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美消保團體:減肥藥恐致腎結石、胰臟炎及肝傷害
2011.05.12
美消保團體:減肥藥恐致腎結石、胰臟炎及肝傷害
四月美消保團體「公眾」(Public Citizen)致函美國FDA撤銷含orlistat成分的減肥藥物羅氏鮮(Xenical)與康孅伴(Alli),這是其於近五年內的第二次動作。雖然FDA已於去年在藥品仿單標示上警告藥物可能對肝造成傷害,但「公眾」仍覺不夠。 該團體針對FDA藥物不良反應報告的整理分析中指出,兩項藥物與47例嚴重胰臟炎與73例腎結石相關。2006年亦曾發現羅氏鮮在臨床研究中,會導致白老鼠出現結腸癌的前兆徵狀,曾要求FDA禁止該藥物,但遭拒絕。該團體表示,這些藥物會對許多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傷害,卻對減重只產生極小的效果。 美國因這兩項藥物的市場銷售量已逐年下降,有專家認為FDA並不會立即要求產品下架或撤銷藥證,而可能讓藥物自行慢慢消失於市面上。許多美國醫師也回應,即使藥物被撤銷禁止對他們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他們通常不會建議過重患者使用這些藥物。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衛生署已於96年提醒使用含orlistat成分之減肥藥者應小心膽結石發生的風險,且目前台灣的不良藥物通報情形,21件中雖多數為減肥無效或造成腸胃不適,但仍出現發生肝功能衰竭、結腸癌與陰道出血各1例嚴重導致住院的狀況。台灣現今瘦身美容風氣仍盛行,使用減肥藥物之情形較為普遍,民眾仍須多加注意使用減肥藥物的副作用與可能對健康的危害。     資料來源:美國公眾健康研究團體(Public Citizen’s Health Research Group)    
+ read more
美FDA警告:胃藥恐致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
2011.05.10
美FDA警告:胃藥恐致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可阻絕氫鐵(hydrogen iron)抵達胃部,以降低胃酸濃度,一般腸胃不適者多會服用。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出警示,長期服用含PPIs的胃食道逆流治療藥物超過一年以上者,可能導致血清中的鎂濃度過低,增加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的風險。 FDA表示,服用PPIs藥物所引起的低鎂血症(hypomagnesemia)通常可透過補充品來改善,但在近四分之一的案例中未見改善效果,須立即停止服用該類藥物。其他也同樣會降低鎂濃度的藥物,如:心臟病藥物隆我心碇(Digoxin),若與PPIs藥物同時使用,則導致低鎂血症的風險將會更加劇。 此外,曾動過支架置入術與經皮血管重建術者,服用PPIs藥物也可能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亦曾有研究指出PPIs藥物與艱難梭狀桿菌相關性腹瀉(Clostridium difficile diarrhea)的關聯。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去年五月衛生署已針對年長婦女服用含PPIs藥物發出警示,表示可能會引起特別是脊椎和手腕的骨折發生,及增加74%風險的桿菌感染。而在美國含PPIs的藥物包括處方與非處方用藥,FDA所明列之警示藥物品項中,台灣方面目前已核准上市的藥物項目,品名為耐適恩(Nexium)錠/注射劑/懸浮用顆粒劑,有用藥需求之民眾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的相關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頸動脈手術風險的性別差異
2011.05.09
頸動脈手術風險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英國研究指出,女性病患在圍術期可能發生中風的機率,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carotid stenting)者比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者高,但在男性病患部分這樣的差異卻未顯著。 過去歐洲有研究顯示,男性病患在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後發生中風機率,比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高,女性雖亦有相同狀況,但風險機率兩者相比(1.68:1.22),男性仍較高。然這個隨機取樣來自美國與加拿大的2,502位病患、女性佔34.9%的研究中卻有不同的發現。 該研究結果指出,男性在上述兩個頸動脈手術後的併發症發生機率相似(4.3%:4.9%),然女性在接受頸動脈支架置入術後發生中風的機率,卻依舊比接受頸動脈內膜切除術高(5.5%:2.2%),且高出2.5倍。 研究團隊認為,造成性別差異的原因並非性染色體所影響,而較可能是男女在其他健康狀態、年齡以及手術進入頸動脈的困難度各方面上的差異所致,因此未來研究應朝向探討造成術後併發症風險的不同變項為何,及找出分別適合男女不同的醫療方式並加以利用。   註1.圍術期是指以手術為中心的一段時期,包括術前準備、手術實施過程以及術後監護。    資料來源: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與子宮頸抹片檢查週期
