會向病患坦承重大疏失的醫師只有5%。
Kaldjian教授表示,醫師常常是以治療者的姿態出現,而自己所犯的醫療疏失卻傷害了病患,這種感覺令他們難以接受,更遑論要他們坦承錯誤。因此,醫療場域必須要建立一套文化和制度,當醫師本身作為治療者的形象受到威脅時,這個機制可以給予支持,讓醫師能清楚地和病患以及家屬討論自己所犯的錯誤,並瞭解自己也有可能成為病患的角色;另一方面,當病人受到傷害時,也能確保病人的權利和安全。
此外,研究也發現,醫學院的學生和醫師相較之下,比較不會向病患坦承自己所犯的錯誤。其實醫師在執業後,許多實際的經驗顯示,向病患坦承醫療疏失反而可以增加醫師和病患間的信任感、促進醫病關係。而這樣的研究結果也暗示著,醫學教育中有關醫學倫理和人本教育的重要性。
+ read more
2007.07.03
BMA同意放寬人工流產門檻
英國醫學協會(British Medical Association,
BMA)在六月底的年會上,進行了兩項提案的討論,其中通過的一項提案,將人工流產的醫師診斷書,由兩位醫師降低為只需要一位醫師,放寬了人工流產的門檻。這項提案通過後最大的影響,便是懷孕三個月內的女性欲進行人工流產,不需要證明「繼續懷孕將會威脅其生、心理的健康」,只要有醫師診斷書就可以進行人工流產。這將使欲中止懷孕的女性,有更安全的醫療環境和更容易取得的資源可使用。
另一項提案討論的是合法進行人工流產的醫護人員的資格,但是,大部分的醫師並不同意由訓練過的護士、產士或非專科的醫師(例如,家醫科醫師)進行人工流產。
反對人工流產的人士表示,這樣的投票結果完全違反了醫界和社會大眾的意見,根據研究顯示,有越來越多的醫師不願意進行人工流產。尊重胎兒生命權聯盟(Pro-Life
Alliance)的發言人Julia
Millington表示,英國在2006年進行的人工流產手術中,有89%的女性是在懷孕三個月內進行的,這其中只有不到1%的手術是因為「繼續懷孕會威脅到女性的生命或健康」而進行的。
家庭計畫協會(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的執行長Anne
Weyman表示,要求女性進行人工流產要有兩位醫師的同意書並不合理、也沒有正當性。英國醫學協會倫理委員會的Evan
Harris亦表示,當我們知道三個月內的人工流產是較安全的時候,為什麼要讓女性在選擇進行人工流產時,面臨不合理的阻礙,甚至延後人工流產、使風險增加。
英國醫學協會代表了英國70%的醫師,而這項提案已經成為英國醫學協會目前的主要政策,協會內的執行委員會計畫向英國政府展開遊說、要求修法;但是,英國的衛生署表示,目前還沒有修法的計畫。
+ read more
2007.06.29
牙周病與女性健康
最近有兩份刊登在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JOP)的研究指出,牙周病對各個年齡層的女性都可能是一種威脅。
其中一份研究檢視了50位20-35歲的女性,這些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牙周炎。結果發現有在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於牙周囊袋發生齒齦出血的比率,比沒有使用避孕藥的女性高。
另外一份研究的參與者是1,256位更年期婦女,研究檢視了牙周病和口腔內蛀洞骨質流失的關係。結果發現牙周病若不治療,會使牙齒的骨質流失,進而導致牙齒脫落,這份研究中,有62%的女性於口腔中檢測出至少一種的牙周炎相關菌種,而證據也顯示這些女性的牙齒骨質流失率較高;此外,研究也發現牙齒骨質流失和骨質疏鬆是有相關性的,而過重的女性牙齒骨質流失的情形會較嚴重。
年輕女性可能會覺得牙周病是年老以後才會發生的疾病,但是,口腔疾病對年輕女性來說也是會有影響的,年輕女性如果有在用藥,就應該要注意到藥物有可能產生的影響,例如,口服避孕藥,就有可能會影響到口腔健康,因此,在使用口服避孕藥前就應該要檢查是否有牙周病。
此外,牙周囊袋的深度也是一個檢視自己口腔健康的好方法,牙周囊袋若只有1-2公釐且沒有牙齦出血的話,就不需要太擔心;但是若深及3-4公釐的話,就必須要做治療性的洗牙,也就是醫學上所謂的清除結石或是牙根整平術(scaling
or root planing)。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其實牙周病和骨質疏鬆間是有很多相關的危險因子的,例如,年齡、抽菸與否、用藥狀態、一般健康狀態等,因此,有關於更年期婦女的骨質疏鬆和牙周病的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
相關新聞:不要忽視牙周病!
