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吸煙增加女性膀胱癌罹患風險
2011.08.18
吸煙增加女性膀胱癌罹患風險
一項來自美國國家衛生機構(NIH)研究表示,與過去研究數據相較後,現今正在吸煙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又提高許多—過去只有20-30%的女性膀胱癌案例是由於吸煙所致,然近日這項研究卻發現,該比例已上升至50%,與男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比例相當。 這項研究使用NIH飲食與健康研究(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中超過45萬筆資料,這些研究參與者在加入研究之初年紀約50-71歲之間,並在1995-1996年間完成生活形態的問卷調查,後續研究追蹤至2006年底。在排除不符標準之資料後,最後研究分析共包括281,394位男性與186,134位女性的資料。 過去研究指出,正在抽煙者比不曾抽煙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將高出3倍,但這項研究卻發現該風險數字已提高為4倍。研究表示,雖然美國整體人口中吸煙比例有減少趨勢,但膀胱癌發生率在過去30年卻一直維持穩定無變化,這有可能與香菸裡某些會引起膀胱癌發生的致癌物質增加有關。 同時針對女性部分,研究認為女性吸煙比例的增加,可能是造成在女性膀胱癌的所有風險因子中,吸煙佔重要位置的原因。 研究最後表示,雖然吸煙對導致男女得到膀胱癌的風險已趨近相同,但男性還是較易被診斷出有膀胱癌,過去認為這是男性吸煙所致,然這項研究結果推翻了這個論點,顯示吸煙並非導致男性罹患膀胱癌的唯一變項,研究團隊推論包括職業暴露與生理差異因素都可能是造成膀胱癌性別差異的原因。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吸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的性別差異
2011.08.12
吸煙恐增加心臟病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大型回顧性的美國研究指出,女性因吸煙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男性高,雖然確切造成女性較高風險的原因仍未知,但研究團隊猜測這可能是因為女性體內的某些生理差異導致她們比較容易對抽煙所造成的傷害產生反應。 該研究蒐集過去75個研究的3,912,809名人口資料,檢視其中心臟病風險與抽煙及不抽煙之間的關係,發現當中有67,000人罹患心臟病,且有吸煙的女性比男性得到心臟病風險高出25%。此外,這項風險在吸煙女性部分每年都會增加2%,但男性部分並未看到。除心臟病出現性別差異外,女性吸煙罹患肺癌的風險也比男性高出兩倍。 研究分析推測造成性別差異的原因,女性可能比男性較易吸收菸中的致癌物質與其他有毒物質,再者,女性的吸煙人口雖然比不上男性多,但男女有不同的吸煙習慣,女性通常比較會將一根菸完全抽完,但男性在這部分的習慣尚未清楚。 研究主要作者Rachel R. Huxley教授最後認為,現今女性人口佔菸品消費市場的比例日益成長,菸害防治計畫應具備性別差異的觀點,且對於預防與治療心血管疾病的策略也應同時顧及男女兩個性別,不該只改善單一性別的健康,而忽略另一方。     資料來源:英國刺肋針期刊(The Lancet)    
+ read more
大豆補充品無助減緩骨質流失或停經症狀
2011.08.10
大豆補充品無助減緩骨質流失或停經症狀
在2002年美國婦女健康倡議計畫(WHI)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會增加女性的中風與心臟病罹患風險後,大豆被認為可作為預防骨鬆與減輕更年期症狀的替代方法。然近日一項受美國NIH所補助之研究表示,大豆異黃酮補充品無法達到普遍所稱的效果。 該研究團隊檢視248位年齡在45-60歲之間的停經女性,在研究之初所有人的骨骼密度程度皆為健康。她們被隨機分為服用安慰劑(126位)與大豆(122位)兩組,後者每天攝取200克的大豆異黃酮,時間長達兩年。 兩年後研究團隊測量兩組的骨質密度,發現服用大豆異黃酮並未對骨質密度造成影響,同時服用的女性還表示有便秘的問題,雖然這項差異在統計數據上的意義不大。 至於更年期停經後的症狀方面,也未見有任何改善,兩者在研究結束時並無顯示任何差異。唯一不同的是,服用大豆異黃酮補充品的女性有48%出現熱潮紅症狀,服用安慰劑者則有32%。 研究主要作者Dr. Silvina Levis表示,往後她將不會對有熱潮紅或為預防骨鬆的病患建議服用大豆異黃酮。加州舊金山大學Dr. Deborah Grady對此研究則評論認為,過去已有多項與大豆相關的研究,每當出現有不同研究結果時,便易遭受質疑有關大豆服用劑量與研究時間過短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在這項研究中都沒有出現,足以顯示其信度與重要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美FDA:孕婦服黴菌感染治療藥物恐致胎兒先天缺陷
