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糖尿病可能使女性罹癌風險加倍
2010.06.15
糖尿病可能使女性罹癌風險加倍
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似胰島素激素的分泌,最新研究顯示此型糖尿病使男性罹患前列腺癌的比例下降,但是對女性而言,第二型糖尿病可能會增加生殖系統和其他部位罹癌比例。 此一最新研究由以色列台拉維夫大學的Dr. Gabriel Chodick和Dr. Varda Shalev主導,學界之前已有類似研究,但這是首次大規模的研究並且獲得證實,更確定了罹癌風險在男性和女性的不同。 這篇發表在期刊Cancer Causes & Control的研究,一開始找了16,721名糖尿病患者,不論男女都沒有癌症病史,經過八年追蹤發現,總共有1,639位受試者罹患癌症,和沒有糖尿病的受試者比較可以發現:不論是哪種癌症,男性糖尿病患者因為體內受似胰島素激素影響,罹癌風險比健康者少47%;相反的,對於女性,此類糖尿病和女性荷爾蒙的作用會增加罹癌風險,子宮、卵巢等器官罹癌比例也會增加。 「但是女性也不需要過度驚慌」Dr. Chodick表示「雖然結腸和卵巢癌很危險,但是對女性來說整體的罹癌率是普遍偏低。不過當醫師在評估病人的長期病史時,還是不能忽略到第二型糖尿病和癌症的關係。」 Dr. Chodick建議罹患糖尿病的女性應多注意結腸癌的檢查,提早發現提早治療。第二型糖尿病主要病徵為高血糖和胰島素缺乏,好發於成人,平時可以藉著飲食、運動和口服藥物獲得控制。當然,預防勝於治療,高纖、低糖的飲食再加上運動,才能讓我們免於糖尿病纏身。      
+ read more
父親年紀也會影響小孩健康風險
2010.06.11
父親年紀也會影響小孩健康風險
最近一篇研究初次檢視了父親年齡與成年小孩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 NHL)的風險的相關性,結果發現胎兒的父親若年紀較大的話,小孩成年後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較高。 研究人員蒐集了將近11萬2千位加州婦女的資料,分析之後發現父親的年齡大於40歲的胎兒比父親年齡小於25歲的胎兒罹患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的風險高59%。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結果再次證實了父親的年齡也很可能在小孩的健康上造成重要的影響,過去也有研究發現父親年齡較大,小孩較容易罹患前列腺癌、乳癌或是某些血液相關的癌症。研究人員認為這有可能是因為男性年紀越大,生殖細胞突變的風險也越高,因此,將異常的細胞傳給下一代的風險也相對提高。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臺灣嬰兒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
2010.06.11
臺灣嬰兒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
因為嚴重的性別歧視與醫療科技的濫用,從臺灣新生兒的性別比例推估,每年約少掉4千名女嬰出生,造成整個社會人口結構嚴重失衡。 在自然情況下,嬰兒出生性別比約在105至106比100(也就是1.05至1.06)。但在對男嬰的偏好下,透過科技進行性別篩檢會導致出生性別比偏高。臺灣曾在1980年代以絨毛膜取樣的技術提前診斷胎兒性別,使出生性別比由1.06上升到1.10以上。其後,因發現該技術會傷及胚胎組織,造成產下的男嬰有斷手或斷足的畸形,經衛生署明令禁止,婦產科醫師也怕醫療糾紛而趨保守,使性比例下降至1.08。但近十年來,又因發明以聚酶鏈反應作胚胎性別基因檢測,透過抽母親的血篩檢胎兒性別,使出生性別比又飆回到1.10上下,雖然該檢測方式的準確性不佳,仍因簡單便宜而受部份醫師採用。 