2011.05.06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與子宮頸抹片檢查週期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顯示,女性病患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復發後,若連續三次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皆為陰性的話,便可恢復一般正常的檢查週期,為每五年檢查一次。 該研究作者表示,一般有15%的女性在治療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後的兩年內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須加強進行該時間內的檢查。然而,第三期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復發或子宮頸癌的發生機率,在術後10年、甚至是最長達25年的時間內,都會持續增高。所以該研究團隊試圖評估,長時間內的復發率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策略的有效性,兩者之間的關係。 研究取樣435位在1988-2004年間,曾接受治療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女性病患。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後,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連續三次的結果皆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2.9%,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5.2%;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五年內與十年內皆為0.7%。 若同時也進行HPV合併檢驗,結果亦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1.0%,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3.6%。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則皆為零。      資料來源: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男醫不當醫療行為比女醫高出四倍
2011.05.03
男醫不當醫療行為比女醫高出四倍
近日一項針對2000-2009年間,澳洲、紐西蘭發生醫師涉及不當醫療行為與懲戒的研究調查發現,男醫生比女醫生發生不當醫療行為的比例高出四倍。 在這項澳洲的研究中,共分析485件案例,整體而言,平均每年每10,000位醫生中就有6位,曾被當地特別法庭以進行不當醫療行為為由,撤銷其醫師執照。其中大部分為男性醫生,且佔絕大多數的投訴案件為性騷擾,比例高達24%。 其次21%為不道德或非法開立處方,另有8%則涉及病患的死亡。以科別而言,婦產科醫師與精神科醫師佔最高比例的前兩位,其後為一般普通科醫師。 主要研究者Katie Elkin教授表示,研究中所呈現的性別差異使其感到詫異,並認為此現象值得關注。另外也發現,即使在大部分案例之中,病人並未受到生理或被診斷出有精神上的傷害,但特別法庭仍扮演維護病人權益的監督者角色,試圖在專業發生不當行為時介入,展現其對於危機與風險處理的積極性。     資料來源:澳洲醫學期刊(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 read more
歐洲藥物管理局確認罕見大腿骨骨折與骨鬆藥物的關聯
2011.05.03
歐洲藥物管理局確認罕見大腿骨骨折與骨鬆藥物的關聯
歐洲藥物管理局近日做出結論,認為罕見大腿骨骨折是雙磷酸鹽類藥物的典型副作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最普遍的骨質疏鬆藥物,有許多停經後婦女被建議長期服用此藥以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因此歐洲藥物管理局要求,所有在歐洲流通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都需要加註可能會造成非典型大腿骨骨折風險的警語。 雖然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機率低,但是開立雙磷酸鹽類藥物的醫師應該要注意此一副作用。如果懷疑一邊有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情況,也應該要檢查另一邊;此外,醫師應定期檢視病患是否需要持續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尤其是已經服用五年以上的病患,更應該審慎評估。 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病患也應提高警覺,如果大腿、髖部、鼠蹊有任何疼痛或不舒服的情況,應該立即與醫師聯絡,因為這可能是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徵兆。歐洲藥物管理局也要求藥廠應密切監控此一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如果服用藥物有任何不良反應,應通報藥物不良反應系統(台灣不良反應系統通報專線:02-2396-0100)。     資料來源:歐洲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