2011.08.04
美FDA:孕婦服黴菌感染治療藥物恐致胎兒先天缺陷
Fluconazole (Diflucan,中文品名為泰復肯)是一種抗黴菌感染的治療藥物,多用來治療陰道、嘴部、喉嚨、食道及其他器官的酵母菌感染症狀,或某些類型的黴菌性腦膜炎,也用在進行骨髓移植手術前接受化療或放射療法的病患身上,以防酵母菌感染的發生。 昨日美國FDA針對該藥物提出要求明列警語表示,孕婦在懷孕初期的三個月如長期使用或日服劑量高達400-800mg之間,將會提高胎兒患有罕見先天性缺陷疾病的風險。但這項風險目前在單次使用低劑量150mg、用以治療陰道黴菌感染的孕婦身上,並不見提高的傾向。 而胎兒可能出現的先天性缺陷包括短頭畸形、面容或頭顱發展不正常、兔唇、股骨彎曲、關節攣縮與先天性心臟病等等疾病症狀。 FDA建議孕婦如需使用該藥物應主動告知醫師自己是否懷孕,而醫師也應告知懷孕婦女藥物可能對胎兒所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泰復肯目前在台灣領有藥證之劑量分類有50mg、150mg兩種膠囊包裝,請有用藥需求之民眾可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藥物風險,確保用藥安全。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2011.08.01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中風的多項危險因子在懷孕婦女身上出現的比例逐漸增加,包括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與產後大量出血。近日一項美國研究表示,近年來懷孕婦女因中風而住院的比例不斷增加,尤以產後階段中風住院的狀況攀升最快。 這項研究檢視美國全國與懷孕相關的住院記錄當中在1994-1995及2006-2007年間,出現在產前、生產與產後階段發生中風的資料。結果顯示,與1994年每1,000個生產數中有0.15位母親中風相比,2007年的數據增加了47%;產後發生中風的情況則相對大幅增加83%;而生產過程中的中風住院數,維持在每1,000個生產數有0.27位母親中風。整體而言,與懷孕相關牽涉到中風因素而住院的總數增加54%。 此外,還特別指出在研究最後一年的紀錄中,32%的產前住院、53%的產後住院原因都同時包括中風、高血壓疾病或心臟病,後兩者與促使中風發生有極大的關連。 而該研究的研究限制在於其主要使用這些記錄資料中的診斷代碼,而非完整的醫療記錄,因此研究結果無法說明單一婦女多次住院的實際情形,有可能會低估住院次數。 研究團隊提到,這個研究提醒臨床醫師與研究社群應進一步追蹤醫師與婦女使用抗凝血與血栓溶解療法的情形,以及這些療法對胎兒、新生兒的影響、對母體的效益與安全性,並持續尋找出其他懷孕婦女可能發生中風的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中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Stroke: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2011.08.01
美研究:因懷孕出現中風住院比例有增加趨勢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中風的多項危險因子在懷孕婦女身上出現的比例逐漸增加,包括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與產後大量出血。近日一項美國研究表示,近年來懷孕婦女因中風而住院的比例不斷增加,尤以產後階段中風住院的狀況攀升最快。 這項研究檢視美國全國與懷孕相關的住院記錄當中在1994-1995及2006-2007年間,出現在產前、生產與產後階段發生中風的資料。結果顯示,與1994年每1,000個生產數中有0.15位母親中風相比,2007年的數據增加了47%;產後發生中風的情況則相對大幅增加83%;而生產過程中的中風住院數,維持在每1,000個生產數有0.27位母親中風。整體而言,與懷孕相關牽涉到中風因素而住院的總數增加54%。 此外,還特別指出在研究最後一年的紀錄中,32%的產前住院、53%的產後住院原因都同時包括中風、高血壓疾病或心臟病,後兩者與促使中風發生有極大的關連。 而該研究的研究限制在於其主要使用這些記錄資料中的診斷代碼,而非完整的醫療記錄,因此研究結果無法說明單一婦女多次住院的實際情形,有可能會低估住院次數。 研究團隊提到,這個研究提醒臨床醫師與研究社群應進一步追蹤醫師與婦女使用抗凝血與血栓溶解療法的情形,以及這些療法對胎兒、新生兒的影響、對母體的效益與安全性,並持續尋找出其他懷孕婦女可能發生中風的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中風:美國心臟學會期刊》(Stroke: 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