臺灣的嬰兒出生性別比嚴重失衡,長久下來,臺灣社會因為女性人數太少,加上婚姻和生育對女性自我發展的不友善與限制,台灣女性晚婚、不願意結婚的情形越增普遍,使每年約有兩萬名以上的新移民新娘至台灣結婚。而這群女性卻又容易遭到種族、文化與性別的多重歧視,使問題更加複雜,也顯示臺灣對女性的友善以及生命的尊重度,仍有相當的改善空間。 國民健康局以我國2009年出生通報資料,分析各婦產醫療機構及接生醫師之接生嬰兒性別比例,結果顯示,年接生數80例以上的醫療院所,接生性別比最高者達1.78,有10%的機構接生性別比達1.34以上;有25%達1.23以上。以個別醫師進行統計,年接生數80例以上的醫師,接生性別比最高者達1.78,有10%的醫師接生性別比達1.34以上;有25%達1.19以上。  國民健康局整理出出生性別比位於全國前25%的醫療院所及接生醫師名單,並發函告知其接生性別比失衡之現況,重申不得為遺傳疾病以外的原因或應病人要求,對胎兒進行產前性別篩檢之處置,更不得為性別篩選進行人工流產手術;一旦查獲具體行為之證據,醫師將依違反醫師法第25條第1項第4款規定(執行業務違背醫學倫理),移付懲戒,依情節輕重可處到停業以上之處分;醫療機構亦將依違反醫療法第57條規定(對醫療人員督導不周),連帶處以新臺幣五萬元以上二十五萬元以下罰鍰。 資料來源: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我國女性死亡原因統計
2010.06.10
我國女性死亡原因統計
衛生署日前公布98年我國國人主要死因統計,整體來說,我國國人平均壽命持續增加,男性為75.9歲,女性為82.5歲,分別較去年增加0.4歲與0.5歲。男性死亡率為十萬分之748.6,較去年減少0.8%;女性死亡率為十萬分之481.9,較去年增加0.4%。 男性與女性主要死亡原因的前五名包括:惡性腫瘤、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肺炎四項(不按順序),男性另外包括事故傷害,女性則另外包括糖尿病。我國女性罹患糖尿病的情況嚴重,每年女性糖尿病的死亡率不斷上升,98年的死亡率較97年增加2%;此外,女性的惡性腫瘤、事故傷害、高血壓、肝病等的死亡率也較97年增加。 針對惡性腫瘤的部分,男性與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的前五名包括:肺癌、肝癌、結直腸癌、胃癌四項(不按順序),男性另外包括口腔癌,女性則包括乳癌。整體來說,女性癌症的死亡率皆呈現上升的趨勢,其中結直腸癌增加的幅度最大,98年的死亡率較97年增加9.6%;而子宮頸癌則是唯一死亡率不斷下降的癌症,98年的死亡率較97年下降了8%。 98年我國女性主要死亡原因   No. 死因 死亡人數 死亡率 1 惡性腫瘤 14,633 127.8 2 心臟疾病 6,101 53.3 3 腦血管疾病 4,225 36.9 4 糖尿病 4,179 36.5 5 肺炎 3,118 27.2 6 事故傷害 2,004 17.5 7 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 1,899 16.6 8 高血壓性疾病 1,769 15.5 9 敗血症 1,652 14.4 10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1,441 12.6 ※死亡率單位:每十萬分之一 98年我國女性主要癌症死亡原因   No. 原發部位 個案數 死亡率 1 氣管、肺癌 2,615 22.8 2 肝和肝內膽管癌 2,292 20.0 3 結腸、直腸 1,969 17.2 4 女性乳房癌 1,588 13.9 5 胃癌 825 7.2 6 子宮頸癌 657 5.7 7 胰臟癌 609 5.3 8 卵巢癌 435 3.8 9 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372 3.2 10 白血病 353 3.1 ※死亡率單位:每十萬分之一    
+ read more
[聲明稿] 2010/06/07 不應以子宮頸癌之罕見個案製造恐慌、行銷疫苗
2010.06.07
[聲明稿] 2010/06/07 不應以子宮頸癌之罕見個案製造恐...
