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鈣質補充品對孩童有用嗎?
2006.09.20
鈣質補充品對孩童有用嗎?
許多孩童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鈣質,因此,家長便將鈣質補充品視為替代方案,但是,一篇發表在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的研究發現,孩童使用鈣質補充品其實無法有效增進骨密度,也就是說鈣質補充品對於預防孩童和孩童成年後的骨折其實幫助不大。 此研究團隊分析了1992到2005年間的19份文獻,總共包括2859位3到18歲的孩童,其中11份文獻的樣本全部為女孩、1份全部為男孩,大部分參與者為白人和亞洲孩童;研究發現,整體而言,有沒有攝取鈣質補充品對骨密度的影響不大,唯一的差異在上肢的骨密度:有攝取鈣質補充品的孩童,其上肢的骨密度比沒有攝取鈣質補充品的孩童高1.7%,這樣的差異大約可以使手腕和前臂骨折的風險下降5%,但是並不足以有效降低整體骨折的風險,且較常發生骨折的部位,例如:腰椎和臀部,其骨密度並沒有受鈣質補充品影響;進一步的分析也發現,性別、種族、成長階段、鈣質補充品的攝取量及種類等變因並不會影響研究結果。 骨質疏鬆是很重要的健康議題,特別是對女性而言,因為女性在更年期時骨質流失的速度很快,因此,在成長時期便應盡量儲存骨本、提高骨密度,以降低骨質流失的影響;研究人員強調:要增加骨密度,就要提高孩童鈣質和維他命D的攝取量,而這些營養素應從食物中攝取,而不是補充品,多曬太陽並維持一定的運動量都能有效強化骨骼。
+ read more
肥胖的女性較易得非過敏性氣喘
2006.09.18
肥胖的女性較易得非過敏性氣喘
一篇發表在胸腔期刊(Chest)的研究發現,肥胖的女性比肥胖的男性更容易有非過敏性氣喘。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為了要瞭解性別、過敏的家族史和BMI值、氣喘之間的關係,分析的樣本為86,144位加拿大成人;研究結果發現肥胖的女性得非過敏性氣喘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出85%,而肥胖的男性只高出21%;此外,BMI值每升高一個單位,女性得非過敏性氣喘的風險便會上升6%、男性則上升3%。 之前已經有研究指出非過敏性氣喘和肥胖是有相關性的,這份研究則進一步發現這個相關性在不同性別的人身上發生的程度是不一樣的。
+ read more
雌激素含量低容易得關節炎
2006.09.15
雌激素含量低容易得關節炎
一份發表在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Arthritis and Rheumatism)的研究指出,中年婦女體內雌激素的含量低和膝蓋關節炎的發生率是有關係的。 這項研究是從1990年代中期開始的,參與者是842位女性,其中75%正好處於停經前期,11%已有骨關節炎;每一年得骨關節炎的人數都會增加3.2%;研究發現:這些得骨關節炎的女性,她們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比沒有關節炎的女性低了15%;而且,這些有膝蓋骨關節炎的女性,在她們月經早期時血液中的雌激素含量也較低。 女性得關節炎的比例一直比男性高,研究人員推測這有可能和性荷爾蒙和女性更年期有關;這項研究正式檢視與探討女性荷爾蒙在關節炎的發生上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但是研究人員強調,這樣的研究結果並不表示荷爾蒙療法能預防骨關節炎,因此也不表示醫師應該要建議患者進行荷爾蒙療法。
+ read more
自然產不影響女性性生活
2006.09.12
自然產不影響女性性生活
  「自然產會不會影響女性生產後的性生活」一直是許多女性關注的焦點,最新一份發表在婦產科期刊BJOG的研究發現女性的性生活及性功能和生產方式沒有關係;反而是和女性生產前的性生活有關。   曾經有研究指出,如果在自然產時有使用鑷子或是真空裝置輔助生產的話,產後一陣子的性生活可能會不適;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此研究團隊追蹤了377位女性,從懷孕的第12個星期到產後一年,用問卷的方式紀錄她們的性生活和性生活的滿意度。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甚至有用鑷子或是真空裝置輔助的自然產,女性生產後一年的性生活和生產方式都沒有關係;反而在懷孕12週後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在產後一年間仍會維持沒有性生活的比例比其他女性高出11倍。   研究發現唯一和生產後性生活有相關的是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傷,6%有受此傷的女性在產後一年性生活貧乏的機率比其他女性高5倍;但是,94%的女性在生產一年後就會有性生活。    
+ read more
剖腹產會增加母親的死亡率
2006.09.08
剖腹產會增加母親的死亡率
由於醫學的進步,剖腹產已經漸漸成為一個低風險的手術,但是有關母親產後的死亡率,仍然和剖腹產有很大的關連性;根據一篇發表在九月號的婦產科醫學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的研究發現,母親選擇剖腹生產的死亡率比自然生產的母親高3.6倍。 這項研究使用的是法國一個全國性調查計畫的資料,總共包括1996到2000年269個生產死亡案例;在排除了分娩前死亡、分娩前就已住院治療、本身已有慢性病、多包胎生產等因素後,研究人員將分析著重在其中的65個案例;對照組則是13,478個在1998年法國產期研究(French National Perinatal Study)裡的活產樣本。 研究發現:剖腹產後母親死亡主要是因為靜脈血栓塞、感染和麻醉的併發症所引起,而上面三項都不是自然產母親常見的死亡原因;而一般社會大眾所知的產後大量出血,不論是剖腹產還是自然產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母親在剖腹產的過程中、或是剖腹產後42天之內死亡的比率明顯比自然產多,即使在研究人員調整了年齡、國籍、產期等變因後,剖腹產和母親產後的死亡率仍然有顯著的相關性。 研究人員表示:醫師和女性在衡量各種不同生產方式的優缺點時,應該將生產所帶給母親的各種風險納入考量,其中當然也包括了死亡率。
+ read more
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自然產
2006.09.06
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高於自然產
一份發表在生產期刊(Birth)的研究發現,剖腹產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自然產高。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研究人員分析了橫跨四年的生產資料,總共包括五百七十萬個活產和一萬兩千個新生兒死亡的案例;結果發現28天內新生兒的死亡率其實是很低的,大約是千分之一,而其中經由剖腹產出生的新生兒死亡率比自然產高出兩倍,即使研究人員調整了醫療風險、人口分佈等變因之後,結果仍是如此。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在某些狀況下,為了保住母親和嬰兒的性命,及時的剖腹產是一種必要的干涉,但是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准媽媽即使在沒有醫師的建議下,也選擇剖腹生產;從1996到2004年,美國剖腹產率上升了14%,根據美國健康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Health Statistics)的資料,2004年剖腹產約佔全部生產方式的29.1%;研究人員呼籲醫師和政策人員應該要正視這個現象,若剖腹產率繼續只升不降,將有可能使新生兒的死亡率增加。
+ read more