+ read more
2007.06.29
鈣片有用嗎?
要預防骨質疏鬆,就必須要攝取足夠的鈣質。一份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的研究發現,從食物中攝取鈣質的女性,其骨骼比吃鈣片的女性來的健康。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包含183位更年期的婦女,研究人員要求參與者仔細描述其一個星期的鈣質攝取狀況,然後分析參與者每天的鈣質攝取量和骨骼礦物質密度。此外,許多人都知道雌激素可以有效維持骨密度的,因此,研究人員也分析了尿液中雌激素代謝物的濃度。
結果發現參與者可以被分為三類:一是「鈣片組」,也就是這些參與者每天從鈣片攝取的鈣質佔總攝取量的70%以上;二是「飲食組」,也就是這些參與者有70%以上的鈣質是從食物和乳製品中攝取的;三是「綜合組」,也就是鈣片組和飲食組以外的參與者。飲食組每天平均攝取830毫克的鈣質,鈣片組每天攝取平均1,030毫克的鈣質,綜合組每天攝取的鈣質最多,高達1,620毫克;因此,綜合組的骨骼礦物質密度是最高的,但是,令人意外的是,飲食組的脊椎和髖骨骨密度比鈣片組高。
研究人員表示,鈣質攝取量和人體所吸收到的鈣質量是不一樣的,例如,在餐後使用碳酸鈣片的效果會比較好,因為胃酸的分泌可以幫助吸收鈣質;但是,檸檬酸鈣片就沒有這樣的限制。若參與者在補充鈣片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點的話,有可能會影響鈣片的效益。而且,透過鈣片所補充的鈣質,大約只有35%會被人體所吸收,但是,食物中所含的鈣質通常較容易被吸收,這有可能是飲食組的骨密度較鈣質組高的原因。
關於雌激素方面,雌激素在經過肝臟代謝後會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的代謝物,而此代謝物可分為較活躍和不活躍兩型;根據尿液分析的結果發現,飲食組和綜合組的雌激素代謝物較鈣片組來的活躍。研究人員目前還無法解釋這樣的現象,有可能從飲食中攝取的鈣質可以有效生產較活躍的雌激素代謝物,也有可能食物本身就含有較活躍的雌激素複合物。
最後,研究人員表示,雖然乳製品是很好的鈣質來源,但是由於人體對於乳製品的吸收、反應也不相同,所以其他富含鈣質的食物也是不錯的選擇,例如,加強鈣質含量的柳橙汁。綠葉蔬菜也有豐富的鈣質,但是它對人體不如乳製品來的好吸收。
+ read more
2007.06.27
乳癌可能遺傳自父親!
婦女若因為遺傳/基因因素罹患乳癌,但是,身邊只有幾位年長的女性親戚,這些親戚又都沒有乳癌病史的話,這個致死的基因很可能來自於父親家族的遺傳。
這項刊登在美國醫學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的研究,檢視了306位50歲以上的女性乳癌病患,這些病患都沒有乳癌或卵巢癌的家族病史。結果發現,擁有較多女性親戚的婦女,約有5%的機率會因為BRCA基因病變罹患乳癌;但是,如果擁有不到兩位45歲以上的女性親戚的話,因為BRCA基因病變罹患乳癌的機率便增加到14%。這代表後者可能因為家中的女性親戚較少,而未察覺到乳癌風險!而且,引起乳癌病變的基因,是有可能透過父親隔代遺傳的。
有學者表示:半數罹患乳癌的女性,其基因源於女性的父親,而非母親。通常除非父親家族有女性親戚罹患乳癌,否則此缺陷的基因將不會形成乳癌,而繼續遺傳下去。因此,研究人員建議,50歲以前診斷出乳癌的女性病患,若有類似的家族狀況,可以進行基因檢測,因為有BRCA基因的女性,若基因病變的話,癌細胞轉移到另一邊乳房的機率比沒有BRCA基因的病患高四倍、罹患卵巢癌的機率高十倍,而基因檢測可以協助女性選擇適當的醫療方法。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