台灣女人連線 2010年6月2日,台灣癌症基金會發表一關於子宮頸癌之紀錄短片「身邊的妳」,片中以一名從未有過性行為卻罹患子宮頸癌之個案為例,呼籲民眾施打HPV疫苗(俗稱子宮頸癌疫苗)以自保。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此種將罕見個案放大的行為,不但未能達到衛教宣導之目的,甚而有製造婦女恐慌以行銷子宮頸癌疫苗之疑慮,令人感到憂心。 日前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於媒體表示,「僅有極少數的女性沒有性行為卻罹患子宮頸癌,全世界也不到20例,她們有可能是因為全身都會出現的淋巴瘤、肉瘤及神經瘤,剛好長在子宮頸,被認為是子宮頸癌。事實上,目前在醫界上認定,沒有性行為是不會罹患子宮頸癌,公益廣告用極罕見的病例去做訴求相當不妥。」台大婦產科醫師鄭文芳亦強調,「99.9%的子宮頸癌病例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HPV),此病毒主要透過性行為傳染,過去雖然也曾碰過沒有性行為卻感染的特殊案例,經檢測為基因問題,但仍屬極少數的個案。也不建議沒有性行為的婦女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資料來源: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n/5/today-health1.htm ) 綜上所言,可見即便施打子宮頸癌疫苗,也無法預防此種非性行為傳染之子宮頸癌,因此廣告呼籲施打疫苗是混淆視聽之行為。 台灣女人連線長期追蹤此一疫苗,多次透過媒體強調民眾「知的權利」,並要求政府提供完整及正確之資訊,以讓婦女做出符合自身權益之選擇。然此次「佳姿」紀錄短片所傳遞之不實資訊,國民健康局僅表示「無法可管」,台灣女人連線認為此乃衛生主管機關卸責之行為,呼籲衛生署應盡快向國人提出說明,以免民眾因錯誤資訊誤導出現不必要之擔憂。此外,台灣女人連線也呼籲台灣癌症基金會應停止播放此記錄短片,以避免民眾產生其與藥廠有利益輸送之質疑。  
+ read more
矽膠填充義乳之相關管理規定
2010.06.04
矽膠填充義乳之相關管理規定
依據藥事法及醫療器材管理辦法之規定,矽膠充填之乳房彌補物產品係屬第三等級醫療器材,除按藥事法第40條規定,應由藥商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申請查驗登記,經核准發給醫療器材許可證後,始得製造、輸入及販售外,其製造廠亦應符合醫療器材優良製造規範。 由於充填矽膠之乳房植入物安全性仍有疑慮,衛生署於81年9月9日公告規定禁止輸入、製造、販賣充填矽膠之乳房植入物。惟衛生署參酌現行產品技術發展情形及相關國際管理趨勢,業於97年10月3日公告開放凝聚性矽膠填充之乳房彌補物不受上開公告禁止使用之限制,但須個案申請查驗登記,以確保上市產品之安全有效性。 經查衛生署現已核發「曼陀矽膠填充義乳(衛署醫器輸字第019462號)」、「曼陀矽膠填充義乳(衛署醫器輸字第019590號)」、「娜琦麗矽膠乳房植入物(衛署醫器輸字第019946號)」等三張醫療器材許可證在案,核准效能均為「適用於婦女用來乳房重建手術,包含第一次重建來取代因為癌症或外傷移除的乳房組織。乳房重建也包含修復外科手術來修正或改良第一次乳房重建手術的結果」。 依據藥事法第84條規定,未經核准擅自製造或輸入醫療器材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台幣十萬元以下罰金;明知為前項之醫療器材而販賣、供應、運送、寄藏、牙保、轉讓或意圖販賣而陳列者,依前項規定處罰之;因過失犯前項之罪者,處六月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新台幣五萬元以下罰金。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呼籲,相關業者及臨床操作人員均應選擇衛生署核准之醫療器材許可證產品,以免因違反上開規定而受罰,亦可保障使用民眾之健康及安全。 資料來源:衛生署新聞稿   延伸閱讀: 果凍矽膠隆乳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